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军旅生活。
B.“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写出了作者想象自己骑着的卢马驰骋疆场的矫健雄姿。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D.本词是一首“壮词”,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体现出豪放、壮美的风格。
下列对《登飞来峰》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历经千百次寻找之后,终于在高塔之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
B.第三句中“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
C.此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而是重点写登临高处的感受。
D.此诗议论中蕴含人生哲理,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选出下列对曹操《观沧海》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革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此诗是诗人征战归途中所作,开篇点题,“观”字统领全篇。诗人借大海的形象,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人诗中。
B.诗人登临高处,俯视大海,心情像沧海一样不平静。借想象中的山岛草木来点染,衬托大海浩瀚壮阔、生机勃勃。
C.诗人写到“日月”“星汉”在海中出没,用两个“若”字显示出其主观感受,揭示主旨,表明远大抱负。
D.这首诗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和夸张等表现手法,基调苍凉慷慨,意境开阔,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选出下列对《望岳》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虚实结合,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了泰山之巅,俯视一切,不免豪情满怀。
D.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选出对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田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族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既描绘了当时塞下奇特的景象。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诩听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提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
选出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正确的一项( )
A.这首小令怀古伤今,慨叹历代兴亡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寄托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的锋芒是指历代统治者,结尾的沉重慨叹,表现了作者最具洞察力的深刻见解。
B.“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短短一首小令,写出了跨越千年的历史,气势磅礴的景象,真挚激越的情感。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外有华山、那有黄河,“聚”字赋予静止的山峰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生动地勾画出潼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D.“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过去雄伟的秦汉宫殿,如今都成了一片废墟。这句直接写战争,使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这句也正是作者伤心悲愤的根本原因。
选出对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 )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首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富有哲理:站的高,望的远,胸襟博大,见识高明。
B.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前途的迷茫。
C.诗中“不畏”一词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D.诗中最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诗的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后两句论史抒怀作铺垫。
B.诗的前两句记叙,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C.这首诗为咏史诗,客观地反映了赤壁之战的史实。
D.诗人借题发挥,反说其事,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聚”“怒”二字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B.“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没有直接提到战争,但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以往的历史所做的概括与批判
下列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A.上片的“锁”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清秋时节院落寂静、梧桐凋零的清幽景色,又暗合作者身陷囹圄、失去自由的处境
B.“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将“愁”比作“丝与麻”,意含离愁别恨如千丝万缕纠缠一起
C.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凄丽清婉,缠绵悱恻
D.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诗人身为亡国之君,其哀之痛与思之切都直接体现在这首词中
选出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 )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诗人用“属国”指自己的使者身份,写诗人轻车简从慰问边塞将士。
B.颔联以“征蓬”“归雁”自喻,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身为使者的自豪感。
C.颈年富有画面感,构图讲究,线条简约,色彩丰富,描绘了雄浑辽阔的塞外风光。
D.尾联写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行程是否还要延续下去。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盼望眼前出现千万间广厦来庇护天下寒士,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虽流露出惆怅之情,但依然乐观进取。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乡。
D.“会挽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勾勒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奇异壮美风光的喜爱之情。
B.“湿罗幕”“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军营将士的艰苦生活。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表现诗人身处恶劣环境的痛苦与悲伤。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峰回路转,武判官的身影已消失不见,诗人依然深情目送。
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