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现有60℃的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①溶剂的质量;②溶质的质量;③溶质的质量分数;④60℃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若将该溶液降温至20℃,发生变化的量是
A.②③⑤ | B.①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
如图表示M、N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克M、80克N固体中各加入150克水,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同时各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N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B.只有N析出晶体 |
C.M、N均有晶体析出 |
D.M、N两溶液均是饱和溶液。 |
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工业上有一种除杂方法是: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泡,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 |
B.浸洗前后食盐水的组成不变 |
C.浸洗后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 |
D.粗盐粉碎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 |
以下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
0 |
20 |
40 |
60 |
溶解度/g |
27.6 |
34.0 |
40.0 |
45.5 |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KCl 34.0g
C、20℃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4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60℃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时,有晶体析出
现有20ºC时的硝酸钾钾饱和溶液200g,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A.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 | B.温度不变加10g水 |
C.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 | D.将此饱和溶液升温 |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在60℃时,将70g硝酸钾投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
A.105g | B.110g | C.120g | D.210g |
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硝酸钾 |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
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 g 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 g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B.汽油洗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 |
C.蒸发食盐水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
D.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图曲线。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进行以下操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分别取出相同质量的甲、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甲和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B.t2℃时,将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不等 |
C.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3℃降低到t2℃时,甲和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
D.当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办法提取乙 |
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 |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30g |
C.t2℃时,将1ga物质加入到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g不饱和溶液 |
D.要从含有少量c的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某小组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 mL某碳酸型饮料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分别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用于探究压强对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 |
B.图Ⅰ: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有许多小气泡出现 |
C.图Ⅱ: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
D.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密封性好,压强较易改变 |
室温时不饱和的食盐水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下列正确的是( )
A.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 B.溶质的质量变大 |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 D.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试题篮
()