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yú):竹轿。③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
②但少闲人
③以书邀余
④谒辨才于朝音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濯足于惠因涧 |
尝射于家圃 |
B.得支径上风篁岭 |
横柯上蔽 |
C.殆非人间之境 |
马之千里者 |
D.明日乃还 |
乃不知有汉 |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
【乙】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 ①.其上有鸟,赤冠长喙。稍西,一峰高绝,有蹊阶,仅可步,相扶而上,过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来迎。峰顶有屋数十间,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 ②鸣。且暮,皆宿。至夜,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天明,皆去。
(选自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蚖:毒蛇。②铎(duó):铃铛。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寒犹 厉
②冻风 时作
③ 娟然如拭
④有僧 布袍来迎
⑤ 赤冠长喙
⑥皆 去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脱兔 之鹄 |
大道 之行 |
B.山峦 为晴雪所洗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C. 且暮,皆宿 |
年 且九十 |
D.游人 虽未盛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②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5)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来写初春景象,先写欲游不能的苦恼,再写郊游见闻,最后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
B. |
【乙】文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去新城三十里游玩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松、泉、藤、鸟、峰、房屋等很多景物,语言简练。 |
C. |
【甲】【乙】两文都恰当地运用了白描、比喻等手法,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
D. |
【甲】文对"城居者"围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进行了讽刺。【乙】文描写了城北山中幽深冷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悲伤的心境。 |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二]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游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巨室:世家大族。浮:泛舟。吕梁:地名。盍救诸:为什么不去就他呢?
(1)解释下列句中,再加点词的意思。
①度河而亡其州
②今亡亦死
③予而百金
④是许金不酬者也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A.贾人浮吕梁而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佣者笑而应曰 D.未至,道渴而死
(3)请参照示例,分别用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要改变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写一个词或一句话。[实例: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救死扶伤(或救护)]
①辍耕之陇上
②舟薄于石又覆。
(4)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5)读了选段二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各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之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乙】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①.年十有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弟,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 ②,唯县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①三传: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②符移:官府征调敕命文书的统称。
(1)选出"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中加点" 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犹文皇 之得魏征也 |
B. |
得 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
C. |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王勃) |
D. |
智能 之士思得明君(隆中对) |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A. 今齐地 方千里,百二十城 |
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
B. 能谤 讥于市朝 |
忧谗畏 讥(《出师表》) |
C. 准极陈利害,帝 益器重之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孙权劝学》) |
D. 或教准增年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这过者,受上赏。
②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4)【甲】文邹忌的劝谏方式在人际交往上给你哪些启示?
(5)通读【甲】【乙】两文,你认为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他 、 ;宋太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 。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夙夜忧叹
②斟酌 损益
③咨 诹善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临崩寄臣 以大事也 |
徒 以有先生也 |
B.还 于旧都 |
安陵君受地 于先王而守之 |
C.以彰 其咎 |
望 其旗摩 |
D.以伤先帝 之明 |
欲报 之于陛下也 |
(3)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雾凇沆砀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古诗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拏:通“挠”,撑、划。②毳衣:细毛皮衣③雾凇沆砀:寒气弥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①欣然起行 欣然:
②月色入户 户:
③是日更定矣 是:
④上下一白 一: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B.湖中焉得有此人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C.念无与乐者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二章)
D.相与步于中庭 战于长勺《曹列论战》
(3)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5)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不同点:甲文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古文阅读】
【甲】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乙】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①,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②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③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④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释】①徒跣:赤足,光脚。②专诸:春秋时吴国勇士。王僚:春秋时吴国君主。③聂政:战国 时齐国勇士。韩傀:韩国的相。④要离:春秋吴人。庆忌:吴王僚之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曰,坐盗 |
坐: |
|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 |
诣: |
|
③秦王不说 |
说: |
|
④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尝: |
|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橘生淮南则为橘 |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
B.生于淮北则为枳 |
受地于先王(《战国策•魏策四》) |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
安陵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
D.与臣而将四矣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二章》)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译文: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乙文中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是指秦王威胁唐雎要发动战争,唐雎所说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是指唐雎威胁秦王要 。(不超过4个字)
(5)晏子和唐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辩士,二者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阅读文言文《口技》译文,完成下列各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会宾客大宴(会:宴会) |
B.宾客意少舒(少:稍微) |
C.众妙毕备(毕:全) |
D.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于”与例句中的“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升序》)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
B.选文最后一段再次交代仅“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前面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C.选文中的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里是采用了以动写静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
D.选文描写口技表演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如选文第三段“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就属于典型的侧面描写。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
B.念无与为乐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C.遂至承天诗寻张怀民 遂与外人间隔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闲人”即指具有闲情工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5)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 蹴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故能得人心 |
故: |
|
②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 |
兵: |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译文:
(3)“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你怒。③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注释】①鄂版教材为句号。②③鄂版教材为逗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卷石底以出
②佁然不动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乃记之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姿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出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4)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答谢中书
②晓雾将歇
③实是欲界之仙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
阙: |
|
②虽乘奔御风 |
奔: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B.虽乘奔御风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C.春冬之时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不以疾也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