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爷爷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装片,正当他看清高倍镜下的物像时,小明也争着要看.但他看到的像却有点模糊.通过操作,小明得到了清晰的物像.他的操作方法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 B.调节细准焦螺旋 | C.调节反光镜 | D.调整装片位置 |
小刚同学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X和10X两种,物镜有10X和40X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X,物镜10X |
B.目镜10X,物镜10X |
C.目镜5X,物镜40X |
D.目镜10X,物镜40X |
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有一个步骤是“轻轻向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此操作的目的是( )
A.使物镜上升,为了物像清晰 | B.使物镜下降,为了物像清晰 |
C.使物镜上升,为了视野亮度适合 | D.使物镜下降,为了视野亮度适合 |
在用显微镜观察血管和血液流动的实验课上,因突然停电而导致显微镜视野偏暗,无法看清血液流动情况.于是,小肖同学采取了下列四项措施(每项措施均能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到达视野),其中起不到增加显微镜视野亮度作用的是( )
A.换用凹面反光镜 | B.将反光镜朝向实验室采光的窗口 |
C.换用倍数较大的物镜 | D.扩大遮光器上的光圈 |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时要用右眼注视目镜 |
B.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 |
C.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不宜太亮 |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而与目镜无关 |
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 D.目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
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 | B.投影仪 | C.放大镜 | D.照相机 |
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B.产生近视眼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等,患近视眼的人为了看清远处物体,应该在眼睛前面戴一个凹透镜 |
C.固体熔化时,温度一定保持不变 |
D.用冷水可以使密闭烧瓶中刚停止沸腾的半瓶热水重新沸腾 |
小芬利用复式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球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放大倍率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何者正确(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
C.若玻片往右移,甲的影像会往右移而乙的影像则往左移 |
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的焦距很短 |
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
C.物镜的焦距很短 |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 |
实验课上,小柯在低倍镜下看清某种细胞结构后,将显微镜轻移到小妍面前给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却是较暗的视野,她首先应操作的是( )
A.目镜 | B.物镜转换器 | C.反光镜 | D.粗准焦螺旋 |
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
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
C.一定小于8cm |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
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8cm | B.15cm | C.20cm | D.40cm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