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二维条形码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宽窄不同的黑白条纹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
②经过科学家 (qiè)而不舍的研究,终于又开发出二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很多优点,如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需另接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
③二维条形码不仅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 。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银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④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掌握了二维码的要 (jué),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⑤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⑥“龙贝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的“龙贝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 (chǔ)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根据拼音,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
① (qiè)而不舍 ②要 (jué) ③存 (chǔ)
第③段开头一句话,缺了后半句,请根据上下文补齐。
答:
请比较二维条形码和一维条形码的不同之处,完成下面的表格。
|
一维条形码 |
二维条形码 |
信息表达方式 |
① |
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 |
存储信息格式 |
字符、数字 |
② |
信息处理方式 |
电脑采集数据,依赖数据库 |
可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不依赖数据库 |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慧眼识人、认物、跟踪、身份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
说明文阅读
穿衣话低碳
(1)什么是低碳?通俗地讲,就是指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2)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气侯变化峰会开幕。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低碳”这个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也在民间引发了相关话题的讨论。其中话题之一就是穿衣。
(3)都说“北方春脖子短”,4月至今,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北方居民仿佛经历了冬、春、夏三个季节。这让不少爱美的女性乱了阵脚,纷纷着手添置新衣。然而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是,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始终都在排放二气化碳,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4)相比之下,棉织物不像化纤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一条普通的涤纶裤,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5)在面料的选择上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
(6)皮革源自动物皮毛,致力于环境改善的低碳族当然不应选购此类面料。而且,在皮革的加工过程中,更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内的有毒物质。为了增加柔软和耐水性,皮革要经过人鞣制。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鞣制,产生含铬的废料。除此之外,皮革的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经过鞣制后不能被生物降解,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7)我们如何才能得知自己买来的衣服是不是个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而什么样的购衣、穿衣标准才符合低碳要求呢?
(8)据估算,平均少买一件衣服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减少约5.7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能很多人会说,难道为了低碳,就不买衣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9)购买衣服时多些技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多数色彩鲜艳的衣服都是由化学梁色剂着色。而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不但可以较少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进行处理,而且更环保,对人体也更为健康。
(10)通过混搭、新旧服装搭配等方式,也可以提高服装的再利用率,增加时尚感,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11)一件衣服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其使用过程中的洗涤、烘干、熨烫等环节。其洗涤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的水和电,而且洗涤剂和干洗溶剂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的使用,平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26千克;而全国所有的洗衣机每月少用一次,则一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万吨。
(12)无论再怎样延长寿命,衣服终究有被淘汰的时候。此时,便可以通过旧衣翻新、捐赠他人、移为他用等方式有效利用旧衣服,进行低碳的处理。
(选自《走近科学》)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
A.衣服的面料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以及消耗的水和能源越少,就越符合低碳的要求。 |
B.“低碳”的“碳”,仅指二氧化碳,“低碳”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
C.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始终都在排放二氧化碳,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
D.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不但可以较少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进行处理,而且更环保,对人体也更为健康。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低碳的含义,不同面料对环境的影响,低碳购衣、穿衣及旧衣处理的方法。语言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
B.第(3)段引用“北方春脖子短”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了北方冬夏换季快的气候特点。 |
C.选文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棉织物比化纤品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少。 |
D.第(11)段“一件衣服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其使用过程中的洗涤、烘干、熨烫等环节”一句中的“主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内容,请你介绍几种穿衣低碳的好做法。(说出4点即可)
【链接材料】低碳服装是一个宽泛的服装环保概念,泛指可以让我们每个人在消耗全部服装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更低的方法,其中包括选用总碳排放量低的服装,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服装,及增加服装利用率减小服装消耗总量的方法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真实的声音
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
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
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或许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己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
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
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振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
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
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呢?
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
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
⑪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
⑫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
(选自《奥秘》,2019年第4期。有改动)
(1)第④段中说,“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那么,“另一半”指什么?
(2)“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它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A.第②段后
B.第③段后
C.第④段后
D.第⑤段后
(3)第⑨段中的“最接近真实”与第⑪自然段中的“最真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说明的对象?该说明对象有何特点?
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⑴第①段仅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⑵第③段中规划横线句中的“只能”说明了人类对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的束手无策。
分析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①我国城市干旱问题日趋严重。据了解,全国 660 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 400 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为 114 个。严重缺水城市中北方城市占 71 个,南方城市有 43 个。即便在多水的长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 59 个,缺水县城 155 个。几乎所有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都缺水。
②究其原因,很多城市已不能再简单归结为资源型缺水或者水质型缺水,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迅速发展中忽略了其环境承载能力,延续多年的生态平衡在不知不觉中被打破,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生态型缺水。在我国北方,很多城市缺水的原因以污染造成的生态破坏为主。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在先“富”起来的同时,也付出了先“污”起来的代价。一些城市因河流污染严重、水体生态功能减弱而导致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缺水则会引发链式危机。澳门每天要从珠海进口20万立方米以上的淡水。当珠海市水源的上游——西江进入枯水期,海水倒灌导致自来水无法饮用时,不仅珠海出现暂时性缺水,澳门也会喊渴;澳门只好向香港借水。香港的淡水主要来源于深圳。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城市如果出现缺水,就会导致一连串城市先后陷入缺水的境地。缺水问题已然成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第①自然段中 “几乎”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缺水问题”为什么已成为“社会问题”? (2分)
答: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3)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5)“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6)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8)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3)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时,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极具表现力。 |
B.作者对奥本海默的描写含有贬义,认为前者不如邓稼先,表现了作者为邓稼先骄傲的感情。 |
C.邓稼先“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这个“纯”字可以理解为纯洁、纯正、纯朴、纯良等。 |
D.选文第(4)段通过肯定和否定句式两方面赞扬邓稼先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高敬意。 |
选段中的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什么不同点?作者要写的是邓稼先,却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
在《邓稼先》中引用“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这个《吊古战场文》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势利"的大脑
岑嵘
①《红楼梦》中有一个经典的桥段:贾母让刘姥姥尝一尝茄鲞,刘姥姥细嚼了半天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②这时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的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③假如你无意间吃到这道菜,它会好吃吗?从油炸到鸡汤煨制,再到封存,茄子可能早已经成了黏腻的糊,而这层糊再包裹上坚硬的干果,这样的口感,恐怕称不上美味。刘姥姥对这道菜评价也很一般:"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④但是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介绍再去吃这道菜,味道还会一样吗?
⑤加州理工大学希尔克•普拉曼斯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20位志愿者品尝不同的葡萄酒并用扫描仪观察志愿者大脑的活动。
⑥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志愿者一旦得知葡萄酒品质很高,价格很贵,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哪怕这种酒其实是低价葡萄酒。
⑦同时普拉曼斯教授发现,一旦志愿者得知葡萄酒价格昂贵,大脑扫描仪就会发现其内侧前额皮质活动增强,也就是说不管这酒是不是真的昂贵,也不管志愿者原本是不是喜欢这种酒,此时大脑都会让志愿者产生明显的愉悦感。
⑧杜克大学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研究者向志愿者介绍一种新药"维拉多尼",并告知在临床试验中92%以上的人服用10分钟内疼痛会显著减轻,止痛效果持续8小时。
⑨志愿者手腕被施以一定强度的电击,并让他们记录下疼痛强度,这时再让他们服用"维拉多尼",15分钟后继续接受电击,并再次记下疼痛强度。
⑩这个实验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当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2.5美元时,几乎所有人都声称该药降低了疼痛。而另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10美分时,声称有效果的只有"2.5美元组"的一半,而事实上,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
⑪乌尔辛纳斯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州乡下的一个小型自由艺术学院,从1999年起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鼓励学生报考,校长并没有降低学费,反而将学费增加了近20%,但是新生人数却因此增加了35%。通过变身为一所"昂责的艺术学院",乌尔辛纳斯学院向未来的"顾客"表明,它也是一所精英学校。价格重塑了人们对这所学校的认识。
⑫我们的大脑相当"势利",仅凭知道一件物品是昂贵的,即使它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也可以使人有真正愉悦的体验。正因如此,我们的大脑会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口味越好,价格越贵的药品和化妆品效果越好,收费越高的学校教育质量越好……
⑬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这番话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它,怪不得是这个味儿。"此时如果她再次品尝这道用银子堆出来的茄鲞,一定能品尝出神奇的美味,因为对金钱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味蕾。
(选自2020.12.4《今晚报》)
【注释】茄鲞(xiǎng):一种菜肴。
(1)标题"'势利'的大脑"有什么妙处?
(2)请分析选文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情节的作用。
(3)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
小雪将雪
①天渐寒,雪渐盛,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几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
⑤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
(1)小雪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③⑤段中引用农谚的作用。
(3)说说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晴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 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绵、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了每个人的风景,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文有改动)
(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
(2)第⑦段划线句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
B. |
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 |
C. |
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D. |
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早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早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早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主要说明了 和放线菌的作用。
(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
①3月16号,北京六里桥一些大超市里买盐的队伍排了将近400米。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抢盐的热潮,各大超市很快都无盐可买!“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以后的海盐都被污染了,不能吃”这些说法无不显示出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和恐慌。
②我们有必要对核辐射进行一些相关的了解。
③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对此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统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核爆炸在大气层中形成人工放射性物质,使环境受到广泛的污染。核能发电等核动力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于环境。
⑤描述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⑥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存在一个阈剂量。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这些组织效应发生的频率随剂量而增加,其严重程度也随剂量而变化。比如男性生殖器官,一次达到0.15毫西弗的照射剂量,就可引起暂时不育,达到3.5毫西弗,就可引起永久不育。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无关,能发生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通常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机性效应是X射线在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时对人群的主要危害。
⑦核能的确清洁高效,但核泄漏则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这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造成的危害尚难估算,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件,即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的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至今令人“谈核色变”。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殃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的694.5万居民。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专家预计,消除此次事故造成的污染需要800年的时间。
(1)选文③﹣⑥段分别介绍了有关核辐射的哪些内容?(3分)
① 。
② 。
③ 。
(2)选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来讲”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手机、微波炉等物件都有一定程度的辐射,只要不过量,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B.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C.核辐射引起的随机性生物效应的有害程度与受照阈剂量的大小有关,因而发生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会因核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D.截止2011年3月,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及爆炸事故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辐射事件。
(5)人类自诩为“坚如磐石”万无一失的核电站在天灾面前竟不堪一击,给世界敲响了警钟,人类如何善用核能这把双刃剑?请联系文中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能喷冰的“火山”
叶青青
随着一声巨响,土地猛烈震动了起来。阿胡那火山开始喷射了。这个庞然大物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30千米左右,大小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这次突然的爆发,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
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奇妙之处,阿胡那火山喷出的不是赤红的岩浆,竟是白色的冰岩浆,这种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推力射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当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随后,因为暴露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而凝结成固体。
然而,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火山都是喷出岩浆的,为什么这座火山这么与众不同,能喷出冰呢?
原因就是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而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
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者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在地球上的火山类似,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当喷发时,会排放出四处流淌的液体。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观。
我们知道,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当岩浆温度比周围的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气泡会释放大量的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
那么,冰火山是如何喷发的呢?
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相似。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的冰层熔融。如果这时上部的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出来,这就是奇特的冰火山爆发的过程。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不过,虽然冰火山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选自《大科技》2017年第5期)
(1)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冰火山与火山的不同之处。
(3)下面对冰火山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虽然冰火山形态与地球火山相似,都是从地表凸起,顶端有巨大凹陷口,喷发时都能喷出液体,但他不是真正的火山。
B.阿胡那火山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它喷出它喷出的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冰岩浆高达4千米。
C.冰火山内附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潮汐摩擦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冰水受周围压力挤迫,会沿冰层裂缝喷发而出。
D.冰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今天,你“刷脸”了吗?
最近,上海一商家推出了刷脸支付系统,它通过对人脸的扫描识别,确定支付人,从而划走其账户资金,完成支付。其实,人脸支付不是头一回听闻。人脸和指纹,掌纹、声音等这些人体生物特征都可以作为密码“随身携带”,使用起来的确方便。那么,“刷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刷脸”,是“人脸识别”的俗称。“人脸识别”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象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人脸识别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象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象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人脸识别主要分四步完成:人脸图象采集及检测、人脸图象预处理、人脸图象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
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视网膜识别、骨骼识别、心跳识别等都属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人脸识别具有自然性和非接触性,可以快捷、精准、卫生地进行身份认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能隐蔽使用。人脸识别能够应对复杂的光照并支持多种人脸姿态,可以精确定位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脸部轮廓等面部关键区域位置,制成独一无二的“脸谱”,以便通过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的快速比对,实现准确识别。人脸识别也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人脸识别系统已在安全、海关、金融、军队、机场、边防口岸、安防等多个重要行业及领域以及智能门禁、门锁、考勤、手机解锁、电脑登录认证、人脸支付、特殊人物识别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手机镜头在手机上做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注册、认证、登录等,使身份认证过程更安全、方便。由于人脸比指纹等视觉辨识度更高,所以“刷脸”的应用前景更广阔。
“刷脸”曾经被视为“奇思异想”,直到前几年,还是一句“调侃”之词。然而,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数字化生活的大环境之下,“刷脸”已成为现实场景,并呈日益普及之势,人们对于“刷脸”的需求和热情也与日俱增。人脸识别技术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解决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让更多的人享受“刷脸”的“乐趣”。
(1)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俗称“刷脸”,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B.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集成多种技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C.人脸识别是用摄像头采集人脸的图象或视频流并自动检测跟踪进行人脸识别的技术。
D.人脸识别是分人脸图象采集及检测,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四步完成的技术。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样,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
B.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在被识别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身份认证,这也拓宽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过程更加方便、安全,人们对“刷脸”的需求与日俱增,“刷脸”正日益普及。
D.人脸识别技术虽已普遍使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怎样处理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问题上,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普性说明文,读后不仅可以了解这项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而且也有利于激活读者的科学创新意识。
B.全文采用逻辑顺序,层次清晰,先解说了“刷脸”的特征,再说明“刷脸”的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最后介绍了“刷脸”的发展趋势。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在说明可以通过比对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来准确识别人脸时,就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
D.本文的语言科学严谨,而又通俗易懂,说明中既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又对说明对象进行简明解说,而问句式题目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I共12分)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①上中学地理课时,我曾问过老师:“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②我当然不会满足于地理老师给出的诸如黑奴贸易、列强征服掠夺之类含糊其词的答案:自然条件优势哪怕极微小,经过上百万年的复利累加,也会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巨大红利。如此优越的条件,热带民族不抢先发展,难道躺在家里等着抢劫犯和人贩子上门?
③戴维.S.兰德斯对此给出了三个答案:
④首先,炎热带来的不适大于寒冷。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这使得他们即使在温带寒冷的冬季也能过上相对容易、舒适的生活。
⑤热则是另一番情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印度有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
⑥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热带国家,几乎所有体力劳动者和机关工作者的工作节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脑就感到四肢乏力,经常休息很长时间。而在温带国家,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⑦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⑧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经济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家畜养殖和运输都难以为继。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中国北方的谚语说得好;瑞雪兆丰年。
⑨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因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14的降水为60毫米每小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便会冲走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因此很快休耕,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大自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仔细阅读全文,概括说说为什么穷国大多位于热带?
第⑨段中加点短语“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具体指什么?
第⑨段主要运用哪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本文的语言很讲究分寸。请以第⑥段为例,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
关于“低头族”的主题阅读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无论在走路、等车、坐车、吃饭等何种场合,只要有空闲,都会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双眼紧盯屏幕,低头刷微博、玩游戏、发微信,时刻关注手机上的动态。走到哪儿都低头摆弄手机的“低头族”已经成为街头一景,很多人已经不自觉地“被”加入了“低头族”。
【事件】
宋欣是一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白领,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在地铁上的功夫她都会关注微信里的朋友圈,看朋友各种晒孩子、晒出游、晒美食,不亦乐乎。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开会的时候偷着看手机,睡觉前不看手机睡不着,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地刷微信朋友圈。
(天津网)
昨天中午,我在东城某百货公司的肯德基吃午餐,一对母子在我邻桌相对而坐,穿着校服的儿子一直微笑着刷着微信的朋友圈,母亲则聚精会神地打“全民飞机大战”游戏。半个小时过去,两人未说一句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只在临走时,母亲说了句“儿子走吧”。
(浙江在线)
上海地铁日前公布一段惊险视频,一名女子在搭乘上海地铁的时候,由于太醉心于看手机,竟然径直走下站台,跌至轨道,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温州商报》)
【数据】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时 间 |
手机网民规模 |
占网民比例 |
2012年 |
4亿2000万 |
74.5% |
2013年 |
5亿 |
81.0% |
(艾瑞咨询)
【声音】
网友迷茫的旅程happy敏兒:很讨厌和朋友一起时,他们玩手机,忘记我的存在。
(浙江在线)
华泰里社区的朱阿姨:现在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女儿一放学就会跟自己聊天,聊学校的见闻,聊学习的感受,聊母女间的悄悄话,可是,现在手机却改变了这一切。
(天津网)
某医院推拿科医生:如今接诊的颈椎病患者20岁至35岁的大学生和白领就占了“半壁江山”。而几乎所有的年轻病人都会对他说,他们喜欢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和iPad。
(百度百科)
【观点】
“低头族”产生的原因源于他们对自媒体的依赖症。她认为,媒体具有工具的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已被工具所控制,出现心理疾病,患上手机依赖症,这都是过度使用自媒体造成的结果。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丛春华教授)
不夸张地说,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面前不自觉地低头,已经成了一种“现代病”,代表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患有这种“现代病”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既然是病,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真到了该呼吁人们看路看天看风景,不要甘做“低头族”的时候了。
(媒体人 苑广阔)
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玩手机”的“低头族”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多与人交流,也可通过培养其他兴趣、转移注意力等,来减少“低头”的时间。其实,现实世界也很美好,很温暖,很精彩,只要你肯关掉手机,抬起头,就能感受到。
(时评人 曹改青)
什么是“低头族”?请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件】中的白领宋欣可以说是一名典型的“低头族”。 |
B.材料中的两位母亲都意识到了“低头族”的危害。 |
C.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庞大,且整体偏年轻化。 |
D.媒体人苑广阔和时评人曹改青对于“低头族”的态度基本相同。 |
为了引起同学们对“低头族”的重视,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向同学列举拒做“低头族”的理由。(至少三点)
丛春华认为“媒体具有工具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已被工具所控制”,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