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观察,准确判断,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素质之一。请根据实际情况填上合适的单位。氢气的密度为0.09 ;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 ;某变电站高压输电电压为220 。
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3×106mg的物体最可能是
A.一只鹅 | B.一头大象 | C.一头小黄牛 | D.一只蚂蚁 |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100g | B.你手中物理试卷的宽度约为26cm |
C.一名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N | 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80℃ |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2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 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2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物理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它是研究______、_______、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同时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
用油罐车运输煤油,油罐的容积为6m3,空油罐车的质量为7200kg,装满煤油后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2m3。油罐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9000m,发动机牵引力所做的功为1.8×107J,煤油的密度为/m3,试求:
(1)油罐中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煤油?
(2)装满煤油的油罐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油罐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少?
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像,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像是( )
下列各物理量的研究中使用相同物理方法的是()
(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2)5欧与10欧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与一个15欧的电阻在同一电路中的效果相同
(3)在研究磁现象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B蜡烛替代A蜡烛的像
A.(1)与(2) | B.(2)与(3) | C.(1)与(4) | D.(2)与(4) |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100g | B.你手中物理试卷的宽度约为26cm |
C.一名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N | 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80℃ |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_ ▲ __向_ ▲ __ (左/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在烧杯中倒人盐水,称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为75g;
(3)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人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_ ▲ __cm3。再称量烧杯和剩下的盐水总质量时,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移动_ ▲ __使天平平衡;
(4)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内的盐水质量为
_ ▲ __ g。通过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为_ ▲ __kg/m3。
电流是看不见的,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观察它产生的效应来了解它的。如在电路中接一只灯泡,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就可以知道电流大小的变化,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叫转换法。下面哪个实验也用了这种方法( )
A.将电流类比水流 | B.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观察压力的效果 |
C.用温度计显示物体的温度 | D.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
家里用的液化石油气,在使用过程当中,下面物理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 B.体积 | C.密度 | D.压强 |
学习“密度”知识中,在做“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时,我们都要多次测量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其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的实验是
关于图中所示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a)表示ρ甲>ρ乙 | B.图(b)表示晶体熔化的图像 |
C.图(c)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D.图)d)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
某型号挖掘机的实物图(甲) 和作业范围图(乙)以及部分相关数据表,如下图所示。挖掘机在4s内将装满铲斗的密度为1.6×l03kg/m3的泥土,从最大挖掘深度处送到位于最大卸料高度的装载车上。 取g=10N/kg,求:
(1)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工作时(如图甲),对地面的压强。
(2)铲斗内泥土的质量。
(3)移送泥土的过程中,挖掘机对泥土所做的功。
(4)移送泥土的过程中,发动机的总功率是40kW,此过程挖掘机的机械效率。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