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2 |
A |
铜 |
60 |
0.76 |
B |
铜 |
60 |
0.89 |
C |
铜 |
60 |
1.02 |
D |
铜 |
80 |
0.76 |
E |
铜 |
|
1.02 |
F |
铜 |
100 |
0.76 |
G |
钢 |
80 |
1.02 |
H |
尼龙 |
80 |
1.02 |
I |
尼龙 |
100 |
1.02 |
(1) 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 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空气柱长度越 音调越 。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 。
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 。
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 |
|
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 |
距离 |
更长 |
较长 |
短 |
|
响度 |
较响 |
较响 |
弱 |
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分别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①小明是通过 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②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
写出三个: ;
;
。
如图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
(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
(3)举一例日常生活中应用上述情况的例子?
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 |
泡沫塑料板 |
0.3 |
玻璃 |
0.6 |
木板 |
0.4 |
硬纸板 |
0.5 |
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 、 、 、 。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收音机、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声源的是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三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C、将泡沫小球放在鞋盒上,比较小球弹起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三种实验方案设计的,其中与方案C相对应的是________。
表1
材料 |
距离 |
毛衣 |
较长 |
报纸 |
长 |
棉花 |
较短 |
泡沫 |
较短 |
表2
材料 |
响度 |
毛衣 |
较响 |
报纸 |
响 |
棉花 |
较响 |
泡沫 |
弱 |
表3
材料 |
距离/m |
毛衣 |
3.5 |
报纸 |
4.1 |
棉花 |
2.5 |
泡沫 |
3.0 |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 ___是正确的。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
琴弦的材料 |
琴弦的长度/cm |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
① |
钢 |
20 |
0.3 |
② |
钢 |
|
0.7 |
③ |
钢 |
40 |
0.5 |
④ |
尼龙丝 |
30 |
0.5 |
⑤ |
尼龙丝 |
40 |
0.5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缺少的数据为______。
下图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图e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
(1)图 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哪个音叉的叉股较短?
(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也带有声源的大量信息,如空心墙与实心墙敲击时会发出不同声响,水流缓急也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请你再举两个类似的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拐弯”的声音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声源产生的声音一定由声源处沿直线向四周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水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是 拐弯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张平同学学了声音的几个特性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端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振动的_________不同。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