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人物
初中语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下列句中的“以”与“许割江南封权”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A.扶苏数谏故 B.塞忠谏之路也 C.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D.激怒其众

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后来有一个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认为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扰乱,道听途说罢了,没有相信。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答应了。
D.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济丹阳太守                       ②太祖其言                        
③济以答                           ④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翻译下列句子。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2)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厚,讳宗元。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①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②,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③,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④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⑤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注】①质:抵押。②相侔(móu):相等。③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④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下其法:推行赎回人质的办法。⑤白:告诉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其 后 以 不 能 媚 权 贵 失 御 史
请写出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
(1)其土俗 (    )   (2)约不赎     (       )
(3)一岁   (    )   (4)当播州     (       )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1)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2)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
陟罚臧否   (               )       ②以陛下(          )
③必能裨补阙漏(               )       ④严闻亮 (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两个画线句的意思。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B.甲文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可断句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C.乙文中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廖立、李严的反应从侧面体现诸葛亮一心为国的人格魅力。
D.甲文中诸葛亮是用讽谏的方式向陛下提出建议。

【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千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注]①象魏:宫廷外面的阙门,古代悬法于上。
对下面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误斫昭陵柏树坐:因犯……罪
B.左右瞩仁杰令出瞩:示意
C.罪止弃市止:只是
D.且明主可以理夺夺:使……改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必须杀之 B.不惧比千之诛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 D.陛下何以加之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狄仁杰在一年之内审理了17000个案例,居然没有发现一个冤案。
B.狄仁杰因为有幸遇到了尧、舜,所以不担心自己会像比干一样被杀掉。
C.狄仁杰认为高宗如果不纳谏,自己死后都没有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辛毗。
D.狄仁杰劝谏高宗要勇于变法,实行仁政,不要滥杀无辜。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
填空。(10分,每空2分)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李清照《醉花阴》一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的是          ,这句表达了词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经:常规;原则。②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掌管军政的长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亲之也义:大义
B.不为德乎悖:违反
C.方问国士:有才德的人
D.是以之耳尤:打扰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荀慈明举了那些例子反驳袁阆?从荀慈明的语言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xǐng)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①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径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②。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注释:① 尼:劝阻。 ②勖:勉励。 
下面哪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同“其近卒泣陈劝之”中的“之”一样?(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齐之习辞者也
C.至之市 D.吾欲辱之

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B.这篇短文介绍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钱金玉松江千总 官:________   ②至吴淞 径:________
东炮台陷 及:________        ④曾不却 少:________
翻译下面句子。
(1)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2)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减:不足。②大将军:王敦。③钱凤:人名。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将军甚爱

A.久,目似瞑 B.今方来,吾欲辱
C.往来于荒村野水 D.送杜少府任蜀川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与钱凤商议谋反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B.从“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中可以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机智聪明、沉着冷静的小孩。
C.王羲之以“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的自然坦然,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使自己成为了郗家的乘龙快婿。
D.郗太傅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不选矜持之人,而选择自由散漫之徒,可见其选婿草率。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人未之 奇:               ②置帐中眠     恒:       
闻所论 既:              ④丞相郗信     语:        
翻译下列句子。
(1)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2)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贾逵旁听
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明过人(   )        (2)不万里(   )
(3)于门侧(   )        (4)赠献者积粟仓(   )
下列句中与“旦夕抱逵隔篱而听”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其姊韩瑶 B.左臂挂念珠倚
C.何陋 D.鸣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下面句子
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
译:                                                                           
贾逵是汉代著名学者,他从小聪明过人,这当然是很好的条件,但他所以能成为有学问的人,还有什么原因呢?请联系选文具体分析。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①人也。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②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③,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④,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注释】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②菽;豆类的总称。 ③佣直:指劳务收入。 ④贞惠:此指廉洁。⑤役:差遣、使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侠躬履俭                    (2)为官            
(3)乃罢之                      (4)诸牧守曰         
下列句中与“侠亦不入私”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辱之,激怒其众 B.土砾凸者为丘
C.祭尉首 D.其境过清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裴侠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以前专门给郡守捕鱼打猎的人,都被他撤消了。
B.文中引用老百姓的歌谣,是从侧面赞美裴侠的廉洁奉公,是世人的楷模。
C.裴侠之所以被称为“独立君”,是因为太守将他“别立”,与其他官员分开。
D.此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裴侠的事迹;二是世人对裴侠赞美和太祖对他的赏识。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译:
(2)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过:过人之处。 ②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③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④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⑤《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师大奇之     (           ) ②师谓其父母曰(           )
③如是者凡更三师(           ) ④手抄归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A.怡然称快(《幼时记趣》)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尝 从 日 者 家 见 《书》 疏 义
翻译下列句子。
⑴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八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许衡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除教育因素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赵盾常猎于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首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②示眯明:人名。③宦:为臣隶。④宰夫:厨师。⑤甲:士兵。
下列句中的“而”和“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拔山倒树而来
C.言和而色夷 D.学而时习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
B.示眯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晋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以此作为使人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
C.晋灵公不仅没有反省示眯明所讲的君臣之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表现出晋灵公的不行君道。
D.示眯明是个知恩图报、是非分明的人。他和晋灵公的甲士们英勇搏斗中,最终不敌身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已而,为晋宰夫:                    (2)盾醉不能起:               
(3)欲以赵盾:                        (4)灵公伏士未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
                                                                                  
(2)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
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下列句中“之”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怅恨久之 B.辍耕之垄上 C.渔人甚异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夜里骑马到了项羽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意在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B.张良把项羽要攻打沛公的事告诉给沛公,沛公大惊,最终还是张良替他出了主意。
C.沛公见了项伯后,和他相约结成亲家,并说明自己不贪占财物,选册登记官吏百
姓,派兵把守,等待着项羽的到来。
D.项伯连夜回到军营后,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给项王,表明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攻打他,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早好好款待他。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善留侯张良 素:_______________     ②去不义 亡:_______________
③项伯杀人,臣之 活:_____________    ④张良出,项伯 要: 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穆宁,怀州河内人,以明经①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贼。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②,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③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④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
注:①明经:即“明经科”,选举官员的科目。 ②见户:现有户口。 ③质:穆质,穆宁的儿子。④唶:叹息。
下列句中与“又何以进乎”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杀之以应陈涉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得而腊之以为饵 D.醒能述以文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穆宁刚强正直,且富有爱国情操。安禄山叛乱,穆宁招募士卒,联合力量来抗击贼军,后又跟随颜真卿拒敌。
B.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
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
D.穆宁坚守气节却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檄州县并力贼   捍:             ②以息其母弟   属:         
③帝之           异:             ④刺史之       疾:        
翻译下列句子。
①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译:                                                                        
②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 
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赖。有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zhuó):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2处)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盗       ②灌军门谒见        ③百姓       ④有盗麦舟者     
翻译句子: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罴性俭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                              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有客与罴瓜                      ②瓜皮落地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21.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人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