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细菌一直名声不佳,但对于细菌家族的杰出成员地杆菌,人们却应当刮目相看。这些只有千分之一毫米长的清洁工挥舞着细长的“毛发”,能把溶解在水里的铀清除掉。这意味着,这类细菌有潜力用于核污染的生物治理。
②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地杆菌能够通过还原(向金属添加电子)周围环境里的金属,使溶解在水里的铀,变得难以溶解,从而缩小污染范围,并且容易被清除掉。
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杰玛·雷格拉猜测,这些细菌外面的细长丝状物——菌毛,可能是清除核污染的关键。这些由蛋白质组成的菌毛能够导电。“我们的研究表明地杆菌菌毛是减少铀放射性物质的主要催化剂。实质上,它们所做的,就是以天然方式电镀铀,有效固定放射性物质,并防止它进入地下水层。此外,菌毛还能为地杆菌形成遮蔽,从而保证地杆菌能进入有毒环境工作,”雷格拉说,“这种方法理论上也适用于其他一些金属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包括锝、钚和钴等。”
④雷格拉与同事用硫还原地杆菌,培育出因缺乏某种基因而不能产生菌毛的菌株,将之与能正常产生菌毛的菌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菌毛能大大增强细菌清除铀污染的能力。如果没有菌毛,铀的还原反应是在细菌内部进行的,会伤害到细菌自身;而有菌毛时,大部分反应围绕着菌毛完成,不仅扩大了反应过程中可用于电子传输的空间,还拉远了铀与细菌的距离,提高细菌的安全性。研究人员用一种荧光染料测量了地杆菌细胞的呼吸酶在接触铀之后的活性。结果显示,有菌毛的细菌呼吸酶活性更高,因而生存能力更强。有菌毛的菌株在接触铀之后还能恢复过来,并且比没有菌毛的菌株生长更快。
⑤在对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处铀尾矿场的清理过程中,地杆菌有着突出的表现。研究人员向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注入地杆菌最喜爱的食物——醋酸盐,土壤中已有地杆菌的数量得以增长,大大提高了地杆菌清除放射性物质的效率。
⑥因此,请细菌来清除核污染,不仅可用于治理以往核试验造成的铀污染,还有可能帮助应对类似日本核电站的事故。
为什么说地杆菌是细菌家族的杰出成员?请具体说明。
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1)这些只有千分之一毫米长的清洁工挥舞着细长的“毛发”,能把溶解在水里的铀清除掉。
(2)请细菌来清除核污染,不仅可用于治理以往核试验造成的铀污染,还有可能帮助应对类似日本核电站的事故。
文中第④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人们一般认为,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往外谈“菌”色变。读了本文,你对细菌及其作用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共15分)
蔬 菜 防 癌 的 真 相
①医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很早就发现蔬菜具有防癌的神奇作用,并指出蔬菜的此种神奇作用不只是因为含有维生素与矿物质,更重要的是拥有许多我们尚不清楚的“秘密武器”。现在这些“秘密武器”已经大体上弄清,计有异鹰爪豆碱、萝卜硫素、苯乙基一异硫氢酸盐、吲哚、萜烯、植物化学钾等。
②切莫小看这些名字稀奇古怪的成分,正是它们在人体内筑起了抵御癌症侵袭的防线。
③第一道防线:植物化学物质阻止人体内致癌物质的形成,消除癌症发生的内在基础。如番茄、草莓、菠菜中的酸类,可阻止致癌物亚硝胺产生;圆白菜与绿菜花中的吲哚,可改变体内雌激素分解为某些致癌物的代谢过程;葱蒜类含有的有机硫化合物,可中和掉人体内的潜在致癌物。
④第二道防线:如果仍有部分致癌物侵入人体细胞,那么植物化学物质即可激发细胞中的蛋白分子,将“入侵者”包围起来,同时细胞膜会自动打开一个缺口,将这些有害物“驱逐出境”。如绿菜花中的萝卜硫素、菜果中的鞣花酸、橘类水果中的萜烯等成分即有此种作用。
⑤第三道防线:如果已经形成了癌病灶,只要较小(直径1~2毫米)植物化学类物质就可直接将其消灭掉。如大豆中的异鹰爪豆碱,即可将1~2毫米的小癌灶“吃”掉。
⑥假如把这些抗癌物质从蔬菜中提取出来,依然能有效地抗击癌症吗?这个问题尚在研讨之中,不能得出肯定结论。科学家主张最好多吃原装蔬菜,而不是热衷于服用其提取物或由此制成的药品,至少目前应该如此。
⑦如何提高蔬菜的抗癌效益呢?首要的一条是注意多品种搭配,发挥蔬菜的集体力量。美国夏威夷一个科研小组在调查了大量癌症病人的食谱后得出结论:蔬菜的抗癌性来源于整个蔬菜类。他们对332名肺癌病人及865名健康人的试验发现,蔬菜丰富的饮食与肺癌危险性之间确有着可靠的联系,但这种保护人体的作用来源于蔬菜的“集体力量”,而绝非“个人英雄主义”。
⑧为达此目的,营养学家建议每天进食蔬菜不得少于5种:至少一种富含维生素A,至少一种富含维生素C,至少一种属于高纤维,每周多吃几次叶部或根部蔬菜。举例:清晨吃蔬菜叶,午餐喝菜器,晚餐选择薯类或其他蔬菜,烹调面食或肉食时加入蔬菜,如花菜、胡萝卜等。
⑨另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蔬菜养分的时间性,力争在其养分含量处于高峰期食用之,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也。例如,7月份的番茄维生素含量是2月份的2倍,夏令的黄瓜维生素含量是冬季的2倍,6月份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含量是隆冬时节的1.5倍等,这些蔬菜在夏季食用抗癌效果最佳。
⑩最后,还要考虑到足够的进食量。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生化学家布鲁斯·艾姆斯强调,一个人在一天中蔬菜的总摄入量不应低于总食物摄入量的50%,否则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难以实现。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第②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第⑧段中的“为达此目的”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除了举例子、列数字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在介绍提高蔬菜抗癌效益的方法时,采用具体的逻辑顺序是什么?( )
A.由整体到局部 | B.由主要到次要 |
C.由一般到个别 | D.由原因到结果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一诗句来源于《金缕衣》,原意是强调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而文中运用时赋予了它别样的含义,请结合上下文指出来。
现在很多小孩从小挑食,更害怕吃蔬菜,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告知他们“蔬菜防癌的真相”,让他们受到启示,从而告别挑食的坏习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
【材料一】 打哈欠好处
你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往往会伸开双臂打一个长的“哈欠”,此时,你的胸腔中会有一种舒适感。你知道打哈欠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吗?
紧张的学习过程,人体神经系统消耗较多的能量,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平静呼吸不能把体内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过多的二氧化碳积累在体内,就会引起胸腔沉闷,身体各器官有疲劳感。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高于正常水平,就会刺激呼吸中枢,引起人的深呼吸运动——打哈欠。
打哈欠不仅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适应。当人体睡眠不足或劳累过度时,会接二连三地打哈欠,这是警告人们大脑和各器官已经疲劳,要我们赶快睡觉,得到休息。早晨起床后往往也哈欠不止,这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各个功能区由抑制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以使大脑皮层进行正常的工作。
【材料二】研究观点
(1)有些人看到身边的人打呵欠,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打呵欠。无疑,在人的感觉和行为中,呵欠是最先被人们发现的有广泛传染性的一种行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牵涉到心理和社会行为,而且有多种解释。
(2)美国心理学家普拉捷克认为,大部分人并不会受打呵欠的传染,只有在那些移情人群中,打呵欠才会传染。所谓移情人群是指那些喜欢将自己假想成他人的人。对这类人的最好解释是,看到别人跌倒,跌倒者有时并不会惊呼或喊痛,反倒是观看者会喊“哎哟”,仿佛跌倒的是自己。
(3)不过,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莫里森除了认为打呵欠的传染性是因为有移情作用外,还与人在进化过程中学会的社会交往有关,甚至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方式。莫里森发现,那些容易同情别人的人打哈欠的几率是那些社交技巧不高的人的3倍,这说明,看到别人打呵欠自己也打呵欠的人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甚至这也是一种搭讪的技巧。
(4)为了证明打哈欠传染的交际功能,莫里森招募了40名心理系学生和40名工程系的学生做一个试验。心理系学生被视为移情者的代表,工程系学生则在条理化分析方面见长,因而不善于移情。第一次试验的结果显示,心理系的学生看见别人打哈欠后自己平均打哈欠5.5次,而工程系学生则平均为1.5次。这说明,移情和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是打哈欠传染的重要原因。
(5)移情和社会交往是否能完全解释打哈欠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呢?显然,人们并非完全认同这样的解释。因为,人们现在并不完全清楚打哈欠的原因。
【材料三】 两种不同的假说
现在公认的观点是,科学研究尚不能解开打哈欠之谜,但是,对于人为什么要打哈欠,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一种认为打哈欠不受大脑的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是,打哈欠却可以刺激大脑,让大脑保持积极的活动状态,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很早就起床或晚上熬夜时会经常打哈欠。打一次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秒钟,此时打哈欠者会闭目塞听,让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放松。因此,这是一种让人在身心上得到短暂休息的最好行为。
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打哈欠是可受大脑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的一种行为,因为尽管打哈欠不由自主,但是,在打哈欠时,一个人可以控制,即不让哈欠自然打完6秒钟,而是可以马上停止打哈欠。另一个原因是,在人的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称为镜像神经元。人在看到某种动作或者听到某种动作的声响时,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因而可促使人们像照镜子一样,模仿刚才那个动作。这种能受意识控制的行为才能被模仿。
这个假说是由研究人员通过做实验提出的。研究人员对此的解释是,只有大脑皮质发达的脊椎动物才有能力辨识哈欠并相互传染。这种行为是复杂的社会行为,由于行为复杂,应当归属大脑的高级意识和智力部门负责。所以,打哈欠和打哈欠能传染是一种受大脑控制的有意识的行为。 (节选《中学生博览》2015年第2期)
读完全文,你认为打哈欠有什么好处?
阅读【材料二】,说说部分科学家认为打哈欠能够传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第4节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末,“因为,人们现在并不完全清楚打哈欠的原因。”一句中的“完全”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对于人为什么要打哈欠,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请你仔细阅读【材料三】,“两种不同的假说”,分析 这两种解释有哪些相互矛盾之处。
阅读《有种幸福叫疼痛》一文,完成小题。
①蚌身陷进泥沙,就会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将细小的沙子一圈一圈地包围。沙子被包进黏液之后,成为蚌永远的“痛”。蚌不断地承受着这样的疼痛,还要不断地用黏液包围着它。日复一日,时光流逝,蚌内就有了一粒粒漂亮的珍珠。而生活中的疼痛就好比河湖中的沙粒,折磨着你,也成全着你。
②疼痛分很多种,有孕育生命,分娩时的痛;有蹒跚学步,跌倒时的痛;也有追寻梦想,被荆棘划破手指的痛;更有万物更替,生老病死的痛等等。这些疼痛如果说是肉体的神经感知是它的外在,那么心灵上的忧郁、伤怀、悲戗,就是它最本质的内在。外在的疼痛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要有神经系统就能被知、被觉。而内在的疼痛基本上只能被人类所感知,被人类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疼痛不同于肉体上的损伤,它更加持久更加刻骨铭心。李白的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道出了人生的孤寂之痛;岳飞的一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喊出了人生的无奈之声;谭嗣同的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说出了人生的夺志之伤。
③疼痛无法避免,它是人类丰富多彩情感的基础,使得人们更加知道珍惜和懂得珍惜。人的成熟离不开疼痛的洗礼。疼痛会使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肌肤强健发达起来,进而坚信只要还活着,总还有希望的存在。
④悟到疼痛是一种经历,它让人不断的积淀与成熟,最终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向成功的彼岸;悟到疼痛是一种希望,它让在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彷徨中,找到前方梦想的坐标,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更悟到疼痛是一种幸福,它让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工作中,留下最纯真、最质朴的记忆,拨动人们最深处的心弦。
⑤郑板桥曾说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面对疼痛我们可以将它视作春风,并种下幸福的种子,为种子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阳光,当它发芽、开花的时候,春天也将悄无声息的到来,那时我们会发现,原来疼痛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⑥让我们把疼痛看作一种幸福,它将带给我们的必将是成功与快乐。
文章第5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答题。
一只蝉儿正躬着背颤动着,极力要突破蝉壳。一个小孩见此情景,便生出恻隐之心,帮助蝉儿扒下蝉壳。蝉儿很是感激小孩的帮助,以为减轻了自己的痛苦,可是,它不知道因此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小孩很得意,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可是,他不知道原来
根据本文观点,揣摩故事用意,联系实际,在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
越来越酸的海洋
①在第4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前,《科学》发表的一篇文章,把人们关注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从大气带到了海洋。这篇文章宣称,由来自不同大学的21位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经过检测和评估地质记录后,得出结论:目前的海洋酸化速度是3亿年来的最高值。
②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③一份来自夏威夷附近海域20年的数据显示,工业革命以来,海水表层pH值从1960年的8.15下降到8.05,这表示,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加了30%。
④不仅如此,海洋酸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海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及其所导致的海洋酸化速率比两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快了近100倍,而末次冰期被认为是最近一次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如按照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水平进行,本世纪末,海水pH值将下降至7.8左右。
⑤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以后,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均大幅下降。钙化速率的下降,不仅影响到了浮游性钙化生物,如颗石藻等向底层海洋的碳输送,还会影响到钙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珊瑚藻以及造礁珊瑚种类在加倍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其钙化速率平均下降30%。
⑥多项研究表明,海洋酸化还可能通过食物链,造成原本不同种间的配子受精成功并形成杂交种,造成种质混乱,影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某些浮游动物在喂食酸化海水中生长的浮游植物后,繁殖率显著下降。
⑦有研究者在模拟实验中发现,严重酸化的海水中,小丑鱼幼鱼将失去听力、视力、嗅觉,无法发现敌害,也丧失了相应的逃逸和生存能力。对甲壳类、贝类、鱼类及棘皮动物等海水养殖生物的研究表明,海洋酸化会显著地影响到幼体发育,降低成体的钙化率和呼吸活动,改变机体能量代谢方式,干扰感知和运动行为,抑制免疫防御系统的活性,引起生物体代谢异常、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已经有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是一种生理胁迫,会使藤壶的成活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同样会导致海胆的尺寸和重量均明显变小。
⑧由于人类从未经历过这种变化,并且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对酸化引起的海水化学变化敏感性不同,以至于无法确定海洋酸化的生物学效应,也就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通读全文,选出不是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造成的巨大威胁”的一项( )。
A.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 |
B.会使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大幅下降。 |
C.可能影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D.会引起生物体代谢异常、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
以下分析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浮游动物在喂食酸化海水中生长的浮游植物后,繁殖率在短时期内会显著下降。 |
B.珊瑚藻以及造礁珊瑚在加倍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其钙化速率将会平均下降30%。 |
C.即使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到本世纪末,海水pH值将下降至7.8左右。 |
D.虽然人类从未经历过海洋急剧酸化的过程,但仍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
王峰一家都是环保主义者。他们家最近准备购买热水器,妈妈主张买原来一直使用的燃气热水器(以天然气为燃料),爸爸主张买电热热水器,王峰则准备说服爸爸妈妈买太阳能热水器。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帮助王峰准备说服爸爸妈妈的理由。
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①21年前的夏天,德国科学家在北太平洋海底800米深处,第一次取出可燃冰样品,并使人类第一次看到,冰雪般的东西被点燃后,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耗尽能量后,硕大的冰块竟变成了一摊清水……
可燃冰的由来
②可燃冰的学名叫甲烷水合物,它的形状像石蜡遇热未融化前的样子,洁白而绵软。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可燃冰总储量高达2.5万万亿立方米,是石油、天然气和煤总储量的两倍,假如能够安全开采,至少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
③按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可燃冰是海洋微生物和海底油气在海洋板块作用下的产物。因为占地球2/3的生命是由生活在海床下微生物构成的,那里没有氧气,一片黑暗,亿万年来,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从不停歇地制造着甲烷。另外,当海洋板块下沉时,海底油气随板块边缘喷涌而出,在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后,天然气与海水发生化学作用,日积月累,在高压低温的作用下,就形成了浩瀚厚实的可燃冰,像地毯一样沉睡在海底。
④可燃冰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日本、加拿大和美国。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美国的可燃冰蕴藏量为9600万亿立方米,是国内传统天然气储量的200倍,丰厚的利润自然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可燃冰延迟开发的原因
⑤时值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阿波罗计划”时,NASA的燃料专家正在苦寻可以替代液氧的质量更轻、热值更大的燃料。因为体型庞大的“土星”火箭进入太空后,最多时每秒需消耗13吨燃料,极大地压缩了宇宙飞船的有效载荷。得知可燃冰的存在后,美国科学家兴奋不已,立刻确定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全力以赴地投入分析研究。
⑥对可燃冰的研究,美国科学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他们迟迟没有进行后续开采动作。有人猜测,美国人重点进行理论研究,因为他们希望在未来的星际旅行时,开发其他星球上甲烷水合物,用作飞船能源,在即将到来的星际大开发中确保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其实,情况远非那么简单。就在各国科学家纷纷建议政府投资开发可燃冰,以解煤炭、石油等能源告罄之虞时,美国科学家却告诫世人审慎开发可燃冰,因为它可能加剧温室效应,即使是极少的可燃冰被释放到大气中,后果可能都是灾难性的。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⑦目前,科学界对可燃冰开发有两种观点:以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地质学家格雷沃里为首的一派认为,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会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应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⑧远在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期,一种突然降临的灾害,短时间内毁灭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但格雷沃里认为是海底积存的巨量的甲烷发生爆炸,导致气候温度骤然上升,泛滥至地面的大火消耗了大气中的氧,所以多数地球生物相继毙命,甚至包括很多鱼类。他估计,北冰洋可能是今后甲烷水合物泛滥的导火索。因为那里可燃冰大多在浅海,并且得益于低温而非高压,所以一旦发生溢出爆炸,就是上帝降临也束手无策。
⑨另一种观点是,可燃冰就像陆地的森林,生生息息,自有规律,即使作用于自然,也不是很严重的,完全不必杞人忧天。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海洋地质学教授海格尔。
⑩海格尔说可燃冰的变迁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即使有甲烷溢出,也是非常少的,根本不足以影响气候。他做过观察试验,发现有相当多的可燃冰会自行溶解在海水里,而没有释放出来。这充分说明,可燃冰释放的甲烷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一环﹣﹣海水里的需氧菌会消耗甲烷,而进入大气的部分却是甲烷消费者释放的二氧化碳。
(船舷《大自然探索》,有删改)
(1)选文介绍了可燃冰的由来,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海底大量微生物不停造甲烷→ → →长时间高压低温形成可燃冰。
(2)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
(3)下列说法与原文的内容表述一致的一项是
A.美国之所以没有开发可燃冰是因为可燃冰会加剧温室效应,如果可燃冰释放到大气中,即使极少,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
B.可燃冰是海洋生物释放的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温低压作用下的特殊产物。
C.用可燃冰作燃料比液氧热值更大,质量更轻,可减少火箭运载负荷。
D.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4)怎样理解“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这句话?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西城文化是京城文化雅文化的典型代表。首先,西城紧邻皇宫禁地,特殊的区域位置和政治环境,为其深深打上了皇家文化的烙印。以北京中轴线为界,明清皇城有三分之二在西城,这里王府、官邸、富家第宅众多,形成明清贵族官僚的聚居区。由此,形成了以皇家文化为核心,以皇家的礼仪、宫廷的典制、内廷的生活习俗乃至宫室的建筑等为主体的“西贵”文化。同时,皇家文化对这一区域的官绅文化、市民文化具有很强的政治教化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清时期,在西城集中居住了一大批贵族官僚。这些“吃皇粮”者的办事作风、生活方式、文化心态都给西城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西城的市井民风。因此,“吃皇粮,办官事”的雍容自在文化心态,较之其他城区,要表现得更加突出。
19. 根据文段的内容,说说皇家文化对西城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使西城文化成为京城雅文化的典型代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微信控”们请抬抬头》一文,完成小题。
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微信,语音,自拍,刷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
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都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微信控”正是通过“晒”来让朋友们找到谈资、了解近况,得到朋友认同和关注来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
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④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⑤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发出来,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应强制自己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工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的面对面交流上;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微信控”。
分析第①段是如何引出“微信控”的。
第⑤段加点的“减弱”能否换成“消除”?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共8分)
①东亚有共同的文字,共同的儒家文明,目前正处于反思及复兴的阶段。最近亚洲那些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正在重新审视汉字。目前,首份《中日韩共用常见汉字表》编制完成,808字三国通用。“中日韩越统一表意文字”正在形成统一标准。
②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使用汉字的历史都在千年之上,不仅自成系统,而且纷纷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汉字。日本创造了拼音用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在应用时与汉字混合使用。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载录的。朝鲜半岛在十五世纪发明了“谚文”,但韩国的历史几乎全是汉字记录的。西汉末期汉字传入越南,官方在很长时期都使用汉字。之后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喃字”。越南文明最初是用汉字记载的,越南的古籍和喃字纪录等,也都是用正体汉字书写的。
③韩国和越南曾经挥别了汉字,改用拼音文字。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也有汉字废止运动,但从未停用过。废弃汉字,等于切断了历史,隔绝了传统文化,因此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传统价值观念。
④韩国政府2005年2月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韩国与越南已经将学习汉字列入中小学的教材和必修课程。目前,日韩越都在增加汉字的使用数量。
⑤中国是汉字的创造者,也应该是汉字的继承者。中国大陆目前使用简体字,这是当时准备废除汉字之前的过渡手段。目前很多有识专家建议分批废除简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还有专家和名人主张“识繁写简”。文字需要统一,单纯使用简体字是行不通的。如何正确对待繁体字(正体字)的作用,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⑥计算机出现后,有些人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但恰恰是计算机的出现,焕发了汉字的新生。各种汉字输入法使那些笔画复杂的汉字的输入变得简单快捷,繁简可以自由切换。
字的笔划越多,输入的速度越快,远超英文。仓颉当年造字的时候绝不会想到,汉字将成为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成为全球化的宠儿。
结合②③两段的内容,概括汉字对韩日越等国家产生过哪些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⑤⑥两段的内容及下面三则材料,探究汉字在“汉字文化圈”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材料一】
汉字对推动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日本媒体评论称:“现在即便丰田都在亏损,与汉字相关的产业却在赚钱。”日本旅游业基本靠中国人撑起半边天。韩国超过40%的商品输出对象是汉字文化圈,70%外国游客亦来自汉字文化圈。越南的外资中,汉字圈地区占到40%。
【材料二】
在韩国,上流社会的学者、尊长,仍以通晓中文、熟习汉字书法作为显赫家世的象征。在日本,对汉字的认知程度和书写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高低的标尺。汉语在日本和越南已经成为第二外语,在韩国也有望成为第二外语。可见,汉字对提高相关地区的文化素养,增进文化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材料三】
日本有479所大学973个学院把“汉检”等级作为入学评价标准,名牌大学更是将考生拥有的“汉检”证书级别作为“人物评价”“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韩国五大经济团体建议在招聘新职员时进行汉字考试,把《全国汉字能力验证考试》3级资格作为应聘条件,并根据资格证书的级别择优录取,并且规定,如果汉字达不到一定水平,就不能升职。看来,汉字为相关地区的入学、就业和升职提供优势也是显而易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致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帖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⑥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故风筝”。
⑦“促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⑥段依次从候应现象、 、祭祀活动、 和 五个方面介绍了春分的相关知识。
(2)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恰逢春季之半,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
B.选文中介绍的春分习俗,大多蕴含着祈福的美好愿望。
C.人们之所以喜欢在春分玩竖蛋的游戏,就是因为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
D.选文引用的谚语、俗语、诗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哪几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什么作用?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作答。
【材料一】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初候梧桐开花,5天后田鼠变成鹌鹑之类的小鸟,再过5天,天空出现彩虹。
(选自《百科知识》)
【材料二】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鸟 巢
①“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②“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③“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④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国家体育场为什么被称为“鸟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横线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1)整体情况(2)________________(3)特殊材料和结构(4)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 例子:(在原文中用直线画线)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句中加点词语“主要”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两则材料体现了北京奥运的理念,请把它探究归纳出来,并从本文中找出一则相应的材料补充在后面。
【材料一】国家体育场是一个不完全封闭的“鸟巢”,这样的设计既能使空气流通,又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
【材料二】在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上,网球运动员将可以使用“鹰眼”挑战裁判员的判罚,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引入这一技术。
奥运理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用手势控制电脑》一文,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用手势控制电脑
风尘
我的奶奶在使用鼠标时碰到点儿问题。当她第一次坐下来学习如何使用电脑时,她的4个儿子围在她的身边。一个说:“把光标向左移。”她把鼠标向左移。一个说:“把光标向右移。”没问题,她又把鼠标向右移。“现在,把光标向上移。”奶奶把鼠标提起来,离开桌面。当然,这次光标没有向上移。
这听起来很可笑。不过,这确实是奶奶的本能反应。【甲】为了让电脑理解我们的指令,我们已经把直观的身体动作压缩到鼠标或触摸屏的二维平面上。现在,这将要发生改变。从公共信息亭到你的起居室,电脑将准确识别我们的手势,包括细微的手指运动。
第一代能够识别人类手势的电脑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研究人员配备指挥棒或可穿戴式加速计。粗糙的设计阻碍了这些技术的发展。然而,有限的二维手势被整合入电脑:使用鼠标拉滚动条或双击一个桌面图标,这需要手和手臂通力合作。多点触控屏的引入也相应增加了手势的种类:当我们用食指和拇指在屏幕上作伸展状,就可以放大一幅照片或一张地图。现在,多亏了深度感应技术,如微软公司的Kinect①,我们可以用身体姿势控制电脑游戏。
【乙】未来的电脑可以识别多种手势,手变成了免费的交流工具。那么,未来几年,什么样的手势可以被电脑识别呢?
早在几年前,一些研究人机交互的实验室已经开始寻找可用的手势。不难理解,最佳的手势指令是一些有新意的动作,使用者必须故意为之,这样才能激活相应指令,不然,就会增加错误率。举个例子,5个手指合拢,作抓空气状。使用这个手势,你可以在屏幕上拖拽一个物体,比如文件。研究人员也在试验调整大小或旋转图片的手势。把两个拳头伸展开,可以用于放大屏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手,可以用于旋转一张图片。
至于哪些手势会流行起来,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可以使用并有效记忆的手势是有限的,10个左右的手势已经达到我们的记忆极限了。一旦你记住几个手势,你就很容易弄混。
不得不说,寻找既简单又不太经常使用,同时还得容易记忆的手势,这是一个公开的挑战。2009年,研究人员设计了多种手势,并整理成一个手势目录。这些手势共有20个指令,包括浏览网页、观看和编辑视频等。一些手势非常直观,比如,握手作枪状,用于指示和选择。但是,也有一些手势很难学,比如,以奇怪的姿势定位手臂作深思状,用于开始评论。
不用担心的是,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专门的仪器,用于指导人们学习正确的控制电脑的手势。研究人员还允许人们对手势进行“私人定制”,比如关电脑或调低视频音量。
当然,用手势控制电脑并不意味着废弃键盘或鼠标。它的真正影响力在于,为我们与电脑之间增加了一个交流通路。【丙】就目前为止,人与电脑的交流方式还比较局限。当奶奶把鼠标举起来的时候,它意味深长。未来,这一时刻可能成为永久珍藏的记忆,因为那时的人机交互将变得简单流畅了。
(选自《科学画报》2014年第4期,文字有删节)
①Kinect是微软在2009年6月的E3大展上正式公布的XBOX360体感周边外设。玩家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在游戏中开车、与其他玩家互动、通过互联网与其他XBOX玩家分享图片和信息等。它颠覆了游戏的单一操作,使人机互动的理念更加彻底地展现出来。
为了说明未来什么样的手势能被电脑识别,文章首先 (1) ,再用人类存在记忆极限的事实告诉我们 (2) ,然后用 (3) 说明寻找简单、不常用且易记忆的手势是个挑战。为了帮助用户学习手势,作者还介绍了 (4) 。
为下面句子在文中【甲】【乙】【丙】处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并简要阐述理由。
句子: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交流方式是多元化的,有声音、文字或手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敬畏自然》选段,完成后面问题。(共5分)
_______________。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结合选段内容,为文段横线处补上表达作者主要看法的句子。
选段将自然智慧和人类智慧进行了比较,请概括说说该段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这个比较的。
说明文段阅读:阅读下面有关“中国大运河”的文字,回答第19题。(共4分)
当年隋炀帝为巩固统一大业,更为了满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断加快开凿进程。在大运河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对征调的河工极其苛刻。他曾派人将木鹅从上游放下,如若搁浅,就会严惩甚至杀害负责施工的河工。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每年都要乘龙舟游江南,耗费无度,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如此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它吸纳了吴越、齐鲁等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统一的特点。大运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发出感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9. 由胡曾与皮日休的诗可知,自唐时起,人们对隋炀帝修大运河的看法就有“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说。请阅读上文,写出支持这种看法的依据。
(1)“罪在当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功在千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
1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然而近年来,由于墙体保温材料被点燃而引起的高楼火灾却频频发生。目前国家已禁用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近日,复合发泡水泥板在耀州区金马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成功生产并通过检验,填补了铜川市建筑材料节能环保防火领域的空白。
2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泡泡”是如何生产的呢?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的稳定的泡沫。然后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封闭气泡的轻质混凝土。
2最早的保温办法,是增加墙体厚度,但不能达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后来有了新型复合墙体。但这些复合墙体大多采用聚苯乙烯材料,这种材料属于易燃,且在冬季供暖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释放有害气体。而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势。发泡水泥属于气泡状隔热材料,水泥内部的那些封闭气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化和隔热化,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它还有强度高、不变形的特点,其抗压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8倍。用在楼层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中,既可以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又可以隔热、隔音。
4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这种发泡剂的原料为植物性或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绝对安全环保。
5发泡水泥的耐久性强,使用年限大于50年,可与建筑物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物终身保温。从使用成本、应用范围上看,发泡水泥也极具吸引力。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地板施工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相信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给“发泡水泥”下定义。
发泡水泥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具有哪些优势?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第2段“但这些复合墙体大多采用聚苯乙烯材料”中的“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