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

如图所示,小汽车的后视镜是一个凸面镜,凸面镜成像是光的  现象(选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 ) ,当后视镜上出现许多小水珠时,启动后视镜的电加热装置能除去镜面上的水珠,镜面上水珠消失的过程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汽车进入小区后禁止鸣喇叭,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 减弱噪声。

来源:2016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  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  (漫反射、折射)传播到出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  (凹凸不平、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来源: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

"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

"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

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来源: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每次测量都体现了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彰显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

(1)在19世纪,人类首次用三角测量法对珠峰的高度进行测量,如图甲,由于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300千米外观测点,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  (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 ) ,使测量结果偏大。

(2)2020年5月,中国高程测量队在珠峰顶首次开展重力测量,直接测得 g 。已知 g 与海拔高度 h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测量队员随身携带的重物从珠峰脚到珠峰顶,重物受到的重力大小将会怎么变?  

(3)据测量,珠峰的高度仍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珠峰的高度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选填“碰撞”或“张裂” )

来源: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

A.影子的形成 光沿直线传播

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 光的反射

C.“老花眼”戴“老花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 光的折射

来源:2016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

A.

B.

C.

D.

来源: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光学规律。以下实例也涉及到这个规律的是 (    )

A.水中筷子被“折断”B.自行车尾灯格外亮

C.激光引导掘进方向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来源:2017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一支牙刷放在镜子的前方,镜子中牙刷像的上、下部分明显“错位”了,如图所示。从镜子的左侧面观察,发现该镜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镜子的下端被磨成“ V ”形,使得前表面的下边成斜面状。牙刷像“错位” (    )

A.仅由光在前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B.仅由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C.由光在前、后两个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D.由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来源: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 A 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                  ;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 A 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 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来源: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四幅图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如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

B.

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如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

D.

如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眼中看到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来源: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很多文学作品含有一定的物理道理,反映了文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用心体会,下面文学名句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

A.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水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闻声不见人”是由于声速比光速快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未改的是“音调”

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分子的运动导致“花气袭人”

来源:2016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  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水中鱼的虚像在其  (填“上方”或“下方” )

(2)请画出图1中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如图2是 200 g 冰的熔化图象,它在 CD 段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孔成像 光的漫反射B.池水变浅 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 光的直线传播D.镜花水月 光的直线传播

来源: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沂河岸边晨练时发现河面上“轻烟缥缈”,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看到水中“嬉戏”的小鱼,这是光的  现象;闻到空气中“醉人”的花香,这是分子  的结果;做完“拍手操”后,感觉手发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

来源: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的一幅图 《鱼在哪儿》,“划船叉鱼”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请你找出两个“划船叉鱼”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写出相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示例:船浮在水面 浮力

(1)  

(2)  

来源:2016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