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 |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 |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物在室外也能变干,是冰化成水滴从衣物上滴落的缘故 |
D.初冬,地面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
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
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草木上的露珠 | B.夏天,池塘水变干 |
C.秋天,地面上的霜 | D.冬天,冰冻衣服变干 |
图是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冰雕大奖赛中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
A.汽化 | B.液化 | C.升华 | D.凝华 |
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 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
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 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
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 B.凝固和液化 | C.凝固和凝华 | D.汽化和升华 |
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字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
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 )
A.液化 | B.凝华 | C.熔化 | D.升华 |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
家用冰箱冷冻室内温度通常在0℃以下,冷藏室内温度在0℃以上,观察家用冰箱你会发现很多现象.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A.打开电冰箱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一股“自汽” |
B.冰箱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 |
C.冰箱冷冻室的内壁上附着一层白色的霜 |
D.冰箱冷藏室里面的蔬菜、水果放的时间长了会干瘪掉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
B.燃料的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
C.使用杠杆必定省力 |
D.雾凇和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
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二氧化碳 | B.小水滴 | C.空气 | D.水蒸气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