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思想情感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诗词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是:   。首联一个"邀"字尽显老友的热情,尾联一个"   "字表明诗人深深为田园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来源:2019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来源: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2018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

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来源: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武陵春》,完成各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下列对此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避难时所作,反映了女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B.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真率自然,跌宕起伏,词风凄婉劲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国破、家亡、夫逝是女词人愁绪产生的原因,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载不动许多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D.词人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欲抑先扬,把她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生动真切。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新颖奇特,请你品一品。(可从修辞、写法等方面品析)(2分)

来源:2016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因景异而产生“悲”“喜”之情,试对其简要分析。

来源:2016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闲人”结尾,请简要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来源:2016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秋浦 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 无?

【注释】①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会昌二年(842)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吏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四年(844)又由黄州(今湖北新洲)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此诗即为此次行役而作。②杜陵,在长安西南,杜牧的老家樊川即在那里。

(1)赏析"萧萧""淅淅"两词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登临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

B.京口曾是东吴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鍪"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

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

来源: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代)岑参

三十始一命 ,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草药的栅栏。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2)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用得好不好?请简要分析原因。

来源: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

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

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来源: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赏析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溪口:溪流的入河口。

(1)本诗与杜甫的《春望》标题都有"望"字,但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比较其不同。

(2)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由此推断诗中空白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   

A.在

B.压

C.连

D.出

来源:2020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耶溪上

[南宋]陆

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村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

【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②存场:村庄耕种的产地。③菰(gū):俗称茭白,可食用。④堪:能够;可以。

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卸任后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

来源: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王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

(2)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和大多数送别诗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

来源:2018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