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概括说明内容
初中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通过旧毡帽朋友“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真挚同情。
B.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生动地描绘了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流露出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C.茅盾的散文《白鹭》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D.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物通讯《始终眷恋着祖国》以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为明线,以时间为暗线,记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B.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来命题立意,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C.山水游记《小石潭记》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D.《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给文中横线上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提示填空。
《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着北方军民______________的精神;《草莓》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______________的联想;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一厘米》中陶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形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短文。(共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阿长与《山海经》》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轻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B.南宋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歌中抒发了国破家亡之痛,表现了誓死报国的赤诚之心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C.美国作家欧亨利曾指出小小说的特点:1、立意新颖2、结构严谨3、结尾惊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就是这样一篇典型的小小说。
D.《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这两种写法都为“截取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通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B.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C.新闻又称消息,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大部分,其中前三者是新闻中必不可少的;它有着和记叙文相同的六要素。
D.《背影》是老舍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歌颂了苏维埃青年为保卫革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B.保尔因救朱赫来被告密而被警卫队关押,后来撒谎才被释放。他不敢回家,怕哥哥阿尔焦姆打他,便到林务官家找冬妮亚,可冬妮娅的母亲因怕受牵连而拒绝接受保尔。
C.看到朱赫来被土匪抓住,保尔奋不顾身地开枪打死土匪,救下了朱赫来。这一幕被丽莎目睹,但是当受到讯问时,丽莎没有说出真相,以后也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
D.冬妮娅和保尔以前是一对好朋友和恋人,多年后两人在筑路工地相见,冬妮娅对衣衫褴褛,只是一个筑路工的保尔感到失望,保尔对冬妮娅的“酸臭味”更是不屑一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这段话中关于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文学作品中自然也不乏很多农民的形象,

A.鲁迅笔下的闰土本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农家孩子,却因社会因素变得愚昧麻木
B.叶圣陶笔下的旧毡帽朋友指望着丰收获得更多的收入,但难逃谷贱伤农的悲剧
C.所以也有了这样一群人,陶渊明笔下不堪赋税压迫的农民,躲进了与世无争、和平安宁的桃花源
D.更有陈胜不满暴秦的统治,率领一大批农民揭竿而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现代文阅读(2小题,共7分)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节选,完成第17-18题。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选文对“我”的刻画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运用了这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本命年的回想》全文起笔处,以诗的语言尽数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华夏文明之风扑面而来,下面被衬托的春节也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B.明代作家沈复写的《幼时记趣》生动描述了童年时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反映了儿童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C.《往事依依》中,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索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再次印证了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写:“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的说法。
D.《社戏》一文主要写“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戏的愉快生活,展现了农村淳朴的风俗人情,特别是农家子弟诚挚的情谊,美好的心灵,活泼的天性,洋溢着对那一片“乐土”的眷恋和怀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季羡林等大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能听出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

A.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作品的特质。
B.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C.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
D.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的气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朦胧诗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流行的诗体。它的流行有时代的原因。但朦胧的手法大体相似,即多用象征、暗示,意象迭出等。通过你学过的朦胧诗,你试着说说下边这几句诗的大致意思。
“妈妈,我送给你一束荆棘,但玫瑰会在荆棘之中开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4分,每题2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段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艺术。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是因为“技术”强调个人独创性,能给人以审美愉悦,无法被复制;而“艺术”则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一般可大量复制。
C.因为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达到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所以也符合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D.选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引资料、作诠释等几种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一般科学准确,分寸感极强。请品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读书,能使我们在理想的路上拾级而上。当我们游刃于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中时,我们能接受到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能感觉到时代先锋业已倾吐的气息,能分辨出智慧善良和愚昧丑陋。区区五尺之躯,短短荏苒光阴,惟有读书能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A.不读书就一定不能实现理想。
B.读书,能让我们跨越时空,接触到平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人物。
C.多读书更能让人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
D.读书是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的惟一途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概括说明内容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