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若蜡烛移至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移至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树荫下太阳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湖面上楼房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
C.色光中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
烛焰通过焦距为 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 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
A. |
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
B. |
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
C. |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
D. |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B. C. D.
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中安装了多个光学仪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车头灯照明利用了凹面镜反射原理
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防止车内物品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安全驾驶
C.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成正立、缩小实像的特点
D.行车记录仪相当于一台数码相机,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 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 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 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B.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 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 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D.距离透镜 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经过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站在河边会发现自己的倒影,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B.用手机照相时,镜头相当于凹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
C.大雨过后,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需要戴凹透镜矫正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
像变小,像距变小 |
B. |
像变大,像距变大 |
C. |
像变大,像距变小 |
D. |
像变小,像距变大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B. |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
C. |
光屏一定位于 刻度之间 |
D. |
光屏一定位于 刻度之间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 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
B. |
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
C. |
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
D. |
将蜡烛从 刻线处移向 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 |
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物距 |
10 |
15 |
20 |
30 |
像距 |
40 |
30 |
20 |
15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