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锦 鳞游泳 ②佳木 秀而繁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中淹《岳阳楼记》)
【乙】牛山之游美矣,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不能自止;羊叔子登岘山以临汉水,至于参佐相语①,悲咽怃然②而罢,何情之反也?……
富贵之君侯,功名之卿士,穷天下之欲无所不足③,志满气盛,其多取于物而备享之以为快④,何所不得⑤,宜其兼得于山水。而牛山、岘山之胜反以出涕而兴嗟,彼其念富贵之可怀⑥,而伤其不得久,有喜功名之甚,冀于垂永⑦而患其无闻,则虽左山右江,履嵂崒⑧而俯涛澜而不能有其乐;宁独不乐而已,且为之感慨而哀。
(节选自王慎中《游清源山记》)
【注释】①于:和。相语:相互谈论。②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③足:满足。④快:快乐。⑤得:获得。⑥怀:拥有。⑦冀:希望。垂永:流传永久⑧履嵂(lǜ)崒(zú):登临高峻雄奇的山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
而牛山、岘山之胜 |
B.不以物喜 |
其多取于物而备享之以为快 |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且为之感慨而哀 |
D.然则何时而乐耶 |
而伤其不得久 |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
D.冀于垂永/而患其无闻
(3)对【甲】【乙】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段第一段概括描绘洞庭湖的景象。“衔”“吞”两字极写洞庭湖的气势。
B.【乙】文段第一段写景公和羊叔子观美景却生悲情,由此引出对君侯卿士的评析。
C.【甲】【乙】文段都属于“记”,都以景物描写来引发议论,表明作者的看法。
D.【甲】文段中古仁人跟【乙】文段中君侯卿士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前者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后者却因功名富贵的或得或失而感慨伤怀。
(4)请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则虽左山右江,履嵂崒⑧而俯涛澜而不能有其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节选自《战国策》三十)
[注]①骑劫:人名,燕国将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且谢之曰 |
谢: |
|
②举国而委将军 |
举: |
|
③以与寡人有隙 |
隙: |
|
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
遇: |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
寡 人 岂 敢 一 日 而 忘 将 军 之 功 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尝趋百里外
③左佩刀,右备容臭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
(6)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 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 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 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 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 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 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羡/施氏之有 |
B. |
孟氏/之一子之秦 |
C. |
当今/诸侯力争 |
D. |
遂/宫而放之 |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抚
②反
③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②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
②
③阙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②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 冽 |
冽: |
|
②影 布石上 |
布: |
|
③ 隶而从者 |
隶: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心乐 之 |
马 之千里者 |
B.不可知 其源 |
其如土石何 |
C. 以其境过清 |
以中有足乐者 |
D. 乃记之而去 |
乃石性坚重 |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其岸势犬牙差互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
B. |
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
C. |
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纸,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
D. |
"凄神寒骨,悄怆幽"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沙鸥翔集
③吾谁与归 ④此乐何极
⑤或异二者之为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两处)
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
“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 何不同?
阅读《伤仲永》,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仲永之通悟/初极狭,才通人 | B.或以钱币乞之/或王命急宣 |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宾客意少舒 |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李唐来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文章第一段写方仲永幼时奇异的诗才,有什么作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