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本文是一篇带有_______(文学体裁)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本文结尾写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的目的是 。
从文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2)旋改为“满”
(3)凡如是十许字 (4)始定为“绿”
翻译下面句子: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安石的什么态度?
阅读下文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选文作者是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三件往事:不以其卑鄙、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
B.从选文分析,先帝临崩所寄大事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C.选文表达了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要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
D.选文包含了作者希望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来激励后主刘禅的情感。 |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下列句中的“以”与“维以实对”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 | B.能以径寸之木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以其境过清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何惧而匿 匿:__________ ②浩然再拜 再:__________
③因放还 因:__________ ④会故人至 会: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鉴赏
(一)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百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下列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结合人物语气,说说秦王的形象。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共12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
【乙】高缭①仕②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③,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④之人也,四维⑤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⑥吾过,是以逐之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高缭:晏子属臣。②仕:做官。③爵位:贵族封号等级。④仄陋:这里指狭窄浅薄。⑤四维:系在鱼网四角或车盖四方的大绳。鱼网和车盖有了四根大绳撑张,稳固而安全。维,维系,辅助。⑥弼:纠正。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 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⑵ 齐人也,坐盗( )
⑶ 晏子逐之( ) ⑷ 是以逐之也( )
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⑴
⑵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要劝谏晏子?
【甲】【乙】两文分别突出表现了晏子的什么形象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亲旧知其如此 ( ) (3)不汲汲于富贵(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写进( )里。(每小题0.5分,共3分)
⑴项为之强 ⑵果如鹤唳云端
⑶以丛草为林 ⑷兴正浓
⑸方出神 ⑹驱之别院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____”景象;二是“______________” 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文中能体现课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语言简朴、自然,所以文章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
B.本文是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 |
C.本文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童趣”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 |
D.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三件趣事,四幅图画。突出“记趣”。 |
吕蒙传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①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②。蒙年十五六,窃③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④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⑤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注释】①汝南富陂:今属安徽阜阳。②山越:少数民族政权。③窃:偷偷地。④恚:生气、愤怒。⑤脱误:假如、侥幸。
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窃/随当击贼 | B.窃随/当击贼 | C.窃随当/击贼 | D.窃随当击/贼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顾( ) (2)归( )
用自己的话说说吕蒙对母亲说了些什么才免遭母亲的惩罚。
答:
结合选文,说说吕蒙少年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题目。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曹操比于袁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杂然而前陈者 |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D.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得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 |
B.文段指出孙权具有政权、地理和民心的优势,得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
C.诸葛亮提出刘备应遵循“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方针。 |
D.诸葛亮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高祖的成功像曹操、孙权一样都因用人得当。 |
阅读下面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请解释“坐断”的意思。
(2)“生子当如孙仲谋”,请分析词人用这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以激怒其众 以: ②尉果笞广 笞: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为坛而盟 | B.夺而杀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C.祭以尉首 以刀劈狼首 | D.陈胜佐之 宋何罪之有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陈胜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后是: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 |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
D.“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个策略口号的提出,充分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
文言文阅读
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
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人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张楚。当此时,诛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广故数言欲亡 ___________ (2)尉果笞广 ___________
(3)会天大雨 ___________ (4)等 死 __________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
起义的根本原因_________ ___ 。(用原文回答)
陈涉准备为起义提出的策略口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选文中写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分)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它具有哪些才能?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一日,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使者,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又一日,晏子欲逐①高缭。左右谏曰:“高缭之事汝三年,汝未尝与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②之人也,四维③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④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逐:驱赶,辞退。②仄陋:狭窄浅薄。③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④弼:纠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晏子方食: (2)使者反:
(3)高缭之事汝三年: (4)是寡人之过也:
下面四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景公使使者至 / 晏子使楚 | B.言之公 /四维之然后能直 |
C.是以逐之 / 可以为师矣 | D.未尝与爵位而逐之/ 至之市,而忘操之 |
翻译下面句子。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译:
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具有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上文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①又何间焉( ) ②弗敢加也( )
③公问其故( ) ④望其旗靡( )
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从他入见后与庄公的对话中,你是怎样理解庄公之“鄙”与曹刿的“远谋”的?
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曹刿的指挥下,弱小的鲁国在长勺之战中战胜了强大的齐国。用你的话说说,他在战斗中是怎样选择时机进攻和追击齐军的?
阅读下面名著(节选),完成文后两个小题。(共4分)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1)节选文字所属故事情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通过对人物进行语言、动作的描写,文段刻画了曹操 的形象。
(2)根据本文所写以及你对刘备的了解,请在文中空白处补上刘备的反应。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