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秋夜寄丘员外①
韦应物
怀君属②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③应未眠。
【注释】①丘员外:名丹,当时隐居临平山,据说以松子为食。②属:正值,适逢,恰好。③幽人:隐居之人,指丘丹。
诗歌一、二句中 、 两个词为全诗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次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是“五岳之首”,被尊称为_______。(2分)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险峻奇绝。 |
B.“决眦入归鸟”表明薄暮时分诗人细望泰山所见之景。 |
C.前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极写泰山的高峻神秀景象。 |
D.尾联表达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被称作“词坛飞将军”,这一称谓既巧妙地概括了辛词 的风格,又点出词人生命中曾有过的 的经历。
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和“看”传递出词人有志难伸的苦闷。 |
B.“八百里”可指牛,也可用以形容连营之广。 |
C.“马作的卢”两句实写词人英姿飒爽的形象。 |
D.“可怜”句将全词一下子拉回悲凉的现实中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乙】
赠 渔 父 杜 牧 渔 父 李 煜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②一轻钩。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①。 花满渚③,酒满瓯④,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①独醒人,出于屈原投江前应答渔父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②茧缕,即蚕丝,这里指钓鱼用的丝线。 ③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④瓯[ōu],此指酒杯。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所描写的对象都是渔父。但甲诗是借渔父讥讽当世,抒发作者的感慨;乙诗则直接描绘渔父生活的惬意,表达对自在生活的羡慕。 |
B.从“几十春”、“一棹春风”可见,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渔父春天垂钓的景象,但垂钓环境截然不同,甲诗意境孤寂,乙诗则春和景明。 |
C.甲诗旨在借渔父这一形象讽谕现实社会中多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之辈。 |
D.乙诗中的渔父虽是孤舟一人,但他怡然自得,生活潇洒自在。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富有情景交融之美,。 |
B.两首诗中的渔父形象不同。甲诗中的渔父在深泽“静”垂纶,“怕得鱼惊不应人”,深谙垂钓之道,比乙诗中垂钓时还不忘赏花品酒的渔父更为高雅。 |
C.甲诗巧用典故,“寒水畔”和“独醒人”两句暗合当年屈原行吟江畔之典。且“孤”“寒”等字中尽露诗人无奈的感慨。 |
D.乙诗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突出了渔父独自一人无拘无束的自由之乐。 |
阅读下面的词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沙场秋点兵”,“沙场”即( )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诉衷情》只有正标题,《破阵子》还有一个副标题。 |
B.“梦断”、“梦回”两句都是回顾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
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诗为了个人博取功名。 |
D.“泪空流”、“可怜白发生”两句,抒发的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
阅读下面的两首小令。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胡腾老树昏鸦,下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中“__________”和《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
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两首小令是同一曲牌,所以韵脚相同。 |
B.两首小令都描写的萧瑟荒凉的秋景。 |
C.两首小令写景都由远及近、实虚结合。 |
D.两首小令都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怀。 |
阅读下面的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欲说还休”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理。
对本词中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冷空气突然南下,气温跌至冰点,行人个个“却道天凉好个秋”。 |
B.考试成绩公布,小辛再次名列榜首,兴奋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
C.恒大痛失足协杯冠军,队长郑智接受采访时“却道天凉好个秋”。 |
D.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共同回顾过去的时光“却道天凉好个秋”。 |
阅读下面的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加点数字与本诗“二十三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
D.皓月千里,一碧万顷。 |
全诗表达了作者 的胸襟和 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金陵三迁有感①
宋·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有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它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刚直,忠于朝廷。诗人在此处以李绅自比。
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赏析。
(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①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②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阅读上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
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唐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对后面的抒情有什么作用?
有人评价最后一句“春日偏能惹恨长”有“避平见奇之妙”,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古诗。
偶 题 朱 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