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赒zhōu:救济,接济;粜:tiào卖出粮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以处士为法 法( ) (2)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以(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羊祜传
羊祜①,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②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③,绥怀④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祜以孟献⑤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⑥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⑦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释】①羊祜(hù):(221年-278年),字叔子,晋代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②都督:动词,统领,总领。 ③庠(xiáng)序:泛指学校。 ④绥(suí)怀:安抚。⑤孟献:春秋时鲁国大夫。 ⑥晏氏,名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⑦翕然:安宁、和顺的样子。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于 是 吴 人 翕 然 悦 服 称 为 羊 公 不 之 名 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尽为晋有( ) (2)吴将陈尚、潘景来寇( )
(3)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4)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
请概括出能表现羊祜高尚品德的两个事例。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尊君在不( )
(3)入门不顾( ) (4)相委而去(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文中元方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创】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给下句划分停顿
①余闻之也久。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固众人( ) ②稍稍宾客其父( )
③但当涉猎( ) ④卿今当涂掌事( )
方仲永和吕蒙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给你的启示。
古诗文阅读
李白传(节选)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②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③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④。
【注释】①宰:指县令。②辟:召,征召。③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④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1)怒引至庭下曰( ) A.引导,诱导 B.拉,拽 C.引用
(2)拜谢曰( ) A.认错,道歉 B.辞别,离开 C.感谢,酬谢
(3)白时卧庐山( ) A.睡觉 B.倒伏 C.隐居
(4)累系浔阳狱( ) A.连接,维系 B.拘囚 C.留意,挂念
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
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原创】神童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众咸以为神童。
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1)尝月下戏( ) (2)或语之曰( ) (3)众咸以为神童
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自古英雄出少年,写出一个古代少年故事,简述其事迹。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 《人琴俱亡》)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汤汤②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③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④,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⑤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①志:志趣,心意。 ②汤汤:宽广的样子
③卒:通“猝”,突然。 ④操:琴曲。⑤逃:隐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弦既不调 | B.因 恸绝良久 |
C.伯牙善鼓琴 | D.伯牙所念 |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钟子期辄穷其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B.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认为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明。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④,不禽二毛⑤。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⑥,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⑦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⑧,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⑨可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③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④重(chóng从)再次。⑤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⑥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⑦勍(qíng)敌:强敌。勍:强而有力。⑧胡耈(gǒu苟):很老的人。⑨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解释加点词语。
(1)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阻隘也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停顿。
君 未 知 战 勍 敌 之 人 隘 而 不 列 天 赞 我 也
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场战争,结局迥异。这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问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2)周进一到贡院就撞死在地下后,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你赞同众人的判断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4)范进中举前后,他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
阅读《水浒传》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枚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响,动掸不得。A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钱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么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A 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选文中A是 (填人名)
(2)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A性命的人,请分析A对这两拨人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题。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覆,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相关链接】
郭沫若在观看京剧《三打白骨精》后写了下边的诗句:“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1)在下边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选段摘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尸魔三戏唐三藏”指的是 ,“圣僧恨逐美猴王”指的是 。
(2)仔细阅读选文,结合第二十七回,简略分析郭沫若为什么对唐僧作出这样的评价?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第下题。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臵,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 !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九年级上册6)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若为佣耕( )
(2)苟富贵,无相忘( )
(3)客出入愈益发舒 ( )
(4)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
下列各组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复立楚国之社稷 |
B.或说陈王曰或以为亡 |
C.故天下传之扶苏以数谏故 |
D.杀之以应陈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各组带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 | B.即更刮目相待 /更胜一筹 |
C.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 D.但当涉猎 / 不求成才,但求成人 |
翻译下列句子。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在薛① ,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②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③数千人,贵贱一与文④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⑥。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jǐng,割脖子。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
①以 故 倾 天 下 之 士 ②自 持 其 饭 比 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贵贱一与文等( ) ②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 )
③遗其亲戚 ( ) ④辍食辞去 ( )
翻译下面句子。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隆中对》(节选)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
3、以彰其咎 ( ) 4、 由是先主遂诣亮( )
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