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人物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 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以:同“已”,已经。⑥营护:料理,护送。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2)禹锡终连州
(3)即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                 (4)时人
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于园》)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明日,普又以其人奏。(《赵普》)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译文:
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学士丘濬其文(         )         ⑵上监司    (         )
⑶与若,三日后来  (         )    ⑷使者下阶谢,乃(         )
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预刊落试悦

A.吾欲辱之,何 B.丛草为林
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D.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

翻译下列句子。
(1)悦不迎,岂有恙乎?
(2)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
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解释加点的字。
(1)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之(    )(3)戎不动(   )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解释加点词语
①天帝使我长百兽                ②以为狐也
③故与之行                     ④兽见之皆
与“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而忘操之 B.至之市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翻译句子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2分)
译文:
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的一类人(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盍各言尔志?
请从文中任选一人,谈谈你对其“志”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ó):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此 非 公 叔 之 悖 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叔痤曰 (      )  ②王以国事听之也(       )
③秦果以强(        )  ④悖者之(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翻译下列句子。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塞翁失马》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数月,其马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马无故而入胡(        )      (2)数月(       )
(3)其马胡骏马而归(        )    (4)人皆之(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丁壮者引弦而战。
这则寓言体现了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想。请你用“福事”“祸事”分类概括归纳文中所写之事。(用原文回答)
福事:                                                                                 
祸事:                                                                                
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郑絪
刘瞻之先,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见一绝             (2)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公咨嗟久之而去         (4)回京阙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
(2)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
(3)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
选文表现了刘景哪些品格?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陈涉世家》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起义前陈胜分析当时形势所说的“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成功的根本原因。
B.“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C.陈胜在起义前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提出了“死国可乎”的策略口号。
D.起以前陈胜利用“丹书帛曰‘陈胜王’”等手段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文中既能反映陈胜的反抗精神,又表现他具有鼓动宣传才能的一句话是

A.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B.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对陈胜、吴广号召大家起义的言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利害关系,借以激怒大家,利用大家。
B.指出大家的处境,指明斗争方向,并激励士卒立下雄心壮志。
C.指出大家的处境,以“戍死”威胁大家,指明斗争方向。
D.分析处境,晓以利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下列句子中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思想境界不相似的一项是

A.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C.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齐桓公见小臣稷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日三至弗见 (        )      (2)桓公曰:不   (          )
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 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用原文回答)表明齐桓公是一个                        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从书以观(得到) B.录毕,送之(跑)
C.慕圣贤之道(更加) D.色愈恭,礼愈(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用自己的话回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雨,岩峦奇秀(天放晴 ) B.此概,不能吟咏(景象)
C.实见侍御吟赏予( 启发 ) D.凡再成名(举起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刘瞻先,寒士也。水陆草木
B.絪大讶佳绝策之不以
C.公咨嗟久之去以衾拥覆,久乃和
D.却返亭,欲题诗不戚戚贫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戏之曰:“莫是尔否?”                                                                
②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生王斗
《战国策•齐策》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仆者延入。王斗曰:“斗趋 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趋:主动前去。②好势:趋炎附势。③从:是跟从,这里指迎接。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意思是齐桓公打败各诸侯,安定周朝王室内乱,所以周天子赐给封地,承认他为诸侯领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⑤尺:一尺绉纱,这里指做帽子的布料。⑥不使左右而使工:不用身边的人而另外去请能工巧匠。⑦非左右无使:(指宣王不问才德)非亲不用。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忿然作色,不(  )   (2)士五人(    )
(3)何无士(    )        (4)宣王曰(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使左右使工挟天子令诸侯
B.固愿得士治之先帝简拔遗陛下
C.宣王因趋而迎于门王忧国爱民
D.王使人冠贤能之用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王斗见宣王后无论是正面直说,还是设喻作比,都体现了他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而齐宣王由忿然到结局的转变也体现出他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两空均用文中词句填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王斗见宣王后直接说宣王“乱君”,使宣王勃然大怒,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这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B.王斗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列举先王桓公事迹,主动迎合宣王,指出宣王具有先君的四好优点,使宣王十分高兴。为下文作铺垫。
C.齐王虽然渴望得到人才辅佐,但他却不懂得发现与使用人才。致使齐国贤才未及早得到重用。
D.王斗敢触龙颜,斗胆劝谏,可钦可佩;而齐宣王面对不留情面的揭短,则表现出他的开明,这样的君王也很难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在薛 ,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jǐng,割脖子。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
①以 故 倾 天 下 之 士       ②自 持 其 饭 比 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贵贱一与文(        )       ②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      )         
其亲戚 (       )        ④食辞去 (      )  
翻译下面句子。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口 技(节选)王安石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中力拉崩倒之声              ②屋许许声        
③群响毕                      ④不能其一处       
翻译下面句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撤屏视

A.不能称前时 B.大兄何见事晚乎
C.中间力拉崩倒 D.余闻也久

结尾用五个“一”列举道具,有何作用?你身边还有口技一样的民间技艺或健康的民风民俗吗?请你列举一例。(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人物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