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王引弓欲射。引: ⑵如使置十叶焉 焉: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译文:
.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君讳① 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②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③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④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⑤”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注】①讳:对尊长避免说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②主簿: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③卓荦(luò):超出一般。④大人:指德行高尚的人。⑤方略:方法与谋略。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而自少卓荦不羁( ) ②善辩说 ( )
③不宜弃之州县 ( ) ④君亦常慨然自许(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为天下唱 C 或异二者之为 D士卒多为用者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陕 西 大 帅 范 文 正 公 以 君 所 为 书 以 荐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结合文中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平是个什么样的人。
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舟载民”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不以物喜 | B.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D.可以一战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文段主要写了桑怿的两件事。 |
B.在桑怿做郏城尉的时候,他除掉了好多个强盗。 |
C.桑怿虽没有文读过多少书,但所作所为事情都合乎情理。 |
D.在此文中,桑怿表现出了有勇有谋、体恤民情的品质。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缚其余: ②见民走避溺者:
③怿善剑及铁简: ④粟尽乃止: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 (2分)
译:
(2)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2分)
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茍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茍富贵,无相忘
(2)会天大雨,道不通。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大楚兴,陈胜王。
翻译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结合全文,试分析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你怎么评价这些准备?
阅读下文,完成题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
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
课外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2分,共6分)
孙期传
孙期字仲践,济阴戍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o于大泽中,
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o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
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国,遣吏赍o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o,不行,终于
家。
(选自《二十六史》)
【注释】①豕(shǐ):猪。②里落:村庄。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④赍(jī):持有,携带。⑤辟:召,征召。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执经垄畔 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远 人 从 其 学 者 皆 执 经 垄 畔 以 追 之
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载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精神品质。
文言阅读与赏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 是 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 时期伟大的 家,教育家。
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③学而不思则罔( ) ④子在川上曰 ( )
翻译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 。
启迪: 。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节选自《韩非子》)
【乙】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 ,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节选自方孝儒《指喻》)
【注】 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lǚ):脊骨。 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解释下列语句加线词的意思。
(1)居十日 居:__________
(2)至于既成 既: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__________
(2)以为不足患 翻译:__________
在这两篇寓言故事中,蔡桓公对扁鹊劝告的态度多是“不应”“不悦”,结果“ ① ”;郑仲辨对医生意见的态度是“ ② ”,结果“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这两篇寓言故事蕴含着相同的道理,即: ③ 。(①②用原文回答,③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乙】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丙】
下列加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抑亦人谋也未能远谋 |
B.国险而民附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C.豪杰并起并杀两尉 |
D.竟绝去委而去之 |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答:
(2)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答:
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甲】文及所学知识,在途中A、B、C处标出魏、蜀、吴三国的位置。
答:A. B. C.
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乙】【丙】两则材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敌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宣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注]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下列句中的“以”与“权以问仪”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D.皆以美于徐公 |
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仪善其计 善: ②固辞不受 固:
③大破之 破: ④权遂舍之 舍:
翻译下列句子。
(1)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2) 问果他家。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②,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③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逊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④,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寝:貌丑。③籓溷(p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④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与“恐以人废言”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以尽吾齿 | C.固以怪之矣 | D.皆以美于徐公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思为了写好《三都赋》向人访问岷邛之事,又求作秘书郎来扩大见闻,家里到处都放置纸笔,偶得一句,马上分条记录,构思十年,终于成功。 |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当即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或作序。 |
C.左思少时学书法、弹琴都不成,后来勤奋学习,作文辞藻壮丽。 |
D.文中写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衬托《三都赋》对当世的影响。 |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
(1)乃诣著作郎张载 诣:__________ (2)谧称善,为其赋序 序:__________
(3)造而示之 示:__________ (4)举家适冀州 适: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翻译:
(2)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翻译:
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1)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2)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3)如此,曷(4)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5)映长明灯(6)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7)不见。
(1)辄:就(2) 蹊:践踏 ( 3)痴:入迷(4)曷:通“何”,为什么(5)策:书。(6)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7)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
(1)或牵牛来责蹊田 (2)父怒挞之
(3)依僧寺以居 (4)冕因去
翻译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找出表达王冕成长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 )
A.王冕痴迷读书,偷进学堂,听诸生诵读,默记于心。 |
B.母亲支持王冕读书学习。 |
C.王冕不愿牧牛,故父亲鞭打他而激怒了他。 |
D.王冕读书专心,利用夜间苦读。 |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
B.今亡亦死亡:死亡 |
C.乃丹书帛曰书:书写 |
D.楚人怜之怜:爱戴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夫不能以游墮事
③项燕为楚将 ④山峦为晴雪所洗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下列理解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段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和谋划的过程。 |
B.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卒“遇雨失期”,被逼无奈而造反,偶然因素是主要的。 |
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起义的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提升了陈胜的威信。 |
D.选段中可以看出陈胜能够洞察时局,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③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⑤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⑥,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⑦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⑧见之欤?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宗:推崇,归附。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⑤使酒:酗酒任性。⑥岐山,在凤翔境内。苏轼曾任凤翔府签判。⑦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⑧傥:或许。
下列句中“于”与“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告之于帝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C.达于汉阴 | D.苛政猛于虎也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
B.方山子曾带着两名骑马的侍从在西山游猎。见前方一只鹊鸟飞起,他便叫随从一起追赶射杀,方山子跃马向前,一箭未能射中飞鹊。 |
C.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
D.此文所传,非寻常人物,而是一位“异人”,不是人物一生,而是人物半生事迹的若干断片。其结构方式舒卷自如,叙事手法变化多端,人物刻画别出心裁。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② 余谪居于黄
③问余所以至此者 ④ 岁得帛千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山子亦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吴 士
方孝孺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①称王姑苏,与国朝②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③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④。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张士诚:出身盐贩,曾与朱元璋争天下。朱元璋破平江时被擒,自缢死。 ②国朝:指明朝。 ③俾:使。 ④嬴:同“赢”。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
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士谒士诚曰谒:拜见。 |
B.王果能将吾将:带兵。 |
C.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戒:通“诫”,告诫。 |
D.形势莫便于姑苏于:比。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
文中的吴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