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和盐酸是常见的化学试剂,可将氨气(NH 3)、氯化氢气体分别溶于水制得。
(1)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氢气反应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要求注明条件)。
(2)小华为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如表实验(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干燥后,放入盛有干燥氨气的集气瓶中 |
无明显现象 |
|
|
(3)小明将滴有酚酞的稀氨水加热,观察到溶液红色变浅,原因可能是 。
(4)小芳将滴有石蕊的稀盐酸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取稀盐酸分成2份:①未经加热;②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分别中和等量的氢氧化钠,消耗二者的质量:①>②,则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小林设计了如图方案:
你认为上述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分析: (如合理,说明原因;如不合理,说明原因并设计改进方案)。
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图1)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 (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 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填"正确"或"不正确").
(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
锥形瓶内物质 |
最终得到CO 2体积/mL |
|
名称 |
质量/g |
||
① |
碳酸氢钠 |
0.10 |
V 1 |
② |
碳酸钠 |
0.10 |
V 2 |
③ |
白色粉末 |
a |
V 1 |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中a= ;V 1 V 2(填">"、"<"或"=").
【分析并得出结论】
(5)如何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 .
图甲是一个"火山爆发"模型。将碳酸氢钠干粉和柠檬酸(C 6H 8O 7)干粉倒入火山模型内,火山模型内没有动静,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3NaHCO 3+C 6H 8O 7═C 6H 5O 7Na 3+3H 2O+3CO 2↑),"火山"就会爆发出来。
(1)自然界中的火山是 变动的表现。
(2)这个模拟实验为什么要加水呢?将碳酸氢钠干粉和柠檬酸干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如图乙),立即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没有熄灭。用棉花封住管口,静置约半小时后再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可见,水在本模拟实验中的作用是 。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
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CH 4•nH 2O)
(1)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会发生反应:CH 4•nH 2O═CH 4+nH 2O,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 2),再制成甲醇(CH 3OH),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由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O+2H 2 CH 3OH,由甲烷制成合成气有两种方法:
①CH 4+H 2O CO+3H 2
②2CH 4+O 2 2CO+4H 2
从原料配比角度比较方法①和②,更适宜用于合成甲醇的方法是 (填序号)。
小敏研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序号 |
盐酸溶液浓度 |
2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 |
1 |
5% |
10mL |
2 |
15% |
28mL |
(1)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时A中的 管接c。
(2)他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进行实验。获得表格数据。由此推断实验是通过 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 。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速度并没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少而减慢,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由此作出猜想: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 有关。
高锰酸钾是初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小明和小丽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H 2C 2O 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K 2SO 4+2MnSO 4+8H 2O+10CO 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越高,反应加快。
(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 。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 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 。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
(2)实验中不能用BaCl 2溶液代替Ba(NO 3) 2溶液的理由是 。
以粗盐(含杂质Na 2SO 4、MgCl 2、CaCl 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
(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 。
(2)为除去Na 2SO 4、MgCl 2、CaCl 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Na 2CO 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HCl,⑤加过量的BaCl 2溶液,能达到目的顺序是 。
A.⑤③②①④B.③⑤①④②C.③⑤①②④
(3)用pH试纸检验溶液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 。
许多科学家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1889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氩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 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
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
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 (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
氧气含量 |
二氧化碳含量 |
一氧化碳含量 |
|
蜡烛点燃前 |
48.4% |
18.7% |
0.058% |
0 |
蜡烛熄灭后 |
71.6% |
15.6% |
3.643% |
0.018% |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 。
2015年12月28日,我市有轨电车(如图)正式通车,关于有轨电车有下列问题,请回答:
(1)电车外壳的钢铁部分喷涂油漆,它不仅美观,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铁与 等物质接触而生锈.
(2)电车轨道的主要材料是锰钢,它属于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 .
(3)电车的座椅和拉手制作时使用的大量塑料属于 (填“无机”、“合成”或“复合”) 材料.
(4)为了探究锰、锌、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将锰块、锌粒和铁块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同的稀盐酸中进行实验,该同学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
金属及其金属制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祸害百姓。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 产生即可鉴别其真伪。
(2)铝、铁、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一组试剂是 (填序号)
①Ag、FeCl2溶液、AlCl3溶液 ②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③Ag、Fe、AlCl3溶液。
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10%、5%的盐酸.选择下列仪器和药品,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辨别出三瓶盐酸
实验仪器:温度计、量筒、秒表、烧杯、试管、剪刀、镊子
药品:镁条
提示:镁条和盐酸反应速度很快,通过观察放出气泡的速度很难准确判断盐酸浓度的大小.
(1)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的关键是控制三个变量:
①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实验.
②取相同质量的镁条.
③取 .
(3)你的方案是:
方案一:测定 .
方案二:测定 .
酸性锌锰干电池的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请回答:
(1)废电池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 ;滤液中主要的阴离子是 ;
(2)欲从滤渣中得到较纯的二氧化锰,最简便的方法是 ,其原理是 .
同学,你骑过共享单车(又称为公共自行车)吗?随着共享单车在我国城市逐渐普及,“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健康出行”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下面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共享单车,回答有关问题。
据了解,由于各种原因,共享单车的损坏在一些城市比较严重。除了必要的维修之外,较多的损坏车辆,必须进行回收利用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如图是某厂利用来自于损坏共享单车的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和CuSO4溶液的流程示意图(部分生成物已略):
(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R═2NaAlO2+3H2↑,R的化学式为 。
(2)由Cu制取CuSO4溶液有以下三种途径:
Ⅰ.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Ⅱ.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
Ⅲ.3Cu+8HNO3═3Cu(NO3)2+2NO↑+4H2O
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最佳途径是 ,理由是 (任举一点)。
(3)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10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一段时间,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则剩余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