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 )
A.一定大于20 cm | B.一定小于9 cm |
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 | 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 |
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
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 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
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
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
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
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
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 (a)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__________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 cm处,如图3-3-4(b),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
A.10 cm<f<20 cm | B.f>10 cm |
C.f<10 cm | D.f>20 cm |
当物距___________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实像;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成虚像,并且虚像的尺寸___________。
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
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小 |
B.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大 |
C.与像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某同学从圆鱼缸的侧面观察到在鱼缸中游动的金鱼,则实际的金鱼
A.比观察到的金鱼小 |
B.比观察到的金鱼大 |
C.与观察到的金鱼一样大 |
D.比观察到的金鱼位置深 |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之处,应将放镜放在物体的__________方,并适当调整距离.
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_________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填“亮点”或“亮环”)为止,说 明 凸 透 镜 对 光 线 有 作 用 (填 “会 聚 ”或 “发 散 ” ) ,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填“5cm”或“10cm”)。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调整光源、凸透镜、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_,这样做目的________________.
( 3 )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4)如果实验中作为光源的“F”向下移动了,为了在光屏上看到完整地像,光屏应该向_____(填“上”或“下”)移动。
(5)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
( 6)实 验 中 ,屏 上 已 成 清 晰 的 像 ,此 时 固 定 光源,换 用 一 个 焦 距 略 大 一 些 的 凸 透 镜 进 行 实 验 ,则 光 屏 需 向 (填“靠 近 ”或“远 离 ” )凸 透 镜 的 方 向 移 动 ,才 能 在 光 屏 上 再 次 成 清 晰 的 像 。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在距凸透镜50cm处的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所得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 B.倒立、等大的实像 |
C.倒立、缩小的实像 | D.正立、缩小的虚像 |
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像.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