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初中化学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金属知识后,对金属钙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非常感兴趣,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对金属钙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钙能否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取一粒金属钙投入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钙粒与水剧烈反应,四处游动,产生气泡,溶液出现浑浊,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反应结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澄清,往烧杯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金属钙能与水反应。经进一步检验,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请写出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反思】反应结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澄清的原因是   

(2)对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的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OH) 2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该小组称取10.0g干燥剂样品于控温电加热器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C中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实验数据记录】充分反应后,产物被完全吸收,A装置增重0.9g,B装置增重2.2g

【分析与结论】该包干燥剂的成分有   (填化学式),其中Ca(OH) 2的质量为   g。

【反思与拓展】

①停止加热后,需要通入N 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②若没有C装置,会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小的成分是   

来源:2019年广西贵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小组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备与性质产生兴趣,他们了解到下列化学史及相关信息:

I.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吕布兰法和索尔维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 NaHCO3和NH4Cl,请写出碳酸氢钠的一种用途:  

II.索尔维法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Ⅲ.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

IV.Na2CO3与HCl的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

【实验目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设计】

步骤1:关闭K1,打开K2使氨气进入装置C,调节气流速率,待装置C中气流平稳后,打开K1通入CO2

步骤2:待装置C的锥形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步骤3: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即得碳酸氢钠固体。

步骤4:将所得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制取碳酸钠。

【表达交流】

(1)装置B中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C锥形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作用是   (填序号)。

A.用于添加饱和食盐水 B.平衡气压 C.冷凝回流CO2

(3)步骤2中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  

(4)步骤3中“低温干燥”的原因是  

【反思评价】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延伸拓展】该小组继续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来源:2019年广西北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子工业中常用覆铜板(以绝缘体为基材,表面覆以铜箔)为基础材料制作印刷电路板(如图所示)。印刷电路板广泛应用于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中。

某校初中科技小组的同学对于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的原理很感兴趣,决定进行探究,请你随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的原理,是把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在覆铜板上用蜡或不透水的物质覆盖,然后将覆铜板浸泡到FeCl 3溶液中,利用FeCl 3溶液将不需要的铜腐蚀掉,留下来的就是印刷电路。

(2)FeCl 3溶液呈酸性,在与铜单质反应后Fe 3+变为Fe 2+,反应后有Cu 2+产生。

【提出问题】FeCl 3溶液为什么能将铜腐蚀掉?

【猜想假设】

(1)小明同学从资料中获知FeCl 3溶液呈酸性,用石蕊试纸检验FeCl 3溶液,试纸变   色,他认为一定是溶液中的H +与Cu发生反应,将Cu腐蚀掉,但大家用   (填物质的化学式)不能与Cu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知识否定小明的观点。

(2)小文同学认为可能是FeCl 3溶液与铜发生了置换反应,Fe 3+将铜置换成可溶于水的Cu 2+,大家也否定他的观点,因为置换反应原理是   ,而不是一种离子置换另一种离子。

(3)根据查阅的信息,小丽同学认为这个腐蚀过程是一个新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原理分析】根据信息和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知铁元素由+3价下降为+2价的特点,从化合价的角度,小明同学又归纳出这个反应的另外两个特点:①   ;②   

【拓展研究】考虑到使用后的腐蚀液富含Cu 2+,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回收探究。在100mL反应后的废液中投入足量的锌粉,析出0.64gCu(若废液中仍有FeCl 3剩余,则锌粉先与FeCl 3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则说明原来配制的FeCl 3溶液浓度至少是   g/L(g/L是质量体积浓度的单位,表示的是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交流讨论】经思考,小丽同学推断FeCl 3溶液作为腐蚀液也可以与Fe发生反应。

请写出她的推断依据:   

来源: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班的同学在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小明认为,据此现象可断定加热时镁能和水反应,小强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2)小明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镁在加热时  (填“能”或“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3)小明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

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请你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对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请设计实验方案,对其中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不需要回答现象和结论)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根据C试管中的现象能得出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2)   (填符号)。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实验现象(3)   

【结论应用】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在此过程中(4)   (从宏观角度回答)。根据这个结论,若向C试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5)   (填符号)。

【归纳总结】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根据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许多结论。一般来说,常根据(6)   ,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  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实验三】

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  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

来源:2018年广西玉林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C 2H 6O)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   ,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   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 2

猜想二:CO 2

猜想三:醋酸(C 2H 4O 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20%),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分子式为   

【拓展活动】

(1)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   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8年广西梧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Cu块加入到盛稀H 2SO 4溶液的试管中,Cu块不溶解,不发生化学反应。再向此试管中加入KNO 3溶液,发现Cu块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最后Cu块完全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提出问题】Cu块与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 2吗?

小军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一定不是H 2,你认为他作出此判断的合理理由是   

【查阅资料】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NO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生成红棕色的NO 2气体。请写出此气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猜想】

猜想一:Cu块与KNO 3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二:Cu块与K 2SO 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三:Cu块与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将Cu块加入KNO 3溶液中。

Cu块不溶解

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

②将Cu块加入到   溶液中

Cu块不溶解

说明猜想二是错误的

③将Cu块加入到稀HNO 3溶液中

Cu块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溶液变成蓝色

说明猜想三是正确的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请写出Cu块加入到稀HNO 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交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一起进行交流。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分析,H 2SO 4和KNO 3   (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u块是如何与稀HNO 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呢?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H 2SO 4溶液解离出H +和SO 4 2 ,KNO 3溶液解离出   ,可以间接地看成有HNO 3溶液。老师还告诉大家:Ag也能与稀HNO 3溶液反应。请写出将Ag粉加入到HCl和NaNO 3混合溶液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   

来源:2018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海水"制碱"知识后,到实验室做实验,小华实验:先取2mL Na 2CO 3溶液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红实验:先取2mL稀盐酸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Na 2CO 3溶液,却马上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两人实验所用的Na 2CO 3溶液、稀盐酸均相同,却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他们为了查明原因,查阅资料:

①HCl和Na 2CO 3反应时其实是分步进行的,即:

Na 2CO 3+HCl═NaCl+NaHCO 3(先),NaHCO 3+HCl═NaCl+H 2O+CO 2↑(后)。

②NaHCO 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会变浑浊。

③Ca(HCO 32溶于水

请回答:(1)NaHCO 3俗称   

(2)NaHCO 3在医疗上是治疗   的药剂之一。

【提出问题】小华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NaCl;②NaCl、NaHCO 3;③NaCl、Na 2CO 3;④NaCl、Na 2CO 3、NaHCO 3

【提出质疑】小红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适量小华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猜想④成立

【交流与反思】(1)大家一致认为上面实验探究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红认为,小华实验后的溶液应该继续慢慢滴入稀盐酸,若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成立。

【归纳与总结】小华实验与小红实验现象不同的主要原因与   有关。

来源: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性质探究】(1)金属的活动性

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    

(2)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从a点到c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②将铝片与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得多。此实验方法是    

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    

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    

【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化学式分别为A    ,B    

来源:2018年广西百色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溶液恢复为无色,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边的探究历程。

【提出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对于甲同学的猜想,你认为  (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写出你的理由:  

(2)对于乙同学的猜想,大家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虽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  (写离子符号),所以红色不会消失。

【查阅资料】为了排除是酚酞溶液导致的原因,同学们决定重新配制酚酞溶液进行试验,他们在网络上查阅了资料,百度百科中对酚酞的描述如下表。

中文名

酚酞

结构式

外观

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常温下溶解性

<0.1g/100mL(水中)

>5g/100mL(乙醇中)

化学式

C20H14O4

(3)由上表可知,配制酚酞溶液的溶剂是  (选填“水”或“乙醇”).在检测溶液剂酸碱性的实验中,往待测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即可,滴入过多的酚酞有可能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实验验证】

(4)如图,为了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四位同学在一支密封的装有NaOH 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随后注入新配制的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依然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如图稀有气体应由导管口  (选填“a”或“b”)处通入。

(5)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和结论

      

      

【应用拓展】

(6)从查阅百度百科资料知道,酚酞(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其遇碱变红的变化表达式为:

H2In In2(红色)

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H2In遇NaOH溶液变红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7年广西百色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气(Cl 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 2+H 2O=HCl+HClO.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做出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    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试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没有褪色

猜想1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没有褪色

猜想2不成立

  

没有褪色

猜想3不成立

【实验结论】

综合分析判断: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氯水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来源: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

(1)实验过程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④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  (填A或B)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  

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  现象时,说明CO具有  (填“氧化”或“还原”)性;

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  (填“是”或“否”),说明理由:  

(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庭厨房或卫生间的管道常被厨余垃圾或脱落的头发堵塞而令人烦恼.市面上有固态、液态两种管道疏通剂,研究小组购买了这两种管道疏通剂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固态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NaOH、NaNO 3和铝粉.

②铝粉能与NaOH溶液反应并能放出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③BaSO 4、BaCO 3都不溶于水,BaSO 4也不溶于酸.

探究一:

【提出问题】固态管道疏通剂能够疏通管道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验证】

操作

现象

解释与结论

将菜叶、头发、米饭等垃圾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固态管道疏通剂,再加入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烧杯壁发热,垃圾翻动,一段时间后菜叶、米饭部分溶解并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反应中产生的   使垃圾翻动.

NaOH使垃圾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反思评价】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固态管道疏通剂虽然能疏通管道,但使用过程中不安全,理由是   

目前超市出售更多的是液态管道疏通剂.液态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主要是NaOH和一种钠盐.

探究二:

【提出问题】液态管道疏通剂中除NaOH以外,另一种钠盐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这种钠盐是NaCl、Na 2SO 4、Na 2CO 3、NaNO 3中的一种.

【实验验证】(不考虑疏通剂中其它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液态疏通剂加入试管中,滴加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钠盐是Na 2SO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质疑】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这种钠盐一定是Na 2SO 4,理由是   

请你补充一个实验证明该钠盐是Na 2SO 4  

【拓展延伸】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和衣物等,但管道疏通剂正是利用了它的腐蚀性,将"弊"变"利".请你再举出一个利用物质的"弊"为生活服务的例子: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超市购买一袋食盐,欲检测其是否为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 3).他们査阅资料得知,加碘食盐中的KIO 3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碘(I 2),淀粉遇I 2变蓝色.

现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KI溶液②纯碱③米汤④白糖⑤白酒⑥白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①④⑤

该小组经过实验确定这袋食盐是加碘食盐,同学们探究的兴趣高涨,他们仔细阅读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说明后,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一: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溶液的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表:

温度

30℃水浴

50℃水浴

80℃水浴

100℃水浴

煮沸

碘损失率(%)

0

0.3

0.67

1

5.56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问题二:炒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   均相同,溶液的酸碱度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   (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