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一文,完成小题。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文中第④段划线词“居然”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简要说说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文章结尾说“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作为一名中学生,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我们在物种保护方面可以做些什么。(4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电子纸开启阅读新时代
①自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直到今天,纸一直是最主要的阅读载体。纸质媒体有很多优点:一是反射低,视觉感舒适;二是亮度高;三是反差大,分辨率高,看每一个字都特别清楚;四是视角广。另外,图文印刷后有永久性,印刷上去之后不再耗电和油墨。最后一点是纸质媒体轻便,可卷曲。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发达,使纸质媒体暴露出信息量有限,不能动态查询的缺点。但人们仍然习惯于纸质阅读,主要是人类遗留下来的习惯。
②目前,已有许多人通过液晶显示屏等阅读器进行阅读,但是,从阅读是否舒适的角度看,液晶显示屏和纸张相比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液晶显示屏必须得有背景灯,长时间阅读会导致眼睛疲劳;而电子书阅读器通常采用反射式液晶屏,反差程度较低,亮度也不是很好。
③电子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选择,电子纸利用电泳显示技术原理发明而成。在电场的作用下,黑白两种不同的颗粒不停运动,当白色的颗粒上升到上表面时,所有的环境光照射到上表面被完全反射,这样就形成了白色的状态,也就是纸的状态;当交换电极后,两种颜色的颗粒会交换位置,这样白色的颗粒就可以到下面去了,黑色的颗粒就到上面,光被黑色的颗粒全部吸收,结果就导致黑色,也就形成了黑白显示。另外,在上表面也可以有混合的状态,两种不同的颗粒成比例的混合,这样可以形成黑白及有灰度层次的不同颜色。
④目前的电子纸已经能够做出与传统纸张相近的薄厚及外观,有着与印刷品一样的质感,并且初具传统纸张的一些特性:亮度和分辨率较高,可在自然光下阅读,室内外均有较好的易读性;视角广,可从各个角度阅读;重量小,便于携带,适合移动阅读等。
⑤电子纸还有传统纸张不具备的优点:其呈现的内容不固定,它能随意存取、多次使用大量阅读材料,且便于检索。在电子纸上多次写入内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手直接写入,另一种是用复制的方法(包括网络下载)来刷新内容。只要你随身携带电子纸,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询、下载各种信息。此外,电子纸可调节字体大小,保护视力,图文刷新后不耗电,节能。这种新技术也会带来很多有益的社会影响。例如,大大降低传统纸张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树木的砍伐,大大减少发行和运输的费用等。
⑥虽然有上述很多优点,但目前电子纸还不完善:一是电子纸不能显示彩色内容;二是不能弯曲、折叠;三是其内容资源比较贫乏,需要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等行业都在电子纸平台上出售内容产品,并实现版权保护,共同来丰富电子纸的内容资源。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③段划线的“上述问题”指的是哪些问题?请分别概括回答。
选文第④段中划线词“目前”不能删去,请你说明理由。
选文第⑥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有何作用?(3分)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选文第⑥一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3分)
选文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至少”为什么不能去掉?(3分)
阅读《看云识天气》中的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②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③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说说云上的光彩有哪几种。
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有哪些作用? (4分)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解释下面句子划线词的含义。(2分)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是第②段的中心句。 |
B.“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说明看云识天气是不准确的。 |
C.“东虹轰隆西虹雨”等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
D.“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中“大多”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 |
阅读《南海》一文,完成小题。
南海
①南海,外国人又称“南中国海”。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我国沿海渔民就开始在南海捕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了南海郡,《马可•波罗游记》中也多次提到过“南海”。
②南海以我国大陆及台湾岛为北界,南抵印尼加里曼丹岛,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它比渤海、黄海、东海面积总和还大得多。
③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它的北岸是我国南部一段漫长的海岸线,排列着汕头、深圳、广州、湛江、海口、北海等一系列重要港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黄金海道。南海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红树林生长岸区和珊瑚礁区,它也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南海出产的龙虾、海马、玳瑁闻名于世。沿海的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合浦出产的珍珠称为“南珠”,称誉全球。南海的丰富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一带,专家预测,它将会成为波斯湾那样的大油气田。
④在人口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南海和渤海、黄海、东海一起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空间,它是中华民族怀抱中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南海?(3分)
说说文章开头的作用。(3分)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海,但最近南海争端已渐趋国际化,愈演愈烈。中学生晓畅却认为南海距离我们太遥远了,南海问题是国家领导和军事学家考虑的问题,与我们无关。假如你是晓畅的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4分)
《中国石拱桥》选段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4分)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②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
③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为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回答。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
“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删去可以吗?并说明理由。
这段文字的第⑨句运用哪种表达方式?说说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材料链接:2012年12月9日晚上,2012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开幕。市委书记陈铁雄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据了解,今年的温岭石文化节,将推出“阳光温岭大畅游”活动,当地长屿、方山、石塘曙光碑等景区将连续3天实行门票五折优惠;中国美院和上海书画院的书画家还将登上方山,参加方山笔会,方山印社也将正式揭牌。
给这则材料拟一个标题:
选文依次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晕”,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微博出现于2006年,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迅速传播。从唐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再到上海11·15火灾事故的网上直播,微博在几次事件中均表现其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当今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已成为一个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识的强大平台。
②微博的最初用途是让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向外界播报自己的所作所为。目前,这还是微博的主要用途。由于微博的使用,人们开始能够创造并传播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消费信息一——消费他人传播和“控制”的信息。如此一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进一步地拓展。
③微博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一种非正式渠道,对会议进行实时报道。与会者可以把会议内容贴到接收信息来源更新的公共订阅网站,这样就可以使那些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听到”发言人正在讲什么内容了。这样做还可以使那些与会人员看到其他人对发言人所讲内容的理解和反馈,并且经常会在此后某个时刻引发对该话题的进一步讨论。这样一来,这个订阅网站就变成了思想和观点的档案库,对与会者来说,它是未来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把微博作为传播会议内容的一种非正式渠道也是一种良好的市场营销演练,因为目标事件会得到相当大的曝光率。
④此外,微博还能够使人们参与到具有重要社会和政治意义的问题的讨论中来。微博用户贴出关于危机情境的实时新闻不断更新,几秒钟内全世界的读者都能看到这条新闻,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众多的从政人士和政府机构现在都在用微博发布公告。
⑤微博这种社交网络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招呼语已然变成了:朋友,今天你“微博”了吗?
(选自《读者》2011年第11期,有删改)
为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 )
A 微博 B 微博用途
C 今天你“微博”了吗 D 获取信息的渠道
理由:
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微博的用途?
第①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微博,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别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玩微博成为一种时尚,玩微博成为一种习惯,玩微博成为一种生活,任何东西都有利弊之分,文中涉及的多是微博的好处,微博对青少年来说有什么负面影响吗?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家里冰箱不制冷了,甚至奶牛放屁,都可能影响气候变化。这是夸大其辞、危言耸听吗?
②现在,“全球变暖是不争的科学事实”,2007年2月2日,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近10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报告认为,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的增加是近50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③许多科学家都致力寻找全球变暖的因素,美国犹他州大学的肯·奥尔森研究表明:甲烷最初从牛的瘤胃分泌出来进入循环系统,一部分通过打嗝排出体外成为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其加温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0倍。全球10.5亿头牛排放的甲烷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占全球甲烷排放量的1/3。联合国FAO报告称:牛排放的废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
④中国生态学家、中科院院士张新时解释说,牛、羊等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甲烷,通过打嗝、放屁的方式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此外,牛的排泄物也能产生出100多种污染气体。而全球10.5亿头牛排放的废气,甚至超过了汽车、飞机等人类其他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⑤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表报告称,饲养业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影响。报告指出,一头牛每年要排出9千克可形成烟雾的污染物,其污染程度甚至超过一辆小型汽车。
⑥针对牛放屁对环境的污染,西方国家已开始采取限制牛放屁的措施。英国科学家已为牛设计出环保餐单,以减少牛群打嗝放屁时排放的甲烷含量;美国加州官员也宣布,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政府将制定法规,要求养牛业者引进新技术保证牛打嗝和放屁不污染环境;而新西兰则决定向农民征收牛、羊的“放屁税”,以控制对大气的污染。
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牛、羊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的?
第⑥段中西方国家的做法你赞同吗?你觉得我们中国需要类似这样的措施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共18分)
太阳风暴
①曾经热映的一部电影《2012》让2012年这个普通的年份充满了各种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而太阳风暴成为了“2012”末世预言猜想的灾难制造者之一。太阳风暴的到来到底是否如同传言那样是毁灭性的灾难呢?
②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太阳黑子数量有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周期。剧烈的太阳活动是指太阳上的爆发现象,如太阳耀斑、日珥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等,被通俗地称为“太阳风暴”。
③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往往发生许多次大大小小的太阳风暴。太阳爆发中剧烈增长的电磁波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磁化等离子体,冲击地球的磁层、影响电离层和地球高层大气,会引起地球空间环境急剧变化,形成空间天气过程。空间灾害天气对航天、通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直接的干扰,引发高技术系统故障,甚至造成更大危害,例如造成卫星失控、卫星载荷受损、导航系统产生严重偏差、短波通讯中断,大范围供电系统故障等。任何一次对航天、信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影响的太阳风暴所引起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历史上由太阳风暴造成的灾害事故不胜枚举。正如我们受到台风、水灾和地震的危害一样,人类社会也面临着太阳风暴的威胁。
④太阳风暴造成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达程度提高而增加。1859年发生了史称“卡林顿事件”的太阳风暴。该次太阳风暴就其规模而言,可以称之为“超级太阳风暴”或“超强太阳风暴”。在当时该太阳风暴对刚刚形成的电报网路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电报员触电、电报纸燃烧。这一事件的地磁效应,是近一百年来最强的1989年3月的太阳风暴三倍以上。后者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停电9个小时。假如“卡林顿事件”发生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造成的影响的确不可估量。在“超级太阳风暴”的冲击下,航天、信息系统可能被摧毁,电力系统可能遭到严重破坏。正因为如此,美国科学家提出警告,“超级太阳风暴”会让美国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他们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
⑤但“超级太阳风暴”袭击的危害并不是无限的,它的到来并非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当前社会上关于“超级太阳风暴”到来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的说法,主要源于对太阳活动的认识不清和相关灾难影片引发的臆想。国内外已有许多科学家对这种世界末日说法给予了批驳。
⑥太阳风虽然猛烈,一般却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保护伞——地球磁场。然而百密一疏,当遭遇“超级太阳风暴”时,仍然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但它的影响不至于毁灭地球。人类通过监测太阳活动的形成和演变,可以看到诸多太阳风暴可能发生的先兆现象。如太阳表面出现异常的黑子群,日冕中出现异常的活动,大规模爆发前的太阳磁场结构异常等。虽然人类不能准确预报太阳风暴的发生时间和强度,虽然这些现象不一定意味着“超级太阳风暴”发生,但人类的检测足以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而且“超级太阳风暴”的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属于低概率事件。
⑦我国科学家在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加强了自主研究的力度,实施了关于太阳风暴和空间灾害天气前沿领域的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的系列研究课题,在基础研究和预报服务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太阳物理研究工作者在太阳活动形成机制、太阳爆发过程的能量积累和释放等重要的研究方向,都有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活动预报方法和模式,为我国多项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空间环境安全保障服务。同时,我国学者在多方面开展太阳活动研究国际合作。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我国太阳物理学者与印度科学家合作,由太阳发电机理论对第24太阳活动周期的峰值作出了有影响的预报。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太阳风暴进行了说明?
有人认为选文第①段十分多余,删去后文章更简洁明了。请你告诉他不能删去此段的理由。
第③段中两个划线词语的使用均十分准确,请分析其作用。
⑴甚至:
⑵任何一次:
作者列举“卡林顿事件”和“魁北克停电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超级太阳风暴”曾经对地球造成过严重的影响。 |
B.如果太阳表面出现异常的黑子群,日冕中出现异常的活动,大规模爆发前的太阳磁场 结构异常等,就意味着“超级太阳风暴”即将爆发。 |
C.到现在为止,人类都不能准确预报太阳风暴的发生时间和强度。 |
D.选文最后一段从“加强自主研究力度”和“开展国际合作”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为应对太阳风暴所做的工作。 |
给抗生素“把把脉”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有很多,厂家、药店、医院,受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查整顿效果有限。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发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第②段结尾处的例子意在说明: 。
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的例很多:王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不见好转,第二天,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且非细菌性,医生给她开了药,于是服用。第三天,为让自己早点痊愈,王阿姨在服用医生开的药的基础上还加服了原有的头孢氨苄胶囊。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材料,简要分析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材料】
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的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流行性感冒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形下7-10天左右痊愈,但有的人会感到疲乏无力,且会持续2-3周。
答: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份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於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於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结合全文说说黄山松给我哪些方面的震动?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②於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写山下之松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
舌尖上的军队
①曾几何时,一档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在央视热播,笔者就来说说舌尖上的军队。
②二战中,美军士兵对装备的午餐肉罐头深恶痛绝,他们甚至编出很多段子来调侃这种罐头。然而,在战时的英国,午餐肉罐头被当地百姓当作圣诞菜肴享用。这种落差就是国力的体现。
③越战之后,美国淘汰了老旧的马口铁罐头包装口粮。硬质罐头的重量、硬度影响了携带的便捷性。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采用一种被称为软罐头的包装技术。采用软包装不仅拥有和马口铁罐头同样的保质期,还便于携带和空投。包装废物在战时也易于被掩埋或者带走。在执行秘密任务时,也不会因为碰撞而发出声响。
④最早使用软罐头技术的是美军特种部队。他们经常需要在越南丛林中执行超过十天的远距离巡逻或者偷袭任务,携带传统的硬质罐头非常不便。美军后勤部门拿出用于医疗包装的高分子材料包食物给士兵吃。美国一直用最新的科技来推动军队的饮食进步,并将其视为战斗力的一部分。
⑤除了软罐头之外,营养支持技术也是来自于美国军方。营养支持本是医学专门技术。上世纪50年代,美军开始研究此项医学技术,通过给士兵注射营养液便可以维持生存,而且达到无损健康、保持精力旺盛的效果。美国军方打算送宇航员上太空,不进食则无需考虑宇航员的排便问题。最后这个实验失败了,因为即便什么都不吃仍然会有排便,人体的胆汁需要通过排泄系统排出。这种技术被用于治疗消化道出现问题的重症病人。中国就有因为癌症需要切除整个肠道和胃部的病人一直靠营养液维持生存,甚至结婚生子并存活。军队餐饮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可以推动民用商业领域的进步。
⑥上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配发新型单兵口粮。这是一种可以自热并且携带安全的前线口粮。为了避免口味单调,美军开发出二十多种不同的菜品,甚至为回教徒和素食主义者开发出专用的口粮。
⑦我军有无类似的军用口粮呢?
⑧我军后勤部门一直在研发各种军用食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压缩饼干。压缩饼干可被视为炒面的升级版,当初制造压缩饼干是希望方便携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缩饼干的口感和营养也有所改善。有很多人认为,压缩饼干是一种泡过之后可以变得很大的食品,这并不是制造者的目的。压缩饼干的单位热量也谈不上很高,至少与同等质量的肉类比没有什么优势。整体而言,这是一种不算先进的单兵口粮。
⑨中国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军用食品是脱水米饭,最早发明脱水米饭的是旧日本军队。中国改良了日本的技术,只要加入少量热水,脱水米饭就可以食用,口感也接近一般的米饭。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效仿美国研制了类似的单兵自热食品,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十多种不同的改良型号,适用于各个军兵种。
⑩一个国家的军队是否强大,不完全在于拥有多少飞机坦克航母,而吃饭的水平往往能体现其后勤能力。对军用食品的研制开发,是军队建设今后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全文看,军用食品要具有哪些特点?
根据第⑤段内容,请给军方“营养支持技术”下定义。
营养支持技术是 技术方法。
文章第⑧段加点的“不算先进”能不能改为“不先进”?请结合文段内容回答。
下列有关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美国和中国的军用食品发展情况,其中介绍美国军用食品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
B.文章标题化用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神秘的军方信息生活化,新颖别致,容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
C.文章第⑥段中举中国癌症病人靠营养液维持生存的事例,意在说明将医学上的营养支持技术运用到军用食品研制上是无法实现的。 |
D.中国在军用食品技术研制发展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这更需要我们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军用食品的技术含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