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初中语文

阅读《腰围上的中国》,回答下面问题.
①和大多数学者不同,英国通亚公司的创办人和首席研究员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他公布了一组数据:迄今为止 ,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从1985年的63.5厘米增长至76.2厘米。在短短的27年里,中国男人的腰围粗了20%.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②从杨柳细腰到大腹便便,中国人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人口的肥胖率增长了近100%。
③“啤酒肚”,即中心性肥胖,腹内积聚脂肪更容易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按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这个标准,我国已有近4000万名男性和9000万名女性处于危险之中。心脑血管研究专家介绍,肥胖很容易引起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这“三高”会造成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水管里的斑锈迹。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心脏就是冠心病,发生在脑子里就是脑出血。     
④更让人忧心的是,中国的小胖子也越来越多。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超过55万人,12%的儿童体重超重。  
⑤是什么导致中国人的腰围越来越粗?在格莱博看来,造成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罪魁祸首之一是饮食结构的变化。2003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来福士广场开业时,他注意到那里售卖美国热狗、土耳其烤肉、超级汉堡包和哈根达斯冰激凌,几乎没有中式餐饮。
⑥与饮食结构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2013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83.8%的成年人从不参加锻炼。
⑦他们还注意到,城市化进一步“加粗”了中国人的腰围。“爱护草坪是中国公园的一个最普遍的规定。这意味着公园只是一条装饰得很漂亮的小径,而不是可以让人们嬉戏、锻炼的场所。”弗伦奇说。
⑧《富态:腰围改变中国》的作者马修表示:“肥胖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枚定时炸弹。”要创造健康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减小腰围,更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来创造支持性环境.
中国人肥胖的现状、和肥胖的原因
第①段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请结合⑦~⑨段的内容给政府提几条创造支持性环境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比较下面两个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1962年前后,钱学森著《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版,稿酬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还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吃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当他拿到这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没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一九七八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方面的政策。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国务院文史委员会上班,1969年去世。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1966年起就不发工资了。所以,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1978年落实政策,补发了3000多元的工资。钱学森作是钱均夫唯一的儿子,自然有继承权。但是钱学森认为,父亲已去世多年,这笔钱他不能要。退给文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说,那我只有作为党费交给组织。所以这3000多元也交了党费。
(乙文)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的后代。1929年,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去美国深造,在航空、火箭、导弹等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引起美国军界、科学界极大震动。1948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获悉后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产党的中国。”于是,钱学森被司法部逮捕了。经过朋友们的多方努力,钱学森才被保释,但仍在美国羁绊达5年之久,直到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大使与美方进行交涉,钱学森才于1955年回到祖国。
彭德怀元帅会见钱学森时快人快语:“我们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过来,我们也要有还手之力。”于是,钱学森受命开始了我国的火箭和导弹的研究:导弹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核弹爆炸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了……而对于有人尊称他为“导弹之父”、“航天之父”,钱学森多次表示不同意,他说,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个人或两个人能完成的,他只是恰逢其时,做了他该做的工作,仅此而已。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绊(   )  紧(   )
.(甲文)所写的是钱学森的什么事情?
.(乙文)中钱学森在称他“导弹之父”、“航天之父”,时所说的“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个人或两个人能完成的,我只是恰逢其时,做了我该做的工作,仅此而已”,你怎么理解他的这句话?
.两篇短文写的都是关于钱学森的事情,从中表现出的品质有什么不同?
.从(乙文)中可以看出,美国对钱学森是非常重视的,课文中说钱学森回国后拒绝再访美国,你怎么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鲸落,世上最壮美的重生

①“大海深处,广袤荒漠。鲸,生于斯,长于斯,落于斯。鲸落,最后拥抱大海的方式。一朝鲸落,万物重生。鲸,悲寂潇潇下,繁荣此中开。鲸落,世上最为壮美的重生。”

②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炳耀副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首小诗。与此同时,“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一时间也成为了网络热词。近日,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2020年度第一个科考航次(TS16航次),返回三亚救助局码头,同时带回来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随船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③一鲸落,万物生。“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它与热液、冷泉一同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有研究者发现,在北太平洋深海中,一个“鲸落”可能就维持了至少有43个种类1.249万个生物体的生存。这里形成的生物群落,甚至可以延续上百年。

④“鲸落”的形成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一样的生物群落:

⑤首先是食腐动物,如盲鳗、睡鲨,还有少量的石蟹、鼠尾鱼和数百万只两足动物等。它们会消耗掉刚刚沉入海底的鲸尸上大量的肉和脂肪。

⑥当它们离开后,“鲸落”生态便会被多毛纲、涟虫目和一些蜗牛为首的软体动物包围,甚至会培养出一些在别的环境中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物种——食骨蠕虫就是“鯨落”中诞生的特有物种。至今科学家已发现了至少16种这样的新物种。它们会吃掉剩下的一些组织碎片以及之前生物所留下的残渣,比如鲸骨中的沉淀物。

⑦下一个阶段是“硫化”阶段,主角是数量庞大的厌氧细菌,它们会进入鲸骨中去分解骨骼中的脂质,并排出硫化氢。所以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不过并不影响这里的生命活动——海底的贻贝、蛤蜊、帽贝和海螺等生物会以这些厌氧细菌为食,因此它们会在骨架周围攀附生长。

⑧最后,当鲸的所有养分都被利用完,骸骨中含有的矿物质便会慢慢变成礁岩或沙粒。也就是说,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聚集着无数生命的海底礁石,在数百年前其实就是一具海洋生物的遗骸。

⑨海洋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一共也不足50个。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发现一个“鲸落”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死掉的鲸都会成为“鲸落”。

⑩因为鲸脂相对于海水的密度较低,所以很多鲸死后都会漂浮在水面上,有一些会随波逐流搁浅在海滩上。比如抹香鲸头的上部有巨大的脑油器,露脊鯨有着厚实的鲸脂层,它们死后都会漂浮在水面。就算是一些因密度大而能缓慢下沉的鲸尸,因为体内脏器与之前的食物腐化的缘故而产生大量气体,也可能会重新浮出水面。比如座头鲸和蓝鲸等。

⑪只有少数下沉的鲸尸因为各种因素才会完美“鲸落”,成为海底的一片“生命绿洲”。从“鲸落”的骸骨,可以看到其浪漫壮丽的一生。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作为延伸,开启了更多生命。

(文章有改动)

(1)下面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用小诗开头,引出说明对象,诗意而又凝练地概括了“鲸落”的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鲸落”的形成通常经历四个阶段,随着营养物质的变化及数量越来越少,其生物主角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C.根据文意可知,鲸尸如果能够下沉,就会形成“鲸落”,但鲸尸很难下沉,所以“鲸落”数量不多。

D.“生命绿洲”这一说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鲸落”不仅可以滋养深海中的诸多生命,还能培养出一些新的物种。

(2)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①至今科学家已发现了至少16种这样的新物种。

②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聚集着无数生命的海底礁石,在数百年前其实就是一具海洋生物的遗骸。

(4)下面各项与“鲸落”这一现象所引发的哲理思考最贴切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来源: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阅读《“难缠”的超级细菌》一文,完成l4~18题。(16分)
①超级细菌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耐药性细菌。比如臭名昭著的MRSA,大多数的抗生素都奈何它不得。仅在英国,每年就有l0万人在接受治疗时被感染。
②就在“难缠”的MRSA肆虐之际,一种能够抵抗目前所有抗生素的金黄葡萄球菌“横空出世”,它能够通过伤口甚至皮肤接触传染,严重时会致人死亡。在过去的超级细菌面前,人们还一直留有最后的“杀手锏”——万古霉素。但该药毒性大,发现后很快就被打入冷宫。只是当其他抗生素都无能为力时,万古霉素才会“披挂上阵”。但最新发现的耐万古霉素金黄葡萄球菌却不怕它,这种超级细菌更加“难缠”,简直有“金刚不坏之身”。
③事实上,超级细菌的出现完全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早已不是新闻。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发明青霉素后,抗生素便成了对抗细菌感染的最有效武器。但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使得体内的有益菌群被杀死,导致体内茵群失调,耐药菌乘虚而入。更可悲的是,由于很多抗生素能促进动物生长,人们杀鸡取卵般地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抗生素投入使用仅几十年,很多细菌就对它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例如,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竟达l00%。
④今天,科学家既在反思人类自身的错误,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打败超级细菌的方法。首
先,祛除诱因。超级细菌“所向披靡”,是因为穿上了强大的“马甲”——生物膜。生物膜感染的诱因大致可分两类:机体内的病理异常,如支气管扩张;人体内的人工置留物,如人工瓣膜。因此,通过改变生物医学材料的质地,可以减少致病微生物的粘附,减少形成生物膜的可能。其次,对刚形成的生物膜,科学家建议在其形成初期便予以打击;对已经形成稳定状态的生物膜,现在尚无特别有效之法,主要仍是使用大剂量及渗透性强的抗菌药物加以防御。第三,人们还通过破坏生物膜结构达到打败超级细菌的目的。此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还将从产生膜成分的基因入手,直接改变生物膜成分的合成,彻底消除生物膜。
.为什么说超级细菌“难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2分)
.请说出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大多数”的表达作用。(2分)
.第③段画线句子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联系第③段,说说第④段开头所说“人类自身的错误”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如果此文在网上发表,请针对人类的这些错误行为,写一两句留言,要求至少运用一个成语。(4分)
.阅读第④段,说说如何打败超级细菌(请分4点概括,每点不超过15字)。(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⑴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是在一号坑原址的基础上修建的,总面积16300平方米。它有钢架结构的现代化的展览大厅,长230米,高22米,跨度70米。它始建于1975年,并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展览大厅两侧是文物陈列室及外宾接待室。
⑵当我走进博物馆大厅东端的参观台时,二千余年前的赫赫军容,历历在目。这许许多多“擐甲执戈,顿蹄开辔”的从葬兵马俑,重现着秦始皇陵的守陵部队。真是“陈列六千兵马俑,伍整行严显神奕”。
⑶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0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原来是一座地下坑道的土木结构建筑。可能是项羽火烧秦宫的同时,这木构建筑也被烧tā 陷了,致使大部分兵马俑破残,彩绘也大多脱落。
⑷我参观时,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已经揭开,清理出身高1.8米左右的陶武士俑近千件,和真马大小相同的陶马32匹。陶马四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初步推算一号坑可出土陶俑陶马近6000件,排列得有条不紊。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造型逼真,为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
⑸一号坑的陶俑陶马排列成一个向东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有三列面向东的武士俑,每列70件,共210件,这些只是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步兵与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这是军阵的主体。左右两侧和西端各有一列面向南、北、西的武士俑,似为侧翼卫队。武士俑有的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整个军队组织严密,队伍整齐,处于整装待发之势,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好像在等待一声令下,就可立即驰聘疆场。
⑹第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的东面约20米处,面积为一号坑的一半,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深5米,总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与一号坑相同。从试掘中发现里面的陶马陶俑更为丰富多彩,已清理出身高l.8~1.9米武士俑190多件,木质战车11乘,陶马60多匹,各种兵器190多件,估计全坑可出土各类武士俑千多件,战车80多乘,拉车陶马800多匹,骑兵鞍马100多匹。证明这个军阵是由步兵、骑兵、车兵混合组成。所以,它的排列情况也和一号坑不同。前边是由立式和蹲跪式弩兵组成的方阵;右侧是由战车组成的方阵;左侧是骑兵。这种组编方法,在中国兵书上叫作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互相勾连,有机地结合。组成一个大型军阵。各兵种分开可以独立作战,集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战斗集体。
⑺第三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西面北侧约25米处,面积较小,约520平方米,呈四字形,门前仅有战车一乘,武士俑68件。武士俑沿周围的墙壁面向内环立,不成作战队形,在通道处又是夹道排列,说明他们的身份是卫士。袁仲一先生分析:根据三号坑所处的位置看,它是统率一、二号兵马俑的指挥机关,即中国古代的所谓“军幕”。如此判断,一、二、三号兵马坑紧密相连有机地结合,构成一个庞大的军阵体系。它位于皇陵东侧,象征着秦始皇生前驻扎在京城外用以保卫京师的宿卫军。它恰好是兵强马壮,内灭六国,北却匈奴,南平百越的强秦的缩影。
⑻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及配备的青铜兵器,不但是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的宝贵实物资料,还是一个雕塑艺术的宝库。一号坑的武士俑,有的肃然挺立,有的凝神沉思,有的神态自若,有的横眉怒目……无数生动形象,反映了远古的秦代的艺术匠师,是有多么深邃的生活知识和高超的艺术修养!这些兵马俑现已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精品,也给世界艺术史增补了光辉的一页。去年有极少数的陶俑陶马运到北欧和联邦德国等国公开展出达一年多之久,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⑵段画线句中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B.第⑶段中“tā”的汉字是“榻”。
C.从全文看,本文是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的。 D.第⑸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聘”。

第⑶段中“可能”不宜删去的理由是                                   
第⑹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第⑻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请依据文意缩写成一篇80字以内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简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势利"的大脑

岑嵘

①《红楼梦》中有一个经典的桥段:贾母让刘姥姥尝一尝茄鲞,刘姥姥细嚼了半天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②这时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的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③假如你无意间吃到这道菜,它会好吃吗?从油炸到鸡汤煨制,再到封存,茄子可能早已经成了黏腻的糊,而这层糊再包裹上坚硬的干果,这样的口感,恐怕称不上美味。刘姥姥对这道菜评价也很一般:"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④但是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介绍再去吃这道菜,味道还会一样吗?

⑤加州理工大学希尔克•普拉曼斯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20位志愿者品尝不同的葡萄酒并用扫描仪观察志愿者大脑的活动。

⑥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志愿者一旦得知葡萄酒品质很高,价格很贵,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哪怕这种酒其实是低价葡萄酒。

⑦同时普拉曼斯教授发现,一旦志愿者得知葡萄酒价格昂贵,大脑扫描仪就会发现其内侧前额皮质活动增强,也就是说不管这酒是不是真的昂贵,也不管志愿者原本是不是喜欢这种酒,此时大脑都会让志愿者产生明显的愉悦感。

⑧杜克大学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研究者向志愿者介绍一种新药"维拉多尼",并告知在临床试验中92%以上的人服用10分钟内疼痛会显著减轻,止痛效果持续8小时。

⑨志愿者手腕被施以一定强度的电击,并让他们记录下疼痛强度,这时再让他们服用"维拉多尼",15分钟后继续接受电击,并再次记下疼痛强度。

⑩这个实验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当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2.5美元时,几乎所有人都声称该药降低了疼痛。而另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10美分时,声称有效果的只有"2.5美元组"的一半,而事实上,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

⑪乌尔辛纳斯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州乡下的一个小型自由艺术学院,从1999年起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鼓励学生报考,校长并没有降低学费,反而将学费增加了近20%,但是新生人数却因此增加了35%。通过变身为一所"昂责的艺术学院",乌尔辛纳斯学院向未来的"顾客"表明,它也是一所精英学校。价格重塑了人们对这所学校的认识。

⑫我们的大脑相当"势利",仅凭知道一件物品是昂贵的,即使它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也可以使人有真正愉悦的体验。正因如此,我们的大脑会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口味越好,价格越贵的药品和化妆品效果越好,收费越高的学校教育质量越好……

⑬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这番话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它,怪不得是这个味儿。"此时如果她再次品尝这道用银子堆出来的茄鲞,一定能品尝出神奇的美味,因为对金钱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味蕾。

(选自2020.12.4《今晚报》)

【注释】茄鲞(xiǎng):一种菜肴。

(1)标题"'势利'的大脑"有什么妙处?

(2)请分析选文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情节的作用。

(3)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雪将雪

①天渐寒,雪渐盛,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几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

⑤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

(1)小雪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③⑤段中引用农谚的作用。

(3)说说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2021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晴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 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绵、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了每个人的风景,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文有改动)

(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

(2)第⑦段划线句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

C.

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

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来源: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早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早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早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主要说明了  和放线菌的作用。

(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来源:2018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

①3月16号,北京六里桥一些大超市里买盐的队伍排了将近400米。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抢盐的热潮,各大超市很快都无盐可买!“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以后的海盐都被污染了,不能吃”这些说法无不显示出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和恐慌。

②我们有必要对核辐射进行一些相关的了解。

③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对此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统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核爆炸在大气层中形成人工放射性物质,使环境受到广泛的污染。核能发电等核动力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于环境。

⑤描述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⑥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存在一个阈剂量。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这些组织效应发生的频率随剂量而增加,其严重程度也随剂量而变化。比如男性生殖器官,一次达到0.15毫西弗的照射剂量,就可引起暂时不育,达到3.5毫西弗,就可引起永久不育。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无关,能发生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通常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机性效应是X射线在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时对人群的主要危害。

⑦核能的确清洁高效,但核泄漏则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这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造成的危害尚难估算,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件,即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的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至今令人“谈核色变”。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殃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的694.5万居民。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专家预计,消除此次事故造成的污染需要800年的时间。

(1)选文③﹣⑥段分别介绍了有关核辐射的哪些内容?(3分)

  

  

  

(2)选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来讲”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手机、微波炉等物件都有一定程度的辐射,只要不过量,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B.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C.核辐射引起的随机性生物效应的有害程度与受照阈剂量的大小有关,因而发生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会因核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D.截止2011年3月,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及爆炸事故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辐射事件。

(5)人类自诩为“坚如磐石”万无一失的核电站在天灾面前竟不堪一击,给世界敲响了警钟,人类如何善用核能这把双刃剑?请联系文中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谈谈你的看法。(3分)

来源:201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能喷冰的“火山”

叶青青

    随着一声巨响,土地猛烈震动了起来。阿胡那火山开始喷射了。这个庞然大物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30千米左右,大小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这次突然的爆发,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

    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奇妙之处,阿胡那火山喷出的不是赤红的岩浆,竟是白色的冰岩浆,这种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推力射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当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随后,因为暴露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而凝结成固体。

    然而,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火山都是喷出岩浆的,为什么这座火山这么与众不同,能喷出冰呢?

    原因就是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而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

    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者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在地球上的火山类似,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当喷发时,会排放出四处流淌的液体。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观。

    我们知道,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当岩浆温度比周围的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气泡会释放大量的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

    那么,冰火山是如何喷发的呢?

    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相似。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的冰层熔融。如果这时上部的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出来,这就是奇特的冰火山爆发的过程。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不过,虽然冰火山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选自《大科技》2017年第5期)

(1)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冰火山与火山的不同之处。

(3)下面对冰火山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虽然冰火山形态与地球火山相似,都是从地表凸起,顶端有巨大凹陷口,喷发时都能喷出液体,但他不是真正的火山。

B.阿胡那火山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它喷出它喷出的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冰岩浆高达4千米。

C.冰火山内附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潮汐摩擦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冰水受周围压力挤迫,会沿冰层裂缝喷发而出。

D.冰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今天,你“刷脸”了吗?

最近,上海一商家推出了刷脸支付系统,它通过对人脸的扫描识别,确定支付人,从而划走其账户资金,完成支付。其实,人脸支付不是头一回听闻。人脸和指纹,掌纹、声音等这些人体生物特征都可以作为密码“随身携带”,使用起来的确方便。那么,“刷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刷脸”,是“人脸识别”的俗称。“人脸识别”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象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人脸识别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象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象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人脸识别主要分四步完成:人脸图象采集及检测、人脸图象预处理、人脸图象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

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视网膜识别、骨骼识别、心跳识别等都属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人脸识别具有自然性和非接触性,可以快捷、精准、卫生地进行身份认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能隐蔽使用。人脸识别能够应对复杂的光照并支持多种人脸姿态,可以精确定位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脸部轮廓等面部关键区域位置,制成独一无二的“脸谱”,以便通过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的快速比对,实现准确识别。人脸识别也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人脸识别系统已在安全、海关、金融、军队、机场、边防口岸、安防等多个重要行业及领域以及智能门禁、门锁、考勤、手机解锁、电脑登录认证、人脸支付、特殊人物识别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手机镜头在手机上做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注册、认证、登录等,使身份认证过程更安全、方便。由于人脸比指纹等视觉辨识度更高,所以“刷脸”的应用前景更广阔。

“刷脸”曾经被视为“奇思异想”,直到前几年,还是一句“调侃”之词。然而,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数字化生活的大环境之下,“刷脸”已成为现实场景,并呈日益普及之势,人们对于“刷脸”的需求和热情也与日俱增。人脸识别技术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解决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让更多的人享受“刷脸”的“乐趣”。

(1)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俗称“刷脸”,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B.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集成多种技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C.人脸识别是用摄像头采集人脸的图象或视频流并自动检测跟踪进行人脸识别的技术。

D.人脸识别是分人脸图象采集及检测,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四步完成的技术。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样,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

B.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在被识别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身份认证,这也拓宽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过程更加方便、安全,人们对“刷脸”的需求与日俱增,“刷脸”正日益普及。

D.人脸识别技术虽已普遍使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怎样处理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问题上,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普性说明文,读后不仅可以了解这项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而且也有利于激活读者的科学创新意识。

B.全文采用逻辑顺序,层次清晰,先解说了“刷脸”的特征,再说明“刷脸”的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最后介绍了“刷脸”的发展趋势。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在说明可以通过比对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来准确识别人脸时,就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

D.本文的语言科学严谨,而又通俗易懂,说明中既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又对说明对象进行简明解说,而问句式题目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来源: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I共12分)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①上中学地理课时,我曾问过老师:“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②我当然不会满足于地理老师给出的诸如黑奴贸易、列强征服掠夺之类含糊其词的答案:自然条件优势哪怕极微小,经过上百万年的复利累加,也会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巨大红利。如此优越的条件,热带民族不抢先发展,难道躺在家里等着抢劫犯和人贩子上门?
③戴维.S.兰德斯对此给出了三个答案:
④首先,炎热带来的不适大于寒冷。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这使得他们即使在温带寒冷的冬季也能过上相对容易、舒适的生活。
⑤热则是另一番情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印度有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 
⑥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热带国家,几乎所有体力劳动者和机关工作者的工作节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脑就感到四肢乏力,经常休息很长时间。而在温带国家,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⑦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⑧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经济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家畜养殖和运输都难以为继。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中国北方的谚语说得好;瑞雪兆丰年。
⑨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因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14的降水为60毫米每小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便会冲走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因此很快休耕,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大自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仔细阅读全文,概括说说为什么穷国大多位于热带?
第⑨段中加点短语“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具体指什么?
第⑨段主要运用哪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本文的语言很讲究分寸。请以第⑥段为例,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低头族”的主题阅读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无论在走路、等车、坐车、吃饭等何种场合,只要有空闲,都会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双眼紧盯屏幕,低头刷微博、玩游戏、发微信,时刻关注手机上的动态。走到哪儿都低头摆弄手机的“低头族”已经成为街头一景,很多人已经不自觉地“被”加入了“低头族”。
【事件】
宋欣是一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白领,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在地铁上的功夫她都会关注微信里的朋友圈,看朋友各种晒孩子、晒出游、晒美食,不亦乐乎。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开会的时候偷着看手机,睡觉前不看手机睡不着,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地刷微信朋友圈。
(天津网)
昨天中午,我在东城某百货公司的肯德基吃午餐,一对母子在我邻桌相对而坐,穿着校服的儿子一直微笑着刷着微信的朋友圈,母亲则聚精会神地打“全民飞机大战”游戏。半个小时过去,两人未说一句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只在临走时,母亲说了句“儿子走吧”。
(浙江在线)
上海地铁日前公布一段惊险视频,一名女子在搭乘上海地铁的时候,由于太醉心于看手机,竟然径直走下站台,跌至轨道,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温州商报》)
【数据】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时  间
手机网民规模
占网民比例
2012年
4亿2000万
74.5%
2013年
5亿
81.0%


(艾瑞咨询)
【声音】
网友迷茫的旅程happy敏兒:很讨厌和朋友一起时,他们玩手机,忘记我的存在。
(浙江在线)
华泰里社区的朱阿姨:现在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女儿一放学就会跟自己聊天,聊学校的见闻,聊学习的感受,聊母女间的悄悄话,可是,现在手机却改变了这一切。
(天津网)
某医院推拿科医生:如今接诊的颈椎病患者20岁至35岁的大学生和白领就占了“半壁江山”。而几乎所有的年轻病人都会对他说,他们喜欢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和iPad。
(百度百科)
【观点】
“低头族”产生的原因源于他们对自媒体的依赖症。她认为,媒体具有工具的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已被工具所控制,出现心理疾病,患上手机依赖症,这都是过度使用自媒体造成的结果。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丛春华教授)
不夸张地说,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面前不自觉地低头,已经成了一种“现代病”,代表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患有这种“现代病”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既然是病,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真到了该呼吁人们看路看天看风景,不要甘做“低头族”的时候了。
(媒体人 苑广阔)
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玩手机”的“低头族”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多与人交流,也可通过培养其他兴趣、转移注意力等,来减少“低头”的时间。其实,现实世界也很美好,很温暖,很精彩,只要你肯关掉手机,抬起头,就能感受到。                 
(时评人 曹改青)
什么是“低头族”?请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件】中的白领宋欣可以说是一名典型的“低头族”。
B.材料中的两位母亲都意识到了“低头族”的危害。
C.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庞大,且整体偏年轻化。
D.媒体人苑广阔和时评人曹改青对于“低头族”的态度基本相同。

为了引起同学们对“低头族”的重视,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向同学列举拒做“低头族”的理由。(至少三点)
丛春华认为“媒体具有工具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已被工具所控制”,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瘦西湖公园》,完成小题。
①瘦西湖公园位于古城扬州的西北部,总面积103.7公顷,其中水面面积 49.9公顷。瘦西湖原名炮山河,一名保障河。清乾隆时,因其绕长春岭(即小金山),又称长春湖。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
②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③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
④“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一个"瘦"字,可谓是点睛之笔。诗人的妙喻,绝妙地表现了扬州瘦西湖纤秀、苗条、俊俏的风韵,从而同杭州西湖雍容、圆润、丰腴的丰姿有别。
⑤瘦西湖清瘦狭长,水面长约4公里,宽不及100米。原是纵横交错的河流,历次经营沟通,运用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风景建筑。瘦西湖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莲性寺、白塔、凫庄、五亭桥等,再向北至蜀岗平山堂、观音山止。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园林。
⑥瘦西湖园林以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著称于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无穷。瘦西湖为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荷蒲薰风、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水云胜概、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虹桥等景点,俨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国画长卷。虹桥建于明末,是座红栏木桥,现为石砌拱桥。这儿满湖的荷花与夹岸的垂杨,映着两岸的曲栏雕柱。正如清王士桢诗所云:“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花看人影太匆匆。”
⑦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心迷神驰。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这篇文章介绍了瘦西湖的哪些特点?
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出两例加以说明。
文章第④段引用清代钱塘诗人汪沆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有何作用?
假如你是瘦西湖公园的导游,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为其中一个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5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