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综合
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则有去国怀乡  

②满目萧然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有什么作用?

来源: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猪)三俱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次定州  

②及大军回次柳城  

(2)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断一处)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

(4)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身为君主的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日光下澈  

②俶尔远逝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②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曷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中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若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如僧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材料三

ㅤㅤ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ㅤㅤ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①承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②声假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③则蕉亦默默静植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④以伺雨

查阅词典法:A.窥探,探望;B.等待,守候;C.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2)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4)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5)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6)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来源: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文明中,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乙】

       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问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不而吟苦何?”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章。②矍然:吃惊的样子。③宋之问:初唐时期诗人。④覃思:深思。⑤迟明:黎明。

(1)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Ⅰ联系课文。

序号

释义

课文

A

或以宾王对  

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

B

再三吟讽,因曰  

因往晓之(《杞人忧天》)

Ⅱ查阅字典。

属:①zhǔ 连接;

②zhǔ 嘱托,嘱咐;

③zhǔ 劝请,邀请;

④shǔ 种类;

⑤shǔ 官属,部属;

⑥shǔ 隶属,属于。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A.署为府属  

B.而兴思不属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少 年 夜 久 不 寐 而 吟 讽 其 苦 何 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4)楹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彭天锡串戏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习,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一肚皮磊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②机械:机巧。③磊砢(kē):众多的样子。④桓子野:即桓伊,字子野。

(1)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3)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来源: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暱: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亭之址•有讲究】

(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①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  

②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亭之景•有情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亭之名•有因由】

(4)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探究成果】

(5)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①  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②  的心情。

       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来源: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辨白檀树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玉堂闲话》)

【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大可数围

果得于数里外

B.又西岩之半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路人过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溪谷洗然

吴广以为然

(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3)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

真相

志公戴着斗笠的头

  

志公身体的形状

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

  

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  

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B.遂勒辔移时望之

C.又西瞻志公影

D.志公不留影于此

(5)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附: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来源: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班委推荐你与小舟组队参加学校“学经典古文,悟文人情怀”阅读素养展示活动。以下是阅读材料之一,请你认真阅读,与小舟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跋傅给事帖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爵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卒能使虏消沮退缩,自遣行人请盟。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非复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陆某谨识。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作者 南宋 陆游)

【注释】①傅给(jǐ)事:指傅崧卿,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②翊(yì)戴:辅佐拥护。③丑裔:对金人的蔑称。④蔑如:浅薄不足道。⑤消沮(jǔ):失败。⑥和戎:这里是对敌屈服的意思。

任务一: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期  ②卒  ③会  ④复  

任务二:小舟找到了对本文的评论文字“描叙简洁传神,议论旗帜鲜明,抒情爱憎分明”,但他还是一知半解,请你结合原文,帮助他赏析下列句子的精妙之处。

①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②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任务三:小舟有个疑问: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和《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句子类似,两者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你结合作品为他解惑。

来源: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跋李庄简公家书

[南宋]陆游

       李丈参政罢政归里时,某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曰成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林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矩,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尽翻范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李庄简公: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坚持抗全和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后遭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死后,赐谥庄简。②丈:对长辈的尊称。李丈,指李光。③某:自称的谦辞。下面的“仆”也是自称的谦辞。④剧:激烈,热烈。⑤成阳:此处用来影射秦桧。⑥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⑦海表:指海南岛。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  

②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③虽徙海表,气不少衰  

(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每言秦氏必日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3)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来源: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侯之。母日:“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悲叹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审:确实。②功曹:官名。③岂:大概,或许。④圹kuàng:墓穴。⑤窆biǎn:落葬下棺。⑥柩jiù: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B.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

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3)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①②题。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①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

②太守为什么会“许之”?

(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来源: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吕侍讲《岁时杂记》

[宋]陆游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抚卷累欷.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跋:文体的一种。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累欷:屡次叹息抽泣。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固】A.固已知有后日耶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②【易】A.正未易得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2)对于“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为何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请简述原因。

(3)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4)“抚卷累欷”,字字千钧,吟指更觉有味,你吟读时会将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来源: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一)王荆公再罢政,以使相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来尝乘马与肩舆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半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期公疾愈,税域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指王安石。②使相:官职名。③肩舆:轿子。

    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乞:给。②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③弊恶:破旧。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去蒋山亦七里  

②公适见之  

③且戒苟以转售  

④乃复遗吴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线句的意思。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4)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源: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以识人】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入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已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臧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愍谏死,公遥为诔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致篇》,辄乙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之,思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释】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愍(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因取《中鉴录》

  

②三月卒官

  

③安人怜之

  

④病以属公

  

(2)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4)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金。”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来源: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