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是《巴黎协定》开放签署的第一天.《协定》要求:2030年全球CO 2排放量要比2014年减少20%.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大量排放CO 2,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2)要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化学吸收、富氧燃烧等"碳捕集技术".
①化学吸收就是利用化学试剂NaOH吸收CO 2.
表示该技术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富氧燃烧是指用高浓度氧气替代空气进行燃烧反应,排出高浓度的CO 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3)CO 2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举一例说明CO 2在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
答: .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木炭遇O2燃烧时,现象为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 |
红磷 |
B. |
木炭 |
C. |
铁丝 |
D. |
酒精 |
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 |
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
B. |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
C. |
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
D. |
将燃着的木炭伸入氧气中,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
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最终完全熄灭。
(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 (填化学式)。
(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气,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使酒精蒸气的温度低于 ,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
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
A. |
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
B. |
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
C. |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
D. |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
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 ;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 (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
C.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O 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B.向馒头片表面滴加碘水,出现蓝色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D.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等于20mL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B.用嘴吹灭蜡烛,其灭火原理是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D.工业炼铁的原理:利用还原剂(CO)将铁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