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课外想进一步探究弹簧伸长的长度L跟所受拉力F的关系,他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拉力F/N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伸长的长度L/cm |
0 |
1 |
2 |
3 |
4 |
5 |
5.4 |
5. 6 |
(1)请你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的结论写在下边: 。
(2)这一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如图所示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
(1)实验时,用手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应该在弹簧测力计 (选填“缓慢匀速提升”或“静止”)时读数,第3次实验的拉力读数如图所示,则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
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
拉力F/N |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1 |
0.1 |
0.6 |
0.3 |
55.6% |
2 |
2 |
0.1 |
0.9 |
0.3 |
74.1% |
3 |
3 |
0.1 |
|
0.3 |
|
(3)小华对上述三个机械效率取平均值,并认为它是这个滑轮组准确的机械效率.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①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②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乙图中的C位置斜下拉,若每个钩码重2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示数将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N.
据报道,一位物理老师在动物园内, 用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在称象过程中,他还用到了吊车、铁笼和一根很长的槽钢等辅助工具. 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他首先将铁笼系于槽钢上的B点, 当吊车吊钩在槽钢上的悬吊点移至O点时,槽钢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B=6cm.
步骤2.将大象引入铁笼,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住槽钢的另一端, 使之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A="9" 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
(1) 老师运用了_________原理进行测量的.
(2) 设计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计算大象的质量(g取10 N/kg).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 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填“变大” 、“不变” 或“变小”),其原因是: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每个钩码重lN).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2)实验时,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 大小,因此他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调到最右边,但是杠杆仍然不能水平平衡,接下来他应该 .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作为动力F1,B点处挂上1个钩码,作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 L1= F2 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 L1= F2 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 .
(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 的影响.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物理量 |
1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6 |
2.4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4 |
|
机械效率η |
74.1% |
62.5% |
|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 (选填“甲”或 “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移动距离s= m,机械效率η= 。
(5)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 ,使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
(2)你是学习小组的组长,在检查小强实验实验记录,在这两组数据中,发现实验序号为_______的一组数据是错误的。经检查,结果是测量阻力臂时读错了,阻力臂的实际值应为_______m;小强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你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实验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m |
1 |
2 |
0.3 |
l |
0.4 |
2 |
1 |
0.4 |
2 |
0.2 |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五次实验,实验中读数准确,数据记录如下表:
(1)请画出实验中所使用滑轮组的绳子绕法;
(2)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不合理的,此数据是 ;
(3)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综合表中数据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和 无关;
(4)若用此滑轮组提升4N的物体,该滑轮组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竖直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在此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⑴ 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⑵ 如图乙所示,调节平衡后,左侧挂上钩码,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图中未画出)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便于测量力臂,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 .
⑶ 操作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写出一条即可)
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
⑴ 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重心;
⑵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 到支座的距离L2;
⑶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m =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如图所示是“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装置,实验中测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线,并把正确的数据填入下表空格中.若用该滑轮组把同一个物体提升的高度增大,则机械效率是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的.
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这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该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b.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恢复平衡,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读出两边的力臂,获得一组实验数据;
c.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d.算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的数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请将步骤a补充完整;
(2)进行步骤a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的大小;
(3)步骤d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 ;
(4)图甲的杠杆已调至水平平衡,在A点挂了两个相同钩码,则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5)上述实验步骤c的目的是为了 ;(只填代码)
A.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D.获取多组数据,寻找普遍规律 |
(6)图乙所示,把弹簧测力计挂钩固定在C点,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向右上方拉(拉环固定在支架上)比竖直向上拉示数要 (选填“大”或“小”).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