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 |
假:借 |
B.久而乃 和 |
和:暖 |
C.同舍生皆 被绮绣 |
被:同"披",穿着 |
D.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
乐:快乐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 |
策 之不以其道 |
B.不敢出一言 以复 |
全石 以为底 |
C.学 而不思则罔 |
濯清涟 而不妖 |
D. 于我如浮云 |
皆以美 于徐公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饮泉亭记
[明]刘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日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 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已,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日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 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1)下列关于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刺广州 |
出:出任 |
B.终当不 易心 |
易:容易 |
C. 遏邪说 |
遏:遏制 |
D.人命之 修短系乎天 |
修:长 |
(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司马氏有廉臣 焉 |
焉:兼词,"于是"。 |
B.夫君子 以身立教 |
以:介词,用。 |
C.大丈夫之心 |
之:助词,的。 |
D.不得以藉口 而分其罪 |
而:连词,来。 |
(3)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②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 ① 行止 ② 。"虽不能至,然心乡 ③ 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景行(xíng):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②止:语助词。③乡:同"向"。
(1)小智同学想要知道"可谓至圣矣"中"至"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至"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到
B.到达了极点
C.极、最
D.通"致",招致,达到
(2)文中作者"适鲁"的原因是 ,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孔子 的感情。(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士尹池 ① 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② 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③ 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 ④ 经其宫 ⑤ 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 ⑥ 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 "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⑦ 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新序》)
【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女有 归
②盗窃乱贼而不 作
③潦 之经吾宫也利
④已 食三世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 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军士吏 被甲(同"披",穿着) |
亚夫乃传言开 壁门(墙壁) |
B.肉食者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
小大之 狱(指诉讼事件) |
C.又何 间焉(参与) |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
D.使人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
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独自享有) |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 之细柳军 |
醉翁 之意不在酒 |
B.何 以战 |
不 以物喜,不 以己悲 |
C.登轼 而望之 |
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
D. 其乡人曰 |
必先苦 其心志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
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
(5)《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 ①,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 ②为守,因问曰:"天使 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延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 ④张希颜者,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 ⑤桥道皆完茸,田莱 ⑥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鄽肆 ⑦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 ⑧,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张忠定公咏:张咏,益号忠定,北宋名臣。③天使:皇帝的使者。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⑤驿传(zhuàn):驿站。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⑦鄽(chán)肆:店铺。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祗候"都是官职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因问曰 |
因: |
|
②闻更鼓分明 |
闻: |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3)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 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勋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代周瑜,过蒙言议。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天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孰 若孤? |
②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 |
B.①即 更刮目相待 |
②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
C.①在军中常 苦多务 |
②必先 苦其心志 |
D.①自以为大有所 益 |
② 益慕圣贤之道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蒙辞 以军中多务 |
② 以钱覆其口 |
B.①蒙 乃始就学 |
② 乃重修重阳楼 |
C.①结友 而别 |
②成礼 而去 |
D.① 盖不可及也 |
② 盖以诱敌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4)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 舍船 |
屋 舍俨然 |
B.寻 向所志 |
便扶 向路 |
C.桑竹 之属 |
属予作文以记 之 |
D.不足 为外人道也 |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
B. |
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
C. |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文章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
D. |
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
(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滁 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 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③。而孰知上 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 ⑤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 |
阅:经过 |
B.求之下流,固颠。 |
固:坚固 |
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颠:颠倒 |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如:依照 |
(2)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僧)以为顺流下矣。
B.(坎穴)渐激渐深。
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
D.求之(于)下流。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
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
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
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
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 |
护城河 |
B.委而去之 |
委托 |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险阻 |
D.亲戚畔之 |
背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旨明确,高度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通过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
B.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明确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精辟论断。
C.文章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使用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D.文章语言晓畅明白,精炼准确。论证时擅长蓄势。使用了对举、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的一项是( )
A. | ① 可以(可以凭借)为师矣 (《<论语>十则》) |
B. | ②不见 曦月(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三峡》) |
C. |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留给,给予)陛下(《出师表》) |
D. | ②寒暑易节,始一 反(通"返",返回)焉(《愚公移山》) |
E. | ① 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终于,到底)(《河中石兽》) |
F. | ②往来而不 绝(断绝)者(《醉翁亭记》) |
G. | ①客之 美(美丽)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H. |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白白地)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 明志
②险躁则不能 治性
③年与时 驰
④非学无以 广才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 与日去/呼尔而 与之
B.非志无 以成学/可 以为师矣
C. 夫君子之行/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 则不能励精/人 则无法家拂士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 ①,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 "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张吴兴 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 ②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 ③。诸人 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 ④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 ⑤,焉别颜回?"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 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将:带、领。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那时(谢仁祖)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④坐:座位。⑤尼父:指孔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年
②戏
③咸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氏之庐也。
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选文中四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①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 ②,策驷马 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④,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 ⑤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 ⑥,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御:赶车的人。②大盖:车上的伞盖。③驷马:四匹马。④去:离开,引中为离婚。⑤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⑥抑损:克制,谦逊。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晏子为齐相
②从门间而窥其夫
③夫问其故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3)仆御是否接受了他妻子的劝诫,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