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墓与甘父 ② 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小大之狱
③匈奴得之
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
蛮夷爱之 |
B.必以信 |
宽大信人 |
C.何以战 |
以其头为饮器 |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募能使者 |
(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亭记》)
【乙】余同年 ①友魏君用晦 ②为吴县 ③,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④.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⑤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君今去县巳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节选自归有光《吴山图记》,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同时被录取的人互称同年。②魏君用降:即魏用晦,人名。③为吴县:担任吴县县令。④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因为考核优异而被召入京中做给事中了。给事中,官职。⑤扳:通"攀",牵,引。⑥令县令。下文的"令"同此。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 者 |
(陈列,摆开) |
B.行者休于 |
(休息在树下) |
C.未 三年 |
(到) |
D.君今 县已三年矣 |
(离开)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3)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4)甲、乙两文分别写了欧阳修、魏用晦主政地方期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甲文中体现主旨的句子是① ;乙文中体现为政者与百姓关系和谐融洽的句子是②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 ①流散,劝之树艺 ②。数年之后,都城坊曲 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出见田畴 ④美者,辄下马与僚佐 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 ⑥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 ⑦人牛", 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 ⑧,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
[注释]①招怀:招纳安抚。②树艺:种植栽培。③坊曲:大街小巷。④田畴:已经耕种的田地。⑤僚佐:随从官员。⑥秽:杂草多,荒芜。⑦乏:缺乏。⑧有无相助:有无相通,彼此帮助。
(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 |
成语"蔚然成风"中"蔚然"的本义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据此可类推"桑麻蔚然"中的"蔚然"也为此意。 |
B. |
"召田主劳以酒食"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 |
C. |
字典中"谢"有"辞别""感谢""道歉""衰退"等意思,文章中"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辞别"之意。 |
D. |
甲骨文的"比"字,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所以"故比户皆有蓄积"中的"比"有"并列,并排"之意,"比户"就是"家家户户"的意思。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B.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C.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D.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
(4)袁隆平院士的去世,引发了大家对农业的热议。老师要大家搜集重视农业的人和事,本文中张全义的哪些事迹符合要求?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吕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①。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②恤③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④,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⑤,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节选自《春秋左传》,原文有改动)
【注】①柏举:地名。②二三子:你们。③恤:忧虑。④旷:抛弃。⑤夫差;吴王阖闾的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行拂乱其所为 |
拂: |
|
②衡于虑 |
衡: |
|
③今闻其嗣又甚焉 |
嗣: |
|
④所以败我也 |
所以: |
|
(2)请将选文中面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B.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C.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D.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例子。
②乙文中夫差“自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精骑集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 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 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④,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 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①暗疏:默写。②惩艾(yì):惩治,惩戒。③曩(nǎng):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⑤勒:刻。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3)从这篇序言中获得哪些启示?(写出三点)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宁越,中牟①之鄙人②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③师之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④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中牟:战国时赵国邑名。②鄙人:乡野之人。③周威公:战国时西周国君。④百舍:古代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苦耕稼之劳
②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2)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断两处)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4)读这段文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时上封事①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 ②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③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
(1)用"/"给乙文划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 秋也 |
天启壬戌 秋日 |
B.使内外 异法也 |
渔人甚 异 之 |
C.征与诸葛亮 孰贤 |
卿言多务, 孰 若孤 |
D.帝悦,皆慰 之 |
孔子云:何陋 之有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4)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议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青衣捕盗①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④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第三人称。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鉴其诚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诚惶诚恐 |
B.时已薄暮 |
莫辞酒味薄 |
厚积薄发 |
C.汝等何足污我手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不足挂齿 |
D.公及夫人皆异之 |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见异思迁 |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3)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婢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改动)
【注释】①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④营第:建造宅子。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 景明 |
四时之 景不同 |
B.而或长烟 一空 |
上下 一白 |
C.吴玠 素服飞 |
吴广 素爱人 |
D.饰名姝 遗之 |
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陛下 |
(2)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人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文:不凭借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译文: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他们的国君忧虑。 |
D.然则何时而乐耶? |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
(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①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
B.【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C.【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D.【甲】【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5)把"文言文阅读"【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 ①在脰 ②,剑既在心,维 ③子图之也。"晏子曰:" 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 ④吾以利而倍 ⑤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 ⑥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 ⑦教矣。"崔子遂舍之。
(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崔杼 谓晏子曰 |
予 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
B.子以子之君无 道而杀之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
C.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大丈夫哉 |
臣 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D. 以顺为正者 |
策之不 以其道(韩愈《马说》) |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
(5)【甲】文孟子用" "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 ①,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初,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 ②得盗工作物,摒待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 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 ③。"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 ④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家贫,贷子钱自给, 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节选自《宋史•文苑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隐括:润色修改。②廉:查访,侦查。③白发:告发。④颉颃(xié háng);倔强,自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少加隐括
②奔命不 暇
③ 杖之数下
④大笑 释去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负 者 辄 折 券 与 之 秋 毫 不 以 丐 人
(3)翻译句子。
①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
②贵人子惶骇,谢:"有之。"
(4)简要说明贺铸惩罚"贵人子"达到的效果。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①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 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 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 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
【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为奇状者, 殆不可数 |
殆:几乎。 |
B.余 怜而售之 |
怜:怜惜,喜爱。 |
C.以 效兹丘之下 |
效:效仿。 |
D.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负:依仗。 |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雍氏 ①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 ②。"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 ③谓楚王曰:'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国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与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 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雍氏:韩国邑城。②高都:韩国邑城。③昭应:楚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 征甲与粟于周 |
征:索取 |
B.寡人请以国 听 |
听:听从 |
C.此告楚 病也 |
病:患病 |
D.必劝楚王 益兵守雍氏 |
益:增加 |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A. |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
B. |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
C. |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
D. |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楚韩雍氏之战期间,韩国向周君提出无理要求,周君为此深感担忧。 |
B. |
苏代为解除周君的忧虑,亲自前往韩国会见其相国公中,晓以利害。 |
C. |
苏代告公中,楚王开始怀疑昭应的计划,这将会导致雍氏被攻克。 |
D. |
苏代认为,韩国若采用他的策略,会引起秦周关系的变化,对韩有利。 |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
文言文阅读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①.宋人既 ②成列,楚人未既济 ③.司马 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 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 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 ⑦,不禽 ⑧二毛 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 ⑩也。寡人虽亡国之馀 ⑪,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牺牲玉帛
②肉食者鄙
③门官歼焉
④公伤股
(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
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 。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①【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②【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5)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