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科技助梦,化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国产氢氧燃料电池豪华中巴在冬奥会投入使用。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气作燃料能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 。
(2)“冰丝带”速滑馆采用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将用钢量降到传统屋面的 ,大幅减少了冶炼钢铁产生的碳排放。
①“冰丝带”速滑馆所用钢属于 材料,与纯铁比较具有 等优点;
②工业炼铁的原理是 在高温下还原赤铁矿,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冬奥会纪念钞是我国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塑料钞。聚丙烯化学式可表示为 ,它属于 材料,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冬奥会礼仪服“瑞雪祥云”采用了高科技石墨烯发热材料,在﹣30℃也能御寒。石墨烯是单层石墨片,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属于化合物 |
B. |
与金刚石的硬度相近 |
C. |
导热性能好 |
D. |
室温下能够稳定存在 |
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可表示为 。取适量蓝铜矿样品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最终浓硫酸增重1.8g,氢氧化钠增重8.8g,则x与y的比值为( )
A. |
|
B. |
|
C. |
|
D. |
|
现有质量和形状均相同的X、Y、Z三种金属,将X、Y分别放入 溶液中,只有Y的表面产生红色固体;又将Y、Z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后者产生气泡比前者快。由此判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
|
B. |
|
C. |
|
D. |
|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
B. |
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
C. |
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 污染空气 |
D. |
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
食盐加碘可有效补充人体碘元素,所加物质一般为 。 和 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
4.6 |
8.1 |
12.6 |
18.3 |
24.8 |
32.3 |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比数据变化趋势可知,温度对 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大 |
B. |
在30℃时,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饱和溶液 |
C. |
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10℃~100℃范围内不出现交点 |
D. |
将等质量40℃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析出晶体质量更大 |
中科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在元素周期表中铟与铝同族,铟的有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
B. |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
C. |
铟的原子核内有49个质子 |
D. |
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硬水与软水 |
取样,分别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情况 |
B |
鉴别化肥 和 |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
C |
检验久置的 是否变质 |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
D |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进行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合理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
B. |
米饭、面条中主要含蛋白质 |
C. |
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单质 |
D. |
明矾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
坚持低碳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
在冬季,居民用燃煤取暖 |
B. |
回收利用废旧衣物 |
C. |
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
D. |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
绵阳市标志性建筑越王楼是中国历史名楼,楼中展有陶瓷、青铜器和书画作品等。下列有关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
陶瓷耐腐蚀 |
B. |
青铜强度高 |
C. |
宣纸易燃烧 |
D. |
墨迹难氧化 |
工业上用 溶液蚀刻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反应为 ,蚀刻废液又可再处理,实现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其流程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蚀刻废液”的全部溶质有 和少量 。操作Ⅰ的名称是 。
(2)参照上述流程,画出由“金属残渣X”分离回收 和 溶液的简单流程图。
(3)上述流程中,能使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的物质有 。
(4)蚀刻掉128g铜,消耗 的质量为 g,理论上至少需要20% 溶液的质量为 g。(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2018年世界权威期刊《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四川成都籍中科大年轻博士曹原。下面让我们一起重走“超导材料”发现的神奇之路。请回答相关问题。
(1)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经过无数次实验确认;汞在温度接近﹣273℃时几乎处于“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汞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导电的原因是含有自由移动的 。
(2)1980年有人发现了铜氧化合物的“超导电性”,将温度提高到约为﹣140℃。 为其代表之一,其中 为+1价,О为﹣2价,则 为 价。
(3)2017年曹原团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黑球代表碳原子)。
①曹原推测,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若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时,有可能产生超导现象,经过不懈努力,困扰世界107年的常温超导难题,终于被曹原团队突破!石墨烯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轻微偏移时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曹原小时候就喜欢动手研究,在家里弄了个实验室,曾经把银放入稀硝酸中,自己“合成”实验所需硝酸银。该实验是否产生了氢气? (填“是”或“否”),原因是 。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定有十个、百个乃至成千上万个“曹原”,用自己的科技之梦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 ,说明镁发生了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 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实验探究
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见图1)
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电灯泡一样。(见图2和图3)
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见图4),用铁片拨开图4产物的表面(见图5),还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反思交流
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代为表达。 。
碳酸钾主要用于制造钾玻璃等无机化学品,也可用于脱除工业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请你结合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观察与记录。描述碳酸钾()的颜色与状态: 。
(2)猜想与证明。从物质的类别看,预测 具有盐类的性质。实验证明如下:
①称取0.3g碳酸钾,加10mL蒸馏水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烧杯。
②取少许所配溶液,再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另取少许所配溶液缓缓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观察到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原因是,在实验过程中,先发生 ,后发生 (写出化学方程式)。
(3)思考与拓展。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吸收 。其中用多孔球泡(内空球体,球面有许多小孔能通气)比直接用导管插入 溶液的吸收效果好,原因是 。实验中,需要监测 溶液是否还有较强吸收 的能力,方法之一: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 (补充操作、现象及结论;可供选择的试剂: 溶液、 溶液、稀硫酸)。
同学们观看央视《发现》《走进科学》节目后,对节目中介绍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年代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产生了兴趣,于是查阅 、 、 、 四种金属元素的信息形成下表资料。
元素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金属材料使用的大致年代 |
公元前7000年 |
公元前4000年 |
公元前2200年 |
公元1827年 |
在地壳中的含量/% |
0.007 |
0.00001 |
4.75 |
7.73 |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最初他们将 (填化学式)和孔雀石[主要成分是 ]混合后加热就得到了红色的金属铜。
(2) 元素的单质是在电发现之后,通过电解 才工业化生产的,则 在表中的编号是 。
(3)大家发现金属材料使用年代的先后规律一般是:金属越活泼使用年代越迟。但上表中某元素因含量过低而出现了例外。综合分析,①、②、③元素依次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