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塑料是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过,废旧塑料一旦被丢弃,就会变成大自然中难以被降解的顽固垃圾。美国《独立报》网站近日报道,日本科学家新发现的一种细菌却以塑料为“蜜糖”,将其降解。
②所谓降解,主要是指在热、光、机械力、化学试剂、微生物等外界因素作用下,聚合物发生了分子链的无规则断裂、侧基和低分子的消除反应,致使聚合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简而言之,就是物质被分解成了更加基础和“贴近自然”的成分。
③负责进行生物降解工作的主要群体是微生物,对它们来说,降解的主要目的是“填饱肚子”。它们吃什么,就相当于在降解什么。种类繁多的微生物携带各式各样的酶类,帮助它们从其他生物不需要的东西中获得能量和营养。
④取材自植物纤维的纸张和布片,就比较适合微生物的胃口,也就是可降解。④取材自植物纤维的纸张和布片,就比较适合微生物的胃口,也就是可降解。与它们相比,取材自石油的塑料,之所以被视为污染环境的材料,就是因为它很难降解﹣﹣微生物从塑料那里得不到什么养分。
⑤研究者从一个塑料瓶回收点收集了250份被PET(塑料瓶的主要成分)污染的样本,包括废水、土壤等。然后,他们将微生物投入以PET薄膜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中,发现有多种微生物都聚集在PET薄膜上,对其进行分解,研究人员成功地从该微生物群中分离出了PET分解细菌,并将其命名为“ldeonella sakaiensis201﹣f6株”细菌。
⑥为什么它们能够分解PET薄膜?进一步的生化分析显示,当这些细菌黏附在养料薄膜上的时候,它们能够分解出名为PET降解酶的蛋白质,将PET降解,再将降解后的产物运入体内进一步“消化”。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原来“201﹣f6”株的强大功能分别来自于两种被他们称为“PETasc”和“MHETasc”的酶,这两种酶可以帮助“201﹣f6”株在常温下将PET稳定的结构高效地分解成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生成的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能够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⑦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其实也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很多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物质,只要搭上科学的顺风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和人类的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采用了“分﹣总”结构,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B、题目用细菌“吃掉”塑料的说法说明细菌能降解塑料,形象准确。
C、第③段加点的“主要”一词说明在生物降解工作中以微生物为主,另外还有其他群体。
D、第④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取材自石油的塑料相对于纸张和布片,更难被微生物降解。
(2)下列关于细菌“吃”塑料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细菌“吃掉”塑料的过程,其实是塑料被分解成更加基础和“贴近自然”的成分的过程。
B、细菌“吃”塑料的主要目的是“填饱肚子”,从塑料中获得能量和营养。
C、PET分解细菌黏附在塑料薄膜上时,能够分解出名为PET降解酶的蛋白质,进而“吃”以PET为主要万分的塑料。
D、在任何情况下,“PETasc”和“MHETasc”这两种酶的帮助,细菌都可以将塑料“吃掉”。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降解”是聚合物发生了分子链的无规则断裂、侧基和低分子的消除反应,致使聚合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的过程。
B、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因为它们只能被微生物分解。
C、PET分解细菌是研究人员将微生物投入以PET薄膜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后,从微生物群中成功分离出来的。
D、所有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物质,只要搭上科学的顺风车,就能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和人类的生活。
紫荆花开
卢晓艺
①四月的龙城,20多万株紫荆繁花竞放,街头巷尾,处处皆景。
②“紫荆”也是几种植物的通俗叫法,在我市泛指各类羊蹄甲属植物,常见的有“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等,叶片形似羊蹄踩出的印迹。
③首先来说说“宫粉羊蹄甲”。其花瓣呈粉红色或淡紫色,花期为每年春季,叶的前端往内裂开至叶片长度的三分之一处。这种“紫荆”花期较短、开花时间接近,可以达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紫荆开”的效果。开花前叶片几乎落尽,而后会呈现满树繁花的壮观景象。
④另外一种是“红花羊蹄甲”。其花瓣为鲜艳的紫红色,花期全年,冬季最盛,开花时不落叶。叶的前端往内裂开至不足叶片长度的三分之一处,在南方通常不结果实。
⑤据园林专家考证,上个世纪30年代末,市农科所的专家们开始引入紫荆进行栽培。上世纪60年代,市园林局开始将宫粉羊蹄甲批量种植在弯塘路、三中路等路段以及龙潭公园、雀儿山公园、柳侯公园等景区。上世纪90年代,我市绿化进程加快,市里提出要进一步将城市景观“花化、彩化、香化”,于是,大叶紫薇、木棉等开花植物得到推广种植。经过几次寒潮,不耐寒的开花植物逐渐减少,开花植物宫粉羊蹄甲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⑥2011年2月,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开始对宫粉羊蹄甲的开花时间登记造册,记录下近年来宫粉羊蹄甲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具体时间。紫荆花开始迈上花园城市的“主角”之路。
⑦每年6月,园林人便来到街道、公园等处,找到那些标记好的“优树”(树干直、枝杈高、花朵长势旺),捡拾树下掉落的种子。工人们经过二度筛选后,便将其播种到苗圃地里。在宫粉羊蹄甲成长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按时记录其日、周、月的生长量,并为其进行常态化体检、诊断治病;人工为其拔草、施肥。次年3月,技术人员开始观测、记录花蕾数量。
⑧宫粉羊蹄甲属于喜阳植物,气温对其生长影响最大,20℃至25℃最适宜其生长。据专家介绍,一般而言,培育一株宫粉羊蹄甲成为行道树,需要5年的时间。宫粉羊蹄甲一年平均可长1米,5年便可成长为行道树了,算是速生树种。
⑨如今“满城尽开紫荆花”,游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1)下列关于“紫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荆”是几种植物的通俗叫法,常见的有“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等。
B.开花前叶片几乎落尽、叶片形状像羊蹄印是“紫荆”的共同特点。
C.“紫荆”的品种不同,花瓣呈现的颜色也有差别,或浅淡或鲜艳,花期也长短不一。
D.“紫荆”在柳州的栽种始于上世纪30年代末,如今它已是花园城市的“主角”。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红花羊蹄甲”的叶的前端往内分裂至不足叶片长度的三分之一处,冬季花开得最盛。
B.“红花羊蹄甲”全年开花,紫红鲜艳的花朵点缀在绿色的叶子中,很是美丽。
C.“宫粉羊蹄甲”属喜阴植物,20℃至25℃最适宜生长,因此不耐寒,难以抵御寒潮。
D.培育一株“宫粉羊蹄甲”成为行道树一般需要5年,满城紫荆花开离不开园林人的努力。
(3)下列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花形、花色、花期、品种、培育及在龙城的栽培史等方面对“紫荆”做了介绍。
B.文章整体上按照逻辑顺序介绍“紫荆”,其中第⑤⑥段按时间顺序介绍“紫荆”的栽培史。
C.第③④段介绍“紫荆”主要引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第⑧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第④段中加点的词“通常”准确说明了“红花羊蹄甲”在南方一般是不结果实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C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C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C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锱金、戗金..…..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瓷器的胎质具备透明性,有素肌玉骨之像。
B.中国瓷器都是用我国蓄藏丰厚的高岭土作为原料。
C.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中国瓷业的一个主要生产地。
D.自古以来,中国瓷器的纹饰完全由烧瓷艺人自己设计。
(2)下列对第④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比较 B.摹状貌 C.举例子 D.列数字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的画线句子删去加点的“主要”一词也不影响表达的效果。
B.第④段用日本木村重信先生的撰文强调了烧结火候的重要性。
C.第⑤段按时间顺序从纹饰的角度介绍了中国瓷器的特点。
D.选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
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
杨洋
①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有一半以上都选择了ROOT或者越狱,两者都是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只是安卓和iOS系统的叫法不一样罢了。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就是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第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但凡ROOT或越狱成功,如果有不法分子侵入了用户的手机,轻则用户隐私不保,重则手机变砖。
②如今,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使用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连接。无须键盘输入,只需要用摄像头扫一扫,或是图片直接识别,便可轻轻松松地获取信息。但这块“风水宝地”也已经被不法分子锁定,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③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提示。很多时候一次跳出多个提示,如果用户不留意内容,就容易都点“允许”了。有些“允许”的协议说不定就是一张“卖身契”,什么通讯录、账户信息都允许获取,个人隐私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了。
④相信大家对于微信诈骗已经见怪不怪了,例如“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都可能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为了避免此种使用风险,用户可以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此外,用户还要在微信“设置﹣隐私”选项中关闭“通过QQ好友搜索到我”“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和“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等功能,以绝后患。
⑤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通过手机订购商品需要确定用户的位置信息,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而获取用户的所在地址信息,往往通过“GPS定位”。而这些定位服务,恰恰为一些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的不法分子开辟了绿色通道。苹果手机在iOS7系统中,加入了“常去地点”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用户曾到过的所有位置。该数据如果被他人知道,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关闭这些功能为好!用户可以通过“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来关闭该选项。
⑥如果用户需要变卖自己的旧手机,那么最好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并用电影、音乐等塞满手机储存卡,这样就可以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不外泄了。
⑦可能有人觉得,要记住那些林林总总的设置、操作实在太麻烦了,如果能安装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什么都不必费心了,何乐不为呢!话虽没错,但是使用的时候,还是需要用户多长个心眼儿,因为APP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欧洲著名的安全软件﹣﹣熊猫卫士(Panda Security)就在某次更新中,因为一个文件签名的小小错误,把自己的核心文件标记成了恶意程序并进行了隔离,于是整个软件都不好了。不管怎么说,小心使得万年船嘛!
(选自《科学24小时》2015年9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怎样做才能避免智能手机‘出卖’自己”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择ROOT或越狱。
B.慎重使用二维码。
C.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提示。
D.关闭“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和“常去地点”等功能。
(2)关于选文第③﹣⑦段运用的说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 D.逻辑顺序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作诠释。
B.文中加点词语“目前”“可能”不能删,删去后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变卖旧手机时,最好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
D.只要安装手机安全类的APP,就可以随意使用智能手机。
“朝水夕钱”的儋州古盐田
①根据20世纪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考证,中国古代人类可能最晚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学会了煎煮海盐,海南儋州市西北港湾的千年古盐田便是很好的见证。
②从海口出发,沿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行驶,到儋州市东城镇出口,西行不远,就到达了洋浦经济开发区的盐田村,著名的千年古盐田就在村内。据资料记载,儋州古盐田占地面积750余亩,有7300多个石槽,晒盐泥地、盐泥池、盐卤水池各八九十个,蓄水池六七十个,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的盐田、盐场中,很难见到像儋州古盐田这样外观独特、制盐方式富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的盐田。
③儋州古盐田坐落在洋浦半岛上,三面环水,由东面的儋州湾、南面的洋浦港和西面的北部湾围绕。来到古盐田,好像是走进了一个由无数高低、大小不一的石砚组成的棋盘。而眼前的这些巨型“砚台”,形体和质感都如被放大了的端砚,每个“砚台”台面从四五十厘米到1米左右不等,高度大多在30厘米到50厘米之间,色泽青灰,肌理均匀,台面平整,形态端正。这些“砚台”都是由火山岩石开凿打磨而成的。
④海南岛形成于大约1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晚期,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形成了琼州海峡和脱离大陆的岛屿。距离儋州古盐田150余千米的海口石山镇境内,有现在世界上保持原始状态最完整的火山口之一,其周围还分布着30多座火山或火山堆。儋州海湾有众多火山岩石,儋州古盐田的先驱们就地取材,利用火山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创造了“砚台式”火山岩晒盐场。
⑤火山岩被制盐先民们拦腰剖开,整个台面被打磨平整,四周留出两厘米左右厚度的槽边,其外形活脱脱就是个放大的砚台。晒盐时,将晒台旁边卤水池中的卤水倒在晒台上,卤水还未经过海南高温过多地蒸发,一些水分子已经被火山石气孔吸纳了,但火山石气孔还不至于使盐分颗粒完全消失,卤水经过高温蒸发,宝贵的白盐颗粒就完好地保留在晒台台面上了。
⑥火山岩石具有惰性,耐酸碱、抗腐蚀,这样的化学特性使火山石成为可以接纳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海水或卤水的最佳盛器。
⑦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独特,生产出的盐巴白如雪,细如棉,咸味适中,味道纯正,具有纯天然、无杂质、颗粒小、可直接食用等特点。老盐巴可清热退火,消毒散瘀,是馈赠亲友的佳品。由于这里的盐味鲜,并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
⑧自古盐、铁经营关系国家命脉,经营盐业的商人几乎无不富甲一方,而盐产区的经济也会随着如云商贾繁荣一时,豪宅、盐庄、盐号甚至盐商商会等都会应运而生。但从历史记载和盐田周边遗留下的风貌遗迹来看,儋州古盐田没有因盐生富的经历。这可能是因为海南岛远离大陆,而当时海上交通运输不便利,使得最早的日晒制盐工艺直到几百年后的宋、元时期才开始发展,明、清时期才逐渐普及,而岛上的产品自然也不可能迅速为制盐者带来财富。这些因素使得儋州古盐田得以完好地保存千年以上。
⑨千百年来,儋州古盐田的盐工们就守着这些“砚台”,随着太阳的身影“朝阳出去夕阳还”,年复一年地产出“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皎若雪,细若棉”的优质海盐。2008年,儋州古盐田以传统手工艺类别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内容有删减)
(1)第②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列数字 B.列数字 引资料
C.列数字 作比较 D.列数字 引资料 作比较
(2)句子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台面从40厘米到100厘米左右不等。
B.这可能是因为海南岛远离大陆。
C.距离儋州古盐田150余千米的海口石山镇境内,有现在时间上保持原始状态最完整上午火山口之一,其周围还分布着30多座火山或火山堆。
D.来到古盐田,好像走进了一个由无数高低、大小不一的石砚组成的棋盘。
(3)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选文的说明对象是儋州古盐田。
C.乾隆御书”正德“赐给儋州盐田人,是因为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独特。
D.儋州古盐田的老盐巴有药用价值。
(4).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儋州古盐田生产出盐巴具有纯天然、无杂质、颗粒大、可直接食用等特点。
B.儋州火山岩石具有耐酸碱、抗腐蚀的特点。
C.儋州古盐田的先驱们创作了”砚台式”火山岩晒盐场。
D.儋州古盐田晒盐的“砚台”都是有火山岩石开凿打磨而成的。
端午佳节话菖蒲
①“菖蒲驱恶迎吉庆”,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菖蒲于端午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
②首先来认识一下菖蒲吧。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常生长在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一丛丛叶片从基部繁茂生长,肉穗花序上着生着一朵朵黄绿色的小花,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不过仔细观察,线形叶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长剑,因此菖蒲又叫“蒲剑”或“剑菖蒲”。并且,同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芳香植物,它全身都很香,揉碎一片叶子,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以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
③现今不太起眼的菖蒲,是先祖们在端午之时必采的植物。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因此“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也就是说,只需将蒲叶悬于门厅、床头,利剑的锋刃之下,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自然有了象征吉瑞的抚慰。
④除了悬挂辟邪之外,在端午时节古人们还制作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或仅以蒲根入酒,或配以雄黄,或饮用,或外敷,或“浑洒床帐间”(《帝京岁时纪胜》),总之各朝各地有着不同的制法和用法。
⑤菖蒲去毒,并不仅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因为菖蒲的确具有相关的药用价值。它常以根茎入药,主要成分是一些挥发油,有芳香化浊、开窍祛痰的功效。它的水浸液对皮肤上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古时,还有人把菖蒲捣碎用来治疗痈疽、湿疮等。同时,菖蒲根茎捣碎的原液兑水,还可有效驱赶飞虱、蚜虫等虫害。可见菖蒲去毒驱虫确有其用,古人们在端午佳节采摘菖蒲,也是蕴含智慧的选择。
⑥此外,喜欢花卉的朋友都知道“花草四雅”,而菖蒲正是四雅之一。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早在《离骚》中,屈原就赋予了它崇高不屈的品质。如今,菖蒲或许不像古时那么流行,但仍然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甚至被认为是“雅中之雅”,它的花和叶都是那般低调,简朴而不繁缛,淡泊而不浓烈,正如前人所赞“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
⑦值得提醒的是,中文名字中带“菖蒲”的植物还有不少,其中人们较熟悉的有唐菖蒲和黄菖蒲。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黄菖蒲又叫黄花鸢尾,是很常见的水生植物,这二者都有着娇艳美丽的花朵,并且都来自鸢尾科,和菖蒲(天南星科)属于完全不同的植物家族,之所以名字中都有“菖蒲”,主要是因为它们和菖蒲有着类似的叶片。而此文中提到的菖蒲既非唐菖蒲,也非黄菖蒲,它被称为菖蒲可要比唐菖蒲和黄菖蒲久远得多。
(1)下列不属于菖蒲象征“吉瑞”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避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
B.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菖蒲叶汁兑水可以驱赶虫害。
C.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
D.菖蒲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美好的品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水生湿地植物,属于水洼地的常客。
B.菖蒲是一种芳香植物,全身都很香,所以花叶的香气都很强烈。
C.菖蒲备受人青睐,除了它具有去毒避邪的功用外,还因为它是“花草四雅”之一。
D.唐菖蒲和黄菖蒲名字中都有“菖蒲”二字,主要是因为它们有着与菖蒲相似的叶片。
(3)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菖蒲的生长习性、外形特征、药用功能,以及精神特质等知识。
B.第5段加点词“不仅仅”“的确”,充分肯定了菖蒲的药用价值,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第7段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菖蒲与唐菖蒲、黄菖蒲分属不同的植物科。
D.本文介绍菖蒲有关知识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树莓之美
①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植物,因其果型、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名树莓,也叫山莓、覆盆子、刺葫芦等。树莓不仅具有观赏性,更是一种值得开发的野生水果,其果实不仅酸甜适中、芳香浓郁、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其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是梨和柑橘的近30倍。
②树莓之美首先体现在其外表。树莓的花小巧玲珑,花瓣鲜艳美丽。花瓣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花青素使花瓣呈现不同的颜色: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中性时为紫色,碱性时呈蓝色。由于新陈代谢使细胞内的酸碱度不断发生改变,因此花朵也就变得五彩缤纷。树莓花朵的美不仅仅在色彩,也美在香味。悠悠香味来自花瓣中的油细胞,其中的芳香油分泌后挥发到空气中,于是浓浓的香气在空气中飘来游去。当艳阳高照、温度升高的时候,花瓣中的芳香油挥发得更快,飘得更远,所以香味便更加浓郁。
③树莓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近球形或卵球形。果实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其中积累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被逐渐水解,转变为可溶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使果实变甜。未成熟果实的酸味来源于其中的多种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等。苹果中以苹果酸占多数,柑橘以柠檬酸为多,葡萄中则以酒石酸为主。那么树莓呢?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都有,柠檬酸含量超过总量90%.随着果实的成熟,一部分酸转变成糖,有的被氧化,有的被碱性物质中和,所以酸味下降。
④树莓之美还体现在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树莓未成熟的青果加工后即是中草药覆盆子。据《本草纲目》记载,覆盆子有益肾脏,治阳痿,缩小便,补肚明目之功效。
⑤用树莓的果实酿造的树莓酒是一种高档果酒,色、香、味俱佳,观之色艳如火,饮之满口含香。饮用树莓酒不仅有益健康,还大大降低了醉酒风险,这是因为有机酸与乙醇相互作用即转化为酯类物质,进而被排出体外,可大大降低血液中的乙醇含量;有机酸中的水杨酸,有益于发汗解毒,使酒精通过汗液外排;树莓酒所富含的花青素是强抗氧化因子,常饮可延缓衰老,淡斑明目,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花青素还可对冲肝脏在分解酒精时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从而大大减轻了肝脏负担,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⑥树莓的根、茎、叶也可入药。在湖南湘西地区,人们将嫩叶捣碎治疗肠炎。茎叶外用可以治疗痈疖肿毒,煮水洗可治痔疮。树莓的根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多种植物激素,如细胞分裂素类,以及少量的乙烯等。树莓一般在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后入药,能活血止血,祛风利湿,主治吐血、便血、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和白带异常等疾病。树莓根泡酒能舒筋活血、消肿退红。
⑦树莓之美,美在外表,美在内在,是整体美,是自然美,是一种生长与发育、结构与机理的协调统一的完美结合。
(选自《百科知识》2015第17期,有删改)
(1)文章主要从 和 两个方面介绍树莓之美,全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花瓣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
(3)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艳阳高照、温度升高的时候,树莓花朵的香味便更加浓郁。
B.饮用树莓酒不仅有益健康,还不会醉酒。
C.成熟的树莓果实之所以酸味下降,是国为酸都转变成了糖,有的被氧化,有的被碱性物质中和。
D.文章第③段综合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果实鲜甜味道的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咸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
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 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姑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断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式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来,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彩体发有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 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制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盘地和河谷地带。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满大小小的城市,想往河流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道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1)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文章从 、山地的形成、 、 四方面进行了说明。
(2)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请概述。
(3)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
(4)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青海地处祖国西北内陆,这里高寒缺氧,本来是一个不产茶的省份,而从青海穿境而过的茶马古道却使饮茶之风在这里盛行,千年不衰,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茶文化。
②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位于日月山下。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也成为了茶马古道在青藏线上的重要的茶马交易场所。
③熬茶,是青海人用茯茶来熬制的茶,深红色,有油脂状感觉,暖融融,还有点咸和花椒味。主料,首先为茶叶,讲究用色泽黄褐,香气纯正,浓醇带涩,茶中闪烁金黄色雪花的紧压茶,也就是热性茶。有两种颇受河湟人的喜爱:一种是松州茶,是四川松藩地区出产的大叶散茶;另一大宗是茯砖茶,其中又以湖南益阳所产的茯茶最受欢迎。其次为盐、鲜奶、大红枣、荆芥、杏仁、核桃仁等。调料有草果、姜皮、花椒等等。
④此类茶的制作很别致,不像通常的饮茶那样用沸水冲泡,而是先用石臼将茶捣碎,然后将其放入粗陶罐中煮饮,故又称之为“罐罐茶”。罐是用陶土烧制而成,表面黑粗且疙疙瘩瘩,极为土气。茶杯小了,不易散味,能保醇香。明代冯可宾《茶笺》道:茶壶以小为贵,每宾壶一把,任其自酌自饮为得趣。
⑤熬时先将茯砖茶放入罐中,沏入开水,然后放到旺火上熬成褐红色的茶汁。对于注重茶道和茶艺的人来说,在泡汁而饮的茶中加入食盐或调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种饮茶方法,却是古色古香的“茶”。
⑥在熬好的茶里适量加一撮盐。因为茶的味是香的,而盐恰恰起了调味的作用。在茶里加入荆芥,同时加入草果、姜皮、花椒等调料,使香气更浓,这样煮出的茶,广泛应用于日常饮用和待客之中,因其在茶中没有调入牛奶,故又称之为“清茶”,相反如果在熬茶时调入鲜牛奶,则称之为“奶茶”。这种茶,甜中带咸,浓而不膩,是促进食物消化的好饮料。
⑦从医学角度来说,茯茶还有去油脂油膩、降血压血脂、生津止渴解酒等作用,有降糖和抗衰老等功效。在青海,与当地人一起喝茶时,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茶就是久负盛名的茯茶。
(1)从全文来看,选文的结构形式是 ;主要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2)选文第③段划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①段说“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句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4)选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熬茶文化的?
(5)结合选文内容,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 。
阅读张云广的《高原鼠兔不任性》,完成1﹣5题。
①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外形如兔,习性如鼠,尾巴退化,擅长鸣叫,又名鸣声鼠,藏语称其"阿不扎"。高原鼠兔是一种终生吃草的"素食主义者",垂穗披碱草等禾木科植物以及蓝花棘豆等豆科草本植物是其喜爱的美食。
②刚刚出生的小鼠兔一降世,就在吮吸母鼠兔的乳汁之外加餐一些鲜嫩苜蓿了。待到第十六天,美味的"青草蛋糕"已经成了它的菜单主食。出生一个月后,小鼠兔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觅食之路。
③草地平阔,藏身处少,作为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鼠兔面临着重重的威胁。鼠兔的天敌有香鼬、藏狐、野狼、棕熊等陆地凶兽,有苍鹰、猎隼、猫头鹰、草原雕等空中猛禽,是在食物短缺的冬季,这些天敌会表现得异常凶悍难缠。为此,高原鼠兔除了采用直立吃食的方式以便随时逃跑外,在觅食顺序上也颇有一番极具现实可行性的安排。
④为了减少遭遇袭击的危险,高原鼠兔在选择栖居之地时会优先考虑放牧的草场,而不是草长叶高、植物丰茂的地带。前者视野开阔,有利于观察敌情;后者虽然食物丰美但由于视线被遮挡而无法有效扫描发动偷袭的猎手。
⑤为了降低葬身敌腹的可能,除怀孕的雌鼠兔需要较多的食物而在一些时候不得不到离洞穴较远的地方觅食外, 鼠兔一般都优先选择家附近的青草,以核心洞穴为圆心其活动半径仅为二十米左右,特别是一些年幼的鼠兔觅食半径要更小一些。为了缩短外出觅食的时间,高原鼠兔一般会把活动半径内密度较大的那一种草作为食物,即使有更加美味的草在不远处也常常"不理不睬",这样无疑大大提升了觅食效率。
⑥ 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窘况,高原鼠兔宁愿去一些草量较少、草质较差但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去觅食,即使肚子无法填饱也不轻易到那些危险指数颇高的水草肥美之处饱餐一顿。
⑦尤其是在冬季到来前储备食物的初期阶段,高原鼠兔对食物的选择表现出更加明显的顺序性。高原鼠兔首先会咬断直立型青草,这些草不仅方便收割和运输、单位时间内收获量大,而且在这些高度适中的草里开展"工作"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此期间,只有当活动范围内直立型的草数量不足时,高原鼠兔才会选择较为低矮的青草。这些带入洞穴的草大部分会被食用,也有一小部分被用作暖身的"草垫"来抵御酷寒。
⑧在群敌环伺、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生存之不易让人慨叹,而高原鼠兔在如此严酷环境中理性面对、严谨作答的觅食"排序题"更是让人折服。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最高,为了留住可贵的生命,为了确保"高价"的安全,高原鼠兔不任性。
(有删改)
(1)在本文第③段的空缺处应填上的词语是 (2分)
A.不但既尤其B.不仅既而且
C.不仅还尤其D.不但还而且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 。(3分)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5)在觅食上,高原鼠兔"不任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2)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3)结合第④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4)结合第③④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①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②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5)阅读第⑥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
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文章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较原文有删改)
【注】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 ”、“ ”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
②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 ”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从“画”、“ ”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
③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 ”。
(2)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3)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 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⑤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斗,国之重器
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 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救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短报文,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震、洪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如今,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1200个,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能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对北斗的这一功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⑦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其实,北斗就在你我手中!卫星导航是以芯片模式搭载在手机硬件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可以收到北斗卫星的导航信号。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 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超过75%支持北斗定位。就连大家非常熟悉的共享单车,也大量使用了北斗定位系统。可以说,北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研发周期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选文有删改)
(1)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 、 和 。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之重器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制和组网完成必将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新一代原子钟的精度得到显著提升。
C.第⑥段引用GPS之父帕金森教授对北斗三号一体化功能的赞誉,说明了该项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全新体验。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截至2019年底"对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的销量统计从时间上进行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结合选文,解释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