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运动快慢的比较 / 选择题
初中物理

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叉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孰道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     )

A.1.2米/秒 B.2米/秒 C.7.5米/秒 D.0.83米/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甲、乙两辆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与乌龟赛跑,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途中兔子因骄傲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经快到终点了,兔子赶快追赶,但结果兔子还是输了。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0rn/s B.45m/s C.50m/s D.35m/s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甲、乙两辆小车,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 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  (    )

A.9:4 B.4:9 C.1:1 D.3: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的家和学校之间隔有一座山,每天上学过程中,有1/3的路程是上坡,其余都是下坡路,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5min。如果小明上坡和下坡行走的速度均不变,而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2/3,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

A.5km/h B.50km/h C.100km/h D.500km/h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m B.400m C.2000m D.10000m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比较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