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致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帖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⑥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故风筝”。
⑦“促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⑥段依次从候应现象、 、祭祀活动、 和 五个方面介绍了春分的相关知识。
(2)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恰逢春季之半,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
B.选文中介绍的春分习俗,大多蕴含着祈福的美好愿望。
C.人们之所以喜欢在春分玩竖蛋的游戏,就是因为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
D.选文引用的谚语、俗语、诗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哪几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什么作用?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作答。
【材料一】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初候梧桐开花,5天后田鼠变成鹌鹑之类的小鸟,再过5天,天空出现彩虹。
(选自《百科知识》)
【材料二】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泠泠风雨声
胡竹峰
平日偶得闲情,我会看看碑帖里笔墨的旧影心迹,古琴素手纸窗瓦屋灯火青荧天与地合,意与神会,情通自然。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瘦金书我很熟,想起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千字文》《牡丹诗》.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有一年把玩《秾芳诗帖》,看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曾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体之味差不多就是这样。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始流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慨慷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和,成自然之象。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入世的。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书画家白蕉说:“瘦金体的线条,未必输给颜真卿的线条。”瘦金体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说不清。我只能说自得其乐是文人字,旁若无人是帝王字。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佶、董其昌的手迹一片自得其乐或者洋洋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迹旁若无人或者居高临下。字从心出,心惜字形,有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有人战战兢兢进屋来,有人桀骜不驯,有人规规矩矩,有人放肆泼辣,有人内敛斯文……
赵佶好诗,好画,好歌舞,好花岗岩,好李师师,好鲜衣骏马,好美食华灯,好梨园鼓吹,好古董花鸟,本是纨绔儿,可怜帝王身,糟蹋了一身才华。
瘦金体,又名瘦筋体。瘦金体三字有风雅气,瘦筋体三字有稼穑味。瘦筋,筋瘦,夏天,从水塘里挑水浇园的农夫筋瘦筋瘦。叶圣陶先生有文章说:“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每见瘦金体,总想起紫赤的臂膊和肌肉突起的小腿。
书法的奇妙在于,每个字的点画构成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绵动感产生出的墨迹之美,我对书法的兴趣,严格说来是对墨迹的沉迷。
宣纸上,中国文化轻流徐淌。
墨迹间,前人气息屡屡不绝。
(节选自2015年4月《人民文学》有删改)
(1)本文以“泠泠风雨声”为题,有何妙处?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瘦金体的特征。
(3)联系全文,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4)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AI是如何做决策的?
吕之品
①最近一段时间,AI(人工智能)被炒得神乎其神,似乎它无所不能。但事实上,据社交网站“脸谱”披露,要想欺骗AI把某个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真实存在,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②譬如,在一张高清晰度的图片中,随机地降低某些地方的像素。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人眼根本难以察觉,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但AI却能觉察出来其中的差异,并因此严重干扰了判断,比如说把图中的猫误认作了狗。
③这个低级错误揭示出当前AI的一个重大缺陷:太拘泥于细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无谓的细节影响了对整体的判断。如果这个弱点被黑客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将能够操纵无人驾驶汽车狂奔,无视红绿灯;或者让犯罪嫌疑人轻易躲过AI控制的监控摄像头。
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先去了解AI是如何自我学习,如何做决策的,但这一直是个难题。因为AI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经过海量的数据训练之后,会自创一套决策规则,但它最后创立的规则到底是什么,这对于AI的设计者有时候都是一个谜。这一点其实跟人也是相似的。譬如,老师在课堂上向你传授知识,但你是如何把这些知识点组织起来的,他也不见得清楚。
⑤最近,美国布朗大学的克里斯•格林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系统,有望突破这个困难。这个系统能够分析,当AI对一个图象做判断时,它是根据图象的哪一部分做出判断的。为开发这个工具,研究小组用数码噪声依次替换图片的一部分,看看这样替换之后,是否会对AI的判断产生影响。如果AI改变判断,那说明图片的这块区域可能正是影响AI判断的关键所在。
⑥格林在给图片分类的一个AI上测试了他的系统。这个AI被训练把图片分成10个类,包括飞机、鸟、鹿和马等。格林的系统能够暗中查看,当AI对图片进行分类时,什么是它所倚重的,什么是被它忽略不计的。结果表明,AI先是将图片上的物体分解成不同的元素,然后搜索图片中的每一个元素以确定把图片归到哪一类。
⑦举个例子。当AI观察马的图片时,它首先关注的是其腿部,然后,寻找它的头部。在观察鹿的图片时,它也采用类似的办法,不过在关注了鹿的腿部之后,它接下去搜寻的不是头,而是鹿角,因为鹿角是最能把鹿跟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所以鹿角被置于优先的地位。至于图片的其他地方,则被AI完全忽略了。
⑧从这里我们看出,AI做决策的过程迥异于我们人类。我们是不会如此拘泥于局部的。面对一张鹿的图,即使把它的角打上马赛克,我们也还是可以根据分叉的蹄子认出鹿来的,但对于“死板”的AI,它很可能就把它认作驴了。
⑨格林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测试现有的AI,以便确保它们下判断时,关注的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对于改进AI有重要的价值。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8.05B 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本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A.AI的重大缺陷
B.AI发展的前景
C.AI决策的过程
D.AI决策的特点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AI太拘泥于细节,会一叶障目,影响对整体的判断。
B.除设计者外,AI的决策规则不易被人所知。
C.格林软件的出现才让我们认识到AI有重大缺陷。
D.AI在进行决策时,其决策过程是一成不变的。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AI是如何做决策的。
B.文章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C.第⑤段加点词“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⑦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分类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机器人做手术越来越靠谱
最近,一位名叫比利•惠特克的英国少年接受手术,摆脱了长达7年的癫痫病痛。医生让机器人钻入他的大脑,通过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找出引起癫痫发作的部分,医生将病灶切除。这个手术被称为立体定向脑电,已经有过成功的案例。
不仅如此,机器人还可以在其他类型的手术中大展拳脚。一台“手术医生”机器人,必须知道“要做什么”,并能规划“如何去做”。这就需要一套高效、稳定的微电子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传感器和机电设备。
软硬件环境可以说是医疗机器人的大脑,它与家用台式电脑的工作原理类似。不过,医疗机器人往往是基于Unix或Linux等开源操作系统开发的,以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同时,医疗机器人的中央处理器功率不会很大,否则就得配个风扇、扯个电源线在人体内横冲直撞了。这种低功耗、高稳定性的设计需求,恰巧与移动电子设备殊途同归。而移动电子设备近些年的发展,为医疗机器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传感器通常是指一切物理、化学的感知仪器,比较常见的是压力传感器、视频采集装置、溶液成分检测单元。传感器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眼睛”收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作出决策,而决策的最终实现者机电设备就是医疗机器人的手。它一般以高聚塑料为外壳,耐酸耐碱,不易在体内留下有毒物质,并且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操纵精度,完成精密的外科手术任务。在这套系统中,人工智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能辅助医生完善医疗计划,遇到突发问题时还能自动采取应急措施,降低风险。
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医疗机器人是“达芬奇”系统。医生只需坐在显示屏前,操纵控制杆,便能完成手术。它的最大特点是“缩放”,主刀医生可以通过调节缩放比例,改变手动操纵和实际移动的尺度比例,从而实现超精细外科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美中不足的是,一个病人需要为这种手术支付昂贵的设备费用。
医疗机器人的优势不言而喻。纵使最出色的外科医生,由于手部血管随着心跳有节律的颤动,都无法保证手术器械的完全稳定,而这一劣势被医疗机器人高精度的机电结构所补偿。医疗机器人还具有微创性,一个小的机电设备往往只需要2厘米的创口,甚至口服就可以进入人体,从而极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加快了术后愈合的时间。此外,医疗机器人还可远程操作,只要连接网络,主刀医师无需与患者碰面,即可远程操纵机器人完成手术,极大地减少了医生和患者的时间成本。
事实上,除了医疗机器人,越来越多神通广大的机器人不断问世,比如机器人厨师,又比如人工智能创意总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未来,机器人可能无处不在,并将为人类带来莫大的福祉。
(1)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4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5段加点词语“目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医疗机器人是“达•芬奇”系统。
(4)阅读选文第6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医疗机器人具有哪些优势。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医疗机器人正常运行需要一套由软硬件环境、传感器和机电设备构成的高效、稳定的微电子系统。
B.医疗机器人的软硬件环境与家用台式电脑的工作原理类似,而其低功耗、高稳定性的系统设计需求,恰巧与移动电子设备殊途同归。
C.在医疗机器人的微电子系统中,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完善医疗计划,遇到突发问题时自动采取应急措施,避免风险。
D.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广阔,除了医疗机器人,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不断问世,可能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人类造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保存未来数据
任志方
①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用各种手段保存信息。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存储的数据量出现了极大增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储存在我们的硬盘里或“云端”,但这些数据的寿命却很短,甚至长不过我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将这些数据长期保存不丢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②2017年2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数据存储技术,利用玻璃中的微型纳米结构去编码信息。基于这一技术,标准尺寸光碟能保存约360TB的数据,而在温度190℃左右的环境中可维持长达138亿年,这一时间和宇宙的历史相仿,是地球年龄的近3倍。
③这一技术被称作“五维数据存储”,它最初发表在2013年的一篇论文中。自那时以来,科学家不断推动这项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④五维光碟能使用位于玻璃碟片内的微型物理结构(即“纳米格栅”)保存信息,通过读取折射的激光能够呈现5种数据状态,这也是这种技术名称的来源。利用激光技术设备,可以知道纳米格栅的方向、激光折射的强度以及用X、Y、Z轴表示的空间中的位置。因此,想对于传统光碟,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更大,例如传统的蓝光光碟能保存128GB的数据,而五维光碟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即360TB.
⑤由于玻璃是一种坚固的材料,只有很高的温度才能导致玻璃熔化或变形,而玻璃又有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这种五维光碟能确保数据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保存,不会丢失。
⑥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这些数据信息让未来的人解读?那就是保存所有的软件,存放在云端的服务器上,使它们永不过时,就好像博物馆一样,只不过这个博物馆是数字形式的。通过对软件的数据内容和操作系统做一个快照,然后进行长期保存。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这些快照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技术环境,从一个云端移到另一个云端,方便任何需要者使用。
⑦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人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尤其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未说更有潜力。科学家认为,这一技术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商用。尽管在五维光碟中记录信息还需要用到成本高昂的实验室激光设备,但光碟数据的读取并不困难,南安普顿大学的科研团队表示,类似DVD播放器的五维光碟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十年面市。
(摘自《意林》2018年1月下,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说明对象的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来数据 B.硬盘或“云端”
C.五维数据存储技术 D.图书馆和博物馆
(2)下可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13年以来,科学家不断推动“五维数据存储”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B.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比传统光碟大,它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
C.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情况下,未来的人可通过云端服务器上的软件,解读过去的数据信息。
D.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来说很有潜力,五维光碟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年面市。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七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B.第②段中运用的“约”“左右”“近”等概数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五维光碟的特性。
D.第⑤段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说明玻璃具备坚固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原因,再说明五维光碟能长久保存数据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十年前的中国动车还未出现,而今高速铁路网络运营里程已有2万多公里,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之和。中国计划到2025年高铁网络运营里程再增加1.5万公里。这些高铁网,能把沿线城市密切联系起来,促进经济发展。
②在中国三大人口中心﹣﹣北京、上海和广州,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逐步走向高铁轨道。此前,火车车次还未像如今这样频繁,车速很低,非常拥挤,给日常通勤带来很大的不便。现在,这三座超级城市正在借助高铁打造通勤走廊,让高铁变得像公交车一样便捷。这无疑有助于扩大中心城市劳动力和消费者的群体。
③毫无疑问,卫星城镇的房价要比大城市便宜很多。比如,昆山的房价比上海便宜七成,但是它们之间的动车行驶时间仅为19分钟,票价也才25元,那些试图逃离上海高房价压力的人们,自然会到这里创业、工作和生活,所以高铁也促进了卫星城镇资金和人才的获得。
④中国正在建立一种“高铁经济”。世界银行在201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高速铁路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很可能会提高中国沿海地区企业10%的生产力。
(选自《南风窗》有删改。)
【注】①通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1)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第三段划线句运用了 、 和 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 。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说明内容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B.第①段中加点的“这些高铁网”是指1.5万公里运营里程的高铁网络,
C. 高铁不仅能促进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能带动其卫星城镇的发展,
D.最后一段中加点的“很可能”表明高铁“会提高中国沿海地区企业10%的生产力”是一种推测,且对这一推测的实现充满信心。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吴练勋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③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④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披伏。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唱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形成了。
⑤大歌通常在节日里又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来。
⑥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洗。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佳者唱反音,众声底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
⑦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侗族大歌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声部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音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⑧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作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
⑨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他们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⑩“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着侗族的历史和文化,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代往下传。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的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选自《柳州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侗族大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主要特点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B.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其歌词内容在陆游邝露的著作中均有记载。
C.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由3人以上的歌班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
D.侗族大歌是侗家人的精神食粮,它倾诉侗家人的喜怒哀乐,向人们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其编创的一大特色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
B.侗族大歌按音色和体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全靠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
C.侗族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即兴变唱,有时也可成为主旋律。
D.侗族大歌结构首尾呼应,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都采用比兴手法,所以意蕴深刻。
(3)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从形成、类别、声部、结构等方面分别对“侗族大歌”做了介绍。
B.第④段叙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侗族大歌的形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⑥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记载来说明侗族大歌的唱法,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第⑩段通过介绍侗族大歌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凸显其价值。
阅读《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回答各题。
①年底的网络售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在较低画质下分辨橘子、橙子;鱿鱼、章鱼以及明星照片等,有一些确实难以分辨。对此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到底有什么用?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必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
③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Web自动程序。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这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种测试。这种测试目前主要分四类:
④图形验证码:又叫主流验证码,开始只提供静态的图片,比较容易被某些软件识别;后来变成动态的验证码图片,使得识别器不容易讲识哪一个图层才是真正的验证码图片。这种验证码的防垃圾注入几乎可以达到100%,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验证码创新模式;同时它的动画效果可以多达百种,所以还可以增强网站页面的美观效果。而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验证码就属于这种类型。
⑤手机短信验证码:是通过发送验证码到手机,用以验证客户的真实性。大型网站尤其是购物网站,都提供这种功能,这就可以比较准确和安全地保证购物的安全性。
⑥手机语音验证码:验证码实现自动语音播报,同时短信也能发送到客户手机上,确保万无一失。如果有拨通失败的,系统还能自动重播,确保不漏摔任何一个,这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站用户收不到验证码的问题。
⑦视频验证码:是验证码中的新秀。这种由数字、字母和中文组合成的验证码嵌入到MP4等视频中,增大了破解难度。视频中的验证码字母、数字组合,字体的形状、大小、速度快慢,显示效果和轨迹的动态变换,增加了恶意抓屏破解的难度,其安全度远远高于普通验证码,而且这种验证码使得用户不会感觉枯燥,同时又降低了用户识别的难度,使得用户更容易辨认。但目前这种验证码因技术难度太高,还没得到推广。
⑧大家弄明白了什么是验证码以及主要类型,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它的作用。
⑨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比方说若要进入一个页面,就必须通过验证,这时操作者就要依次输入数字、字母或者有时还要加上来自互联网文档中无法被计算机辨识、但用户可以肉眼识别的文字图象(就如12306图形验证码);而操作者只有通过了验证才可以顺利打开网页,否则不行。它在防恶破解密码、防论坛灌水、防刷票等方面的使用原理都是这样。
⑩就拿12306验证码来说,它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区分在页面上进行操作的是人还是自动化软件,从而可以有效阻止黄牛恶性囤票。而它的“进化史”其实也是一部不断与黄牛和抢票软件“斗智斗勇”的历史:从一开始的简单数字、字母、加减法,到闪烁变形字母、干扰线变形字母再到现在的图形验证。
⑪面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验证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程序员正在与破解者进行着一场仿佛没有终点的“拉锯战”。但无论如何,验证码仍然是各网站反黑客恶意操作之必不可少的一项保障系统,就如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片验证码一样,目前还是会继续使用下去的,直到被另一种全新的、功能更好的反黑客软件所取代。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2)第④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⑨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视频验证码”即将在生活中推广,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它可以应用到哪些地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势利"的大脑
岑嵘
①《红楼梦》中有一个经典的桥段:贾母让刘姥姥尝一尝茄鲞,刘姥姥细嚼了半天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②这时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的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③假如你无意间吃到这道菜,它会好吃吗?从油炸到鸡汤煨制,再到封存,茄子可能早已经成了黏腻的糊,而这层糊再包裹上坚硬的干果,这样的口感,恐怕称不上美味。刘姥姥对这道菜评价也很一般:"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④但是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介绍再去吃这道菜,味道还会一样吗?
⑤加州理工大学希尔克•普拉曼斯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20位志愿者品尝不同的葡萄酒并用扫描仪观察志愿者大脑的活动。
⑥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志愿者一旦得知葡萄酒品质很高,价格很贵,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哪怕这种酒其实是低价葡萄酒。
⑦同时普拉曼斯教授发现,一旦志愿者得知葡萄酒价格昂贵,大脑扫描仪就会发现其内侧前额皮质活动增强,也就是说不管这酒是不是真的昂贵,也不管志愿者原本是不是喜欢这种酒,此时大脑都会让志愿者产生明显的愉悦感。
⑧杜克大学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研究者向志愿者介绍一种新药"维拉多尼",并告知在临床试验中92%以上的人服用10分钟内疼痛会显著减轻,止痛效果持续8小时。
⑨志愿者手腕被施以一定强度的电击,并让他们记录下疼痛强度,这时再让他们服用"维拉多尼",15分钟后继续接受电击,并再次记下疼痛强度。
⑩这个实验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当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2.5美元时,几乎所有人都声称该药降低了疼痛。而另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10美分时,声称有效果的只有"2.5美元组"的一半,而事实上,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
⑪乌尔辛纳斯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州乡下的一个小型自由艺术学院,从1999年起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鼓励学生报考,校长并没有降低学费,反而将学费增加了近20%,但是新生人数却因此增加了35%。通过变身为一所"昂责的艺术学院",乌尔辛纳斯学院向未来的"顾客"表明,它也是一所精英学校。价格重塑了人们对这所学校的认识。
⑫我们的大脑相当"势利",仅凭知道一件物品是昂贵的,即使它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也可以使人有真正愉悦的体验。正因如此,我们的大脑会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口味越好,价格越贵的药品和化妆品效果越好,收费越高的学校教育质量越好……
⑬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这番话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它,怪不得是这个味儿。"此时如果她再次品尝这道用银子堆出来的茄鲞,一定能品尝出神奇的美味,因为对金钱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味蕾。
(选自2020.12.4《今晚报》)
【注释】茄鲞(xiǎng):一种菜肴。
(1)标题"'势利'的大脑"有什么妙处?
(2)请分析选文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情节的作用。
(3)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
小雪将雪
①天渐寒,雪渐盛,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几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
⑤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
(1)小雪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③⑤段中引用农谚的作用。
(3)说说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晴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 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绵、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了每个人的风景,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文有改动)
(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
(2)第⑦段划线句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
B. |
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 |
C. |
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D. |
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早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早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早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主要说明了 和放线菌的作用。
(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
①3月16号,北京六里桥一些大超市里买盐的队伍排了将近400米。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抢盐的热潮,各大超市很快都无盐可买!“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以后的海盐都被污染了,不能吃”这些说法无不显示出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和恐慌。
②我们有必要对核辐射进行一些相关的了解。
③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对此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统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核爆炸在大气层中形成人工放射性物质,使环境受到广泛的污染。核能发电等核动力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于环境。
⑤描述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⑥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存在一个阈剂量。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这些组织效应发生的频率随剂量而增加,其严重程度也随剂量而变化。比如男性生殖器官,一次达到0.15毫西弗的照射剂量,就可引起暂时不育,达到3.5毫西弗,就可引起永久不育。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无关,能发生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通常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机性效应是X射线在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时对人群的主要危害。
⑦核能的确清洁高效,但核泄漏则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这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造成的危害尚难估算,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件,即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的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至今令人“谈核色变”。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殃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的694.5万居民。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专家预计,消除此次事故造成的污染需要800年的时间。
(1)选文③﹣⑥段分别介绍了有关核辐射的哪些内容?(3分)
① 。
② 。
③ 。
(2)选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来讲”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手机、微波炉等物件都有一定程度的辐射,只要不过量,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B.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C.核辐射引起的随机性生物效应的有害程度与受照阈剂量的大小有关,因而发生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会因核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D.截止2011年3月,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及爆炸事故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辐射事件。
(5)人类自诩为“坚如磐石”万无一失的核电站在天灾面前竟不堪一击,给世界敲响了警钟,人类如何善用核能这把双刃剑?请联系文中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能喷冰的“火山”
叶青青
随着一声巨响,土地猛烈震动了起来。阿胡那火山开始喷射了。这个庞然大物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30千米左右,大小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这次突然的爆发,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
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奇妙之处,阿胡那火山喷出的不是赤红的岩浆,竟是白色的冰岩浆,这种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推力射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当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随后,因为暴露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而凝结成固体。
然而,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火山都是喷出岩浆的,为什么这座火山这么与众不同,能喷出冰呢?
原因就是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而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
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者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在地球上的火山类似,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当喷发时,会排放出四处流淌的液体。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观。
我们知道,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当岩浆温度比周围的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气泡会释放大量的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
那么,冰火山是如何喷发的呢?
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相似。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的冰层熔融。如果这时上部的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出来,这就是奇特的冰火山爆发的过程。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不过,虽然冰火山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选自《大科技》2017年第5期)
(1)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冰火山与火山的不同之处。
(3)下面对冰火山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虽然冰火山形态与地球火山相似,都是从地表凸起,顶端有巨大凹陷口,喷发时都能喷出液体,但他不是真正的火山。
B.阿胡那火山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它喷出它喷出的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冰岩浆高达4千米。
C.冰火山内附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潮汐摩擦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冰水受周围压力挤迫,会沿冰层裂缝喷发而出。
D.冰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今天,你“刷脸”了吗?
最近,上海一商家推出了刷脸支付系统,它通过对人脸的扫描识别,确定支付人,从而划走其账户资金,完成支付。其实,人脸支付不是头一回听闻。人脸和指纹,掌纹、声音等这些人体生物特征都可以作为密码“随身携带”,使用起来的确方便。那么,“刷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刷脸”,是“人脸识别”的俗称。“人脸识别”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象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人脸识别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象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象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人脸识别主要分四步完成:人脸图象采集及检测、人脸图象预处理、人脸图象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
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视网膜识别、骨骼识别、心跳识别等都属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人脸识别具有自然性和非接触性,可以快捷、精准、卫生地进行身份认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能隐蔽使用。人脸识别能够应对复杂的光照并支持多种人脸姿态,可以精确定位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脸部轮廓等面部关键区域位置,制成独一无二的“脸谱”,以便通过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的快速比对,实现准确识别。人脸识别也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人脸识别系统已在安全、海关、金融、军队、机场、边防口岸、安防等多个重要行业及领域以及智能门禁、门锁、考勤、手机解锁、电脑登录认证、人脸支付、特殊人物识别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手机镜头在手机上做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注册、认证、登录等,使身份认证过程更安全、方便。由于人脸比指纹等视觉辨识度更高,所以“刷脸”的应用前景更广阔。
“刷脸”曾经被视为“奇思异想”,直到前几年,还是一句“调侃”之词。然而,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数字化生活的大环境之下,“刷脸”已成为现实场景,并呈日益普及之势,人们对于“刷脸”的需求和热情也与日俱增。人脸识别技术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解决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让更多的人享受“刷脸”的“乐趣”。
(1)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俗称“刷脸”,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B.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集成多种技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C.人脸识别是用摄像头采集人脸的图象或视频流并自动检测跟踪进行人脸识别的技术。
D.人脸识别是分人脸图象采集及检测,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四步完成的技术。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样,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
B.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在被识别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身份认证,这也拓宽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过程更加方便、安全,人们对“刷脸”的需求与日俱增,“刷脸”正日益普及。
D.人脸识别技术虽已普遍使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怎样处理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问题上,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普性说明文,读后不仅可以了解这项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而且也有利于激活读者的科学创新意识。
B.全文采用逻辑顺序,层次清晰,先解说了“刷脸”的特征,再说明“刷脸”的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最后介绍了“刷脸”的发展趋势。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在说明可以通过比对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来准确识别人脸时,就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
D.本文的语言科学严谨,而又通俗易懂,说明中既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又对说明对象进行简明解说,而问句式题目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