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
《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
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夜晚看到湖水中的一轮明月,这是月亮的实像 |
B.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
C.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
D.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这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 |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
关于声现象,下列法中正确的是( )
A.牛和蚊子的叫声相比,蚊子的音调高 |
B.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C.噪声不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D.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
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10 cm | B.20 cm | C.30 cm | D.5 cm |
现在高档轿车中都配有可视倒车雷达。有些倒车雷达是在车尾(一般是挂牌照的上方)装一个摄像头,当汽车挂上倒档时,倒车雷达自动启动,把尾部摄像头(焦距为0.5 m)拍下的图像通过视频连接线显示在车前的显示屏幕上。某次倒车,车后2米处的物体要能清晰成像,则( )。
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为0.4 m |
B.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像距可为0. 6 m |
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为0.7 m |
D.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为1.5 m |
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
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 |
D.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
B.甲、乙、丙三辆小车速度大小关系是:v乙>v丙>v甲 |
C.5s后跑到最前面的小车是乙 |
D.甲和丙运动的速度相同 |
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竖直下落 | B.斜向东下落 |
C.斜向西下落 |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 |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