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
D. |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电水壶是常用小家电。下列有关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
A. |
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 |
B. |
加热过程中,水的热量不断增加 |
C. |
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 |
D. |
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不断上升 |
下列选项中与图(蜘蛛网上的露珠)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
湿毛巾降温 |
B. |
冰冻的衣服晾干 |
C. |
蜡烛熔化 |
D. |
雾的形成 |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 |
春天,冰雪消融 熔化 |
B. |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 汽化 |
C. |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 凝固 |
D. |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 升华 |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A. |
草叶上形成"白霜" |
B. |
冰雪遇暖消融 |
C. |
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
D. |
冬天河水结"冰" |
中国古诗词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下列对划线部分的相关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燃烧秸秆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
B. |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C. |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
D. |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的过程 |
B. |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热机的效率无法达到100% |
C. |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
D. |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随着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会不断升高 |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
B. |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 |
C. |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
D. |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清晨,人们在公园散步的时候常常看到树叶和青草上挂满晶莹的露珠。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露珠的形成属于
A. |
汽化 |
B. |
升华 |
C. |
熔化 |
D. |
液化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
B. |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
C. |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
D. |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
B. |
秋冬的早晨出现的雾属于汽化现象 |
C. |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
D. |
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 |
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A. |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
B. |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
C. |
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
D. |
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
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草叶上的露珠B.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
C.草叶上形成的“霜”D.湖面上的冰化成水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