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食用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小红在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猜想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的吸热本领大,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1)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分别装入 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正确地插入盛有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内,并将实验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甲所示。打开加热开关,对盛有水和食用油的试管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 ℃。
(3)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在相同时间内 的温度变化大,可得出 的吸热本领大。
小明同学想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根据小明设计的甲图,请用笔画线将乙图实物图连接完整。
(2)小明将第一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入了下面的表格中,然后将 、 两点的电阻由 更换为 ,之后他调节变阻器滑片向 (填“ ”或“ ” 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 为止。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示数为 。
实验序号 |
电压 |
电阻 |
电流 |
1 |
4 |
10 |
0.4 |
2 |
20 |
(3)若实验中电压表损坏,但是已有一个已知阻值为 的定值电阻,小明利用以上器材想测出未知电阻 的阻值,实验电路如图丁所示(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①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记录电流表示数 ;
②同时闭合开关 、 ,记录电流表示数 ;
③则待测电阻的表达式为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符号表示)
小华同学用下面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具体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用直径略小于滑轮孔径的铁钉把三个滑轮 、 、 分别钉在木板上,木板竖直挂起待用,用大号缝衣针把细线沿轻质塑料块的中心轴线穿过,并在紧靠塑料块的两侧各打一线结,使塑料块与细线固定在一起,且塑料块不与木板接触。将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实验表明,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但 不相等,则这两个力不平衡。
(2)按住塑料块,把跨过 轮的细线移到 轮上,在两线端挂上相同质量的钩码,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转动,如图乙所示。按住塑料块,把跨过 轮的细线移到 轮上,把塑料块转过 ,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转动,如图丙所示。由此表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仅仅大小相等,方向成某一角度或方向相反但 ,这两个力不平衡。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另一同学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此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 |
塑料块容易扭转 |
B. |
塑料块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
C. |
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和反射光 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两侧的 和 ,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如图乙,纸板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 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 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 ;
(3)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 ,可观察到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 法线;
(4)如果让光线逆着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5)陈涛同学还想用图丙和图丁模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照图丙那样,把几根细针垂直入一张硬纸板中,表示法线,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将平行射出。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丁所示,这时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上时,反射光线 (选填“平行”或“不平行”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漫反射 (选填“遵循”、“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小杨同学找到一盏标有" "字样的小灯泡,其额定电功率已模糊不清。她选用如图所示器材测量额定电功率,电源电压恒为 。
(1)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有2段导线未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画完整(要求:连线不交叉,滑片 向 端移动时灯泡发光变亮)。
(2)小杨连接电路并检查后。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调到最大,再闭合 ,缓慢移动滑片 ,发现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但电压表无示数,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 (选填"短路"或"断路" 。
(3)排除故障后,眼睛注视着电压表和灯泡,移动滑片 逐次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时应向 (选填" "或" " 端移动滑片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 ;细心的小杨通过分析数据还发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是 。
数据序号 |
1 |
2 |
3 |
4 |
5 |
电压 |
0.5 |
1.0 |
1.5 |
2.0 |
2.5 |
电流 |
0.16 |
0.20 |
0.22 |
0.25 |
|
(4)同组的小会同学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她又增加了五个阻值分别为 、 、 、 、 的定值电阻,其余器材不变。用定值电阻分别更换图甲中的小灯泡,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随定值电阻变化的图像,则实验中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是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 |
|
B. |
|
C. |
|
D. |
|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 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激发了小杨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兴趣,实验如图所示。
(1)图甲是 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 (选填"薄"或"厚" 一些的较好,从结构来看,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 连通器。
(2)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比较乙、丁两次实验可初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知,"奋斗者"号深潜到 时每平方米的舱体受到的海水压力为 (取 ,相当于质量为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4)若图丁的实验中 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 ,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管外大气压之差为 ;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光屏上有清晰的烛焰像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则光屏上的像应为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小琴同学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后,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的。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小杜同学进行"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图像中 (选填" "" "或" "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若实验中冰的质量为 ,它在 段升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
小兵同学通过实验测量灯泡 、 的额定功率, 、 分别标有" "和" "字样,电源电压恒为 ,电压表只有 量程可以用。
(1)如图甲所示,是小兵设计的测 额定功率的实验电路图,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滑片向 端移动灯泡变亮)。
(2)连好电路后,按实验规范操作,先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移到 (选填" "或" " 端,然后闭合开关 ,小兵发现 不发光,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选填"断路"或"短路" 。
(3)排除故障后,按实验规范操作,刚闭合开关 时,电压表示数为 ,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调节滑片 得到如表中的数据, 的额定功率为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压 |
1.0 |
2.5 |
2.8 |
电流(A) |
|
0.30 |
0.32 |
(4)小兵在原电路中用 替换 开始测量 的额定功率,按实验规范操作,刚闭合开关 时,电压表示数为 ,接着小兵发现该电路无法完成测量,于是设计了一个新方案:把电压表改接到滑动变阻器两端,只需调节滑片 使电压表示数为 , 就会正常发光。
(5)小兵根据新方案连好电路,按实验规范操作,刚闭合开关 时,发现电压表示数超过了量程,立即断开开关思考解决办法,请你对此说出一种合理的解决办法: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1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
(1)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2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 。
(3)小张又进行了如图2乙所示的三个步骤:
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
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 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③取出模型,用装有 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2丙所示。
(4)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 。
(5)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 ,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①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处于 (选填"相同"或"不同" 高度;
②如图甲所示,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若凸透镜不动,把蜡烛移到光具座 刻度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会成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是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在探究物质熔化特点时,得到图乙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中 点的温度如图丙温度计所示,读数为 ,熔化过程需 (选填"吸热"或"放热" 。
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 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 、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实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液体密度 |
|
0.8 |
1.0 |
1.2 |
1.4 |
1.9 |
2.0 |
电子秤示数 |
4.0 |
3.6 |
3.5 |
3.4 |
3.3 |
2.6 |
3.0 |
浮力大小 |
|
0.4 |
0.5 |
|
0.7 |
1.4 |
1.0 |
【交流分析】
(1)表格中 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4)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测量额定电压为 的小灯泡灯丝电阻时发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测得电阻的阻值也越大。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进行如下研究:
【建立假设】①灯丝两端的电压增大导致电阻增大;
②灯丝的温度升高导致电阻增大。
【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额定电压为 的小灯泡1只,电流表1个,电压表1个,滑动变阻器1个,开关1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导线若干。
【实验方案】
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压 |
|
|
|
|
|
电流 |
|
|
|
|
|
电阻 |
|
|
|
|
|
①按图连接好电路,将灯丝插入瓶口浸入水中,使灯丝的温度保持不变;
②闭合开关 ,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③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重复步骤②。
连接电路时,电压表量程选择 而不是 的目的是 。
【得出结论】若假设①被否定,则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是 。
【交流反思】进一步探究发现,灯丝电阻改变的本质原因是灯丝温度的变化。自然界在呈现真相的同时,也常会带有一定假象,同学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用吸管吸饮料表面上看是依靠嘴的吸力,而本质是依靠 。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
物距 |
像距 |
1 |
5.0 |
5.0 |
2 |
8.0 |
8.0 |
3 |
12.0 |
12.0 |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
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
小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
小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小红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
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李和小红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
时间 分钟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甲的示数 |
40 |
57 |
71 |
81 |
91 |
97 |
100 |
100 |
100 |
乙的示数 |
40 |
48 |
61 |
74 |
84 |
90 |
94 |
94 |
94 |
(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 上升到 ,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
(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 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 ?请分析其原因。
(4)为了验证液体的沸腾除了要满足温度达到沸点,还需要继续吸热的条件,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改进原装置即可。如图所示的改进方案中, 更合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