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遇见“海绵青年”
①有一次我度假归来的路上,在机场听到航班取消的广播。午夜时分,一场大雨从天而降,雨点儿密集地打在玻璃幕墙上,很快遮住了我的视线,候机大厅空荡荡的,我打开手机APP,看看有没有能把我捎回北京的顺风车。
②很快,一辆商务车飞驰而来,一个相貌端正的年轻人走下车,麻利地帮我把行李放到后备箱。我上车,只顾低着头回复刚刚涌入的各种信息。一段语音之后,突然听见车主问:“您是做杂志的?我听见您在说编辑和选题,能咨询您一件事吗?”我抬起头,从后视镜看过去,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等着我回答,一绺儿湿漉漉的头发温顺地贴在额头上。“有什么事吗?”“我前一阵在街上玩滑板,正好碰见一个杂志社在拍服装片,看我玩得不错,让我入镜拍了一组照片。后来他们也没给我寄杂志,但我挺想要照片的,我该找谁啊?
③我耐心地给他讲了如何按版权页找到責任编輯之类的,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聊了起来。很快我勾勒出一个青年的行业背景:就职于一家国际化生产企业,经常穿梭于北京和天津开发区,顺路做个顺风车车主,一路上也不至于很枯燥。
④我还听到一个传奇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体育特长生,甚至打进了职业赛,但因意外受伤退役,然后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在没想好之前,他手头刚好有车,就注册了网上顺风车的车主,也不是为了赚钱,第一是不想在家宅着瞎想,第二是想看看其他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⑤他说:“你知道吗?我有一次晚上在一个写字楼下接到了一个乘客,很显然是刚刚加完班回家。路不近,他上车就开始继续电话会议,我听他有条不紊地安排公司里的各种事,突然觉得我也想变成这样的人,我觉得这样才是勤奋正直的精神。”
⑥“后来我每次晚上开到那儿附近,都特意绕一会儿,希望能再次接到他。可惜,再也没有遇见过。他可能并不知道他无意中是如何影响了一个人。”
⑦“然后你就去了现在这家公司吗?”
⑧“这又是另一个故事﹣我捡了一个乘客丢在车上的行李箱,行李箱里有他的电脑和很多现金,而电脑里有重要资料。我开了50公里返回去还给了他,也没要他的红包。那个客人感动之余,问我要不要去他公司上班……”
⑨“我当时已经觉得自己需要进入一个正规的体系里体验一下,就答应了。从高层的司机和私人助理做起,这下子能近距离观察成功人士们都怎么说怎么做了。而且我周末在开发区继续开顺风车,带那些企业的海外技术人员去頤和园、长城,两年下来英语口语彻底练出来了,所以也开始做一些外貿业务……”
⑩我记得我当时就说出了“连接能力”这个词。我认为他是一个有连接能力的人,无论处境如何,他是一个可以通过与他人沟通进行自我升级的人。
⑪他说他对很多行业都有兴趣,每一个上车的乘客,他都会判断对方的职业,然后选一个话题来沟通了解。我问他:“你如何判断你的信息源是正确的?或者是相对专业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给你很好的答案。”他说:“我不会直接问,但我可以看他的兴趣,和他讨论一个热门话题。多问几个人,如果大家的答案不会相去甚远,我就觉得这应该是这个行业应该有的气质。那么我就大概知道我应该朝着哪个方向使劲了。”接着他又说:“所以你没叫车之前我正在车里跟着英文广播练口语呢。”“所以?”“我想我的下一份工作可以是跑遍全世界的那种。”
⑫顺风车于他,是漫长旅途中每一个宝貴的相遇,是稍纵即逝的机缘,他就是个“海绵青年”,利用一切碎片的时间抓紧吸收着曾经被耽误掉的能量。人,一生大概会遇见55万个陌生人,要打破万分之一的概率,一个人才能坐到你身边。
(1)选文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请为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做赏析式批注。
后来我每次晚上开到那儿附近,都特意绕一会儿,希望能再次接到他。
(3)请简要概述“海绵青年”成为高层司机和私人助理的缘由。
(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标题新颖、耐人寻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特点,暗示主题,引发阅读兴趣。
B.选文第①段画线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急切的心情,为下文写“海绵青年”服务做铺垫。
C.选文第②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表现了“海绵青年”正直腼腆、诚实可信的特点。
D.选文第⑦段由“我”的提问引出下文“海绵青年”的另一个故事,使行文流畅,情节紧凑。
(5)选文结尾段画线句从表达中心角度看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理由。
(6)选文中的“海绵青年”不断借助连接能力升级自己,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类似的体验和感悟。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伞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它们似乎知道自己的美丽,不像冬天的雪往往在夜里下,它们喜欢白天时从天庭下来,安抚着人们渴慕的眼神。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的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寬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在工作室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A_____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妈妈B_____地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浇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往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嘴,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⑥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偶尔几只鸟儿飞过。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抒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心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⑦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⑧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多年来,母亲最惦念的一直是我这个女儿。在外读书时,每次拿起电话,里面都是她的询问叮咛;后来独立在社会闯荡,难免遇到磕磕绊絆,她总能给我慰藉;结婚后,不谙柴米之道的我仍要她操心。父亲去世后,母亲大病一场,衰老了许多。近两年母亲似乎很少笑了,对我也愈加依赖。而四十多岁的我,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原文有改动)
(1)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消逝 偶尔
(2)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① →“我”拒绝母亲送来的伞→② →母亲原谅了“我”
(3)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在选文第④段A、B两处分别填上两个字的词语,表现人物的动作或神态。
②第⑨段中“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一句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5)选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谈出两点即可)
(6)在选文中,“伞”不仅是遮蔽雨雪的工具,还承载着美好的情感。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其他事物也曾给你带来过类似的体验,请写下来,不超过45字。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旧屋里的宝物
黄静远
①旧屋的外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一阵阵机器轰鸣的巨响,刨机、挖机、铲车等开始张牙舞爪地撕扯着旧屋沧桑的面容。
②她行色匆匆、风尘仆仆地拖着行李箱赶来,满面倦容。远远地望见警戒线里尘土飞扬,暗自懊恼来迟。
③于是加快脚步,向旧屋飞奔而去。
④她从人群中挤出,赶到拆迁现场指挥长面前,焦虑急迫地恳求道:“您好!非常抱歉,由于飞机误点,我来晚了。我家旧屋里还落下了几件很重要的东西,恳请你们暫停施工,让我进屋取下吧!”
⑤指挥长干脆地拒绝道:“那可不行,上面规定了时间,我们可耽误不得!
⑥四周看热闹的人议论纷纷,有人道:“指挥长同志,让人家姑娘进去吧!说不定人家落下的是啥价值连堿的宝贝呢,到时候弄不好还要找你们索赔呢!”
⑦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一片戏谑的哄笑,继而有人起哄道:“说得对啊,指不定是祖传的宝物呢。”
⑧“停下工吧,让人家姑娘进屋去找找也好。
⑨“这栋老屋有上百年的历史,听说原先还是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宅子,没想到如今也……唉……”一位白须老者捋须感叹。
⑩一些原本欲散去的人,听到老者的话顿时来了精神,个个像待宰的鹅似的仲长脖子翘首以盼。
⑪无奈之下,指挥长只好挥挥手,示意停工,同意她进屋。
⑫门虚掩着,并未关上。她轻轻一推,走了进去。
⑬旧屋里空荡荡的,墙角停放着一辆款式老旧、手工焊接的童车,漆红交错着锈色,那锈迹已然是时光沉淀的印记。依稀还可以听见从厨房里传来“咕噜咕噜”煮东西的声音。国外留学五年,她第一次回到这个旧屋。
⑭厨房门口放着一张竹编的老式摇篮。竹条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被岁月打磨成光滑润泽的棕红色外表,留下了时间的韵味。摇篮里摊着一床手工缝制的小被子,红底碎花的被面也有些陈旧。
⑮她走到厨房门口,思绪瞬间飘飞到从前……
⑯父亲忙碌的身影微佝,切菜的动作也有些迟缓,还时不时用左食指顶下已滑到鼻尖上的眼镜。后面跟着的那个“小不点”,身高不及他的腰部,正扯着他的皮带,哭闹着不让他做饭,要他陪着玩。他一面安抚着那个“小不点”,一面照应着灶台上的炉火。
⑰她转头望向窗外,暖冬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填满了旧屋子的每一处角落。她推开窗,闭上眼,将和煦的日光拥抱入怀。隐约间,她听见楼下传来小女孩“咯咯”的笑声……
⑱“来追我,快来追我呀……”,扎着羊角辨的“小不点”双脚快速地蹬着爸爸为她手工打造的童车,犹如脚踏风火轮般的神气。两只小手握着的小车龙头“吱呀吱呀”地左右摇晃着,链条随着转动也发出涩涩的响声。夕阳下的红光映着一身红衣的“小不点”,羊角辫上的红绸在风中肆意飞扬,发夹上亮晶晶的水钻装饰随着“小不点”渐行渐远,不断变换着角度,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光影变幻让他头晕目眩。“扑通”一声响,一路小跑在童车后面的他摔倒在地,破碎的镜片深深地扎进了他的颕角……
⑲她的视线逐渐模糊。“啪嗒”一声,眼泪滴在相册封面上,溅起一朵小水花。那两个身影已然消失不见,化作旧照片里的缩影。旧照片里,他额头上的疤痕依然清晰。
⑳“屋里的人赶紧出来啊,我们要开工了。”屋外传来不耐烦的催促。
㉑她猛然一惊,旧屋即将不复存在。而她能带走的除了眼前这些旧物便只剩了满腔的思绪回忆……
㉒她双手吃力地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旧竹床里静静地躺着那辆散架的旧童车和那一帧帧发黄的旧照片。
㉓人群中唏嘘声四起,等着一睹宝物的众人愕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略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语境,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的句子。
她转头望向窗外,暖冬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填满了旧屋子的每处角落。她推开窗,闭上眼,将和煦的日光拥抱入怀。
(3)下面A、B两句中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说明理由。
A.她双手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
B.她双手吃力地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
(4)选文第⑩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围观者心中的宝物和“她”心中的宝物有什么不同?试结合文章内容揣摩“宝物”的含义。
(6)每个人心中都有弥足珍贵的东西那么你心中的“宝物”是什么?试说明理由。
文学类文本阅读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搡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世界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晴最亮。
三和尚对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可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傅的一点情意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
(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我认为故事就是情节,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就是“① →② →明子斧击→明子出师”。
我认为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才构成情节。我这样梳理情节:因为③ 所以明子出师了。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
②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家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
(4)如果你来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
理由。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与父亲的夏日联考
①少了臭氧层防护軍,太阳窃笑,夏暑发威,火烤台北盆地,行人如蝼蚁,纷纷走避,就怕烫即。
②想起父亲,特别怕热,夏天赤膊,仍汗如雨下。但联考这天,【A】他偏要在汗衫之外,又加了件正式的衬衫。路远迢迢,搭公交车给我送午饭。
③那是个高中需要联考的年代,而更早的年代,父亲在军旅生涯中患了中风,身体右侧无力,走路一瘸一拐,这才提前退役。我时父亲的记忆,多半从那时候开始。
④记忆很深,夏日炎炎。
⑤我在考场,中午急忙交了卷,就往校门口跑,只为寻找中风的父亲。但我其实没怎么류,就已经看见他在走廊的尽头,翘首等待我的出现。
⑥父亲一等我跑到身边,马上说:“我找到了一个凉快的位子。”我加快脚步,他拖着无力的右脚在后面赶,就怕好不容易找好的位子给人占了。
⑦一到位子,他马上推开报纸铺好,让我坐下,免得裙子活尘。然后打开饭盒,放好水果,又从水壶中倒了一杯水,再拿起扇子帮我扇凉。父亲一向不多话。等我差不多吃完了,他才说:“刚刚进校门,遇见邻居,他说要带儿子去吹冷气的餐厅吃饭。你看……唉……”
⑧他指的是住在巷子底的邻居,邻居也是当兵退役的,之后不久就考取医师执照,进入中产阶级行列。邻居是看了父亲手拎便当,汗涔涔地赶路,才得意扬扬地抛下这句话的。我加道父亲对我有说不出口的抱歉,但我脑海里绕不开的是父亲拐着腿被挤缩在公交车的角,仍紧紧握着便当的身影。公交车没有冷气,父亲要塞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考场,衬衫早已被汗水漫透。
⑨我继绩安静地吃着父亲切好的水果,感觉这顿饭是他亲手做出的最丰盛的午餐,在有冷气的餐厅吃饭根本比它不上。在那个紧挨教室的墙角,我们席地而坐。前方的几株花树上,蔷薇开得正好,阳光把枝叶的影子拖移到墙边,在我身上,香甜甜的味道荡在空中。我从心底泛起一片清凉。
⑩高中三年过去,又到了大学联考。这次要赶赴陌生的台北应试,父亲决定全天陪我应考。天微微亮,我们赶早挤进客运巴士,走到最里边。虽然他右侧手脚不便,但会用唯一有力的左手抓住车顶垂下的手环,再用身体护着我,让我稍稍紧倚座椅,得以换脚休息,因为从桃园到台北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⑪一路塞塞停停,七点钟オ抵达台北车站。我们随着鱼贯的入群下车,父亲让我先行,他殿后。当时忠孝东路挤满上班上学的人,而我刚刚下车,司机还没等父亲中风的脚站稳就开足马力急驰离开。瞬间父亲应声倒地,待我回身看时,他正困难地挣扎着爬起,那时年少的我因害怕别人射来的异样的目光而并未上前換扶,甚至像个陌生人一样,退后几步,将自己深深隐在人群中,冷冷看着这一幕,当作不认识他。
⑫父亲起身后,蹒跚步向我,我们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继绩往考场前进。
⑬有些事,当下错过,便永远也弥补不回来。他无助地倒在人来人往的街头,【B】那个穿汗衫加正式衬衫的身影,成了我多年来心底最深的痛。
⑭考上了大学后,晚上也会有课每天夜里十一点多回到桃园车站,无论刮风下雨,下车一定看见父亲在等我。从车站走到家要经过小山坡,步行十多分钟,他不放心,昏黄的路灯,将他穿汗衫的斑驳的身影拉长又缩短,缩短再拉长
⑮后来父亲病重,无法行走,全身瘫痪卧床。我一边忙于工作,一边照顾父亲,常常苦于被现实羁绊,无法随侍在侧。十年后,父亲离世。
⑯之后有好多年,我常梦到他,【C】汗衫之外又加一件正式的衬衫,在一个个的复日,音我赴一场又一场的联考。梦中的他,笑容安静,神情样和。我会小声地对他说:“怕热就再穿那件正式的衬衫了。慢慢走,有我在,跌倒了也不用害怕
⑰至今,舍不得父亲的梦还在,我知道父亲也一直舍不得我。他始终用一颗很温柔的心我,就像高中和大学联考的陪伴。
⑱记忆很深,夏日炎炎。
(选文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
(2)选文第①段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⑨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4)赏析选文第⑪段中加点的词语。
退后几步,将自己深深隐在人群中,冷冷看着这一幕,当作不认识他。
(5)对父亲衣着的描写在选文中多次出现:结合上下文,分析【A【B【C】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态度或情感?
【A】他偏要在汗衫之外,又加了件正式的衬衫
【B】那个穿汗衫加正式衬衫的身影
【C】汗衫之外又加一件正式的衬衫
(6)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第①段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气的酷热。
B.第段是插叙,交代邻居家境、父亲给“我”送便当不容易,都为表现“我”的孝顺。
C.结尾以“记忆很深,夏日炎炎”收束全文,突出中心,照应前文,令人深深地回味。
D.本文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自然、真实,表现了“我”和父亲之间的深挚情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以下各题。
今年春节我回家
①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春节时回到老家乡下的老宅里。母亲平时一人独守那座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我住在省城,住在老家的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②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岔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地往老宅跑了,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③今年春天,我借出差的机会回乡。那天晚上,我陪母亲回老宅去。我们姗姗而行在乡间的小路上:那口鱼塘,父亲撒下第一批鱼苗,也曾撒下全家致富希望的那口鱼塘,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碎金一般的粼粼波光;鱼塘四周曾经细弱的桑树,早已枝干粗壮,看着新发的嫩叶随风摇曳,我仿佛看到当初妹妹帮母亲采桑喂蚕的身影;远处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在水回里,背后黛色的群山像一道屏风,见证过我们一家人洒在田里的汗水。观今忆昔,别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④进了老宅的大门,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我忍不住哽咽起来。父亲去世十年,我第一次回老宅,不知为什么,在他遗像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⑤“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还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⑥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岔五回家就为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⑦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的黑底花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亲手织的,尽管摸上去有些粗糙,但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双手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一排梳头柜,上面的相框内,是我当军官时的照片,以及与家人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家里有我这个连级干部,他们是那么的引以为豪!
⑧“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是,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这都是你爸爸给你攒的……”母亲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这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你都没来得及穿……”这么多年竟将我的所有作品和曾经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好!
⑨“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年春节你们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记得!怎么不记得呢!”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
⑩那一年冬天,我有了第一个孩子,趁春节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母亲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⑪我擦去眼泪,想到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我们再也没有回过老宅。“倒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两个孙儿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我,“我和你爸早就准备好了。”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暖水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需物品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母亲喃喃道:“你们要是回来,这些都能用上。”她抱过一床棉被和一条床单,放在我手上……
⑫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的暖流涌遍全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⑬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母亲惊诧地看着我,问:“你懂啥了?”我说:“今年春节我就回家来!”母亲笑了。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选文有改动)
(1)选文标题“今年春节我回家”有什么含义?
(2)请你概括出父亲去世后母亲爱家人的情节。
(3)选文第③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说说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不约而同”好在哪里。
(5)选文第⑩段的插叙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6)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我”在父亲“遗像面前哭得像个孩子”,可见“我”想起父亲心里非常难过。
B.选文第⑧段中加点词“竟”既写出了“我”对父母保存自己作品和衣物的惊讶,也写出“我”内心的感动。
C.选文第⑫段中“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爱。
D.结尾段写母亲“双眼闪着泪光”,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母亲内心的欣慰与感动。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瓷器易碎
李磊
①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有一只瓷罐,被母亲放在了炕边的木柜子里,罐子里面积攒着家里母鸡下的蛋。母亲一有空闲就会抱出瓷罐,一遍遍地数着鸡蛋的数量,然后或是点头微笑,或是摇头叹息。每过一段时间,鸡蛋积攒得多了,母亲就会把它们变成我的书本或是衣物。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长大了,进城了工作了,成家了。母亲却依旧留在乡下养鸡种地,在她日复一日的摩挲下,那瓷罐上天青色的釉彩虽已有些模糊,却也浸润出了岁月独有的光泽。
②母亲这几年,喜次上了种豆子,红的、黄的、绿的,胖的,瘦的,扁的,只要是豆子她都要高看一眼。母亲在乡下种了七八亩豆地,她在豆子地里劳作时,常常望着远方的城市自言自语:“豆豆,我心疼的豆豆。”豆豆是她孙子的乳名。
③我和妻子工作太忙了,照顾不过来年幼的豆豆,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终于狠下心扔下了乡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纷乱的城市,陪着她一起来的还有那只我再熟悉不过的瓷罐。母亲用瓷罐为我们装了十几颗新鲜的鸡蛋﹣﹣﹣﹣﹣她觉得自己家的鸡蛋最有营养﹣﹣﹣﹣﹣又用各种各样的豆子将剩下的空隙填满。她把瓷罐擦得干干净净,小心地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袋子虔诚地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直到我家。城里的豆豆刚开始识人辨物对颜色敏感,母亲就让豆豆猜瓷罐里豆子的颜色,豆子被一点点地倒出来,又被点点地装回去。挺有意思也挺没有意思的游戏,祖孙俩整整玩了一天。
④从此,母亲开始了陀螺一样的生活,从早到晩围着豆豆旋转。她的眼里嘴里心里只有豆豆,似乎完全忘记了其他,但我知道母亲偶尔还是会惦念乡下。有一次,母亲带豆豆回农村看她挤出时间收获的豆子。她打开放在墙边的一只口袋,将满满一袋子绿色倒在了地上;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又将满满一袋子红色倒了出来;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最终,几种颜色的豆子混合成了色彩斑斓的河流,豆豆极喜欢这个游戏,他躺在河流中开心极了。晚上等豆豆睡着后,她一个人慢慢地将那些豆子按照颜色归类,让它们重新回流到了各自的袋子里。我始终不知道,那一次她收拾豆子究竟用了多长的时间。
⑤再后来,我的工作不那么忙了,豆豆也上学了,母亲也可以回乡下全心全意地照顾豆子们了。可母亲却仍旧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她早已习惯了离不开豆豆的生活,于是便固执地选择在豆豆的家和豆子们的家之间往返奔波,从不间断不肯停歇。而每次来的时候,她的怀里总会有那只装着鸡蛋和豆子的瓷器。有时我会想,其实母亲就如同她怀中那一只罐,来的时候盛满了营养、富有生命力,而回程时却变得空无力、空无生机。每一次都是这样,母亲将储备了许久的心力带到城里,在豆豆那个孩子身上消耗得一干二净,然后,再着疲惫的身子返回豆子们的家。那来来回回的路上,只有那个满了又空了的旧瓷罐一直陪着瘦弱的她。
⑥瓷罐终究有些沉,我不愿再让母亲抱着它装鸡蛋和豆子来我。母亲却不听,她不愿让瓷罐闲着,她总说瓷罐要是总闲着不用就容易坏掉。我自然是不相信她的说辞,却也明白她已经习惯了器罐的陪伴,坐在车上时看一看,走在路上时摸一摸,只要瓷罐在,她仿佛就不会那么疲累。即便是在我家,晚上豆豆和母亲睡在一屋,瓷罐也和母亲睡在一屋。豆豆睡在母亲的床上,瓷罐睡在母亲的床下,母亲就喜欢把她的心爱之物全都放在身边,这样睡觉才能安稳香甜。有时候我想,也许在母亲眼中瓷罐跟人是一样的吧。
⑦终于,母亲又抱着一瓷罐鸡蛋和豆子气喘吁吁地来了,我上前接过沉甸甸的瓷罐随手放在地上,却忍不住有些埋怨:“怎么又拿鸡蛋和豆子,不是告诉你别拿了,挺沉的不说,家里也吃不完,上回的还剩着呢,还有上上回的…“不知不觉我的声音大了起来,母亲习惯性地保持沉默,可那件瓷罐却坐不住了,它开口说了话,“轰”的一声,在我和母亲的面前碎裂成片,鸡蛋摔破了壳,流出了黏黏的泪水,脱离了束缚的红色豆子正努力朝远处翻滚…
⑧这件受母亲器重多年的瓷器,为什么碎得这样毅然决然、不可挽留呢?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直到有一天,母亲从乡下返回我家时忘带了钥匙,她竟抱着布袋趴在冰冷的楼梯上睡了一个上午。我突然从母亲身上得到了答案:她们都早已疲惫不堪,她们已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压和这种两地奔波的辛劳,只不过瓷器的性子急了一些。我轻轻摇晃母亲瘦弱的肩膀,将她揽在怀里。我不敢再埋怨她,怕早已年迈的她会像那件瓷器一样脆弱易碎,让我来不及呵护与珍惜。
(原文有删改)
(1)选文中,母亲为了我们主要做了哪些事?
(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①她把瓷擦得干干净净,小心地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子诚地吊在胸前,一路接着、抱着直到我家。(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②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终于狠下心扔下了多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纷乱的城市。(请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请概括出选文中母亲的形象。
(4)如何理解选文标题的含义?
(5)请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6)读了选文以后,请谈一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
回 家
徐 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3)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一个天大的谎言
徐凰
①我是一个喜欢谎言的人。这缘于我14岁时的经历。那年我读初一,A刚开春,天好得很,冬麦长势很好,油菜花开始结苞,就连路上都长着一簇簇的青草,春天把世界点缀得很美。
②放学路上,快乐不言而喻。我们村上一个顽皮的孩子,走在我后面。他顽皮得出名,我是斯文的孩子。这就决定了,我们从来不一起上学放学。但那天,他撵上了我,他掌握了一个秘密,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这秘密,他如果不跟我说,整个人都会爆炸的。
③“你爸爸得癌症了。”
④我说:“你撒谎!”我盯着他,他衣服的纽扣扣得错落,领子一高一低,还拖着长长的鼻涕,样子滑稽死了,很不靠谱。可我的眼泪莫名其妙地流了下来,因为,我的父亲确实到城里看病了。
⑤上学放学,都要路过一条沟,沟很宽,女生们都得绕远。男孩子看见这条沟,远远地就开始加速、加速、再加速,然后一跃而起,飞过去。现在,我看见那个顽皮的孩子在加速了,天地开春,衣服已经不再是束缚,他很轻松地飞了过去。我也开始加速,开春的泥土酥软,脚底发飘,关节也根本不听使唤,无形的绳子束缚了我的手脚,关键时刻,我狼狈地摔到了这条沟里。现在,你可以想象,我有多么难堪,要是在平时,我会非常害羞,老实说,没有这个谎言,这条沟再宽一尺,我也能轻松地飞过去。可那天,我陷在了这条沟里。陷进去了。
⑥谎言,一个谎言,让我狼狈不堪。我父亲才37岁,怎么可能会得癌症?但我身体的反应,分明把这个谎言当成了现实。这个顽皮的孩子,他告诉我,我爸最多活一年。说我爸爸在城里动手术的时候,医生把他的肚子划开,看了看,摇摇头,就缝了起来。
⑦生活中,一个顽皮的孩子,会给一个谎言制造那么多细节吗?14虚岁,我已经懂得了事情的基本逻辑。我的童年,就葬送在了这条沟里。我一点都不恨这个顽皮的孩子,他用干的泥块给我擦污垢,我用油菜地里的青草打理自己的头发。B泪眼蒙眬中,颤抖的远山正在侵吞那个模糊的落日,我童年天真的大幕从此落下。
⑧父亲得的是癌症,晚期。我和弟弟照顾了他一年,1987年8月17日,落日时分,他万分歉疚地把我们扔在半路,离开了人间。
⑨可时隔近30年,我依然觉得,那个顽皮的孩子制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3期)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文章起笔写道:“我是一个喜欢谎言的人。”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4分)
(3)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A、B两处画线的句子。(4分)
A刚开春,天好得很,冬麦长势很好,油菜花开始结苞,就连路上都长着一簇簇的青草,春天把世界点缀得很美。
B泪眼蒙眬中,颤抖的远山正在侵吞那个模糊的落日,我童年天真的大幕从此落下。
(4)阅读第⑤段,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现在,我看见那个顽皮的孩子在加速了,天地开春,衣服已经不再是束缚,他很轻松地飞了过去。我也开始加速,开春的泥土酥软,脚底发飘,关节也根本不听使唤,无形的绳子束缚了我的手脚,关键时刻,我狼狈地摔到了这条沟里。
(5)文章结尾说:“可时隔近30年,我依然觉得,那个顽皮的孩子制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作者明明已经知道那个男孩并没有说谎,为什么还觉得他“制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谈谈你的理解。(3分)
(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常有一些人遭遇不幸,如身患绝症,亲人罹难……亲朋好友出于善意,往往会选择隐瞒实情。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告知真相。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残匾
赵明宇
①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矮。到了阴雨天,瓦垄间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
②诊所门楣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妙手回春。这块匾,是前任县长刘大琨送的。那年,刘大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没治好,就把吴子皋请去了。吴子皋亮出一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精灯上烧红,扎病人颈部。那动作快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琨老爹不停摇摆的脑袋终于安静下来。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③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以后多按摩颈部,睡觉平躺,脖子下面枕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④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沉船木上,制成匾额,送给吴子皋。
⑤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⑥吴子皋天赋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时而微闭双目,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那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病人禁不住要问,吴大夫,俺得的啥病?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你要相信大夫,按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就会好的。
⑦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了药再来,不用家人搀着了,枯黄的脸色变得红润。再抓几副中药,回家继续熬着喝,吃饭香甜,睡觉踏实,能在大街上转悠了,不由得面带喜色,见人便说,这个吴大夫,真是有两下子。
⑧每天一大早,吴家诊所排满了人,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蹬三轮来的,等着吴子皋叫号。
⑨吴子皋的儿子原本是学医的,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在县医院做主治医生。有了刘大琨这层关系,就走上了仕途,到县卫生局做副局长。去年,刘大琨荣升副市长,安置吴子皋的儿子到一个重要单位担任局长。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豪宅。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
⑩人丢了魂儿,可不是小事儿。儿子只好依他。
⑪吴子皋是个怪人。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定然能长寿。他瞪了病人一眼说,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起病来了?
⑫也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说吴大夫,晚上我在元城酒家订了包厢,你给个面子吧。他挥挥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病人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或者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嘴里吐出四个字:赶快拿走。
⑬那断然拒绝的神色,让病人家属对他敬重有加。
⑭日子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⑮儿子出事了。一开始,家里人瞒着吴子皋,但是时间一长,吴子皋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⑯这天,吴家诊所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的病人在门前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无奈地猜测一番,摇着脑袋走了。
⑰第二天,病人又来。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大家担心吴子皋想不开。只见诊所大门开着,进了院子,掀开门帘,吴子皋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穿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⑱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字的匾,被砍去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
⑲那被砍过的痕迹,豁豁牙牙的,露着白茬。
⑳病人心里一惊,暗说,这个吴大夫,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减)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治病获匾﹣﹣ ﹣﹣ ﹣﹣清廉从医﹣﹣
(2)简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的含义?
(4)品析第⑰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你认为吴大夫哪些地方让人“捉摸不透”?
(6)简析本文以“残匾“为题的好处。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
拣麦穗
张洁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
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 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选自《张洁文集》,有删改)
(1)从文章第一段,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
(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在“我知道,他真疼我呢”之后,“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情感变化。
依恋﹣﹣ ﹣﹣期盼﹣﹣ ﹣﹣怀念
(3)简要概括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①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从描写角度)
②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从修辞角度)
(5)文中两处提到一个小火柿子,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请探究本文作者表现出的情感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活着
沙爽
①台风将至的那天下午,我原本与客栈的老板娘约定,要搭她的车去海鲜市场,但是到银滩走了一圈回来,我突然改了主意,决定先去市区逛逛。
②烈日当空,灼热的空气纠缠成一个巨大的、白光闪闪的线团,把海滩、街道、路旁的海鲜大排档、高高低低的建筑物,一股脑地襄在里面。它在燃烧,闷声不响,让空气几近微呛。我在客栈后面的小卖部里买了一瓶矿泉水,顺便打听一下去市区的公交车路线。按照店主的指点,我斜斜穿过马路,打算去对面的站点等车。
③马路正中的绿化带里稀稀落落种了些行道树﹣﹣或者说是灌木,因为这条路显然是新建的,移植来的植物还未长成气候。接近十字路口,有一棵树倒是长得高大,而且居然还在开花。我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嗯?怎么可能?我踏上石阶,捏住一枚尖尖的树叶。那灰绿色的叶片像极了柳叶,但是既厚又硬,接近蜡质,而背面几乎是银灰的。
④竟然是,一棵夹竹桃。
⑤我停在那里仰头看它,一时间简直喘不过气。天太热了。在十一月,这异乡的阳光和街道恍如幻觉。暌违①多年,你怎么会在这里?你桃红的花朵吐出我多少年前就无比熟悉的粉黛香气。旁边枝上的那一小簇刚刚开败,花瓣的边缘变成了枯褐色,但靠近花心的地方还是红的,像灰烬里包裹着一颗跳荡的心。
⑥夹竹桃,我祖母偏爱的花。许多年里,我们家一直养着几棵。它们似乎很容易成活,至少繁殖相当简易﹣﹣在空酒瓶中注入清水,剪下筷子长的一截枝条插入瓶中,瓶口用湿泥封住。如此静置一两个月,枝条下方会生出雪白的长根,入春便可移进花盆。祖母和母亲常持此瓶馈赠邻里和亲友,如对方欣悦收下,她们便满面春风,谆谆授以养殖之法,仿佛热心得过分的送子观音。在我看来,这种花寻常得近乎贫贱,花的香味也像一个土气村姑,为什么她们如此热衷于让它芳泽远播、香火绵延?
⑦总的来说,这种叫夹竹桃的植物喜欢活着,喜欢繁衍。像被切成两段的蚯蚓,不仅不会死去,反而执意要以双倍生还﹣﹣原始的生物本性往往是泼辣的,反衬出人类的矫情。当年我不太喜欢这花,但是也说不上讨厌;我只是觉得麻烦﹣﹣活着就是一件麻烦的事。
⑧事实是,我在二十岁上罹患抑郁症而不自知。有一天我和父亲拌了几句嘴,一转身,听见旁边的房间里,祖母低声责备我父亲:“孩子上次差点救不回来了你不记得?”我想,大概没有人比祖母更害怕我会死去,虽然她从来不曾问起。
⑨后来我慢慢忘了想死这件事,也许是体内的血清素和多巴胺②趋于正常,如同植物茎管里流淌的隐秘汁液﹣﹣造物在其中加入了何种成分,用以催生花朵或删除落叶?为什么夹竹桃执意在身体里暗藏毒汁,仍不能阻止娇嫩的花苞被蚜虫啃啮?这世界只呈现它的物理表象,却很少暴露它幕后的主使者。
⑩再后来祖母住的老房子拆迁,那时冬天已近,祖母问我要不要那棵夹竹桃﹣﹣它已经长到了两米多高。相比于这个高度,它脚下的粗陶花盆实在太小,还不知何时磕掉了半只手掌大的一块,浇水时总会有一半水淌到外面。它看上去相当营养不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见我犹豫着没有答腔,祖母叹口气,说:“没人要就只能扔了。”
⑪其实我不喜欢这花还有一个原因:它冬季也不落叶,必须移入室内。那么多个冬天,房间里虽然生着炉子,仍能看得见口中呵出的白气。我眼见它的叶子落满厚厚的灰尘,谁能一枚一枚地擦洗它们?这些积灰的叶子开始自暴自弃,先是变得枯干,然后卷翘起来,但是仍然并不肯脱落,就那样用千百只枯干的指头戳住你,让你知道,有这样一种活着。
⑫祖母盼望她回迁的新居可以铺上地暖,脚踩在上面,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人老了,骨头深处蚀开深广的空洞,怕冷,怕风,怕前后左右的沟坎和凄清。但那片回迁楼整整建了六年,内中的曲折千回百转,之后又因资金缺欠,迟迟不能交付使用。我的祖母,终是没有等来她的新居。
⑬那棵她希望可以托付给我的夹竹桃呢?祖母故去,许多事情再也无从问起。
【注释】:①暌违:分离,不在一起。②血清素和多巴胺:体内产生的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和人的感觉有关,会影响人的情绪。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请分别从夹竹桃、祖母和“我”的角度,谈谈你对文题“活着”的理解。
(3)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及作用?
(4)阅读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5)联系文章,参照下面两则材料任一形式,写一段富有诗意的寄语(不超过45字)。
材料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材料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新年出行
①年初一,鸡叫头遍,尽管天还未亮,财叔便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揉了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急急忙忙穿好衣服,点燃香烛,诚惶诚恐地敬过先人,准备出行。
②本来财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
③年前,眼镜三毛来送年货,怂恿他说:“财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回来,我封个大红包赔你!”三毛说这话紧盯着财叔,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焙的那挂满地红的万字鞭,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要一炸到底,万万不可中间熄火,炸哑。
④他们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⑤财叔打开门,炸响鞭炮,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个寒颤。这要下雪又不下雪的鬼天气,贼冷。财叔伸长的颈脖赶紧缩了回去,手连忙插进大衣里,身子一翅趄,心里打起退堂鼓:自己几斤几两算得清楚,能有甚好兆头?
⑥但一想到三毛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若是看到他并不领情,出个行都畏缩不前,不知会有多失望。
⑦财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綽中有两个黑影立在路中间,吓了一大跳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莫非是传说中的小鬼挡道?硬着头皮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估摸着是三毛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大财,过上好日子。
⑧去年财叔走背字,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虽说这些都是三毛捣鼓来的,但他却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希望的火苗在心里也一点点熄灭。财叔叹气说:“命里只有八升米,无论如何不满斗。”索性打起懒主意,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三毛就是说破天,财叔也不为之所动。
⑨三毛是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却把人读呆了。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财叔要不是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会跟着跑的。三毛却从城里踅回了村里,看到财叔没起色,总想帮一把。
⑩这两捆哑巴柴棍,未必就是三毛所说的宝贝吧?这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财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声,一脚将其踹倒在路旁,心中十分恼火,恨不得就转身打道回府。
⑪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财叔只有继续前行,浑身冷得筛糠。
⑫再往前走是眼山塘,更是个大风口,无论是顺时针出行还是逆时针出行,想绕都绕不过去。
⑬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凛冽的寒风割肉的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财叔脸上,辣痛。如今村里人少,山塘无人管理,堤坝上的灌木丛长成了小树林。风刮得路旁的树枝像拿着无数根鞭子,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抱头鼠窜,样子十分狼狈。
⑭突然眼前掠过道白色的弧线,如同沉沉黑夜里的一道闪电,一条白练从水中一跃跳到了堤坝上,刺亮。猝然惊愕,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乱跳。顿时财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都快跳到了子眼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兴奋得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⑮财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只见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财叔!贺喜财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
⑯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就着熹微财叔看清楚这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抬头再看三毛,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里有两颗亮亮的泪珠滚动。财叔再也控制不住,破天荒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
⑰这时天已大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
(1)填写表格,归纳情节。
开端 |
准备出行 |
打退堂鼓 |
→
发展 |
看见柴棍 |
① |
→
高潮 |
② |
兴奋 |
→
结局 |
明晓真相 |
③ |
(2)有人认为将第⑧段删去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
(3)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财叔新年出行的经历是三毛策划的,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第③段写三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保证财叔能捡到宝贝。
(4)最后一段环境描写富有意味,一方面起到 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着 。
(5)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本文创作背景,然后做题。
材料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精准扶貧工作的序幕。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两者是“精淮扶贫”必要素。“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劳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贫因群众是个主体,只有帮助他们彻底扶起“志气”和“智气”,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动力。
①小说主要是围绕 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
②结合材料二可知,三毛极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是为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老杨树下
舒小骅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②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③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④“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⑤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⑥“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⑧“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⑨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辱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⑩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0月31日有改动]
(1)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同情→
(2)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①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②“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辱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3)第⑦~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
(4)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老邵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李木生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月一样明亮。长大了却渐渐的、渐渐的爱在夜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看我了。夜深的时分看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一点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融融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给你了。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远。
②太阳的分娩是恢宏的。它会把海洋与云雾都染成血红色,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月亮却不,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将一个圆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不张扬却也成了人类心灵的指望。它也没有太阳的霸气,一出现就掩尽所有星辰的光辉。虽然也会月朗星稀,可它绝对是星辰的朋友,与星辰一道将月华星辉绽放在黑暗中,也与星辰一道成为万家灯火的知音。我曾想,天下最最动人的笑颜,当是月亮了。不是它在点亮了人间的欢乐与欢乐的希望吗?
③这是一轮热忱而又宽容的月亮。
④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这时它是天上最为凛然的容貌了,可谓冷若冰霜,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眷顾自由的胸膛。对它来说,阿谀就是死亡。它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它只知道宇宙曾经是它的襁褓。有这颗野性的灵魂在天上亮着,黑暗的统治就注定要一次次地失败与逃遁了。没谁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孤独,那千古不化的孤独。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它那孤独的光辉醒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惟有当我也沉潜于孤独里,才能稍稍走近它﹣﹣那是怎样的一种博大到无穷无尽的光辉啊,悠远而又深邃,洞悉着一切的宿命,却又义无反顾、痛快淋漓地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千条万条前行的路途。它看到一切,知道一切,又毫无保留地献出着一切。这时,你就会感到,孤独是多么美好,孤独便是一种解放。
⑤谁说月亮不是一所常青的学校呢?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永恒的潮汐,不就是在为它的美丽所激动吗?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知道心会变硬的,还有痛苦与绝望。但是有月亮在就不怕,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
⑥其实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因为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又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倾听者。不仅倾听,它还是人间最伟大的诉说者,那丝丝缕缕、充满人间的月光,不都是知冷知热、掏心掏肺、与心偕振的絮语吗?哪一道心灵的伤口上,没有搽过月光这味灵药?哪一片心灵的田地里,没有洒下过融融的月色,从而让沉重而又孤独的灵魂得到抚慰与温暖?童年时的黄黄(家养的一只忠诚的狗),至今还会在我记忆里长嚎。那是神州一片饥馑的年代,别说作为生灵的狗,连村上的树也已被人啃光了皮。一星点办法也没有了,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起要吃黄黄的事。我带着满脸的泪,拿起一根棍子,想把黄黄揍跑。它一定是听懂得了家人的决定,怎么也赶不动它。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它也是在向月亮倾诉吧?那晚,我看到黄黄的两只眼睛里都是泪水,泪水里还晃着柔和的月光。月亮听到了一切,又诉说着一切。那晚,我感到月亮就是被天噙着的一颗湿漉漉泪珠。
⑦从那之后,不管是碰到庄稼上的露水还是看见路边沟沿草叶上的露珠,我都会在心里头想: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歌吟。
(选自《迎风之灯》有删改)
(1)第②段描写太阳有何作用?
(2)品味文字划线句子,按要求作答。
①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从修辞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②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朗读这句话时,应采用怎样的语调?为什么?)
(3)第⑤段说明月亮是一所“长青的学校”,请你说一说这所学校教给了我们什么。
(4)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被露水打湿的月亮”的内涵。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