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 热量(选填:"吸收"、"放出")。
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A. |
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 |
B. |
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
C. |
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
D. |
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 |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
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 |
B. |
隆冬时节,飘落的白雪 |
C. |
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 |
D. |
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智造"超薄玻璃"
2018年4月中国蚌埠制造出目前世界上使用浮法工艺批量生产的最薄玻璃,厚度只有.12mm,比两张A4纸的厚度还要薄。超薄玻璃也叫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用来做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等的基础材料。
用浮法工艺生产超薄玻璃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是窑炉、锡槽和退火,每个环节需要调整的参数都非常多。
窑炉将制备玻璃的多种原料在炉内加热到将近1600℃,使原料熔化为一体,要增加玻璃的强度,原料中还必须有熔点高于其它原料的金属元素。
锡槽是生产超薄玻璃的关键步骤,窑炉熔化的玻璃液流入锡槽装备中,锡槽中的锡熔化,玻璃液浮在锡液表面,再用拉边机将玻璃拉薄,最后进入退火窑,玻璃温度逐渐降低、变硬成型,故此工艺称为浮法工艺。
经过测试,这种超薄玻璃在受到相当于一辆家用轿车以150km/h的速度撞停到墙上的冲击力时仍完好无损。
(1)为了增加玻璃的强度而加入的金属原料的熔点应 1600℃
(2)锡槽中玻璃液密度 锡液密度(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3)制成的超薄玻璃是晶体吗? 。
(4)这种超薄玻璃与常规的同类玻璃相比除了薄之外还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两点: 、 。
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 ℃
(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 (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 ;
(3)小明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丁所示,丙、丁图象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 (回答一点即可)
下列几个实例中描述正确的是
A. |
夏天,给饮料里加冰块来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放出热量的特点 |
B. |
给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降温,是利用了酒精蒸发有致冷作用的特点 |
C. |
冬天,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属性 |
D. |
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规律 |
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加热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石蜡的温度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56 |
海波的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A. |
石蜡是非晶体 |
B. |
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
C. |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
D. |
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
用同样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冷却食品,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
A.冰比水凉 |
B.冰的温度比水低 |
C.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
D.冰和食品的接触更充分 |
为救治病人,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常用保温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经过讨论,为保障药品在0℃以下存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冷藏盒。
(1)其中药品应放置于 (A/B)处,另一处空间放置低温物质。
(2)关于保温盒填充材料,你选择 (铝合金/发泡塑料/砂石)。
(3)关于放置在保温瓶内的低温物质的选择,小明认为只要放普通冰块即可,小华却认为应该放置由盐水凝固而成的冰块(简称“盐冰”)。
你支持 的选择,依据是:①这两种冰, 的熔点更低;② (题目中的某段文字)。
(4)进一步分析其原理:低温物质在运输途中发生 (填物态变化)而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证冷藏效果。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霜前冷”是因为气温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的时候水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霜;“雪后寒”是因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