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4)题。
丽丽、红红、军军征得爷爷同意,乐呵呵地进入了爷爷的书房。
军军:(一屁股坐到书桌旁,发现新大陆般)快来看,这是爷爷的笔记哦(如图)
丽丽:(一把夺过来,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在许多时候,把字和词错过了,就把整个作品错过了……
红红:嘿,从爷爷的笔记中我发现了一种读书方法,(1) 。
丽丽:红红,拙见!你归纳的读书方法让我茅塞顿开。
军军:丽丽,怎么是"拙见"?应该是"(2) "喲。爷爷,对吧?
爷爷:(点点头)谦辞、敬辞不能用反哦。
军军: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可以把(3) (甲、毕飞字;乙、但汉松)的话作为"反对用浓缩音频替代文本阅读"的论据了,明天的辩论赛我可威武啦。
爷爷:(欣慰地看了看三个孩子)小家伙们了不起!你们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说给爷爷听听。
军军:(抢答道)(4) 。
(1)红红的发现:
(2)应该是" "
(3) (填"甲"或"乙")的话
(4)请替军军说出一种读书方法: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黎峨道中①
[清]查慎行
青红颜色裹头妆,
尺布缝裙称膝长。
仡佬打牙②初嫁女,
花苗③跳月便随郎。
(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王英志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注释】①黎峨道中:自云南黎州至峨山县的途中。②仡佬(Gē lǎo)打牙:即打牙仡佬,少数民族仡佬族中的一种。③花苗:苗族。
【材料二】
由商到周,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例。商代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个宽宽的花带子束腰。平民或奴隶的头饰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铜、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做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
(选自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中华书局2013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苗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因为苗族服饰最美丽。苗族服饰所凝聚的,是历史的记忆。苗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史。
古籍记载,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便被视为苗族的先祖。涿鹿大战,蚩尤兵败,战死冀州,九黎部落群龙无首,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
不久,一个新的政权﹣﹣三苗国,建立在江淮河湖地区。然而,历史赋予这个民族的命运是悲惨的。当苗族的先民们总算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的机会,又相继遭到尧、舜、禹的长期征伐,三苗被迫迁徙到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中。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苗族先民又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迁徙。他们大部分沿乌江西行,进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即使是最悲伤的时刻,苗族先民们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眷恋、热爱和对美的歌颂、追求,没有放弃为昨天、为历史留下永恒的见证:
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
插在姑娘的头上
让我们割下树浆
染在阿嫂的衣上
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
画在阿妈的裙上
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
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过的地方
在林林总总的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做“兰娟衣”的女装。其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说兰娟是古代的一位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处绣上一个湖泊状图案。以后,每渡一条河,每翻一座山,她都要在衣服上缝下记号。记号越来越多,竟然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密密麻麻,陆离斑驳。后来,她的女儿要出嫁了,她按照所记的符号,重新用各种不同的彩线,精心绣制出一套特别精巧漂亮的女装,作为女儿的嫁衣。“兰娟衣”从此流传开来。
就这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苗族同胞“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自己的服饰承担了其他任何服饰都不能够承担的沉重使命,并最终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有一种风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
在苗族的观念里,人死后,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被祖先所承认,灵魂也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那是壮丽而神圣的“还乡”!
(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改)
(1)请简要描绘诗人在黎峨道中看到的场景。
(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苗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3)顺顺在博物馆看到一件绣有牡丹花的古代苗族衣裳。牡丹产于北方,西南并不生长。顺顺很奇怪。你阅读上述材料后,向顺顺谈了自己的理解。(请写出五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闻回放
在教育部10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面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同时,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选自《南方周末》2020年10月17日 有删减)
【材料二】新闻回放
________
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记者字强) 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
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体育考试分三年6次进行,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分40分。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预约测试"两种方式,"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学生的体重身高指数(BMI)、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每学年测试一次,并根据学生本人每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赋分,以减少个体先天因素影响。竞赛加分按年度学校体育竞赛计划有序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进行加分。
(选自新华网2020年12月4日 有删减)
【材料三】新闻评论
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
王阳
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尤其是云南,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媲美语数外等主课,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所提高;忧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
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科目不同于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其实,家长对孩子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测试,长跑、跳远、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本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
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高对孩子成长利大于弊,有些运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笔者以为,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啥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
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是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3日 有删改)
班级开展新闻阅读探究性学习沃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拟写新闻标题】
(1)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老师:请同学们展示摘录的新闻标题,并交流讨论。
小语:我摘录的标题是"啊!体育我的最爱!"
小文:你摘录的不像新闻标题吧,因为① 。
小语;我摘录的另一个标题是"全国举重锦标赛石智勇超世界记录"。
小文;这个标题好,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
老师:大家的交流讨论非常好,请给材料二拟个标题吧。
小文:我拟的标题是② 。
【读懂新闻内容】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 |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五登峰指出,要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
B. |
《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分3年完成,总分100分。 |
C. |
"统一测试"指学校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 |
D. |
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要做两手规划,当下要去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长远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
【补写采访提纲】
(3)结合材料,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时间 |
6月15日 |
采访地点 |
校园内 |
采访目的 |
① |
||
采访对象 |
体育老师 |
校长 |
|
采访问题 |
您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② |
①学校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 ②学校会配置更多的体育器材吗? ③ |
【解决实际问题】
(4)小语妈妈听说中考体育分值要提高,要求他放弃心爱的乒乓球训练,去培训机构参加体育考试项目培优,小语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结合材料三,请你帮助小语劝说他妈妈改变主意。
走襄阳,开阔视野;游天下,增长见识。班里开展“背起行囊走襄阳”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背起行囊一起出发吧!
【拟写标语】
出发前,班主任做了动员讲话,他说:“襄阳,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在襄阳的大地上,去开阔眼界、累积知识、增长才干吧!”请你依据班主任的讲话,仿照前句,在横线上补写后句,形成一条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游览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胜读万卷书, 。
【设计活动】
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班主任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开动脑筋再设计一种。
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
活动二:寻找最美家庭
活动三:
【明辨节日】
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在访民风民俗间隙,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破解密码】
活动归途中传来消息,今年襄阳有四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引发了大家热议:“最美家庭”“美”在何处?请认真探究以下两则材料,破解“美”的“密码”。
材料一:王华革,襄阳退休教师,一个重度智障儿的母亲,她与爱人用浓浓的父母亲情为孩子撑起了爱的天空,将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之路,圆特殊家庭的幸福梦。今年,王华革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
材料二:沈建军,枣阳人,20 多年来,他和妻子一方面背着两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踏遍大半个中国,倾其所有为孩子求医问药;另一方面经常鼓励两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在父母的激励下,沈小勇兄弟为社会各界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还经常通过网络现身说教,鼓励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沈建军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最美家庭”“美”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5月14日,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安化县的邓超芝家庭和桃江县的龙咏非家庭榜上有名。班上开展学习最美家庭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探“美”
请你根据记者的采访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两个家庭“美”的共同点。
【材料一】邓超芝2007年把公公龚寿松创办的茶厂接管下来,也把好的家风传承下来儿子龚意成的炒茶手艺是他爷爷手把手教的。邓超芝创办“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茶农签订最低收购价格合同,为茶农户免费提供价值500多万元的种苗和有机肥,带动486尸1600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材料二】1998年,龙咏非白手起家,创办了“喜龙餐饮”。如今,企业拥有员工150多名,成为桃江有名的餐饮“巨头”。龙咏非把每一位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而每一位员工也把“喜龙餐饮”当成了自己的家。从2012年起,龙咏非每年要带领“喜龙餐饮”员工参与关爱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为老人赠送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物资。
(2)任务二:颂“美
同学们被两个家庭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决定写一副贺联,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上联:扬最美家风,修身立德为典范
下联:
A.承传统美德,克已奉公树榜样
B.倡文明风尚,振兴家国谋幸福
C.显大爱风范,乐善好施作楷模
D.创社会和谐,富国强民展风采
(3)任务三:倡“美”
为完成好学习最美家庭的实践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采访、征联除外)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近日启动2020年度“书香中国万里行”线上巡回宣传报道活动,线上采访的第一站放在重庆。据悉,从3月下旬开始,重庆市全民阅读办公室每月最后一个周五都会面向市民推荐10本好书。
自疫情暴发以来,全民阅读媒体联盟联合全国新闻出版业同行,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推送可免费阅读的图书,助力全民抗疫。比如,面向大众推送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区服务心理技巧50问》,面向高校师生推送了“在线选书用书免费数字内容平台服务”,面向企业职工推送了《新型冠状病毒职工防护知识50问》,面向医护人员推送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手册》,面向中小学生推送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学生防护读本》,面向特殊儿童群体推送了《走开!冠小毒》,面向诗词爱好者推送了电子书专辑“带你走进诗词的海洋”……同时,还特邀柳斌杰、朱永新、何建明、聂震宁、宋明昌等专家学者以笔谈的方式参加网上“红沙发”高端访谈,分享“以读攻‘毒’齐抗疫,足不出户好读书”的思考。
(节选自“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网)
材料二
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有声读物,呈现了互联网时代阅读的重大变迁。尽管仍低于纸质书和电子书读者,但自2011年以来,听有声读物的用户人数一直在稳步上升。
美国《出版人周刊》杂志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有声读物的读者从2016年的14%上升到2018年的18%.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不难想象,在2019年,很快就有近1/4的美国人会选择有声读物。
然打造高质量的有声读物比提供按需印刷的图书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和投资,但这是推动图书市场继续增长的一个很好的方式。由于美国人实际阅读纸质书的时间在减少,所以有声读物是一种更好地到达“读者”的途径,用户可以在通勤或其他活动中使用有声读物来消磨时间。
数字有声读物服务网站有声读物网的总经理伊恩•斯莫尔已经跟踪有声读物行业发展超过14年,斯莫尔对福布斯网的记者亚当•罗威说:“2019年,有声读物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多的增长和演变。我预测会有更多的竞争者进入这个市场,随着出版商尝试新的事物,这个行业会有更多的创造力。我们将看到有外部行业试图与有声读物的出版商结盟,以参与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不同行业的合作会给有声读物增加增长潜力,会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服务类型。”
音频受众面也在不断扩大,听书群体正在年轻化,并且有更多语种的用户加入这个市场。斯莫尔说:“在有声读物的用户中,年轻人这一群体的性别均衡程度将比我们之前看到的还要高。2019年有声读物的列车将继续保持高速运行,没有出版商愿意落后。”
(节选自2019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度“书香中国万里行”全民阅读活动是由重庆站最先开始开展的。
B.中国全民阅读管理部门在每月最后一个周五都会面向市民推荐10本好书。
C.全国新闻出版业同行在疫情暴发前后借助网络媒体推送可免费阅读图书。
D.部分专家学者分享了“以读攻‘毒’齐抗疫,足不出户好读书”的思考。
(2)下列关于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纸质书、电子书、有声读物并存,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点。
B.近年来,电子书、有声读物用户稳步上升,纸质书读者不断减少。
C.广大读者因为有声读物有着更优于其他书籍的内容而选择“阅读”。
D.老年群体因为视力、听力不好而普遍拒绝接受电子书和有声读物。
(3)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今年的“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体现了“抗疫”方面的主题。
B.有关方面的读书推荐具有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推荐的特点。
C.出版社并不愿意花更多的努力和投资打造高质量的有声读物。
D.“不同行业合作会给有声读物增加增长潜力”成为新的期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宁吉喆表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
材料二:
(摘编自《环球日报》2021年5月18日)
材料三:
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其带来的一个挑战,就是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后回落。
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
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23.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
宁吉喆也提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12日)
(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以上。 |
B. |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情况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
C. | 中国人口问题引起世界关注,日本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相似问题,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
D. | 面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
(2)仔细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综合实践。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以内,语言得体)。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发生减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 毫米。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在持续上升。
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会令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不适合耕作,甚至引起饥荒。二是引起"水循环"变化,如山峰积雪减少,季节性河流径流发生重大改变。三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包括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以及疟疾等热带疾病的传播。四最为严重,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飓风加剧等。
材料二: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我国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实现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
这两个方面,【甲】是关键,尤其是要【乙】。
材料三:
|
我国当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为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农林业吸收碳汇每年约增加8亿吨至10亿吨,仅相当于排放量的7%左右。未来,随着新增林地面积潜力减少,主要依靠加强林地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 |
材料四: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曾以"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的恶劣条件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就在这片"死亡之海",经过33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为5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库布其沙漠拥有全国I类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小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据专家测算,吉瓦级光伏治沙基地能够治理超过10万亩沙漠,年发电2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6.1万吨、二氧化硫约3.9万吨、氮氧化物约1.9万吨、粉尘约34.7万吨。
一方面是植树种草,治理土地退化,持续推动"森林增汇";一方面是"光伏治沙减排",发电制氢,发展低碳能源,持续推动"新能源减排"。库布其的这种双向碳中和模式集治沙、护河、兴业等于一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材料五:
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据测算,一辆每年在城市里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卤素灯泡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机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
(1)依据"材料一",完成如表的表格。
材料信息 |
得出的结论 |
冰原、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 |
① |
② ;③ |
温室气体减排刻不容缓 |
(2)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在"材料二"【甲】【乙】两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材料四"中使用了大量数据,简要说明其作用。
(4)依据"材料五",解说践行低碳生活的一种做法,并为此拟写一条标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睡不好,身体就会很受伤--整日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情绪不稳定,等等。2019年11月,波士顿大学科学家首次拍下大脑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包括可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觉时才能实现。该研究还证实,大脑衰老与睡眠期的脑波活动有关。
是的, 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堆积。不要指望在周末睡个懒觉就能偿还一周内欠下的睡眠债--《意识、睡眠与大脑》明确指出:睡眠不同于信用卡,被剥夺的睡眠无法补偿。
(摘自《瞭望》,有删改)
【材料二】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酒精消耗量越多,大脑健康受损越严重,且不存在"安全"的饮酒标准。有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观察性研究中,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英国约2.5万人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量与他们的大脑扫描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指出,饮酒对脑的灰质--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有影响。喝酒越多的人,其灰质的量就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容量会减少,智力衰退会更严重。较小的脑容量也预示着在记忆力测试方面的表现较差。
牛津大学临床高级研究员阿尼娅•托皮瓦拉说说:"虽然酒精对脑容量减少的作用很小(0.8%),但它比其他'可调整的'风险因素更重要。"可调整的风险因素是指"与衰老相比、你自己可以控制的"风险因素。研究小组还调查了特定的饮酒模式、饮料类型和其他健康条件是否对"饮酒对大脑健康的影响"产生了不同影响。他们发现,没有"安全"的饮酒标准,也就是说,喝酒无论多少都比不喝更糟糕。他们还发现,没有证据表明,酒的种类(葡萄酒、烈酒或啤酒等)影响了对大脑的伤害。
(选自《参考消息》,有改动)
【材料三】
关于脑体联系的一项革命性新见解揭示出,不单单是头脑产生思维和情感,我们身体运动方式也对头脑运转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开启了众多可能性,让我们能以身体为工具改变思考和感受的方式。
以你觉得轻松的速度跑步或散步,能让头脑放飞,因为脑前额叶的活动暂时减弱。这些脑区负责理性、线性思维,研究表明,减弱这些脑区的活动能让更发散、更具创意的想法涌现。上述效果能延续至散步结束后至少15分钟,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在创意会之前散步可能有所助益。问题是,与一直坐着的人相比,散步者在解决线性问题的测试中稍逊一筹。有趣的是,即使是慢走,足底感受到的轻柔压力都能对流向大脑的血液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双脚触及地面时,脚上的动脉受到压缩,从而加速血液流动,使得流向大脑的血液增加多达15%。实验显示,对血流促进效果最明显的是步频和心率同步达到每分钟120次。
深呼吸是最微小的运动,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你调节呼吸时,其实是在操控脑波,将其调整为空气进出鼻腔的频率。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同步化不止于此,还传导至负责记忆等功能的脑区,以及负责计划和决策的脑区。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而有节奏的活动能让大脑更轻松地共享信息。部分研究人员相信,大脑与呼吸同步的能力或许是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根本特征。
(选自《新科学家》,有改动)
(1)【材料一】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饮酒对脑的灰质--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有影响。
(3)依据【材三】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以身体为工具改变思考和感受的方式"的理解。
(4)通过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概括出有哪些方法使大脑更健康。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 | 双脚蝕及地面,使流向大脑的血液流速加快。流量加大,达到"洗脑"的效果。 |
B. | 研究小组调查表明。无论喝何种类型的酒。还是喝多少酒。都会给大脑带来伤害。 |
C. | 研究人员对英国约25万人的研究发现,喝酒多会使脑容量大量减少,智力衰退。 |
D. | 我们调节呼吸频率时,其实是在操控脑波,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能让大脑共享信息。 |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内对文章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工编码。通信地说,即读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阅读。其中一类策略,是从测览的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把它们作为分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就像爱吃甜食的小女孩从满地的糖果中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那些,并把选好的糖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这类阅读策略叫作"线性策略"。
②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在阅读时会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字塔",各类纷繁的信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中,变得简洁明了,需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使得阅读更有效率。这种阅读策略叫作"结构策略"。
③研究证明。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我国学者王蓉的团队在实验中邀请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在读学生,请他们阅读同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文章。其中部分学生阅读的材料没有标记提示,另外一些学生则会在文章中看到诸如下划线、加粗等提示重点内容的标记。在随后的记忆测试中,研究者们发现,不论处于什么学习水平(初中、高中、大学),阅读有标记文章的学生们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高的记忆水平。更有趣的是,实验还发现,这种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现在对于重点知识的"更佳回忆"。也就是说,文章标记就像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以自身为线索指引记忆的方向,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分离和过滤无关的冗杂信息。
④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相反,少量的有选择性的标记能够让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保存。一篇文章中有少量下划线画出的重点。你能够非常清晰地分辨出它们;如果整篇文章大部分内容都被线画满,放眼望去,你只能看到标记的海洋,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重点。
⑤不同形状的标记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用哪种特殊符号做笔记更有利于记忆知识呢?实验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在帮助读者进行阅读记忆方面,连续的下划线(横线或者波浪线)比着重号(每个字下画三角形)更有效。研究者的解释是,连续的下划线可看作对内容的整体标记,着重号则是分别对单个汉字进行标记。阅读时,读者更容易把下划线标记的内容在大脑里串联起来进行加工,而对着重号标记的内容仍然是以一个个汉字的形式进行独立记忆。因此,在对整体内容的记忆上,下划线的效果更好。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1,04B)
【材料二】
学习者常见的做笔记的方法有:
标记法。在书上重要之处圈、点、勾、画,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寻找文章脉络等。
批注法。批注是把段落要点、疑难注释、心得体会等随手写在书上空白处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使读者掌握书中的细节盒要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列提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也会产生一定的联系,使用列提纲的方式就能迅速确立它们之间的关联。
(摘编自姚建礼《初中生语文课堂笔记研究策略》)
【材料三】
(1)下列表述与材料一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阅读的"结构策略",是从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将其作为分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 |
B. | 阅读有标记的文章,学生整体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水平,且初中生表现远超高中生、大学生。 |
C. | 文章标记不仅能促进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且能实现重点知识的"更佳记忆"。 |
D. | 实验发现,不同形状的标记对记忆产生不同的效应,着重号更有利于知识记忆。 |
(2)什么是阅读的"结构策略"?请根据材料一给它下定义。
(3)材料三是一位同学做的笔记,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4)请运用材料二中的摘要法,给材料一中的第③④⑤段做摘要。80字左右。
【访江南秘境,引文明之思】
市里将组织评选本市优秀文化遗产项目,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任务。
瓯江上游,一片残存的江南田园
在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苏杭地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日渐消亡。然而,在浙西南(丽水地区)的瓯江上游,却隐藏着两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
松阴溪畔 隐藏着罕见的古村落群
作为瓯江上游最长的支流,松阴溪还有小支流30余条,两岸阡陌连连、稻浪滚滚、茶桑翠翠,数以百计的古村就隐藏在那大大小小的河谷中。当浙江众多地方早已充满喧嚣时,这里似乎还保持着农耕社会的慢生活节奏。
如果是首次去山下阳村,你一定会迷失方向:它的道路没有一个十字路口,只有数不清的"丁"字路,据说这样意味着"人丁兴旺";进村之后,一条巷弄就有一个转折,往往连着一座老宅的后门,走过几个转角,又见一条通道。登上后山,可以发现整个村庄是遵循阴阳五行布局的。村南的月池旁边还有一座别致的地坛,周围则有三座宽敞的大房子,门楣匾额上分别刻着"祥纳启明""瑞映长庚"和"南极照临",正好对应东、西、南三个方位的星辰。一个看似普通的村落,有"四方神兽"拱卫,暗藏阴阳五行,又有内外星象遥相呼应,让人赞叹设计者的用心良苦,三座大屋是村中张氏的宗祠,祠堂正殿在前,月池居中,香火堂和小宗祠殿在后,村子夹承风水、呼应天地,意在祈来风调雨顺,家族兴旺。
松阳的古村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山下阳村张民来自福建泉州,内孟村孟氏是孟子后人……松阳有百余个村落保留着古代族谱,详细记载了宗族的起源、迁徙、发展脉络。中国历史上几次重要移民活动中,浙西南均是一处重要的避难所,这些多元化的古村落也多由移民繁行而成,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只是,他们费尽心思设计出来的家园,给后人留下了太多谜团。
好溪流域乡村中诞生了一座座"广厦"
松岩村 ①四周被数重青山环艳,村前则是好溪的弧形身躯,这样一个山水交汇地带,数幢大小不一的三合院、四合院组成了一个"藏风纳水"的古村落。
在所有房屋中,最大一幢有120个房间,被主人叫做"百廿间",是这个村庄的主体建筑,最多的时候同时居住着300多口人。"百廿间"是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大型建筑,始建于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年),宽53.8来,长69米,建筑面积3700方水,是日前水市启梦教体古建筑之一。
的确,"百廿间"的空间太大了。谁又能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山村,竟藏着这种堪与贵族宅邸相媲美的大宅!一眼看去,"百廿间"的格局很像微缩版的宫殿:门楼、前厅、中厅、后堂组成一条中轴线,"三厅一堂"的格局十分紧密。
乐在好溪流域行走,最让人惊叹的是:一个个朴实先华的古村落中,常常隐藏着面积、体积庞大的天宅。资料显示,道门游击府、九进厅、卢氏尚书府面积均在2000~4000平方米。浙西南秘境会慢慢走向消亡吗?
浙东北、浙东南、渐西北、浙中已经快速步入工业文明,大量的古村落在机器轰鸣中倒下。田国牧歌式的农业文明,是古村落继续存在的土壤。而随着农耕社会的逝去,松阳吴弄村的耕读家族不可挽回地败落了,大多数吴弄人迁出了世代居住的老屋、村庄开始变成高敞的躯壳,发生过的往事已无人知晓,让我们不停地慨叹它过往的风流。
瓯江上游、这块江南最后的秘境,未来是否会重蹈苏杭的覆辙?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4期,作者鲁晓敏,有删改)
[注释]①因修水库,2017年开始政府斥巨资将"百廿间"整体搬迁,松岩村已不复存在。
(1)根据材料,推荐一个文化遗产项目参选。项目可以是古村落,也可以是古建筑。请结合文本内容写推荐理由。
市优秀文化遗产项目推荐书 项目名称: 推荐理由: |
(2)推荐项目确定后,学校将组织实地考察。请根据材料,补充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
暑假 |
采访地点 |
① (与推荐项目一致) |
参加人员 |
第1小分队 |
采访方式 |
现场走访 |
采访目的 |
② |
||
采访对象 |
A.村中老人B.村里学生C.文物专家(任选一个对象) |
||
采访问题 |
③ |
材料一: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 2167 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它的名字来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该诗通篇是屈原关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探索精神。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 5 吨左右。"天问一号"环绕器的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巡视器将对火星开展为期 90 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任务。"祝融号"火星车要完成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从而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
(选编自百度网)
材料二:中国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曾介绍,人类的探火史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见下表)。人类迈出探索脚步的国家只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迄今,在 44 次探索任务中,只有 20 余次完全或者部分实现了目标,能够着陆火星并成功开展探测任务的仅为个位数。其中,美国的四次探索任务分别创造了人类第
一次成功接近火星、绕飞火星轨道、着陆火星、开展火星地面探测的历史。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
(选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阶段 |
时间 |
方式与任务 |
第一阶段 |
1960~1970年 |
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 |
第二阶段 |
1970~1990年 |
开展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 |
第三阶段 |
1990年代至今 |
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寻找火星水存在的证据和生命迹象。 |
材料三:2021 年 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为此致贺电。他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
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选编自教育部网站)
(1)下列对"天问一号"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它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B."天问一号"探测器用屈原的《天问》命名,是因为《天问》表达了诗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中国的火星探测就需要这种精神。
C."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它们的功能各异,其中"环绕器"的主要任务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和为期 90 天的火星巡视探测。
D.火星距离地球很远,因此"天问一号"发射后,经过 9 个多月的飞行,才成功着陆于火星预选着陆区。
(2)下列对材料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的火星探测史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探测任务各有侧重,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
B.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开展火星探测一般分为"飞跃探测、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并举以及着陆巡视探测"三种方式。
C.自人类开展火星探索以来,在 44 次探索任务中约占一半的次数完全或部分地实现了目标,这说明火星探测难度大、成功率不高。
D.美国成功进行了四次火星探索,创造了人类探火史上四个第一;而中国一次就实现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说明中国火星探测水平远高于美国。
(3)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请结合材料,说说"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在哪里?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中字不倚偏,国字更庄严,人字互支撑,民字在心田。中国人爱中国字,写成雄文千方篇。中国人如中国字,承载文明天地间,方方正正中国字,稳稳重重有内涵,笔笔画画巧架构,长长短短紧相连,血脉紧相连……”
(节选自《中国字》歌词)
材料二:
国内首档解字溯源节目《奇妙的汉字》自开播以来备受文字爱好者喜爱。该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汉字文化”为宗旨,用独特的视角追溯汉字的历史渊源,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重拾汉字之美。“目前的汉字教育存在某些缺憾,大家往往是听其音、知其意,但字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汉字就像古董一样,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见历史的流变。”该节目总导演童中尉如是说。让观众了解这些汉字背后隐藏的传统内涵,才是《奇妙的汉字》节目制作的初衷。
材料三:
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1)阅读材料一,请根据汉字笔画的特征,将正确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一提好比 ,一折如同 ,一弯就像 ,一点恰似 。
①龙摆尾 ②峰回转 ③凤抖冠 ④剑出鞘
(2)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联系自身简要谈谈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国汉字文化。(至少答出两点)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一个名叫特奥的意大利机器人和一位中国少年钢琴手在幕后弹奏同一首肖邦的钢琴曲,让听众和钢琴演奏家郎朗辨別哪个是机器人,哪个是真人。弹奏结束后,观众有不同猜测,最后请郎朗辨认。郎朗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主持人问他:“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他说:“真人选手弹奏时有一个音符弹错了,而机器人的演奏是完美的。”
【材料二】如今,人工智能已走进很多中小学的课堂。专家表示,信息化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进行的一场革命。“智慧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自学、复习,多样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各取所需。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材料三】1957年,关国科学家司马贺曾预言10年内计算机下棋将击败人类。到1997年,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输给了IBM的计箕机“深蓝”,标志着国际象棋领域被机器攻陷,尽管比预计时间晚了30年。2016年3月9日,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在深奥的围棋棋盘上把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逼到投子认输,以总比分4:1战胜李世石。一些人开始恐慌,害怕拥有人工智能后,一日三餐,甚至连起床、上床都是它们帮我们完成。这样下去,在它们眼里,人类将一无是处。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阅读上述材料,写出三条关于“人工智能”的探究结果。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