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 解答题
初中化学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l)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②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③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④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l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配制时应选用  mL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

(2)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I 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白色沉淀C是  (填化学式).

③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来源:2017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某固体样品A可能是NH4NO3和Mg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样品B,其中可能含有Na2SO4,BaCl2,CuSO4、KCl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将气体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  色.

(2)沉淀F的化学式为  

(3)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填写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③中生成沉淀I的化学方程式  

(5)在溶液H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  种.

(6)固体样品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来源: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了测定7.2gPLA样品氧元素的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将7.2gPLA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        (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①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②装置E的作用是  

③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PLA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通过分析与计算,可知7.2gPLA样品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克,该PLA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为  

装置

B

C

D

E

实验前质量/g

160

150

150

100

实验后质量/g

163.6

150

163.2

100

来源: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混入Na2CO3的NaOH固体。于是他们对该固体中Na2CO3的含量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Ⅱ.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问题]该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原理]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定计划]同学们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装置气密性良好,浓硫酸、碱石灰均足量)。

方案甲: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于锥形瓶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向样品中滴加稀硫酸,待样品反应完全,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测出生成CO2的质量,计算。

方案乙: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反应生成CO2的体积。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将样品和足量稀硫酸分别置于Y形管a、b处(此时量气管液面在零刻度处),倾斜Y形管,使反应发生,待样品反应完全,测出生成CO2的体积,计算。

[分析与讨论]

(1)方案甲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为测出生成CO2的质量,需要在样品反应前后分别称量装置   (填装置序号)的质量。方案乙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反应结束后,应   ,然后根据液面读出生成CO2的体积。

(2)小红同学认为方案甲的装置设计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可增加图3中的一个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按气流方向填装置序号)。

(3)小青同学认为,还可以用“沉淀法”进行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试管中,                  ,计算。

[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完善实验方案后,测出了该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设计实验方案应使实验简便、误差小。

来源:2020年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李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上有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的成分和性质产生了浓厚兴趣.

[查阅资料]

22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  ;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②正确

22O.

[进行实验]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A→B→    (填“C”,“D”);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  22O,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上述装置中A的作用是  

来源:2016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铝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固体和白色沉淀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  

(2)现象①③中的红色固体是同种物质,请写出现象①的化学方程式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  7,证实了甲的猜想。

(4)探究现象③中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查阅资料]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洗涤的目的是  

②向白色沉淀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含有

  

Ⅱ.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该溶液中含有Cu(NH32+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沉淀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I.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为了验证猜想,他取Cu与15%的CuCl2溶液混合,结果无白色沉淀产生。他又分析了Al和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再次将打磨过的Al片插入盛有15%的CuCl2溶液的试管,并将试管置于冰水中,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减少。于是他将Cu与15%的CuCl2溶液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从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能生成CuCl,改进的方法是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  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来源:2017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请填空:

(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  (用化学式填空,下同)

(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来源: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NaCl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直到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  能 (填"能"或"不能")发生反应。

[发现问题]乙组同学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所以确定本组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其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Ⅰ:只有碳酸钠

猜想Ⅱ: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Ca(NO 32溶液都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适合操作(一)的X溶液是   

A.Ca(OH) 2溶液

B.CaCl 2溶液

C.Ba(OH) 2溶液

(2)根据(1)中所选的X溶液,生成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操作(二)可以为:取少许溶液D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   则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通过本实验同学们认识到,氢氧化钠溶液必须   保存。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工业铁红(Fe2O3)样品中可能混有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杂质。根据工业制取铁红分析,该杂质可能是FeO或CuO,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杂质及杂质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分别取质量相等的样品和Fe2O3,加入试管Ⅰ、Ⅱ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稀硫酸进行如图对照实验,并得出结论:样品中不含杂质,你认为该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

(2)乙组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收集资料

①上述三种氧化物在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氢气反应得到相应的金属单质和水。

②三种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铁粉中混有少量铜时,难以从金属颜色确定是否含有金属铜。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乙组同学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F→     →B,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各装置中加入药品,装置F中试剂X是  溶液,装置C的作用是  

②下列实验操作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操作编号)。

a.加热装置D中反应管               b.检验H2的纯度

c.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活塞,向圆底烧瓶中加入稀盐酸

③该实验处理尾气的方法是  

实验分析与结论

乙组同学的两次实验数据如表:(两次实验工业铁红均与氢气完全反应)

实验编号

加入装置D中工业铁红的质量(g)

实验后装置E的增重(g)

1

8.0

2.6

2

16.0

5.2

①分析数据,你的实验结论是  

②请帮助乙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若该样品中不含杂质本题不必作答)

来源:2017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关乎百姓生命健康,必须对天然水进行净化达标后才能饮用。

(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常用    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某同学在使用“除垢剂”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时,发现有气泡产生。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含有碳酸钙等物质,猜想到“除垢剂”的有效成分中可能含有酸。于是,他分别设计了在家庭中和实验室用两类不同物质且产生两种不同现象的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家庭中:取适量“除垢剂”于瓷碗中,向其中加入    

     

“除垢剂”的有效成分中一定含有酸。

实验室:取适量“除垢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根据实验结论,得出使用“除垢剂”时的注意事项有                (写一条)。

来源:2021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将少量氢化钙(CaH2)溶于水,形成了无色透明的溶液,再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沉淀产生,经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进行了滤渣验证和滤液溶质成分的探究。

(1)[查阅资料]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交流验证]滤渣只能是碳酸钙,用盐酸验证此滤渣的化学方程式为  

(3)[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4)[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NaOH和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5)[讨论分析]经过讨论认为最不合理的是猜想  ,原因是  

(6)[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Ⅰ: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Ⅱ: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成立

(7)[拓展延伸]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来源: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H2、CO能还原氧化铜外,CH4及其它一些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也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如: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某拓展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分别对有关气体问题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Ⅰ】对已知气体性质的探究。

(1)将CH4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规范实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填序号);

①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②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

③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探究Ⅱ】对气体组成的探究。

(2)气体X可能由H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同学们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其组成进行探究。

①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可证明气体X中含有  

②根据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的现象,得出气体X中含有H2的结论,请对此结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探究Ⅲ】对未知气体的探究。

(3)将某火箭燃料X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观察到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C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中导出的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已知燃料X是由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根据现象及信息推断并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源: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藏芒康县通过晾晒盐井水提取粗盐的生产方式历史悠久。粗盐溶液过滤后仍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某化学拓展实验小组欲探究粗盐样品中可溶性杂质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实验分析]

(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2)步骤③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

(3)乙同学认为步骤③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说明原因  

(4)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实验小组得出结论:此粗盐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来源:2020年西藏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它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

步骤

活动内容

收集证据

分析并得出结论

步骤一

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

锡纸未破损

锡纸中金属不是锌

②取锡纸反复折叠

步骤二

用磁铁靠近锡纸

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

锡纸中金属不是  

步骤三

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  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

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

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

【交流评价】

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

来源: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 2O 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   

[设计实验]

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   

方案2: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   

[数据处理]

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      

[实验反思]

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 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   (填序号)。

来源: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