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则古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朗读停顿。(限标两处)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⑴弗食( )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⑶然后能自强也( ) ⑷教学相长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0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虽乘奔御风/虽人有百手 | B.绝巘多生怪柏/夜久语声绝 |
C.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 D.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分)
(9分)
小港渡者
庚寅冬①,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②,命小奚③以木简④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⑤,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⑥矣。予爽然⑦,思渡者言近道⑧。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⑨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选自清代周容《春酒堂诗文集》)
注释:①庚寅:1650年(顺治七年)。②蛟川:地名,指今浙江宁波镇海。③小奚:童仆。④木简:这里指木板。⑤扑:跌倒。⑥牡下:上锁。牡,门闩,锁簧。⑦爽然:若有所思的样子。⑧近道:有些道理。道,道理。⑨其:大概。犹“殆”,表拟议或推测。也夫:两者都是句末语气词,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予愠为戏( ) (2)渡者熟视小奚( )
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文中哪句话点明了故事的主旨?你能想起意思相同的孔子名言吗? (4分)
(10分)
虽有佳肴
《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论语》十二章(摘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A.虽有至道 | B.然后能自强也 | C.曲肱而枕之 | D.匹夫不可夺志也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有佳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
B.《虽有佳肴》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了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教学相长”这个中心的。 |
C.孔子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鄙夷不义之财,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荣华富贵,就像浮云一样。 |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讲的是:人要有志气、有品格,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对比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到下列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黄发垂髫( )
③无论魏晋( )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 )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
B.大道之行也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阔的道路 |
C.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
D.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到原处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根据选文,请分别写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个成语
【甲】 【乙】
【甲】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点)
阅读下面选文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③用重法邪!”自是④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⑤,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⑥焉。——节选自司马光《唐太宗论止道》
【注释】①哂(shěn):微笑。 ②暇:空闲。 ③安:怎么,何必。 ④自是:从此。⑤路不拾遗: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 ⑥野宿:在郊外住宿。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选贤与能( ) ②是谓大同( )③ 或请重法以禁之( ) ④去奢省费 ( )
下列“为”的解释与“民之所以为盗者”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 | B.不必为己 | C.可以为师矣 | D.不足为外人道也 |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上与群臣论止盗
【乙】文中的“海内升平、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甲】中的哪句话?
【乙文】中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解释加点的字。
①虽有千里之能(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执策而临之( )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D.祗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策之不以其道。
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全文以 为线索,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 )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 )
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多临轩顾问 ②会诏百官言事
③帝益器重之 ④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 |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D.帝益器重之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②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从“尝奏事殿中……事决乃退”一段文字中,可看出寇准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限6个字以内,1分)
|
|
|
|
|
|
阅读下面短文(11分)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有删改)
【注释】①渴(hè):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②箭:小竹。 ③庥(xiū):同“休”,休息。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 民桥其上 ( ) ② 其长可十许步 ( )
与“视之既静”中的“之”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 B.久之 (《狼》) |
C.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D.送杜之府之任蜀川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其流抵大石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小石潭记》)
说说石渠的水有什么特点。 (2分)
阅读《叔敖埋蛇》一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叔敖对曰 ( ) ②恐去母而死也 ( )
③蛇今安在 ( ) ④恐他人又见 ( )
下面句子有两处停顿,请用“/”划出。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找出与文中“杀而埋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久之,目似暝《狼》 |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C.蔽林间窥之 《黔之驴》 | D.事列《神仙》之传。《黄鹤楼》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请结合课文简单分析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
纪文达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时入值南书房①,每出,至值庐②,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高宗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戏之。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③披衣。纪又短视④,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着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纪因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曰:“老头子去耶?”高宗笑,诸人亦笑。高宗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则可,无说则杀。”纪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释?”纪从容免冠,顿首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高宗乃悦。——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①入值南书房:在宫内南书房当值。②值庐:值班的书房。③仓皇:急忙。④短视:近视。
下列句中的“之”与“万寿无疆之为‘老’”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 |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会纪与同僚数人 会: ②方皆赤身谈笑 方:
③始见之 始: ④顿首谢曰 谢:
翻译下列句子。
(1)有说则可,无说则杀。
(2)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
读了此段文字,你感觉纪昀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芋梗治蜂毒》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处士刘易①隐居王屋山,尝于斋中见一大蜂罥②于蛛网,蛛搏之,为蜂所螫③坠地。俄顷,蛛鼓腹欲裂,徐行入草。蛛啮芋④梗微破,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腹渐消,轻躁如故。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挼芋梗傅之则愈。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刘易:忻州人。博学好古,隐居不仕,卒于治平末年。②罥(juàn):被缠绕挂住。③螫(zhé):指毒虫用毒刺刺人或其他生物。④芋:俗称芋头。⑤挼:揉搓。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士刘易隐居王屋山( ) ②蛛鼓腹欲裂( )
③尝于斋中见一大蜂罥于蛛网( )④腹渐消,轻躁如故(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蜂所螫坠地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 B.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以虫治虫》) | D.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自 后 人 有 为 蜂 螫 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蛛啮芋梗微破,以疮就啮处磨之。
⑵匠师如其言,塔遂定。(《梵天寺木塔》)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2 分)
阅读《桑中生李》 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1 分)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①。”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②,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①豚:小猪 ②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喻众人随声传闻 ③翕赫:此指轰动、惊动。翕:聚集。赫:盛貌。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欲持去( ) ②顾见空桑中有土( )
③因植种( ) ④间一岁余 ( )
⑵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以余浆灌溉
A.盖以诱敌 | B.是以谓之文也 |
C.何不试之以足 |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南 顿 张 助 于 田 中 种 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⑵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试说说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 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