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选填序号)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到 刻度线上,观察到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见下表。
试验次数 |
物距 |
像的性质 |
像距 |
||
大小 |
正倒 |
||||
1 |
30 |
实 |
缩小 |
倒立 |
15 |
2 |
25 |
实 |
缩小 |
倒立 |
17 |
3 |
22 |
实 |
缩小 |
倒立 |
18 |
4 |
18 |
实 |
放大 |
倒立 |
22 |
5 |
15 |
实 |
放大 |
倒立 |
30 |
6 |
13 |
实 |
放大 |
倒立 |
43 |
7 |
9 |
虚 |
放大 |
正立 |
无法测量 |
8 |
6 |
虚 |
放大 |
正立 |
无法测量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供了如下三种不同焦距的透镜,则小明所用透镜的焦距 为 。
(2)比较物距 与焦距 的关系,可得出:
①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
②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 。
(3)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 .(选填“ ”“ ”或“ ”
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 和 两个凸透镜,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 的凸透镜;
(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小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让凸透镜和自己的衣服发生了摩擦带了静电,将一小片碎纸片吸附到了凸透镜上面,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了一部分,此时光屏上 (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 。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 ,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 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 的焦距大些。
(4)在用焦距为 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 和 ,与理论像距 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装置。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然后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
物距
|
像距
|
像的性质 |
||
正倒 |
大小 |
虚实 |
|||
1 |
40 |
13.3 |
倒立 |
缩小 |
实像 |
2 |
30 |
15 |
倒立 |
缩小 |
实像 |
3 |
20 |
20 |
倒立 |
等大 |
实像 |
4 |
15 |
30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5 |
12 |
60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6 |
10 |
不成像 |
|||
7 |
8 |
正立 |
放大 |
虚像 |
|
8 |
4 |
正立 |
放大 |
虚像 |
(1)图甲中所示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蜡焰位置的变化,像的变化有两个转折点,分析表中数据据认为这两个转折点的位置在何处?它们分别是像的哪种变化过程的转折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 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水中鱼的虚像在其 (填“上方”或“下方” 。
(2)请画出图1中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如图2是 冰的熔化图象,它在 段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小明用焦距为 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填“点燃”或“不点燃” 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 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动至 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 (填“虚”或“实)像。
(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 ”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 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2)当蜡烛距离凸透镜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保持透镜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3)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变小了
(4)该同学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下表是小薇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物距 |
30 |
20 |
15 |
10 |
5 |
像距 |
15 |
20 |
30 |
40 |
|
(1)第5次实验时所成像的性质: 。
(2)第1次实验时,小薇若将一近视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方向移动。
(3)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 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判断的理由是 。
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 刻度时,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 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 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 (选填“薄”或“厚” 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调整,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1)保持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除移动蜡烛外,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时,物和像之间的距离为 ,该透镜的焦距为 ;
(2)一同学用图乙所示的 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以下几个光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当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2)实验2: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遮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 (选填“较亮”、“较暗”或“一样亮”)。
(3)实验3: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置看到像: (选填“能”或“否”);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在哪个方面有区别: (选填“正倒”、“大小”或“完整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某次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物距 ,烛焰的像应为图乙中的 ,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在图甲所示实验情形下,紧靠凸透镜加放另一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透镜为 。
小明利用如图(a)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水平高度。小明按要求调好后,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为了能找到凸透镜成像时像的位置,需要对光屏进行的操作是: ,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烛焰的像即将超出光屏的上边缘,这时可以向上移动 (选填“蜡烛”“凸透镜”或“光屏”),再次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小明摘下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b)所示。拿走眼镜,需将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小明戴的眼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实验中,光屏相当于人眼睛构造中的 。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的焦距是 ,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2)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 。(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
(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动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