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人物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然后按要求答题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②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wù):野鸭子。②盖:大概。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微禽声,似哀鸣( )  (2)且产蛋数枚( )
(3)临,频频颔之( )(4)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熟视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之市 B.何不试之以足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故时有物外之趣

翻译下列句子
熟视之,乃鹜也。
妇不忍市之。
(3)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农妇的善良?
你从农妇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③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④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⑤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②昧爽:天将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③就:接近,靠近,趋向。④洎(jì):等到。⑤趺(fū):指脚。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如是者十四年 是:_____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辄:____
③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惑: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_____
选出“而”字与“就明而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C.拔山倒树而来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张无垢被贬后仍坚持勤学,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文: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加冠(         )         (2)其欣悦(            )
(3)取而疾(         )       (4)以时文天下(        )
请用“/”给画线句断句。(只划一处)
自 以 意 识 别 之 遂 通 其 义
翻译下列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
文中“    ”一句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   ”一句从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
从上文可以看出宋濂与陈际泰在求学时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从他们的经历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少卓荦(luò)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后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稇载 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边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赦。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注】①稇(kǔ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荦(luò):明显,分明。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禁之不止”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 B.怅恨久 C.水陆草木 D.至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从“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许曾裕是一个勤学的人。
B.许曾裕体恤百姓,亲自试验乌船,解决了乌船遇风容易坏的问题。
C.松江府百姓为了表达对许曾裕的尊敬,在河边立碑记下了他的许多事迹。
D.许曾裕担任松江府通判期间执法严厉,他认为对私运货物的百姓要严惩,才能正民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值母病笃               
               
③而其弊                
④因请于布政辰公               
翻译下列句子
⑴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
译:                                                   
⑵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
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 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以:同“已”,已经。⑥营护:料理,护送。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2)禹锡终连州
(3)即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                 (4)时人
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于园》)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明日,普又以其人奏。(《赵普》)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译文:
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学士丘濬其文(         )         ⑵上监司    (         )
⑶与若,三日后来  (         )    ⑷使者下阶谢,乃(         )
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预刊落试悦

A.吾欲辱之,何 B.丛草为林
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D.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

翻译下列句子。
(1)悦不迎,岂有恙乎?
(2)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
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岂五百里哉 (    )       (2)长跪而之 (   )
(3)秦王色      (    )       (4)休降于天 (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A     ”,列举了专诸刺王僚、    B         C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D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 “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 ,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释】:①荆:楚国。 ②果:果断。 ③顿舍:停止。 ④为: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少而                       (2)何
(3)用几何人而足                 (4)将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答:
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信又攻鄢、郢,破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B.始皇为贤勇咨臣当世之事(《出师表》)
C.王翦言不用, 谢病安陵君 使唐雎史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归老频阳试用昔日(《出师表》)

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小题。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义。
(1)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遂许先帝以驱驰                    (4)深入不
翻译: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两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哪几件往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小题。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诏曰:“贤才,国之宝也。古圣王劳于求贤,若高宗之于傅说①,文王之于吕尚②。彼二君者,岂其智不足哉?顾③皇皇④于版筑鼓刀之徒⑤者,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                      (选自清·夏燮 《明通鉴》 )
[注释] ① 傅说(yuè):殷人,传说傅说原在傅岩之野服刑筑墙,被殷高宗武丁发现任用为相,政绩卓著,殷出现中兴局面。② 吕尚:周初人.,相传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出猎相遇,同载而归,立为师,后辅佐武王灭殷,建立周朝。③顾:副词,却。④ 皇皇:同“惶惶”,匆匆忙忙、急切的样子。⑤版筑鼓刀之徒:筑墙和杀猪的人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由是先主遂               (2)然志犹未
(3)高祖 之以成帝业             (4)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对策分析中特别强调了怎么?举例说明。
答:
刘备身为“帝室之胄”却能“三顾茅庐”,终成霸业。结合甲、乙两段材料,说说你对此有何评价。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必能裨补阙漏
(3)猥自枉屈                        (4)后值倾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与赏析(49分)
(一)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下列句中的“之”和“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楚人怜之
C.何陋之有 D.辍耕之垄上

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齐秦昭王     事:             ②大之   破:
③据阳山,逶蛇而北  北:            ④信任之 贤:
翻译下列句子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翻译:                                                        
(2)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翻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
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吴广 爱人我行我 B.皆已失而遇
C.学万人众我寡 D.梁与籍观与时

解释划线的字

A.广数言欲亡 B.尉果广
C.项梁 D.吴中子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⑴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⑵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⑶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为天下            ②扶苏以谏故           ③上使外
④乃丹帛曰            ⑤第令毋斩              ⑥ 尉果广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二人。②乘轩冕:乘车。
写出句子大意。(2分)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本文写了哪两件事:(3分)
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的人? (2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人物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