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在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陈列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然而却是﹣件极其珍贵的文物。它是从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图腾,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古时候,各个民族都会选取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作为图腾,以它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自由飞翔,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不少建筑物和生活用品,都以龙作为装饰,人们把它雕在房椽上、桥梁上、舟船上,刻在胡琴上、拐杖上、刀剑上。节日里或庆典上,舞龙是最隆重的活动。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也被称作“望子成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等带有“龙”字的词语,都表示赞颂或祝福。“古老的东方有﹣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在世代咏唱。

“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再次证明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1)请你为文章加上标题。

(2)文中所写的“中华第一龙”是从哪里发掘出来的?请你用最简练的词语说明它的特点。

(3)请你写出我们祖先在自己的图腾龙的身上寄托着怎样的希望。(不超过10个字)

(4)第5自然段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在说明  

来源: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Ⅱ

那些将小水珠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

①说起莲,古今中外赞美之辞最负盛名的大概就数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不仅极具文学价值,同时,还提及了一种科学现象,那就是荷叶所具有的自清洁效应。这一效应最早发现于荷叶表面,因此也得名为“荷叶效应”。

②荷叶表面对水非常憎恶,在物理化学中,这一特性被称为“超疏水性”。水落荷叶,水滴会被弹开,散落四周,即使是极小的水珠,未被弹开的,也都是些圆滚滚的小球,不会趴下变扁,更不可能铺展开来化为水膜;也正由于此,荷叶表面既不染淤泥,又不易沾惹灰尘﹣﹣浮尘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这种神奇的现象,来源于荷叶表面的特殊结构﹣﹣荷叶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蜡质乳突。荷叶表面每一个上皮细胞都会长出一个乳突,这些乳突仅有几个微米大,比我们的头发丝还细。再放大看,每个乳突表面还都充满着纳米级的小纤毛,这些多级分形的微纳结构会吸附空气,当水珠滴在荷叶上面的时候,由于强大的表面张力,水会被这层气膜托起来而无法接触其本身。同时,这些结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从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来看,苹果、葡萄表面有层白蒙蒙的生物蜡,在清洗水果的时候常会感觉到打滑,这便是蜡质的“功劳”。蜡质本身就是疏水的,源自于其本身的组成﹣﹣非极性有机分子与极性的水分子极性相异,故难以亲和。

④荷塘里,就在莲的旁边,还生活着一群不怎么起眼的小虫子,它们叫水黾,也有人管它们叫水蚊子、水蜘蛛等等。它们能漂浮在水面,能在水面上跳跃,乃至生活,就算是狂风暴雨也难奈它们何。这么一种吃喝拉撤睡乃至繁殖都在水面进行的小虫子,也是玩超疏水的行家里手。它们腿上密集排列着微米级刚毛,刚毛表面是一道道周期排列的纳米沟壑,形成像荷叶一样能吸附空气的结构,使其与水完全隔离。由此,它们便具有强大的超疏水腿,能轻易漂浮于水面。

⑤玫瑰花瓣表面也表现出了超疏水的特性,尽管玫瑰花表面对水也很厌恶,却又能粘上水珠,若即若离,藕断丝连。这不同于荷叶表面的低粘附﹣﹣水滴极易滑落,而是另一种疏的状态,是一种高粘附的超疏水。我们看到粘上露水的玫瑰花,无论是倒扣着,或是直立着,表面的水总会粘在上面。当然了,粘着的大都是一个个小水球,倘若是荷叶的话,这些小球早就东奔西跑,不知所终了。这也和玫瑰花瓣表面的微纳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的纳米级小乳突,却不见了四散枝叉的纳米级纤毛,而是一个个小褶皱,这些由表面圆滑的褶皱堆叠起来的小乳突似乎在向水珠轻声诉说着自己的友善。

⑥有疏也就有亲,与超疏水性对应的,便是超亲水性,这种能力意味着材料表面对水是亲和的。紫花琉璃草、泥炭藓和天鹅絨竹竽等植物具有超亲水的叶片,水滴落在其表面,会迅速铺展成一层薄薄的平整的水膜,甚至被吸进叶片中,就像海绵汲取水分一样。它们的叶片表面大多具有微米级的孔道或沟槽,海绵状的微纳结构造就了它们对水的强大亲和力,恨不得将水一分一毫都搓碎揉进自己的骨髓里。

⑦类似这些将水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还有千千万万,历经漫漫岁月长河的洗礼,它们根据各自生存的需求,进化出了这些有趣又神奇的本领,那么平凡,却又那么伟大。

(1)通读全文,文章主要说明了某些生物具有的    的原理。

(2)阅读第③段,概括荷叶具有“荷叶效应”的原因。

(3)有人说,将④⑤两段顺序调换,按先植物后动物的顺序说明,更有条理性。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来源:2018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筷子春秋

       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 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作者李阳波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

(2)第④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

来源:2016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路由器也智能

刘露

①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我们家中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从PC到手机,从电视到平板电脑,任何一款能称得上智能的设备都需要连接网络,这也促成了路由器的第一次升级,即从有线路由到无线路由,

②但是,普通无线路由器只是满足了设备上网的需求,却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些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于是,智能路由器逐渐火爆起来,很多厂商纷纷推出智能路由器,像小米路由器、极路由等。

③智能路由器,即智能化管理的路由器,相比普通路由器,它更像一台个人电脑,其优点很多。首先它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各种应用,自行控制带宽、在线人数、浏览网页、在线时间,其次它拥有强大的USB共享功能。真正做到网络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此外智能路由器还具有视频监控、远程开关机、脱机下载、USB打印以及实现手机管理等一系列功能。

④智能路由器正因为具有以上优点,它才更加智能,成为家庭存储中心和数据处理器。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网关设备,还是一个带有智能操作系统的入口平台。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智能路由器将承载着家庭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功能,控制着家庭的整个网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⑤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中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都会与路由器相互连接。在整个家庭网络中,智能路由器处在绝对中心的位置,它有资格成为家庭中“信息的中心、连接的中心、娱乐的中心”。例如,你用手机在网上发现了一部极佳的电影,点击下载后,智能路由器使远程帮你下载并存入路由器中,最终共享至智能电视并呈现出来,供全家人观看。这样的体验是不是十分“智能”呢。

⑥当然,除了功能上的转变,智能路由器的“智能”还体现在用户体验上,它将一个单一功能性的产品变成了一个平台,除了管理和配置更加简单直观外,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安装APP插件来增加新的功能,让用户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⑦总之,越来越多带有鲜明个性的智能路由器陆续出现,将掀起一场“家庭网络革命”。在WIFI环境下,无论是PC、电视、还是手机、平板电脑,都无法“逃离”智能路由器的管控。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概念日益流行,智能路由器对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的链接还将向冰箱、空调、热水器领域延展,智能路由器的未来大有可为!

(原文有改动)

(1)智能路由器有哪些优点?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选文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逐渐”不能删掉,为什么?

(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科技改变生活。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请你畅想一下将来还会有哪些智能设备走进你的生活。

来源:2018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蓝牙技术》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蓝牙技术

①科技时代,蓝牙这个新的无线通信技术也随之出现了。它孕育着颇为神奇的前景,这项技术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②公元10世纪,丹麦国王就叫蓝牙,因为他本人喜欢吃蓝莓,所以牙龈每天都是蓝色的,这才有了这个名字。而在行业协会筹备阶段,往往需要一个极具有表现力的名字来命名这项高新技术,行业组织人员在经过一夜关于欧洲历史和未来无线技术发展的讨论后,有些人认为用蓝牙国王的名字命名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国王的口齿伶俐,善于交际,就如同这项即将面世的技术,技术将被定义为允许不同工业领域之间的协调工作,保持着各个系统领域之间的良好交流,例如计算机、手机和汽车行业之间的工作。

③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可以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掌上电脑)、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有了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这就为无线通信拓宽了道路。通常,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的通信。

④蓝牙耳机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戴上蓝牙耳机,无论你是正在写电子邮件,还是开车时,都不会再有恼人电线的牵绊了。而使用蓝牙耳机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健康。常讲电话的朋友一定都有这种经验,手持电话贴着耳朵讲,不仅手和脖子容易引起酸痛,讲久了连头也渐渐痛了起来。蓝牙耳机的电磁波远比手机低,讲电话时只要将手机放在公文包内或是口袋里,戴上耳机轻松对讲,既不用将手举得老高,还能够有效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⑤一般来说,手机与蓝牙耳机的距离和通话噪声成正比。另外,使用立体声蓝牙耳机欣赏音乐时,也不要距离手机太远,否则容易出现断续的现象。

⑥除功能性考虑外,蓝牙耳机的佩戴舒适度也是选购时必须留意的。

⑦基于先进的蓝牙无线技术,人们又设计出了蓝牙无线光电鼠标。它具有高频渗透性,低干涉性和全向型信号传输的特性。蓝牙鼠标可提高达1020米的无线连接距离且没有方向性限制,甚至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使用的效果。

⑧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

(选自《科技博览》,有改动)

(1)阅读全文,在下面空格内填写出相应的说明内容。

蓝牙得名、蓝牙简介、    

(2)文中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来说”能否删除?为什么?

(4)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蓝牙技术的两个实例。(文中例子除外)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伊春、佳木斯、鸡西、鹤岗、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泰州道情》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

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面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

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成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

(1)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  的许多曲调,用  来说唱,以  为伴奏乐器。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加点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

B.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

D.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

(3)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

来源: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朱筱新

    古人的服装与今人的服装差异很大。其中,在古人服装外面,是见不到口袋的,这与古人的物质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古代的许多生活用品、用具都比较大,无法装在身上。如作为古代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文房四宝”,就不能装在衣服内的口袋里。

    古人外出远行时,行李及“文房四宝”等一些体积、重量较大的物品,多放在随身携带的行囊中。行囊是一个缝制的长形口袋,可以斜跨在肩上。此外,个人也可将这些物品装入包袱,捆扎后背在肩上。

除背负行囊、包袱外,在古人服装中,也有口袋。古人穿的服装,有一种交领服,如:交领衫、交领袍等。穿着时,交领服的两襟于胸前相交后,需在腰间系带。于是在胸前相交的两个衣襟与束带处的怀中位置,就形成了一个口袋。这个口袋可以盛放一些稍大的物品。如果还有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等细小轻巧的贵重物品,即“细软”,则可以放在袖子内的口袋中。

    古人服装的袖子比较长,一般以垂臂时手不外露为宜,故常称为“长袖”“修袖”等。而且袖子还很宽大,故又称“大袖”“广袖”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廖传》)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袖子的宽大。正是因为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动作时往往见不到手,见到的只是袖子的摆动,所以古代诗文中便有“拂袖”“挥袖”“奋袖”等描绘。

    置于袖子里的口袋,其位置是在肘的上方,即肘后部位。而一些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拿物品只是伸到袖筒内很浅的位置。古人将袖中的口袋缝制到肘后,是很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这是考虑到日常手臂的动作对口袋的影响,可以避免因手臂的动作导致袋内的物品滑落。因为诸如戴冠、正冠、插钗等动作,小臂往往要向上抬举。如果将口袋缝制在距袖口很近的小臂处,一旦小臂抬起,口袋中的“细软”就容易掉出来。而缝制在肘后的部位,因大臂在日常生活中高抬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不会出现“细软”掉落的现象。

    将口袋缝制在肘后,虽然拿东西也很不方便,但因在口袋里盛装的只能是些细小、轻便的贵重物品,加之袖子比较宽大,手伸到袖内口袋里取物,也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如:东晋时期的医学家葛洪广泛收集当时民间流传的用于常见病的处方后,编成《肘后备急方》。其书的名称就使用了“肘后”一词,意在表明书是放在肘后的口袋中,是可以随身携带、查阅的,具有应急救助的寓义。由此也说明,古人上衣中的口袋位置是在袖内的肘后。

    此外,由于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古代的一些微型兵器,也能藏在袖内,故称“袖器”或称“暗器”。如“袖刃”“袖箭”等。这些兵器所藏的位置,则是位于袖内的小臂处,以便拿取或投掷。这与袖内的口袋无关。

    正是因为放在口袋内的物品都具有细小、轻便的特点,所以便引申出“袖珍”之名,诸如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等。冠以“袖珍”之名,就在于表示其小之意。

    现在,我们服装中口袋的位置和功能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反映了服装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

(《百科知识》总第406期,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谈谈它的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B.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

C.本文属于生动的事理说明文。

D.文中说明服装口袋的位置和功能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

来源:2016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神奇的瓦片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 3000年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④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 C 型三款

⑥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选自《东南快报》

(1)选文中这种神奇的瓦片有哪些功能?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选文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

②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多"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来源:2018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则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汽车上的光学

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它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最近,我观察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发现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

②例如,汽车的头灯总是安装在汽车前部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安装在车顶上。依我们看来,安装在车顶上照射的范围会更广些,更可行些。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觉得头灯靠近地面更有道理。

③一般说来,汽车头灯是为晚上照明用的。安装得低一些,在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时,光照射在路面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就会留下长长的影子。这样,影子的阴暗处与其他地方的光亮处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司机就比较容易选择平坦的道路了。

④又如汽车的头灯,它的结构看似与手电筒的灯头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又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⑤手电筒的灯罩使用的是平面玻璃,而汽车头灯的灯罩使用的玻璃却是凸形的,而且上面还有横竖条纹式的棱。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头灯的后面是一个凹面镜,灯丝就装在这个凹面镜的焦点处。这样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就平行照射到地面上了。这对于照亮路面是很有益的。但是,司机除了要看清路面,还要看清路边的建设、路标等等,灯罩的特殊结构恰恰起到这样的作用。它的带横竖条纹式的棱就好比透镜和多个棱镜,将反射的平行光进行了合理“分配”,分散了一部分到四周去了。这样,既不影响照亮路面,又让司机看清了两旁建筑,岂不是一举两得。

⑥再如,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有区别的。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总是略有倾斜,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原因是挡风玻璃虽然是透明的,却也不是绝对不反光。小汽车较矮,如果挡风玻璃安装成竖直的,车内人的影像就正好映在挡风玻璃上,而其高度又和车外的行人差不多,司机就不容易分清哪是影像、哪是行人了,容易造成事故。以倾斜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车内人的影像就映在司机观察不到的上方,不会造成司机视觉上的混乱。大汽车较高,以竖直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尽管车内人的影像映在司机前方的玻璃上,但此影像比路上行人高,不会给司机的辨认造成麻烦。

⑦还有,汽车的反光镜采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

⑧你们看,汽车上的物理学原理是不是很多呀!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学。

(1)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光学知识在汽车上的运用,请依次概括另外两个方面的内容。

  ——②头灯灯罩的特殊结构——③  ——④反光镜的镜面选择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文中将汽车头灯的灯罩与手电筒的灯罩进行比较,说明了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

B.选文笫③段中加点字“一般”指大部分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C.选文的说明对象是汽车上的头灯和玻璃,突出其使用材料的不同特征,逐一介绍,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D.科学在于应用,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这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值得肯定。

来源:2018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势利"的大脑

岑嵘

①《红楼梦》中有一个经典的桥段:贾母让刘姥姥尝一尝茄鲞,刘姥姥细嚼了半天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②这时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的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③假如你无意间吃到这道菜,它会好吃吗?从油炸到鸡汤煨制,再到封存,茄子可能早已经成了黏腻的糊,而这层糊再包裹上坚硬的干果,这样的口感,恐怕称不上美味。刘姥姥对这道菜评价也很一般:"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④但是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介绍再去吃这道菜,味道还会一样吗?

⑤加州理工大学希尔克•普拉曼斯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20位志愿者品尝不同的葡萄酒并用扫描仪观察志愿者大脑的活动。

⑥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志愿者一旦得知葡萄酒品质很高,价格很贵,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哪怕这种酒其实是低价葡萄酒。

⑦同时普拉曼斯教授发现,一旦志愿者得知葡萄酒价格昂贵,大脑扫描仪就会发现其内侧前额皮质活动增强,也就是说不管这酒是不是真的昂贵,也不管志愿者原本是不是喜欢这种酒,此时大脑都会让志愿者产生明显的愉悦感。

⑧杜克大学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研究者向志愿者介绍一种新药"维拉多尼",并告知在临床试验中92%以上的人服用10分钟内疼痛会显著减轻,止痛效果持续8小时。

⑨志愿者手腕被施以一定强度的电击,并让他们记录下疼痛强度,这时再让他们服用"维拉多尼",15分钟后继续接受电击,并再次记下疼痛强度。

⑩这个实验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当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2.5美元时,几乎所有人都声称该药降低了疼痛。而另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10美分时,声称有效果的只有"2.5美元组"的一半,而事实上,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

⑪乌尔辛纳斯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州乡下的一个小型自由艺术学院,从1999年起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鼓励学生报考,校长并没有降低学费,反而将学费增加了近20%,但是新生人数却因此增加了35%。通过变身为一所"昂责的艺术学院",乌尔辛纳斯学院向未来的"顾客"表明,它也是一所精英学校。价格重塑了人们对这所学校的认识。

⑫我们的大脑相当"势利",仅凭知道一件物品是昂贵的,即使它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也可以使人有真正愉悦的体验。正因如此,我们的大脑会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口味越好,价格越贵的药品和化妆品效果越好,收费越高的学校教育质量越好……

⑬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这番话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它,怪不得是这个味儿。"此时如果她再次品尝这道用银子堆出来的茄鲞,一定能品尝出神奇的美味,因为对金钱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味蕾。

(选自2020.12.4《今晚报》)

【注释】茄鲞(xiǎng):一种菜肴。

(1)标题"'势利'的大脑"有什么妙处?

(2)请分析选文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情节的作用。

(3)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雪将雪

①天渐寒,雪渐盛,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几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

⑤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

(1)小雪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③⑤段中引用农谚的作用。

(3)说说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2021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晴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 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绵、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了每个人的风景,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文有改动)

(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

(2)第⑦段划线句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

C.

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

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来源: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早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早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早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主要说明了  和放线菌的作用。

(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来源:2018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

①3月16号,北京六里桥一些大超市里买盐的队伍排了将近400米。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抢盐的热潮,各大超市很快都无盐可买!“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以后的海盐都被污染了,不能吃”这些说法无不显示出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和恐慌。

②我们有必要对核辐射进行一些相关的了解。

③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对此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统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核爆炸在大气层中形成人工放射性物质,使环境受到广泛的污染。核能发电等核动力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于环境。

⑤描述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⑥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存在一个阈剂量。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这些组织效应发生的频率随剂量而增加,其严重程度也随剂量而变化。比如男性生殖器官,一次达到0.15毫西弗的照射剂量,就可引起暂时不育,达到3.5毫西弗,就可引起永久不育。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无关,能发生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通常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机性效应是X射线在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时对人群的主要危害。

⑦核能的确清洁高效,但核泄漏则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这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造成的危害尚难估算,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件,即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的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至今令人“谈核色变”。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殃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的694.5万居民。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专家预计,消除此次事故造成的污染需要800年的时间。

(1)选文③﹣⑥段分别介绍了有关核辐射的哪些内容?(3分)

  

  

  

(2)选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来讲”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手机、微波炉等物件都有一定程度的辐射,只要不过量,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B.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C.核辐射引起的随机性生物效应的有害程度与受照阈剂量的大小有关,因而发生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会因核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D.截止2011年3月,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及爆炸事故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辐射事件。

(5)人类自诩为“坚如磐石”万无一失的核电站在天灾面前竟不堪一击,给世界敲响了警钟,人类如何善用核能这把双刃剑?请联系文中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谈谈你的看法。(3分)

来源:201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能喷冰的“火山”

叶青青

    随着一声巨响,土地猛烈震动了起来。阿胡那火山开始喷射了。这个庞然大物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30千米左右,大小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这次突然的爆发,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

    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奇妙之处,阿胡那火山喷出的不是赤红的岩浆,竟是白色的冰岩浆,这种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推力射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当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随后,因为暴露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而凝结成固体。

    然而,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火山都是喷出岩浆的,为什么这座火山这么与众不同,能喷出冰呢?

    原因就是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而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

    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者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在地球上的火山类似,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当喷发时,会排放出四处流淌的液体。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观。

    我们知道,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当岩浆温度比周围的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气泡会释放大量的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

    那么,冰火山是如何喷发的呢?

    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相似。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的冰层熔融。如果这时上部的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出来,这就是奇特的冰火山爆发的过程。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不过,虽然冰火山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选自《大科技》2017年第5期)

(1)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冰火山与火山的不同之处。

(3)下面对冰火山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虽然冰火山形态与地球火山相似,都是从地表凸起,顶端有巨大凹陷口,喷发时都能喷出液体,但他不是真正的火山。

B.阿胡那火山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它喷出它喷出的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冰岩浆高达4千米。

C.冰火山内附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潮汐摩擦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冰水受周围压力挤迫,会沿冰层裂缝喷发而出。

D.冰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成为死火山。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