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小说阅读综合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鸡蛋小面包

[西班牙]胡丽塔•尼古拉斯

       在餐桌上我们从来不说话,因此我很吃惊妈妈给我讲在鱼店听到的事。有人告诉她一位女士非常需要一个女孩为她读书。

“我想到了你。你已经12岁了,书读得很好。特别是﹣﹣鱼店老板亲口告诉我,那一家人花钱如流水,那位女士有很多珠宝首饰。这是你的任务,明白了吗,丫头?”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不好。可能妈妈说的有道理,我们家实在太穷了,但我还是因此痛恨她。因为这个,也因为她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

       我刚离开学校,手里拿着写有地址的纸条。我拖着脚慢慢走,这样就能晚到一些。我的腿又细又长,所有袜子都会往下掉,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堆在一起。我不打算把它们提上去。

       在卡维萨大街的那个街角,有一个男人正在弹吉他,旁边有一只流浪狗安静地听着,他给那只狗戴了一顶帽子和一副小小的太阳镜。

       我一路看着门牌号,在一个大门前停了下来。一个一头黑色卷发的女人把我带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一位夫人坐在一把大扶手椅上,面带微笑看着我。她应该上了年纪,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双几乎透明的眼睛。

“你好,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我叫……嘉芙列拉,12岁了。我很会读书。”

“多好听的名宇呀!嘉芙列拉。我叫恩里克塔,83岁了,我也很会读书。”

       我似乎听到她嗓子里发出一点很细微的声音,那是她在笑。

“你想吃午后点心吗?”

       她旁边桌子上有一个盘子,里面装有两块包着金纸的圆形鸡蛋小面包。我激动得差点晕倒。我开始剥去小面包上的皱褶包装纸,好狠狠地咬上一口。

“对我来说,读书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我眼睛看不见了。”

       我看向她的眼睛。那双透明的眼睛认真地看着我,却看不到我。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继续嚼着小面包。

       恩里克塔从手指上摘下一枚镶着一块大钻石的戒指,摸索着放进一个小盒子,那里面装有至少五六枚戒指,应该都是金的。她又摸索了一会儿,直到拿到一小瓶护肤霜。我的目光从她的手移到那些戒指上。她在每只手上都点上一点护肤霜,用右手从指尖到手腕均匀涂抹,接着左手又重复了同样的动作。

       我屏住呼吸,走近桌子,拿起一枚戒指。这枚戒指镶有一块绿宝石和几小块红宝石。我紧握着它,戒指直扎手心。

       恩里克塔让我去拿钢琴上面的一本书。我用拳头和另一只手托着书,小心地打开。书里有三篇故事,作者叫杜鲁门•卡波特。

“这是几篇关于一个男人童年回忆的短篇故事。我很喜欢他的叙事手法。我想你也会感兴趣的。”

       我开始慢慢读起来:“想象一下,冬天来临时的一个早晨。设想小镇上一座老房子里的厨房……”

       我看到一个宽敞的厨房,中间有个黑色的大火炉,轰隆隆地开始燃烧;我看到窗前站着一位白头发剪得很短的老妇人,精神饱满,脸庞因风吹日晒而略显粗糙。在巴迪的陪伴下,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巴迪就是那个和她形影不离的7岁小男孩。他们年龄相差60多岁,是忘年交,因为她依然保留着一颗童稚之心。我陪他们一起去买樱桃、生姜、香草……我听到他们两人的聊天,很羡慕把他俩连接在一起的那种东西。不知不觉间,我就读到了故事末尾,回到了恩里克塔的起居室。

       她正用那双透明的眼睛看着我;我相信她用另一双眼睛,看到了我。

“天晚了,嘉芙列拉,我不希望让你太想念妈妈。你明天可以读第二个故事,然后咱们可以聊聊感想。好吗?”

       在整个读书时间里,我已忘了手里的戒指。它应该值一大笔钱,或许她没注意到我拿了。

       另外两个故事会是什么呢?

“我可以把另一个小面包带走吗?”

       她说当然可以。我慢慢向桌子俯下身,所有戒指都在那里。我把手伸过去,让掌心里的那枚戒指落下去。那些红宝石在闪光。然后我小心拿起那个包着金纸的鸡蛋小面包。

       我三步并作两步穿过门厅,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吉他手和那只化装的狗所在的街角。前面有一个灰罐头盒正期待着换种颜色。我伸出手,把金色小面包放下。那只狗吓了一跳,太阳镜掉了下来。吉他手冲我微笑起来。

(1)小说中妈妈“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其来历最没有可能的一项是  

A.向亲戚朋友要来的

B.我在妈妈指使下偷来的

C.妈妈从商店里买的

D.妈妈从别人那里偷来的

(2)结合小说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

“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堆在一起。”这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却说不出好在哪里。

我认为这个句子好在  

(3)小说结尾再次写到街角吉他手和流浪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4)“我”本来可以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为什么最终放弃了?结合全文探究原因。

来源: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②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云,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③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④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⑤“向导?谁啊?”我发问。

⑥“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⑦“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⑧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⑨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⑩“野马能当向导么?”

⑪“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⑫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⑬“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⑭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⑮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⑯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⑰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⑱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1

⑲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⑳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鸟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爱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选自201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

(1)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结合选文,分析巴图大爷的形象。

(3)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①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

②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4)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5)“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作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来源: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插在锁孔里的钥匙

①吃完早,老张慢悠悠下楼,他想去公园溜达。当他走到二街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小女孩,導在201门ロ,201的防盗门的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色丝绳的钥匙。老张挠一下头,哎呀,这老太太可咋整,又忘记拔钥匙了。老张拥小女孩微笑着点点头。小女孩羞红着小脸蛋朝老张笑笑

②上月一个周末,大约也是这个时候,老张接了电话,急急下接,无意间,看见201房门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丝绳的钥匙,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太太着急出门,走的时候忘了找钥匙。可又ー想,说不定老太太在屋里?于是,老张向前轻轻了门,星里没有动静,又敲了敲还是没有动静,可以确定老太太不在屋里。

③老张心里着急,锁孔里的钥匙咋办?拔出来不是,不援出来也不是。他怕耽误时同想一走了之,又觉得不地道,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于是仲手正要把钥匙拔出来时,203房的男人回来了,他怪异地幣一哏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

④老张张大嘴,看着关严实了的203房门,又转身看了看201门上锁孔的钥是,闭上嘴,忽然感觉嗓子痒痒的,“咕噜”咽下一口唾沫。站在楼道里像吃了辣椒的猴子,抓耳挠。

⑤老太太终于回来了,老张笑可可上前搀着老太太的胳膊,说:“坤子,您总算回来了!”老太太迅速抽回路膊,朝老张瞪一眼:“你谁呀?我不认识你!”“婶子,我是住接上的。”“关我事!”老太太甩开老张的手,仲手在身上左翻右找,嘴里嘀咕,“咋不见了,我明明放衣兜里了的…”老张温声说:“婶子,钥匙插在锁孔里,你走时可能忘记拔了。”

⑥“什么?”老太太一下子慌了神,伸手急忙把门打开。“没我的事了。我得走了。”老张刚转身要走,却被老太太一声呵住:“站住,你不能走!”老张愣住了,惊讶地问“还有事吗?”“你说有事吗?”老太太怒了,朝老张凶巴巴吼道,“你得进屋,等警察来了你再走。”说着,老太太掏出手机打了110.“我千啥要等警察来?”老张急了,要往外走,老太太往屋里拽。后来,老太太干脆坐地上,两手死死地拖住老张的腿。这会儿,楼道里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伙儿七嘴八舌,窃窃私语…各种难听的话都有。老张脸上的汗一滴滴淌下来,衬衣也湿透了。这次人是丢尽了,他委屈得想哭。可他没哭,他高高仰起头。

⑦警察来了。经过一番仔细检查,虽然屋里没有丢东西,但是老张的行为可疑。正在警察要带走老张时,203房间那个男人突然挤进人群,大声嚷:“好人,他是好人啊!不信你们看!”他指着棚顶的监控器说,“这是我前天新安装的监控器。我发现老太太总是忘记拔钥匙。”男人不好意思地垂下头,搓了搓手,“我刚オ回来看见你在门ロ鬼鬼祟祟的,我很生气。进屋后就在查资料,没顾得上看视频,没想到屋外闹出这么大动静。”

⑧警察过来看看棚顶…

⑨警察从203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

⑩所有人都将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忙冲出楼道…

⑪他仰起头,深吸一口气,看着蔚蓝的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向前…

⑫以后的日子里,偶尔能看见楼道上有个小女孩在201门口守着,直到老太太回来了オ放心地离开。

⑬老张一边朝楼下走,一边回过头来,望一望小女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是和系在钥匙上的红丝绳。他又憨憨地笑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04期,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插叙手法,意在使过去和现在的邻里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B.小说通过讲述老张被邻里误当小偷,最终误会解除一事,表现了老张的淳朴善良,体现了邻里间友好互助的良好风尚。

C.第④段和第①段都写到老张“仰起头”,表现了老张由强忍委屈到完全释然的心理变化。

D.小说以“插在锁孔里的钥匙”为线索展开叙述,既使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又使情节集中紧凑。

(2)请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并结合全文说说“住203房的男人”在小说中的作用。

(3)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理论:“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这是读者能看到的,还有更多是作者没有直接写出,但读者却能读懂的。试探究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理论。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从文中再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示例:警察过来看看棚顶…鲁察从203房出来,提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读者可以从中想象出省略的内容:警察查看监控、查明真相的情节:警察同203房男人的对话:警察对老张由怀疑到解除误会的心理变化过程。

来源: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小说,完成问题。

古榕酒香飘

卢涛

       远远地望过去,黑暗里只有看不见的宁静。四周的山丘似乎凝固了时间,这是1939年的夏天。

       怦怦怦,阿九的心跳得厉害,他把挡在身前的杂草往右边拨了拨,顺势把肩膀上的扁担往上颠了一颠。脚底下踩着的泥土仿佛一根黑色的绳,绑住了阿九疲惫的神经,但是阿九似乎忘记了自己已经不停歇地走了大半天。

       阿九只想着,还有大半个时辰,走过前面那个渡口,再转一个弯,就进城了。进了城,就能看见小篮子了。

       小篮子最喜欢仰着头,步履蹒跚地朝阿九跑过来,口齿不清地叫着“哥,哥……”阿九还记得,把狗尾巴草往小篮子的脖子后面挠一挠,小篮子会一边哭一边笑,扭着头抗议“哥……哥,坏……坏”。阿九会刮刮小篮子的鼻子,取笑她:“你这个小娃崽,又哭又笑,黄狗撒尿。”

       阿九的家前面有一棵大榕树。从小老人就说,那是古榕精,就算活了几百岁,还是那样都郁葱葱。在那片古榕树的绿荫下,小篮子会拉着阿九的大手,围着大树转圈圈。这条街的街坊阿伯,会摇着蒲扇,吸着水烟,围在一张不知年岁的石桌旁下象棋。妇女们会在这里择菜、聊天……在这个南方的小城里,看上去平静的生活会让阿九忘记了战争的存在。

       天上的飞机,这几天越来越多。原本湛蓝的天空,被这些坏东西污染得不成样子。阿九的师父才叔,曾经望着天上飞过的那些黑家伙,往地上呸一口口水,然后咕噜咕噜灌进大口大口的桑葚酒。

       不知不觉就走过了渡口,原来还算繁华的码头一片死寂。以前停泊在这里的小货船,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呜咽的柳江河水在静静流淌。

       再往前走,就进了城门。虽已是凌晨两点,可沿街的骑楼却依稀有着灯火。阿九定睛一看,那些在黑暗中隐隐约约的灯火竟然是一盆盆纸钱燃烧后发出的光亮。原本宁静的空气中传来了高低起伏的悲戚哭声,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悲凉而又凄清。

       再往前走,阿九看到了大榕树,它还在。

       可是,它憔悴了。原本舒展到天空的枝叶,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树下一片狼藉,石凳石桌东倒西歪。触目惊心的一滩滩红色印记,像诅咒的符号一样刻在地面上。

“快点走,别停下。”一个声音打断了阿九的思绪。一个穿着黄色军装的人,恶狠狠地说。

       阿九没出声,默默地把扁担拽得更紧了。扁担挑着的是才叔的毕生心血。

       阿九是才叔的关门弟子。才叔的桑葚酒,是方圆几十里最好的。全城最古老的酒曲,到才叔这一辈已经传了三代人。早些时候,进城的日本人知道了才叔的桑葚酒。听说司令山本五太郎特别好酒,所到之处总喜欢搜罗各地美酒。今天上午,他派了一个小分队去了位于城郊的“才叔酒坊”。

       阿九眼见着才叔被日本人用锋利的刺刀抵着胸膛。平日颇有些骨气的才叔却一反常态地卑躬屈膝。看着才叔脸上那谄媚得快要垂到地面的胡子,阿九心里有说不出的厌恶。才叔把埋在地下快十年的酒坛子麻溜利索地挖出来,打包装车。才叔说:“长官,这都是我酒坊里最好的酒,您拿回去给太君,好好尝尝。”

       连同阿九在内的所有伙计们,都为才叔的不争气愤怒着。阿九气鼓鼓地把手里装酒的大勺“扑通”扔在了老窖池旁。

       才叔向阿九眨眨眼,把他叫到了身边,耳语了几句。

       没多久,才叔和阿九就被日本兵押着往城里走,连同满满一车的酒坛子和阿九扁担上那一筐老酒曲。

       ……

       几年之后,城郊的墓园里常有人来祭拜在战争中被日本人残害的亲人。每逢清明,人们总会看到一个女孩和一个青年男人站在一块石刻的墓碑前。两人肃穆地位立着,一动不动。

“小篮子,阿九,又来看才叔啊?”有相熟的人问道。

       他们转过头冲着人们笑笑。阿九在心里又回忆起了那个熟悉又遥远的故事……

       在才叔把酒曲带到日本人的军营之前,他找了个借口把阿九支开。山本五大郎犒劳军队的盛宴正在进行中,军营里的大部分人都在纵情狂欢,氤氲的酒香飘散在整个营房的上空。但没过多久,只见军营里传来一声巨响,随后火光映天,哀嚎声四起……

       阿九仿佛又听到了才叔那天在他耳边轻声说的话,“我在酒坛里放了白磷,只要温了酒,就能让这帮王八蛋全部上西天。阿九,记住,一定要活下去,你要把我的酒坊传下去。”

       小篮子拉拉阿九的手,“哥,想什么呢?”

       阿九摇摇头,定定地望着远处的山丘和初露的霞光。

       那棵古榕树依旧立在那排骑楼前,仿佛空气中飘来了熟悉的桑葚酒香。

       现在,已是1945年的夏天了。

(有删改)

(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2)标题“古榕酒香飘”中“酒香飘”三字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阿九这个形象有何用意?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明节,阿九和小篮子又来到才叔的墓前,请你代阿九写一段话,表达对才叔的思念与崇敬之情。要求:结合小说内容,突出人物品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100字。

来源:2020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帽子

[波兰]格罗津斯卡

    (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

    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

    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

    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

    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

    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

    (B)演出开始了

    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

    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

    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顶高帽子?

    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

    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

    九排的女士:好吧!

    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

    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

    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

    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

    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

    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自利!

    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

    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

    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

    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

    众人:(C)谁在捣乱?

    什么也听不见!

    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

    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

    安静!

    请你出去!

    十排的先生:可是……

    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

    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阅读小说,简述“十排的先生”的遭遇。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3)文中(C)处画横线的每个句子都独立成段,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妙处?

(4)谁是“自私自利”者?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云上的饭店

袁省梅

  张六九跳下三轮车,手里举着根麻花,说:

  要是有钱了,我要在这里开个城里最好的饭店。

  话是说给他媳妇王凤凤的。王凤凤知道这是张六九的第一句话。每天到了麻花铺前,张六九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每天早起,张六九骑了三轮车收破烂时,第一个到的地方就是街头的这个麻花铺,买一根麻花给媳妇吃。刚炸出来的麻花,油乎啦啦的,飘着白腾腾的热气,老远就闻上了香。王凤凤喜欢吃麻花。王凤凤说,这世上没有比麻花好吃的了。就她的这一句话,结婚八年,张六九给她买了八年的麻花。

  张六九说了第一句话后呢还有第二句。张六九的第二句话是:

  开一个最有羊凹岭特色的饭店。

  羊凹岭有凤凰岭,有状元坡,有百鸟朝凤和江山庙。王凤凤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今天,王凤凤嚼着麻花,想叫他别说了,天天就是这两句话。话说三遍都淡如水了,有这力气,多跑几个地方,年根了,家家扫尘,说不定能多收个东西多挣俩钱。可她嚅嚅唇,没有说,一声悠长的叹息却藤蔓般在心头爬,也无奈,也伤感。嘴上说说跟云在空中飘有啥两样?由着他吧。

  说到饭店,张六九的眉眼飞扬开了。他说,肯定红火,你信不,凤?肯定人人都喜欢。他的饭店在云中热闹了好一会儿,才骑了三轮车,叫王凤凤坐好,猛猛地大吼了一嗓子,走咧﹣﹣王凤凤在车厢的编织袋上坐着,手边放着个拐棍。一次车祸中,王凤凤丢了半条腿,张六九坏了一只脚。肇事车至今也未找到。

  这块地方张六九早就看好了,说是来往的人多,饭店生意肯定好。

  当然是出事前。

  出事前,张六九是大富豪酒店的厨子,王凤凤刷锅洗碗。面案、菜案上的活儿,张六九都能拿得出手。张六九说是攒够了钱,就开饭店,最起码不用雇厨子不用雇服务员吧,这就省了一笔。王凤凤问他钱呢?一说钱,张六九就没话了。张六九就低了眉眼,继续在饭店给人家打工。王凤凤心疼他,就说,给人家打工也好,少操心。张六九却不同意她的说法。张六九说,不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人活一辈子,不能没个想法。他说,要是咱自己的饭店,我就会开一张我喜欢的饭菜单子,我还会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做出不同的口味来,不高兴的人我要让他吃出高兴来,高兴的人我要让他吃出满足来,你信不凤?他们出车祸后,就再没去过打工的饭店。去,能干了活?可是,张六九还是想开个饭店。张六九说,等过了年,咱手里的活儿一倒腾,就把这个麻花铺租下开饭店,麻花铺要搬到街头,不远,你啥时候想吃我啥时候买。张六九说,咱的饭店可不是一般的店……

  寒风里,张六九突突地开着三轮车,和王凤凤说得也豪迈,也自信,是欢喜了。王凤凤呢,坐在车里,由着他云来云去,有时嗯一声,有时顾自看街上的热闹,也不理会他。张六九呢,满脑子都是他的饭店,走了好一会儿了,还在说他的饭店。

  张六九说,咱的饭店就是卖馒头稀饭、油条豆浆,也肯定比别人家的好吃,有羊凹岭的特色呢,少说一天也能挣个二三百吧。一天二三百,一月下来能挣多少呢,凤?你算算。

  王凤凤没有算,她说,要是我的腿不坏,不至于二三百吧,咱还能多挣点。

  张六九呵呵笑着,不怕,没事,慢慢来。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你说对吧,凤?

  王凤凤怅然地叹息着,那咱也得先把借人家的钱还了啊。

  张六九说,不急,急啥?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放离合,礼让三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

  王凤凤乐了,可她却撇着嘴说,看把你能的,好像你开过车。

  张六九说,三轮车不是车?

  王凤凤咯咯笑了。

  张六九听着王凤凤的笑声,他也乐了。街上人流车流,嘈杂热闹,可他看见自己的心哗地也豁亮,也轻松,是自在了。他就给自己也说了一遍,很重,很响。他说:

  不怕,没事,慢慢来。

  寒风里,王凤凤悄悄地擦了一把泪。(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写张六九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构思新颖,一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眼球,激发了阅读兴趣。

B.小说中间插入张六九夫妻出事以及之前生活相关内容的叙写,是为了表达对车祸肇事者的谴责。

C.小说刻画了一对患难夫妻的形象,但妻子并不理解丈夫,对丈夫的啰嗦、没钱,有时也感到不满。

D.小说善于刻画人物,“眉眼飞扬”“猛猛地大吼了一嗓子”,细膩地写出了张六九说到饭店时的兴奋之态。

E.小说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写麻花说“油乎啦啦的”,夫妻关于三轮车是车的对话等,都极有生活味。

(2)“云上的饭店”是指主人公张六九想象中的饭店,这个饭店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3)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张六九想象中的饭店,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王凤凤怎样的内心世界?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9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

神秘的大黄猫

①母亲正操起扁担要劈我,却突然惊喜地叫道:"是他莲姨吧?他莲姨吧!"

②我好奇地停下逃命般的脚步,回头看,母亲已站在远处的大路边,抓着一位妇人的手,兴奋地喊着我:"国子,过来,叫你莲姨。"母亲从来没这么和我说过话,嘴里像含了蜜。我犹豫着,因为我把两桶水挑泼了,母亲刚才没劈到我,现在是不是想把我诓过去劈?"来呀国子,你莲姨,还有弓子,你们小时候在外婆家玩得可好呢。"母亲拉着妇人身旁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孩子,极力向我献殷勤。

③我突然意识到母亲是要留这位莲姨在我家吃饭,于是走过去。莲姨快步迎上来,气喘吁吁:"呀!国子,都这么高啦……""国子,把弓子肩上的袋子接下来,背家去。"母亲一边吩咐我,一边弯腰挑莲姨刚放下的担子。

④"翠姐,我家也不远了,不去,不去你家……"莲姨阻止母亲挑她的担子。"就你见外!都吃饭时间了,都到我家门口了,你走啊!走了就不是姐妹!"母亲气冲冲地推开莲姨,挑起担子,"我晓得,你每次赶集都绕着我家走,生怕喝我一口水。今天要不是你挑着担子,小路不好走,你又绕过去了……"母亲的语气很不满,但脸上含笑。"哪里哪里哟翠姐,我是穷忙,家里丢不开……"莲姨跟着,也笑着。

⑤弓子一口气灌下我家两大碗井水后,坐在门口,低着头,不和我说话。我也没心情和他说话,只琢磨着母亲今天会烧什么好菜招待客人:肉,家里没有,但菜里的香油一定会倒得多。想到这,我就激动起来,但又不能把激动表现出来,不然下午等客人一走,母亲轻则又要骂我没出息,重则又要用扁担劈我,顺带着把刚才没有劈的也劈了。"每次客人走后我就要倒霉,今天要出出她的丑。"我在心里给自己定下对付母亲的基调。

⑥"他莲姨,你坐会儿,我出去抱些柴草。"母亲说着就走出院子。我心里一笑,母亲又开始装了:灶边柴草满满的。哪里还要再抱?不过是干那种事罢了。我有了主意。

⑦我坐在门口弓子的对面,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答着莲姨热情的问话,眼睛不时地瞟向身后。"谁!干什么!"我突然的大叫吓得莲姨和弓子猴子般地蹿起来,更吓得身后的母亲一大跳。"想死啊你!"看到莲姨,母亲的声音又立即柔和起来,"他莲姨你看,我家这调皮的东西……"母亲捡起被我吓得掉在地上的一块腊肉,放到窗台上。"一样的,我家这东西更调皮,更调皮……"莲姨笑着,还轻轻揪了揪弓子的耳朵。弓子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们俩一笑,在院子里玩起来。

⑧不一会儿,母亲亲切地喊我进屋。我似乎忘了先前的不快,蹦蹦跳跳地跟着母亲进了厨房。母亲笑着关上门,却突然用胳膊将我的颈子死死一箍,手掌紧紧捂住我的嘴,另一只手似乎用尽全力拧我的屁股,眼珠子就要跳出来,声音低却异常凶狠:"拿出来!不然客人一走,我就要你命!"我疼得叫不出声,也不敢叫出声,只疑惑、无助地看着母亲。"肉,窗台上的肉,藏哪去了?"母亲的两只眼珠子恨不得要蹦出来砸死我。我急切地摇头,惨兮兮地看着母亲,泪水大滴大滴地滚落。

⑨"翠姐翠姐!大黄猫!一只大黄猫叼走了肉!"莲姨在门外急切地叫起来。母亲急忙丢开我。低声说句"不许哭",就打开门和莲姨一起去追大黄猫。母亲和莲姨没有追回那块肉--那块刚刚被母亲从邻家借来,并且当母亲做贼一般悄悄往窗台上放时还被我的恶作剧吓得要死的那块肉。

⑩这天的饭桌上虽然没有肉,但多放了香油的韭菜和白菜尤其香,我和弓子一人吃了三大碗饭。饭后,莲姨从后院上厕所回来,手里拿着一块肉,惊喜地对我母亲说:"翠姐,这块肉被大黄猫丢在了后院,还差点把我踩滑倒了。"母亲接过那块肉,看了看:"他莲姨,你这么帮我……"

⑪莲姨他们走后,我见母亲看着那块肉直抹眼泪,就恨恨地说:"哼!大黄猫,下次让我碰上非打死不可……""傻孩子,什么大黄猫?"母亲苦笑了笑,"大黄猫叼肉,哪有丢下的道理?哪有连一个牙印子都没在肉上留下的道理……"

⑫十二岁的我,不懂母亲在说什么。

(文/张爱国)

(1)[梳理故事情节]

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母亲邀请莲姨母子吃饭→①       →②       →肉失而复得。

(2)[分析人物形象]

A.勾画第⑧段中与母亲有关的主要细节,分析它们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并结合全文探究母亲有这种心理的原因。

两个角度

主要细节

母亲心理

原因

"我"和莲姨都能感受到的

只有"我"都能感受到的

箍、捂住、拧、跳、砸、

声音低却异常凶狠

B.结合全文,关注第⑨段和第⑩段加点词"急切""惊喜",分析莲姨制造"大黄猫"假象的原因,并说说这个假象凸显了莲姨什么性格特征。

(3)[赏析叙事艺术]

这篇小说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来源:2021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面的人,互相攀援着肩头,抓住石壁上的岩棱,困难地攀上去了,最先爬上悬岩的战友,站到悬岩达,抛出长长的布绳,拽拉着岩下的成群战友。

  探照灯突然亮了。罪恶的子弹随着光柱的指引,朝悬岩倾泻而去……

  岩下的人影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了。胡浩忽然问道:“老齐,刘思扬呢?”齐晓轩没有回答,脸上毫无表情,身体在弹火中忽然晃动了一下……

  布绳冒着弹雨,从岩上垂下,焦急的声音正在催促。齐晓轩挥手叫胡浩上去。但是两眼凝泪的胡浩,固执地说:“你受了伤,你先上!”弹流不断嘘嘘地射在身边,石屑溅在齐晓轩脸上,血流出来了。他无言地抓住布绳,奋力攀上悬岩。

  布绳再次垂下,胡浩抓住布绳,蹬着岩石,跳离了地面,正在这时候,袭来一阵猛烈的弹雨,胡浩两手一松,便从岩上摔下。他挣扎着又站起来,重新伸手去抓布绳。他的手尚未触及布绳,便听见背后几声嘶吼。回头看时,一头凶恶的狼犬,从黑暗中冲出,尖锐的牙齿,闪着死亡的光,对准他的咽喉,猛扑过来。胡浩不敢迟疑,马上举起手上的匕首,略微蹲下,雪亮的刀刃,迎面插进了扑上前来的狼犬的胸部,狼犬号叫一声,带着嵌在肋骨里的匕首,翻滚下深谷去了。

  胡浩马上转身,抓住同志们递给他的绳索。

  “不准动!”

  一支手枪,抵住了他的背脊。胡浩两眼冒火,愤怒地转身面对着刽子手。

  “举起手来!”

  胡浩冷冷一笑,突然,他向前一扑,猛地抱住来不及开枪,也来不及退让的匪徒,奋力侧身一滚,坠入了漆黑的深谷……深谷里,立刻传来一声正在跌落中的匪徒绝命的狂叫。

  “走!”齐晓轩噙着热泪,指挥着人们离开悬岩。

  探照灯光向山头移动,死死地盯住越狱的人们,机枪子弹扫射着,山头被一串串火红的弹流交织着,走在最前面的好几个人倒了下去。“快走!”齐晓轩大声喊道:“分散行动,避开探照灯!”可是探照灯仍然罩住人群,又是一批人影在扫射中倒下去了。

  这时,一个人影忽然从前面折回,奔到齐晓轩面前,语气急促地报告道:“老袁负了重伤……前面是警戒线,发现敌人布防。电网附近译有两座碉堡!”

  “从碉堡旁边迂回,突破电网!”齐晓轩失血终多,喉头干哑地命令着,“你代替老袁领路,坚决冲出封锁线。我继续断后!”

  “你……”

  “快走!”齐晓轩奋声说道,“率领队伍,不要管我!”

  探照灯追赶着逐渐分散的人群,流弹不断划过夜空……忽然,光柱扫向齐晓轩,不断地把他罩住。可是,齐晓轩并不躲避那灼目的光亮,反而停住了脚步,挺立在光柱之中。

  齐晓轩蔑视的目光,俯瞰着山脚下的敌人,矗立在一块巨大髙耸的岩石上,吸引着全部毒弹的袭击,他决心让自己的战友们赢得时间,转危为安。

  “扫射吧!”他把双手叉在腰间,一动也不动地分开双脚,稳稳地踏住岩石。“子弹征服不了共产党人!”齐晓轩苍白带血的脸上露出冷笑,让鲜血从洞穿的身上流出,染遍了脚下的红岩……

  突然,一阵响亮的冲锋号声,在耳边响起。他猛然听出,胜利的号声,已经来临。这胜利的号角,多么的接近,多么的动人!华子良终于来了,在最危急的时刻赶来了。党来了。胜利的黎明也来了!

  “啊!解放军!”

  “华子良领着解放军来啦!”

  齐晓轩听见一阵狂热的欢呼。禁不住满脸须眉颤动,无眼喜悦地倾听着胜利的枪声指向山下溃散的魔影……探照灯骤然熄灭了。可是齐晓轩仍然双手叉腰,张开两腿挺立在鲜血染遍的红岩上,一动不动。他的目光,仿佛犹自俯瞰着脚下的魔窟,它们正在崩溃,毀灭……

  僵化中的目光,渐渐昂向远方。齐晓轩仿佛看见了无数金星闪闪的红旗,在眼前招展回旋,渐渐融成一片光亮的鲜红……他的嘴角微微一动,朝着胜利的旗海,最后微笑了。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1)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请结合原著,简要概述文中所叙故事发生的背景。

(2)华子良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他能领着解放军来接应大家?请结合原著,概括作答。

(3)本文着力刻画了共产党人群像,请简要分析他们的共同特征。

(4)本文画线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

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 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小说●情节梳理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1)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搭车经过

心理变化

第一次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 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 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姑且试试﹣①

  

第二次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小说●语言品味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 分)

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到家。(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②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小说●写法探究

(3)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说●内容评价

(4)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 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来源:2017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

    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3)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来源: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家乡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穿过柳树林,歌声越来越近,透过斑驳的树影,一位白发老妇人的背影伫立蒲河岸边。身旁轮椅上坐着一位头戴钢盔的老汉,在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什么。

这是军转干部李子树去马家村当村书记第一天。他小时候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这里也算是他的家乡。

第二天一大早,歌声又流进李子树的耳朵,许是沾了晨露,稍有些清灵。"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李子树为一探究竟,就循着歌声走向蒲河岸,躲在一棵柳树后观察着。老妇人穿着一身褪色的旧军装,专注地唱着。坐在轮椅上的老汉,头上戴着钢盔,身上也披着一件褪色的旧军装,似乎在伴奏。他们的背影与风中摇曳着的柳枝、蒲草相映衬,宛如一幅苍凉的油画。

老妇人的歌声一停,老汉就像是被按了关闭键,顿时打了蔫儿,脑袋一歪睡着了。

老妇人打起精神,看着面无表情打着瞌睡的老汉,轻轻起身,挺挺有些伸不直的腰板,啊啊地清清嗓子。老汉如听到冲锋号一样,顿时在轮椅上也挺了挺腰,正了正头上的钢盔,右手拿一个小木棍,叮叮当当地敲起胸前摆着的物件,她的歌声再次响起。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几句重复的歌词下来,老汉一直面带微笑,老妇人似乎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喜悦地拍拍轮椅上的他,大声地说:"报告马连长,我们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上甘岭属于我们的。"老汉两只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一只袖管空着半截。

李子树微笑着走了过去,刚想打个招呼,老汉像被电击了一样,叽里呱啦地狂叫,老妇人像安慰孩子一样,拍拍他的肩,理都没理李子树,推着轮椅叮叮当当地走了。

李子树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地在村里忙碌着,但每天都会去蒲河边探望两位老人。一周后,李子树渐渐地与两位老人熟络起来。

老妇人知道了李子树是村干部,曾在部队当过连长,为建设新农村放弃大城市,自愿回家乡工作,就热情地邀请他到家来坐坐。

几天后,李子树来到老妇人家,他推开东屋的门,一下子怔住了。

一台老式电视机正播放着电影《上甘岭》,一面墙上挂着武装带,五星红旗上镶嵌着数枚军功章,炕上的老柜子、行军被……觉得走进了陈列馆,又像是一个防空洞。

老妇人正唱着:一条大河……老汉头戴钢盔,右手拿着木棍,随着歌曲欢快地敲着面前的锅碗瓢盆,边敲边唱,直到电视机中的五星红旗飘扬在阵地上。老妇人的歌声停了,老汉的笑容也凝固了。

老妇人这才发现李子树,赶紧让进屋里坐,倒了一碗水递给他,她坐在李子树对面聊了起来。"她和他是在抗美援朝中认识的,在一次美军飞机轰炸时,他为了救正在巷道里演唱的她,丢了一只胳膊。"

老妇人接着说:"他是在八十岁那年忽然失忆的,他明白时嚷着要回老家,这不就从城里搬回来了。"她说这些时,脸上一直挂着笑。

老妇人喝了口水继续说:"我是朝鲜人,志愿军回国时,我就和他一起回到中国。他一直就喜欢看电影《上甘岭》,喜欢听里面的歌曲,就让儿孙们给录下来了,可以反复地播放。"他似乎听懂了老妇人对李子树说的话,指着电视哇哇叫。老妇人抹了抹脸,又拍了拍老汉的肩。

原来,这老人家是一级战斗英雄,马家村人,名叫马天亮。

李子树留下电话号码,反复嘱咐老妇人,有事去找他,才告辞。一路上,老妇人的歌声仍在耳边缭绕。

岁月染白了老妇人的秀发,她看见电视里的家乡,鸭绿江对岸那熟悉又陌生的样子,泪水也模糊了视线。

(作者:京格格;选自《小说月刊》。有改编)

在班级组织的"小说故事会"上,主持人向大家推荐了小说《家乡》。

(1)小说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们围绕"双线结构的好处"展开讨论。请参与讨论并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50字)

(2)本次"小说故事会"专题赏析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为发言做准备。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来源:202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举国迁移(节选)

①蒋介石预料到红军企图渡过长江进入四川,于是从湖北、安徽和江西抽调了大批兵力,用船急速向西运送,企图从北切断红军的进军路线。所有的渡口都有重兵把守;所有的渡船郡被撤到长江北岸;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锁;大片地区的粮食都被劫掠一空。南京方面又另外调动大批兵力进入贵州,增援地方军阀王家烈的"双枪兵"。王家烈的部队最终被红军困住。南京方面还派遣部队前往云南边界,在此设置障碍。因此,红军在贵州遇到了20万军队的堵截,敌人沿途设置障碍。迫使红军在贵州两次调转方向进行大规模行军,并绕着省会贵阳进行了大范围迂回行动。

②红军在贵州用了4个月的时间实施机动作战。在此期间,他们共消灭了敌军5个师,攻下了军阀王家烈的指挥部,占领了他在遵义的西洋豪宅,招募了2万名新战士,并且到该省大部分村镇召开群众大会,在青年中间建立共产党组织。他们的损失非常小,但仍然面临着横渡长江的问题。蒋介石在川贵边境迅速集结兵力,狡猾地封锁了通往长江的便捷近道。他现在将"剿灭"红军的主要希望寄托在阻止红军渡江上,无论红军在哪里渡江,他都企图将红军进一步向西南地区驱赶,或者把红军逼进西藏的无人区。他给手下的各个指挥官和地方军阀发电报:"将红军阻截在长江南岸,关系到党国命运。"

③红军于1935年5月初突然调头南下进入云南,这里是中国与缅甸和印度支那交界的地方。红军经过4天急行军,抵达距离云南省会云南府10英里的地方,地方军阀龙云紧急调集全部兵力进行防卫。同时,蒋介石的增援部队从贵州赶来,紧追不舍。蒋介石和蒋夫人原本一直留在云南府,此时连忙登上法国火车南下前往印度支那。南京方面的大队轰炸机继续每天在红军上空狂轰滥炸,但红军还是继续前进。不久,这种恐惧的气氛消散了,原因是南京方面发现,红军向云南府的挺进只是由小股部队实施的佯攻。红军主力部队正在西进,目标显然是在龙街--长江上游为数不多的几个通航点之一--横渡长江。

④在荒芜的云南山地,长江深入巨大的峡谷,急速穿行。山峡中突起高耸的山峰,长达1英里多,两岸矗立着陡峭的石壁。政府军早已全数占领少数几个渡口。蒋介石非常高兴,此时他命令将所有船只拖到长江北岸烧毁。随后,他指挥他的部队和龙云的部队在红军周围进行包抄,企图在这个富有历史盛名的、暗藏危险的江岸上将红军一举剿灭。

⑤红军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仍然继续兵分三路向西朝着龙街方向疾进。那里的船只已被烧毁,南京方面的飞行员报告称,红军一支先头部队开始建造竹桥。蒋介石更加有把握了,造桥需要好几周时间。不过有天晚上,红军的1个营突然不知不觉地调转方向,经过一天一夜的强行军,奇迹般地行进了85英里,在黄昏时赶到附近另一个可能的渡口--皎平渡。夜幕降临时,他们身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进入城镇,神不知鬼不觉,悄悄解除了国民党驻防部队的武装。

⑥船已经被撤到了北岸--可是没有被烧毁。(红军还在数百里之外,并没有往这里来,为何要烧掉船只?政府军之前大概就是这么想的。)不过,要怎么搞条船到南岸来?天黑之后,红军押着一个村吏来到江边,让他向对岸的哨兵呼喊,说政府军已经到了,想要一条船。对岸的哨兵毫不怀疑地派来了一条船。这些"南京"部队的一支分队就这样进入到船舱内,很快就在北岸登陆--终于到达四川境内。 守军当时正舒舒服服地打着麻将,红军的潜入让他们吃了一惊。红军没有动武就将他们堆放的武器没收了。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长江文艺出版社,作者:埃德加•斯诺)

班级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标长征路线--小组讨论将⑤⑥段描述的战斗命名为"夜袭皎平渡",并标注到"红军长征路线图"中,你认为应标注在ABCD的哪一处?

(2)明长征战略--红军在贵州、云南的胜利展现了新战略的威力。请你用文中的一个关键词来表述这个新战略。

(3)绘长征画面--小荆读到上文画线句子觉得特别有意思,请你发挥想象,向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

(4)悟长征精神--小楚说:"我觉得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靠的是紧密团结群众。你看,红军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还到贵州大部分村镇召开群众大会,在青年中间建立共产党组织。"请仿照小楚的说法,说说你悟到的长征精神。

来源: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火车侠

       火车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一个人。

       我记得是在高中的某节课上,我正被讲台上的老师念叨得昏昏欲睡,旁边一个女生悄悄地问我:“你知道火车侠吗?”我说:“动画片吗?”她摇摇头:“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男生。”我一头雾水,她说:“下课我带你去看看。”

       于是,那天我目睹了火车侠的真容。在人满为患的操场上,一个瘦弱矮小的男孩,穿着不合身的、土气的藏蓝色粗布上衣,在跑道上旁若无人地奔跑,嘴里不停发出类似火车开过时的“呜呜”声。周围聚集了很多像我一样慕名而来的人,大家哄笑,大喊着“火车侠”三个字。

       据说,火车侠第一次展现他的才智,是在地理老师的课堂上。地理老师是个学识渊博的老头,上课时经常会提供好些课本以外的知识。那天他照例有点海阔天空,把学生的思绪引向一些非常偏僻的县级地名,刚要一个接一个,像葡萄一样串连而出。这时,火车侠举手了:

“老师,我知道!”

       全场寂静。地理老师沉默了几秒钟,随即大手一挥:“好吧,你来代替老夫开火车!老夫正好进站休息一下。”

“呜呜呜……”“一列火车”开上了讲台,所有人都愣住了。火车侠开始在黑板上画细细的轨道,他把地理老师所说的县级站点全部画了下来,甚至连站点的间距似乎都是按比例计算出来的。火车侠一举成名。

       在同学们好奇又崇敬的追问下,火车侠拿出一本词典那么厚的文件夹,里面夹着一叠粗糙、廉价的练习本,每一页都画满了火车﹣﹣火车头、车厢、车座、车轮、铁轨、操作室、货架……他告诉同学们,很小的时候,母亲带他第一次坐火车,从此他念念不忘,连做梦都梦到自己坐火车时的场景。对火车陷入深深的迷恋,于是他开始去记忆中国的铁路图,开始画火车,模仿开火车。

       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东西,对吧?我喜欢摇滚乐,我哥们儿喜欢NBA,坐在我后面的姑娘喜欢纯文学……可我至今没见过任何人,像火车侠喜欢火车那样,那么痴迷,那么执着!

       多年以后我工作了,有一次和同事吃午饭,大家聊起了各自学生时代的故事,我给他们讲了火车侠的故事。也是在那天晚上,夜深人静,我打开电脑,试图搜索一些与火车侠相关的信息。

       我还真的找到了!在留言栏看到很多留言,不只我一个人,很多人都还记得他,我甚至找到了火车侠自己发的照片:还是那么瘦,却精神了不少,穿着一身制服站在一列火车前。

       他现在是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07期,作者夏阳,有改动)

(1)“火车侠”对火车的痴迷和执着,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2)“我”和地理老师在本文起什么作用?

(3)“最特别”的人,后来“是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你从中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来源:2019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残匾

赵明宇

①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矮。到了阴雨天,瓦垄间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

②诊所门楣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妙手回春。这块匾,是前任县长刘大琨送的。那年,刘大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没治好,就把吴子皋请去了。吴子皋亮出一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精灯上烧红,扎病人颈部。那动作快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琨老爹不停摇摆的脑袋终于安静下来。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③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以后多按摩颈部,睡觉平躺,脖子下面枕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④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沉船木上,制成匾额,送给吴子皋。

⑤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⑥吴子皋天赋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时而微闭双目,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那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病人禁不住要问,吴大夫,俺得的啥病?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你要相信大夫,按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就会好的。

⑦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了药再来,不用家人搀着了,枯黄的脸色变得红润。再抓几副中药,回家继续熬着喝,吃饭香甜,睡觉踏实,能在大街上转悠了,不由得面带喜色,见人便说,这个吴大夫,真是有两下子。

⑧每天一大早,吴家诊所排满了人,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蹬三轮来的,等着吴子皋叫号。

⑨吴子皋的儿子原本是学医的,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在县医院做主治医生。有了刘大琨这层关系,就走上了仕途,到县卫生局做副局长。去年,刘大琨荣升副市长,安置吴子皋的儿子到一个重要单位担任局长。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豪宅。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

⑩人丢了魂儿,可不是小事儿。儿子只好依他。

⑪吴子皋是个怪人。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定然能长寿。他瞪了病人一眼说,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起病来了?

⑫也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说吴大夫,晚上我在元城酒家订了包厢,你给个面子吧。他挥挥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病人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或者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嘴里吐出四个字:赶快拿走。

⑬那断然拒绝的神色,让病人家属对他敬重有加。

⑭日子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⑮儿子出事了。一开始,家里人瞒着吴子皋,但是时间一长,吴子皋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⑯这天,吴家诊所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的病人在门前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无奈地猜测一番,摇着脑袋走了。

⑰第二天,病人又来。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大家担心吴子皋想不开。只见诊所大门开着,进了院子,掀开门帘,吴子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穿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⑱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字的匾,被砍去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

⑲那被砍过的痕迹,豁豁牙牙的,露着白茬。

⑳病人心里一惊,暗说,这个吴大夫,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减)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治病获匾﹣﹣  ﹣﹣  ﹣﹣清廉从医﹣﹣  

(2)简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的含义?

(4)品析第⑰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你认为吴大夫哪些地方让人“捉摸不透”?

(6)简析本文以“残匾“为题的好处。

来源: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我的叔叔于勒》

(1)探究小说叙写有关二姐婚姻内容的匠心所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

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②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

③“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④“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⑤“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2)从人物表现的角度就选文所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赏析。

来源: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