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方法
初中语文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花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平邑兴蒙学校李传鹏。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竖一条原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是便服更多的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跑,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一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

(2)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3)请分行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海滩上的隐形杀手﹣﹣离岸流

①夏秋两季,会有不少人去海边旅游。放松一下心情当然是好事,但是你也要注意,其实海边潜伏着不少危险。比如,一些会把人卷进深海的暗流。在2017年7月,广东省阳江市溺亡的几位游客就很可能遇到了海滩上的隐形杀手﹣﹣离岸流。

②据统计,海边90%的溺水事件是由离岸流造成的。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50人因此丧生,其中在佛罗里达,离岸流造成的死亡超过了暴雨、龙卷风和限风之和…2012年8月4日,韩国釜山海云台海水浴场突发离岸流,将一百多名游客卷入水中:由于有些离岸流具有偶发性或隐蔽性,因此,在海边活动,人们不留心点儿可不行。

③所谓离岸流,其实就是从岸边流向海洋的高速水流。海浪拍向岸边,总要流回大海,大多数海水会自然退去,而另一些则在特殊的水文条件下,在主浪的两侧,两个并排海浪之间的空隙流回。由于海浪间隙比较窄,宽度有限,需要回流的海水又比较多,就会形成比较高速的离岸水流。这些水流宽度一般不超过十米,长度为数十米到数百米。由于水流很窄,而且水面看起来很平静,所以离岸流很难被及时发现。一旦人正好在它的发生区域趟水或游泳,就很容易中招。它的流速可以达到每秒2米,甚至更快,比人游泳的速度快得多,人一旦被卷入其中,情况就非常危险

④因此,及时察觉离岸流的存在非常关键。其实,人们只要细心观察,离岸流并不难察觉:当成片的海浪像一条线一样涌向岸边的时候,如果这条线中有一个或几个地方截断了看不到浪花,那你就要小心了,这很有可能是发生了离岸流不过,你千万不要为了确认它,而去冒险验证。

⑤虽然,识别离岸流不难,但是游客要时刻保持警惕是很难的。所以,如果是在旅游区内,你一定要注意警示牌,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玩耍,尽量不要到较深的水区玩耍。如果是在野海滩,你则更要万分小心,如果可能,尽量不要下水。

⑥一旦陷入离岸流中,与它战斗,人们要想逆水游向岸边,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游泳奥运冠军也做不到。你只会被冲得越来越远,并且筋疲力尽。在这种让人几乎绝望的状态下,保持冷静是相当重要的二首先,你要保存体力。随波逐流是一个好方法,当然,你要稍做花点儿力气使自己浮在水面上。如果你穿着救生衣。那是再好不过了:然后,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果有人划船,你可以挥手求助。如果必须自行脱离,你应该向水流的一侧游泳,也就是和离岸流的方向垂直、和海岸的方向平行。由于一般离岸流都不太宽,一旦游出其区域,你就可以游回岸边或由海浪推向岸边。虽然说得很轻巧,但实际游动的时候还是非常费力气的,你需要量力而行。

⑦此外,还有一些人靠着其他方法获救、比如有的人摸着水底的礁石爬回海岸,因为水底的水流会缓一些:有的人抓到防鲨网或者渔民布下的网线获救。

⑧总之,在危难情况下,你要保持冷静,保留体力,用心分析,但不要太过教条,要尽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机会,才有逃生的希望。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在自然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对自然保持一份敬畏,这能让我们避开很多危险。

(1)分析选文标题的好处。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④﹣﹣⑦段的说明内容。

(4)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所谓离岸流,就是在特殊水文条件下,一些海水从岸边回流向海洋时形成的水流。

B、2012年韩国因离岸流造成游客死亡的例子,说明有些离岸流具有偶发性或隐蔽性。

C、离岸流并不难察觉,但因水流很0面看起来又很平静,所以离岸流很难被及时发现

D、陷入离岸流中,想逆水游向岸边是不可能的,因为离岸流的流速比人的游泳速度快得多。

来源:2018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

(1)文章第②﹣⑥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    、价值和储量、产业化开采可能带来的危害。

(2)第⑤段画线句除了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魄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可燃冰这种新能源的产业化开采,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可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来源:2017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发生减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 毫米。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在持续上升。

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会令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不适合耕作,甚至引起饥荒。二是引起"水循环"变化,如山峰积雪减少,季节性河流径流发生重大改变。三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包括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以及疟疾等热带疾病的传播。四最为严重,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飓风加剧等。

材料二: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我国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实现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

这两个方面,【甲】是关键,尤其是要【乙】。

材料三:

       我国当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为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农林业吸收碳汇每年约增加8亿吨至10亿吨,仅相当于排放量的7%左右。未来,随着新增林地面积潜力减少,主要依靠加强林地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

材料四: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曾以"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的恶劣条件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就在这片"死亡之海",经过33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为5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库布其沙漠拥有全国I类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小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据专家测算,吉瓦级光伏治沙基地能够治理超过10万亩沙漠,年发电2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6.1万吨、二氧化硫约3.9万吨、氮氧化物约1.9万吨、粉尘约34.7万吨。

一方面是植树种草,治理土地退化,持续推动"森林增汇";一方面是"光伏治沙减排",发电制氢,发展低碳能源,持续推动"新能源减排"。库布其的这种双向碳中和模式集治沙、护河、兴业等于一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材料五:

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据测算,一辆每年在城市里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卤素灯泡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机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

(1)依据"材料一",完成如表的表格。

材料信息

得出的结论

冰原、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

         

         ;③          

温室气体减排刻不容缓

(2)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在"材料二"【甲】【乙】两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材料四"中使用了大量数据,简要说明其作用。

(4)依据"材料五",解说践行低碳生活的一种做法,并为此拟写一条标语。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性文章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它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

(选文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下定义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诠释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一句中“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密性。

B.第③段中“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植物聊天网络对于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功不可没。

C.科学家发现,植物不是被动的。它不会只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也像人类一样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

D.植物网络聊天会传播病毒,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被感染。

来源:2017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VR/AR技术“助力”舌尖上的安全

①当人们对早些年的三聚氰胺、苏丹红还记忆犹新的时候,大米遭镉污染、脚臭盐”又出来考验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向来就没有走出过消费者关注的核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该如何保持对新鲜食品的辨识度?就让VR/AR技术来“助力”我们舌尖上的安全。

②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増强现实技术(AR)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简单来说,VR技术就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硬件设备,实现一种人们可以通过视听触嗅等手段所感受到的虚拟幻境,即把人的意识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AR技术即指看到的场景和人物一部分是真,一部分是假,是把虚拟的信息带入现实世界中。VR讲究的是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而AR讲究的是现实世界的登加虚拟世界,实现“虚实结合”,技术实现难度远大于VR。

③VRAR走进展会。通常消费者很少有机会去了解食品生产的过程,因此会对食品安全一直持怀疑态度。VR技术的工作就是要帮助那些持怀疑态度的消费者找回对食品的信任。目前,很多展会上的企业都会专门开辟“食品安全VR展示体验区”,这种体验区也成为各地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展览、展示的一项重要展区。消费者可以通过VR虚拟视频中对企业的食品生产线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展示,来了解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把关。例如:在VR体验区,人们可以通过VR头显进入“无人蒸饺工厂”,一探世界最先进的高科技无人化自动生产线,看看蒸饺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一一“和面、做饺皮、放饺馅”、片刻,一个个精美的饺子就被生产出来了,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让人叹为观止!VR头显就像一面“魔镜”,能把你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些新技术不仅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同时还能向人们传播食品安全知识。

④VRAR走进校园。在昆明,同学们通过VR、AR技术方式一边玩一边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在“VR安心厨房一食品安全体验区”,同学们佩戴VR设备后,眼前就出现了真实的家庭生活场景,可以在里面做菜。通过实践,同学们知道了要保持手的干净和清洁、生熟分开;在“AR从农田到餐桌一一食品可追溯体验区”,同学们只要对着二维码扫一扫只小动物就出现了,接下来要依次给小动物喂食、打疫苗、递进屠宰场到最终成为食物,绘画生动,流程科学,一玩就上手,一学就能了解食品生产的全过程。

⑤在福州市的4所小学里,通过VR、AR形式的体验让食品安全教育更高效。学校以儿童食品安全移动体验营的模式进行,分为食品可追溯、营养膳食、食品安全、综合体验等主题体验区。在体验区内,学生们通过VR技术模拟厨房场景,学习菜品搭配与油盐食用等质房食品安全知识,还通过AR技术了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以及食品可追湖对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作用。

⑥在食品安全检查的培训中,有专门为学生开设的VR培训课程,让学生接受与食品安全检查员相同的职业培训。学生戴上VR头显,仿佛置身于食品制作中心,模拟安全检查的操作流程,充满沉浸感的VR课堂为学生创造了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也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更好的“实践”经验。

(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日新月异”在文中的意思是。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③段加点词“重要”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 

A.VR讲究的是现实世界的叠加虚拟世界,实现“虚实结合”。而AR讲究的是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技术实现难度远大于VR。

B.VR设备可以让人眼前出现逼真的生活场景,身临其境般地动手“实践”,让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变得更轻松。

C.AR技术有助于人们了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以及食品可追溯对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作用。

D.VR技术已经应用于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检查的培训中,能让学生接受与食品安全检查员相同的职业培训。

来源:2018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蚊子,在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B.胡立德教授等人用高速摄像,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C.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D.如何更好的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流地飞翔。

(2)第五段画线句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分类别

C.举例子,打比方

D.列数字,作比较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D.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4)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雨滴砸死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7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文阅读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号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有改动)

(1)“细菌发电前景广阔”,请从原文找出依据。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

(3)第⑤段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来源:2017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性文章

5G网络的技术"法宝"

①随着用户的期望越来越高,4G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使用的要求,于是第五代通讯系统(5G)应运而生。它的网速最高可达4G的10倍,不到一秒就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

②5G网络技术是什么,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然而,作为5G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有五种"法宝"必不可少。

③第一种是毫米波技术。毫米波技术可以通过提升频谱带宽实现超高速无线数据传播,从而成为5G通信技术中的关键。但毫米波穿透能力弱,且很容易被树叶、雨滴等吸收。

④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入第二种技术:小基站网络。如果安装多个迷你基站围绕障碍物传输信号,就能形成信号接力。当用户走到障碍物后面时,智能电话会自动切换到另一个小基站,使通信不会中断,用户之间能进行正常的通话。

⑤第三种技术是大规模天线。一个4G基站大约有十几根天线,而一个大规模天线基站人约有几百根天线,这将大大增加当前移动网络的容量,发射或接收更多的信号。

⑥第四种技术是波束成形。当蜂窝天线信号交汇在一起时会引起严重的干扰,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通话信号之间就不会相互干扰。

⑦最后一种是全双工技术。全双工技术是指可以双向通信。过去在通话时,通话双方必须轮流说和听,信息的延时长。全双工技术通过双向通信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使通信效率大幅提高。

(文/马艺菲,有删改)

(1)文中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分类别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2)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G网络技术有五种"法宝",说明5G网络技术已经有了统的定义。

B.小基站网络解决了毫米波穿透能力弱且易被树叶、雨滴等吸收的问题。

C.波束成形技术大大增加移动网络的容量,使通话信号之间不相互干扰。

D.5G网络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是全双工技术,因为它大幅提高了通信效率。

来源:2018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猝死"急救指南

①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②《中国急救医学》2020年刊发的一份报告显示,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引用2009年的研究数据指出,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达54.4万,为世界之首。更为要命的是,大多数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医院之外,因此,当专业救护人员赶到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生命是完全无法挽回的。

④1963年,心脏病学家伦纳德•司彻里斯创立了美国心脏协会中心的CPR(心脏复苏)委员会,同年美国心脏协会正式授权支持CPR。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正式组合为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甲】 心脏是一个"泵"把血液"泵"到全身,当心搏骤停或室颤(不规律地跳动)时,这个"泵"就停止工作了,全身会缺血。心脏就是这个工作原理,把血里面携带着的氧,运送到全身。当心跳停止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的缺氧坏死。

⑥心搏骤停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什么时候可判断患者心搏骤停,需要做心肺复苏呢?首先拍打患者并大声呼唤,患者没有眨眼、皱眉、呻吟等反应,其次患者胸部无起伏5~10秒,两者同时具备即可判断患者心将骤停,应进行心肺复苏。

⑦如何做心肺复苏呢?发现有人倒地,可参考如下步骤施救:

第一步,判断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

第二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重唤;

第三步,若患者无反应,找人拨打急救电话、取最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第四步,看呼吸,而不是去听和感觉,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5~10秒,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是不正常呼吸(下颌式呼吸),就要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第五步,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⑧胸外接压的位置:两乳头连接中点处(胸骨中下段);深度:5~6厘米(约一张银行卡的宽度);频率:每分钟100~200次。反复进行胸外按压直至拿到AED或急救人员到来。

⑨关于人工呼吸,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可以不做,因为未经训练的吹气既无效,还会使按压中断。应持续地按压,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越早进行电击,心脏重新跳动的成功率越高。

⑩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它小巧便携,使用简单有效。AED的出现使急救有望抓住"黄金4分钟"。

⑪心搏骤停病人早期85%~90%的病因是室颤,医院外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AED。【乙】 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

⑫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手段。

⑬猝死是救不活的,能救过来的是当发生呼吸、心搏骤停10分钟之内身边有人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因为2/3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身边没有医生,所以真正能救他们的是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你。

(《读者》2021.6,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一说对心搏骤停患者,可以使用的现代心肺复苏技术有哪些?

(2)从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选择一句,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

(3)下面加点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达54.4万,为世界之首。

(4)本文介绍了心肺复苏技术,以及非专业人员的救治过程,为了让更多心肺病人在生命关键时刻得到救治,请你开动脑筋,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公共设施的完善提出你的建议。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一文,回答各题。

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

刘诗瑶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⑤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始终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

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

B.具有一定化学毒性的微塑料过于细小,进入海洋生物体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C.有些塑料还没有完全降解,新的塑料又不断产生,导致海洋微塑料总量不断增长。

D.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B.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要加强污水中微塑料的降解处理。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只要加强污水中微塑料的拦截,就能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由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考发现,引出对海洋大型塑料来源的说明。

B.第③段中加点词"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⑤段说明作为塑料生产大国,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

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污染与防治的相关知识。

来源: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已进行了47次火星探测活动,仅有25次成功或部分成功,成功率为51.2%。而火星着陆任务风险更高,22次着陆任务,只有10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45%,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火星软着陆技术。

       我国是第一次探测火星,此前还没有火星轨道器,所以中国火星车在技术上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但中国此次采用了绕、着、巡的方式,就是环绕、着陆、巡视三位一体一次实现,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第一次开展火星探测时,采用如此高难度的任务方式,所以说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而且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材料二:

     你觉得航天员在空间站里都吃啥?汉堡?面包?蛋炒饭?梅菜扣肉?鱼香肉丝?其实,从国际空间站全面建成,到现如今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升空,多年来,空间站上的食物清单一直在更迭。

       最早的版本,食物极大可能是糊糊状的。经过特殊处理、确保不会掉渣的糊状"黑暗料理","口感难以形容"。

       除了糊糊外,还有类似小块压缩饼干的"一口吃"食品,以及需加水软化才能下咽的复水食品。可是不论哪一种,味道都不是重点,温饱和健康才是重点。

       现在,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可以吃到诸如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中式食品,饭后还可以喝一杯用中药和滋补品配制的饮料。

       总之,空间站食物越来越"接地气"。要想在航天员面前不露怯,身为"菜鸟"的你千万记得收起对"太空食品"的刻板印象,在看到食物的那一刹要淡定,务必藏好眼神里的那丝惊讶,假装熟练地挑选你的最爱,或许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份美味的宫保鸡丁。

(1)下列选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火星着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

B.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火星探测技术和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C.材料二我国航天员的食品由原来的糊状"黑暗料理"到现在的八宝饭、鱼香肉丝、四川串串、重庆火锅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D.两文都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我国空间科技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2)从语言风格方面,两则材料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来源: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问题。

筷子小传

施芳

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

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

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

(选自2020年5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筷子的主要特点。

(2)第⑧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和第⑦段不能颠倒顺序,请你说明理由。

(4)请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标题"筷子小传"的好处。

来源: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与 2009 年 10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 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 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 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 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 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 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 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 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 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 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 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

(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来源: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2)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3)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方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