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 ,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其理由是 。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
|
猜想三成立 |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 进行改良。
将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K2CO3溶液显碱性;BaCl2、KCl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溶质是KCl;
猜想2:滤液溶质是 ;
猜想3:滤液溶质是KCl和K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 不成立 |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K2CO3溶液 |
|
猜想2成立。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问题讨论】小丽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改用AgNO3溶液,你认为小丽同学___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反思拓展】实验结束后,组内同学认为K2CO3是盐而其水溶液却显碱性,这可能与它的构成微粒有关,微粒符号是 。
工业铁红主要成分是Fe 2O 3,还含有少量的FeO、Fe 3O 4。
【查阅资料】1.草酸晶体(H 2C 2O 4•3H 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 2C 2O 4•3H 2O CO 2↑+CO↑+4H 2O。
2.碱石灰是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能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3.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铁的氧化物 |
FeO |
Fe 2O 3 |
Fe 3O 4 |
铁的质量分数 |
77.8% |
70.0% |
72.4% |
【问题讨论】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1)该实验为了保证进入E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B、C、D中的试剂依次是 。(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2)C装置的作用是 。
(3)写出E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若E中充分反应后得到铁粉的质量为mg,则 <m< 。
②若实验前后称得F装置增重7.7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
【实验反思】
(1)如果缺少装置G(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该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是 。
某兴趣小组要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设计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小刚同学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
【实验现象】小刚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玻璃片上出现白色浑浊.
【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中可能含有 离子(填符号).通过査阅资料知道鸡蛋壳中还含有钙元素,最终小刚确定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拓展延伸】
(1)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 ;
(2)将NaCl、NH 4Cl、Na 2SO 4、(NH 4) 2SO 4四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应加入的试剂是 .
Ⅰ.小茗同学利用硫酸铜溶液进行趣味实验,他将浸泡了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了红色固体,他很好奇,进行了相关探究,请填写有关空白。
【实验目的】探究红色固体组成
【查阅资料】(1)温度达200℃时,白色CuSO 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请写出CuSO 4开始分解时的化学方程式 。
(2)温度超过1000℃时,CuO分解生成Cu 2O,Cu 2O呈红色,可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 2O+H 2SO 4═CuSO 4+Cu+H 2O
【做出猜想】假设红色固体成分:①可能是Cu②可能是Cu 2O③还可能是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及推理】若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1)若固体不溶解,溶液仍呈无色,确定红色固体为 ,同时也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 ℃。
(2)若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是否可以确定红色固体成分 (填"是"或"否"),原因是 。
Ⅱ.小茗同学又做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果试管内壁上粘有紫红色物质,老师给了一瓶稀盐酸,请问在实验室条件下如何洗净该试管?简述操作过程 。
为探究CuO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1)取少量CuO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粉末全部溶解,得到溶液A。
(2)向步骤(1)的试管中滴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结论:A中溶质只有CuSO 4.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合理,继续进行实验。
(3)向步骤(2)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変化关系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b~c之间的沉淀是 。
②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有 (填化学式)。
③由以上实验总结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实验探究:
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反应完全后(假设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用品】pH试纸、Zn片、氧化铜粉末、稀H 2SO 4、NaOH溶液、BaCl 2溶液.
【假设猜想】猜想一:Na 2SO 4
猜想二:Na 2SO 4、NaHCO 3
猜想三:Na 2SO 4、H 2SO 4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现象或结论填空
实验方案 |
A |
B |
C |
D |
实验操作 |
|
|
|
|
实验现象 |
无气泡产生 |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
猜想三正确 |
猜想三正确 |
猜想三正确 |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
①
②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你还有什么不同类方法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后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二氧化碳不能,以此检验二氧化硫。
3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而二氧化碳不能。
实验装置
实验记录
序号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I |
|
产物中有水 |
II |
C中品红溶液褪色 |
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
III |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
交流与反思
(1)某同学认为结论 III不合理,原因是 。
(2)通过研究,小组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加一个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剂瓶F.改进后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字母,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能确定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是 。
(3)经进一步确定,浓硫酸和木炭反应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她因此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某化学兴趣小组尝试探究青蒿素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青蒿素中一定含有 元素。
猜想二:青蒿素中可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与探究】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1)B装置的作用是 。
(2)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H 2O 2溶液滴入A装置中,再点燃C装置处的酒精灯。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E装置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证明猜想一正确,E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释与结论】若青蒿素试样为14.1g,其完全燃烧后,装置D增重9.9g,装置E增重33g(假设各装置充分吸收有关气体)。通过计算可以确定青蒿素中除含有猜想一所含元素外,还含有 元素,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 C )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 C 与 CuO 反应生成 CO 2 , C 还能使 CO 2 转变成 CO .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 CuO 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 CO 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 】 C 还原 CuO 时产生的 CO 2 与 C 进一步反应生成 CO ,化学方程式是 。
【 查阅资料 】 CO 不与 NaOH 、 Ca ( OH ) 2 及 H 2 SO 4 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g)和CuO(2.0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
检验气体。
【实验过程】
(1)由如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 →尾气处理(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①
C.①→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 (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 (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 。
小明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
可以还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是储气瓶,向其注水可使
流出,使用时应将(写"
"或"
")端口与
端口相连。
装置中的作用是。
(2)实验中,
中药品出现蓝色,
中溶液变浑浊。写出
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想用
装置证明
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而排除对
装置的干扰。老师分析整个操作过程后指出省略
装置也可达到上述目的,其理由是。
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一标有"生石灰干燥剂"的小纸袋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去探究:
【实验探究一】
取足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触摸杯壁,无热感.根据上述实验(假如实验过程中无热量散失),你认为此干燥剂(填"没有""部分"或"全部")变质. .
【实验探究二】
确定变质的干燥剂成分.
【做出猜想】
猜想一:变质的干燥剂成分是氢氧化钙;
猜想二:变质的干燥剂成分是;
猜想三:变质的干燥剂成分是.
【验证猜想】小宁设计的实验方案:取适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下层有不溶物,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变质的干燥剂成分是氢氧化钙.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一致认为小宁的实验方案不合理,你认为不合理的理由是.请你在猜想二和猜想三中选择任一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查阅资料]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
[实验目的]验证木炭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
[实验设计与操作]下面是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可通过开启、关闭活塞控制液体)。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
步骤 |
操作 |
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
① |
在活塞关闭的状态下,点燃酒精灯加热 |
|
② |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
|
③ |
||
④ |
[反思评价]实验过程中,装置B的作用可能是
(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共5分)
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
中出现大量气泡,
中白磷燃烧,
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
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1)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
(3)
中的实验现象是 。
(4)用
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
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2种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
.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
;
.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试填空:
(1)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Ⅱ的设计,认为其工艺简单.
请写出反应①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④;操作Ⅱ包括等工序.
(2)制轻质碳酸钙时,
为(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理由是:.
(3)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Ⅰ比小王的主张更好,其理由是:,操作I包括搅拌和微热等工序.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