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验室提供的常用器材(电源是一节干电池)测电阻时,小明与另外三位同学各自设计了下列甲、乙、丙、四个电路图。
(1)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推断小明在实验室中所用的电路图是 图。
电压表示数U/V |
0.2 |
0.4 |
0.6 |
0.8 |
1.0 |
电流表示数I/A |
0.05 |
0.1 |
0.15 |
0.2 |
0.25 |
(2)另外三位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分别出现了下列三种异常现象:
(A)电流表示数有变化,电压表示数几乎为零
(B)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基本不变
(C)电流表烧坏
请你判断:按 图连接的电路中出现现象(A);按 图连接的电路出现现象(B);按 图出现的电路出现现象(C)。
(3)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请在图中画出I—U图线,分析图线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序号 |
钩码 重/N |
动滑轮 重/N |
拉力/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 |
有用功/J |
总功/J |
机械效率/% |
① |
4 |
0.5 |
2.3 |
0.2 |
0.4 |
0.8 |
0.92 |
87 |
② |
4 |
0.9 |
2.5 |
0.2 |
0.4 |
0.8 |
1.0 |
80 |
③ |
6 |
0.5 |
3.3 |
0.2 |
0.4 |
|
|
|
(1)完成表格中第3次空白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有用功为_______,总功为 ; 机械效率为 ____ 。
(2)通过比较①和②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 (选填“有关” 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 的(选填“正确” 或“错误”)。
【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 的大小 |
40 |
13.5 |
缩小 |
30 |
15 |
缩小 |
20 |
20 |
等大 |
15 |
30 |
放大 |
10 |
光屏上没有像 |
|
8 |
光屏上没有像 |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
阅读短文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光污染,来自亮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
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使她能把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
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更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会被强烈的反射光
线照射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至于那种外墙呈凹形的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形成一个巨
型的聚光镜,一个相当于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
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1)、外面看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 反射,物体经玻璃幕墙反射后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⑵、在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幕墙看去,发现该大厦前的旗杆在玻璃幕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所示。你认为这可能是光的什么现象引起的呢?
答:
(3)、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如镜面反射)
(4)、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将错误的句子及更正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错误句子: 更正句子: .
(5)、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
如 :
(6)、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学校科技小组参加市科技创新大赛,研究光在水和玻璃中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从实验中得到如下数据,表1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测量数据,表2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测量数据:
表1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11.3° |
22.1° |
35.4° |
40.9° |
表2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9.9° |
19.5° |
28.1° |
35.3° |
对表1、表2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
①
②
小丽在观察小提琴、二胡、贝司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也可能与弦的粗细、长度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2 |
1 |
铜 |
60 |
0.76 |
2 |
铜 |
80 |
0.76 |
3 |
铜 |
100 |
0.76 |
4 |
铜 |
80 |
1.02 |
5 |
尼龙 |
80 |
1.02 |
6 |
尼龙 |
100 |
1.02 |
(1)如果小丽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的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数字序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的一些步骤:A、分析归纳 B、实验研究 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丽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字母序号)
(3)如果小丽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的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数字序号)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方法叫做 。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通过 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大小有关
(4)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如图所示,有3个相同的玻璃瓶里都装有水,且水面高度不同。小张和小李两个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其中小张是用嘴贴着瓶口吹气,而小李对瓶进行了敲击。根据所学的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张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 ,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
②小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 ,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1)将一小勺白糖慢慢地加入满满一杯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原因是分子间有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地放入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实验表明: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可放入好多回形针.细心的小雨同学发现: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原来水的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 (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3)将一长一短两只蜡烛点燃后,用玻璃罩罩住,结果不同的实验小组发现了截然不同的实验现象:有的是长蜡烛先熄灭,有的是短蜡烛先熄灭.那么,影响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的可能因素是什么呢? (填一种因素即可).
如图所示是一种煲汤用的电热锅工作原理图,其中温控器的作用是每当水沸腾后能自动断电一段时间,电热锅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1)调节切换开关可以使电热锅处于“关、高温、自动、保温”四种工作状态,则原理图中的切换开关连接触点“ ”时为保温挡.小明发现,当电热锅处于保温档正常工作时,不论加热多长时间,都不能使锅内的汤水沸腾,原因可能是: .
(2)该电热锅处于高温档正常工作时,使3 L的水温度升高54℃需要42 min,电热锅的效率为多少?
2012年F1赛车(一级方程式赛车)上海站比赛在4月13日-15日拉开大幕,上海国际赛车场呈“上”字造型,赛道总长约5.4公里,拥有14个不同转弯半径的弯道和9种不同组合的赛道. 赛车比赛中,车手要不断改变赛车的速度和运动方向.赛车比赛精彩激烈、难度大、科技含量高.
(1)“上”字形赛道最长的大直道1.175公里,是赛车超车的理想地段,赛车在大直线道起点速度249km/h,赛车在大直线路末端上的速度可达327km/h.若赛车通过通过大直路用时14.6875s,则赛车通过大直路的平均速度约是: km/h
(2)赛车运动对汽车工业的促进作用很大,为节约能源.某型号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通过小型发电机将减速运动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 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汽车,如图是汽车动能Ek与路程S的变化曲线. 由图象可判断其动能变化曲线是 (填“①”或“②”),判断的依据是 .
阅读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为单个原子,却使两位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赢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
石墨烯不仅“最簿、最强”,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这种新材料属于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
(2)石墨烯应用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是因为__________.
(3)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请你从材料中找出两例_____________.
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
(1)布朗运动中花粉颗粒的运动是 运动.
A.分子 B.原子 C.物体
(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正如布朗运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压缩密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感觉越推越吃力;推测: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现象: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现象: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D.现象: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墨水在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小明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现花粉颗粒的运动加剧并上下翻滚,于是小明推理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 .
(4)①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带来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动能大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 (选填“引力”或“斥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气态形式,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同时间内飞出的分子数多于飞回的分子数,液体就在蒸发.这就是蒸发现象.如果飞出去的分子数等于飞回来的分子数,则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②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 (选填“干燥”或“潮湿”).
③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推断,当蒸发已经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
蒸发(选填“继续”或 “不再”),原因是 .
小明同学在资料上看到了一份材料,某大学物理系的同学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 5V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得到部分U和I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U/V |
0.20 |
0.80 |
1.40 |
2.00 |
2.50 |
3.00 |
I/A |
0.02 |
0.08 |
0.14 |
0.18 |
0.20 |
0.21 |
(1)小明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该小灯泡的电流跟电压变化的图像,于是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坐标图.
①请你帮小明在坐标图中画出该小灯泡的电流跟电压变化的图像;
②实验中发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越大,小灯泡的电阻越 (选填“大”或“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③从材料或图像中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______A,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Ω.
(2)小明还想利用初中的物理实验器材,通过实验来验证上述表格中的每一组数据是否正确,于是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同时找来了实验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物电路,其中电源用的是2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可在0~50Ω内调节.
①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乙所示电路图,帮小明将图丙中的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
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流表有示数,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_______.
③排除故障后,小明想通过这个实验来验证上述表格中的每一组实验数据的正确性,你认为小明能做到吗?请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去无锡市旅游的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可画图说明,4分)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答:拍摄 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