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注释:1、上柱国:也称柱国,是楚国的最高武官。2、上执:是楚国最高的爵位。3、令尹:楚国的最高官职,掌军事大权, 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相。4、舍人:王公贵族亲近的管事的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覆军杀将得八城 (2)引酒且饮之
(3)蛇固无足 (4)终亡其酒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起坐而喧哗者 |
B.楚之法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C.异贵于此者,何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D.为楚伐魏贤能为之用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
(2)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你认为陈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读书佐酒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一斗为率(把、用) |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 D.与上会于留(在) |
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韩愈《师说》节选)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腰白玉之环 (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孰能无惑 (4)而耻学于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言文中有许多同义复词(一个词中两个字的词义相同),如“假借”、“叩问”、“清洌”、“修狭”等词都是同义复词。 |
B.对“其下圣人也 / 亦远矣”一句划分的节奏停顿是恰当的。 |
C.甲文中“非……则……”是固定句式,意思是“不是……而是……”。 |
D.甲文中“以中有足乐者”和“以衾拥覆”中的两个“以”字的意思相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甲、乙两文都是写给青年后生的,两文都运用了 写法,甲文主要是勉励马生
,乙文主要论述了 。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性行淑均 (2)陟罚臧否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4)咸畏而爱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 |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乙】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综合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刘羽冲,沧州人。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下列加点语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谓可将兵十万将:将军 | B.恒独步庭阶恒:常常 |
C.几为所擒几:差一点,几乎 | D.如是日千百遍是:这样 |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沟 洫 甫 成 水 大 至 顺 渠 灌 入 人 几 为 鱼。
请结合内容,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
课外文言文阅读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③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④。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的大臣。②方:正。③恃:凭借。④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中道而反 反:_________ (2)而离王愈远耳 王: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不朝北走呢?” |
B.我想要离开楚国,我说:“你想离开楚国,为什么还朝北走呢?” |
C.我想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还朝北走呢?” |
D.我想要离开楚国,我说:“你想离开楚国,为什么不朝北走呢?” |
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赒zhōu:救济,接济;粜:tiào卖出粮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以处士为法 法( ) (2)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以(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穆公亡马
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选自《说苑·复恩》)
【注释】①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 ③次:次序。
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 ⑤惠公:晋国国君。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共2处)
穆 公 卒 得 以 解 难 胜 晋 获 惠 公 以 归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亡其骏马( ) 居三年( ) 遂溃围(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
选文最后一句话“此德出而福反也”是否显得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古诗文阅读
李白传(节选)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②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③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④。
【注释】①宰:指县令。②辟:召,征召。③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④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1)怒引至庭下曰( ) A.引导,诱导 B.拉,拽 C.引用
(2)拜谢曰( ) A.认错,道歉 B.辞别,离开 C.感谢,酬谢
(3)白时卧庐山( ) A.睡觉 B.倒伏 C.隐居
(4)累系浔阳狱( ) A.连接,维系 B.拘囚 C.留意,挂念
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
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推敲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韩立马良久 ( ) ②岛初赴举京师( )
③遂于驴上吟哦( ) ④遂并辔而归 ( )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④,不禽二毛⑤。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⑥,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⑦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⑧,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⑨可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③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④重(chóng从)再次。⑤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⑥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⑦勍(qíng)敌:强敌。勍:强而有力。⑧胡耈(gǒu苟):很老的人。⑨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解释加点词语。
(1)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阻隘也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停顿。
君 未 知 战 勍 敌 之 人 隘 而 不 列 天 赞 我 也
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场战争,结局迥异。这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文,完成小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①则不能励精,险躁②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③,意④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⑤,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②险躁:草率、急躁。③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度。④意:意志。⑤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解释加点的字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
(3)遂成枯落 (4)非淡泊无以明志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
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冶 性。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和儿子的劝诫。 |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诸葛亮一生的总结。 |
诸葛亮分别给刘禅和儿子什么劝诫?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乙文中有很多名句流传至今,请选择一句写出你读后获得的启示。
_
_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倪宽。倪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倪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倪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死后六年,倪宽位至御史大夫。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于官,官属易之,不为尽力。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不能明也。
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
《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给衣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不试之以足 | B.以激怒其众 |
C.固以怪之矣 | D.我以日出时去人近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帝时,他想找到能研究《尚书》的人,后听说伏生会讲授,就打算召用他。当时伏生已经很老了,就下令太常派掌故晁错前往向他学习。 |
B.倪宽擅长著书、起草奏章,文思敏捷,但是口拙不会阐述。张汤认为他是忠厚之人,多次赞扬他。 |
C.倪宽身居三公之位,由于性情谦和驯良,能顺从皇上之意,善于调解纠纷,经常匡正劝谏皇上的过失,因而得以官运久长。 |
D.孔家有用先秦古文撰写的《尚书》,而孔安国用时下隶书字体把它们重新摹写讲读,因此就兴起了他自己的学术流派。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1)亡数十篇: (2)及时时间行佣赁:
(3)以古法议决疑大狱: (4)官属易之: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
(2)天子见问,说之。
①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刚毅有大节,谏争于王。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唯遂以数谏争得减死。
②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薄焉,谓遂曰:“渤海废乱,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也,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③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见齐俗奢侈,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
下列句中“焉”与“上许焉”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B.不复出焉 |
C.永之人争奔走焉 | D.且焉置土石 |
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担任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时,因刘贺的行为不端正,龚遂直言极谏;刘贺即位后又被罢免,龚遂因多次谏诤没有被处死。 |
B.宣帝即位后,渤海附近郡县饥民纷纷造反,宣帝无奈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
C.龚遂任太守后,采用宽大政策使盗贼放下武器变为良民。 |
D.龚遂亲自带头劳动厉行节约,鼓励百姓务农种桑,郡中都有积蓄,官吏和百姓都殷实富裕了。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 坐: ②二千石不能禽制 禽:
③心内薄焉 薄: ④海濒,遐也 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2) 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